衡水職業技術學院 于蘭芳 閆薇 曹春紅 陳惠哲
黨和國家大力推進課程思政教學改革,本質上是要解決“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這個根本問題,這是高等學校落實立德樹人的迫切要求和重要抓手[1]。園林植物保護是高職院校園林技術專業的專業核心課程,是保證園林植物健康生長和發揮功能的重要課程。本文以衡水職業技術學院園林技術專業為例,將園林植物保護課程內容優化重構,深入挖掘相關的思政要素,在教學過程中有機融入思政教育,達到了教書育人的根本目的。
根據園林植物保護課程特點和學生的認知規律,將內容分為八個模塊,即園林植物保護概述、園林植物昆蟲識別基礎、園林植物病害識別基礎、園林植物有害生物管理的原理與方法、園林農藥應用技術、病蟲害的調查預測、園林植物主要害蟲的綜合防治、園林植物主要病害的綜合防治。梳理每個模塊的知識點和技能點,以挖掘相應的思政要素,形成課程思政矩陣(見表1)。

表1 園林植物保護課程思政矩陣
在教學過程中,通過科學設計,使課程思政發揮育人效果。首先通過概述部分,讓學生了解園林植物保護的重要性,明確植保工作的使命和責任,為后面的學習奠定基礎。隨后在整個教學過程中以生態環保教育為主線,增強學生的環保意識、厚植學生的愛國情懷、培養學生的審辯思維、系統思維、科技創新精神及團隊協作意識,充分發揮課程所承載的育人功能,實現知識傳授、能力培養和價值引領的有機統一[2]。
模塊一園林植物保護概述,讓學生認識到學習本課程的重要性。園林植物的重要性決定了園林植物保護的重要性。以塞罕壩典型事跡為例,向學生詮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即“塞罕壩”精神[3],以此來培養學生的責任感與使命感。將病蟲害的危害以數字形式呈現,如有“松樹癌癥”之稱的松材線蟲病,40 天即可使松樹枯死,三至五年即可摧毀成片松林,對生態系統造成較大破壞。使學生直觀感受到病蟲害對農林業生產、生態環境的破壞。提高學生對園林植物病蟲害的認識以及對植保工作的理解,也激發了學生學習的內生動力。
模塊二園林植物昆蟲識別基礎與模塊三園林植物病害識別基礎,在講到昆蟲以及病原微生物時,通過舉例說明益與害的劃分,如直翅目昆蟲中的蝗蟲,大家首先想到的是其危害,其實,蝗蟲也是蛙類和鳥類的食物。大自然生物鏈中各種生物環環相扣,一旦某一環節失衡便會導致生態系統的破壞,引起不可預估的后果[4]。因此,害與益的劃分是相對的。在防治有害生物時,要貫徹“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植保工作方針,不能將其絕對消滅,也符合辯證唯物主義的觀點。學習生物防治時,針對2020 年網上熱議的“通過向印度和巴基斯坦運送鴨子以治理當地蝗災”的話題,讓同學們分析討論此方法的可行性[5]。通過介紹動植物檢疫法規,引導學生在信息化時代,要學會思考、辨別真偽,以此培養其理性判斷的能力和嚴謹的審辯思維。
講授綜合防治方法時,介紹我國古代的有害生物治理經驗。晉代嵇含所著的《南方草木狀》中,有利用黃猄蟻防治柑桔害蟲的記載,這是世界上生物防治以蟲治蟲的最早記載。明朝徐光啟的《農政全書》也曾記載:簧火誘殺蝗蟲;調整耕種時間避蝗;用蒸油驅蝗等[6],這與現在倡導的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有著異曲同工之處,足見我國勞動人民的智慧和古代農業的先進,有助于提升學生的民族自信和文化自信。2020 年,中國援助巴基斯坦治蝗,體現了中國具有負責任大國的胸懷和擔當,更具有科學治蝗的實力,以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懷。
講授化學防治時,通過節選《寂靜的春天》一書的內容,使學生切身感受因過度使用化學藥劑導致環境污染、生態破壞的嚴重性。正是這本不尋常的書,在世界范圍喚起了人們的環保意識[7]。利用名著的精髓,提高學生的環保意識,從而推動生態環保理念滲入學生思想、融入育人實踐。學習植物檢疫時,通過舉例說明生物安全的重要性。如70年代美國白蛾傳入我國,直接危害的森林植物和農作物達300多種。利用典型入侵生物的危害,使學生深刻認識生物入侵嚴重破環生態環境、制約經濟發展的后果。并引導學生學習《中華人民共和國進出境動植物檢疫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生物安全法》等法律法規,提高其生物安全防范意識。
飛機高速飛行的時候,其翅膀都會發生“顫振”現象,可能會造成翼折人亡的慘劇。蜻蜓是昆蟲王國中出色的飛行家,它的翅膀又薄又脆,快速飛行時沒有劇烈抖動現象。但是把蜻蜓的翼眼去掉,它的飛行會變得搖擺不定。設計師從蜻蜓的翼眼中受到啟發,在飛機翅膀上設計了加厚部分,這樣就能消除顫振,解決了困擾飛行行業的難題。再如地下害蟲白蟻,它是典型的社會型昆蟲,建造的巢穴冬暖夏涼。當今建筑設計師受白蟻啟發,對人類節能建筑廣泛研究。
以上這些思政要素通過視頻、故事等形式融入教學,不僅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促進了其創新能力。
昆蟲中的螞蟻是團隊精神的典范,它們遇到緊急情況都會成團。若遇到大火,數萬億螞蟻會迅速聚集成一個球體,外層的螞蟻有可能被燒焦,如果不成團整個蟻群可能在瞬間灰飛煙滅。通過講故事的方式,培養學生的團隊協作意識。通過在校內外實訓基地開展園林植物主要病蟲害的發生期、發生量的預測、病蟲害綜合防治方案的制定與實施等一系列實訓實踐,采用分組教學法,每小組同學輪流任組長。使學生在掌握知識、技能的同時,也培養了其吃苦耐勞、求真務實、團結協作的優秀品質。
學習模塊七蟲害綜合防治技術時,讓學生能夠識別害蟲,根據其生活習性,正確制訂綜合防治方案。如美國白蛾的綜合防治,通過思維導圖的方式,引導學生分析其生活習性,根據其習性,制定相應的防治措施。發生期可摘除卵塊和幼蟲網幕、挖除越冬蛹、利用黑光燈誘殺其成蟲。學習模塊八病害綜合防治技術時,首先要區分是侵染性病害還是生理性病害,然后根據病害的診斷步驟與要點,診斷具體的病原。通過案例分析及現場實踐教學,進一步加強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系統思維。
課程思政教育貫穿于課程教學的全過程和各環節,在考核知識、技能的同時,也要充分體現學生綜合素質的考核,以實現高素質技術技能型人才的培養目標,真正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園林植物保護課程思政考核包括過程性考核和終結性考核兩部分,其中過程性考核占60%,終結性考核占40%。
過程性考核主要包括平時成績與實訓實踐成績兩部分。
1、平時成績。平時成績由考勤、課堂活動及作業組成,占總成績的20%。第一,考勤。學生考勤是保證學生正常學習的基本條件,是檢驗學生學風及學習態度的基本方法。本課程采取全勤滿分,有請假、遲到、早退的根據實際情況酌情減分,無故不到按曠課處理進行扣分。教師針對遲到、早退、曠課的學生,通過電話、面談等方式了解原因及思想教育,如發現異常及時與輔導員聯系。通過學生考勤考核,可培養學生良好的時間觀念、正確的學習態度以及優良的學風。第二,課堂活動。采用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線上線下提問、討論、頭腦風暴等活動綜合考核,培養了學生的自信心、語言表達能力及邏輯思維能力。第三,作業。作業包括課后作業、模塊作業與課程總結報告。課后作業是針對每次課的考核,考核要體現素質目標。如蟲害部分中,蝶類屬于完全變態的昆蟲,由幼蟲即毛毛蟲經過化蛹、羽化成為漂亮的蝴蝶。通過毛毛蟲華麗蛻變、破繭成蝶視頻的學習,請同學們談一下對自己的啟發。每個模塊學完之后,要求學生總結知識點、技能點及收獲。課程學完之后,讓學生以思維導圖的形式總結所有內容,并把學習本課程對自己的影響、感悟等以總結報告的形式提交。
2、實訓實踐成績。實訓實踐成績占總成績的40%。本課程的實訓實踐教學主要采用分組教學法,利用隨機方式分組,這樣可避免自愿結組而失去分組教學的意義。采取組長輪流制,每個同學都有鍛煉的機會。實訓考核采取組內、組間及教師考核評價的方式。對于企業實踐項目,如早春草履蚧截殺防治等項目,企業方對每組完成情況進行綜合評價。這樣既可以考核單人,也考核團隊,并且是知識、技能、素養同步考核。
終結性考核即學院統一組織的期末閉卷考試,占總成績的40%。試卷題量適宜、難易適中、覆蓋面廣且重點突出、題型多樣,既有考核基礎知識的選擇題、填空題,也有考核學生應用技能、綜合素質的制定防治技術方案題。
本文對園林植物保護課程的思政要素進行挖掘并初步實踐,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一是提高了教師的德育能力。教師根據專業課程特點,梳理內容,將思政要素融入教學中,達到教書與育人的協同,發揮思政教育的價值引領。在此過程中,提高了教師的教學能力與素質。二是提高了人才培養質量。通過每個模塊與整門課程的學習總結報告、以及對學生的調查,全部同學都認為在掌握專業知識、技能的同時,樹立了正確的價值觀、提高了綜合素質,得到了學生的普遍認可,將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真正落到了實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