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旭強 溫紅旭
1 甘肅省天水市第一人民醫院 741000; 2 蘭州市第二人民醫院
傳統腹腔鏡直腸癌低位前切除術(L-LAR)臨床上被廣泛應用于直腸癌患者,但臨床研究發現,部分患者術后常會出現吻合口瘺(AL)等并發癥,進而對患者的預后恢復和生活質量造成不利影響,故臨床需對AL發生的相關影響因素進行研究,并針對性地采取一定措施積極進行預防,最終改善患者的預后,提升患者的生活質量[1-3]。基于此,本文回顧性選取了于天水市第一人民醫院接受L-LAR手術的患者的臨床資料,采用單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探討影響L-LAR術后出現AL的相關危險因素,現將結果報道如下,供臨床參考。
1.1 一般資料 回顧性選取2017年5月—2022年5月天水市第一人民醫院普通外科接受L-LAR術治療的334例直腸癌患者的臨床資料。本研究經院內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所有患者術后均觀察2周,根據患者是否出現AL分為發生組21例和未發生組313例。所有研究對象診斷標準依據《中國局部進展期直腸癌診療專家共識》[4]。納入標準:(1)與上述診斷標準描述一致者;(2)病理檢查結果相符者;(3)臨床資料無欠缺者;(4)經檢測腫瘤的下緣距離肛緣>4cm者等。排除標準:(1)合并有其他惡性腫瘤或腫瘤存在遠處轉移者;(2)既往有結直腸癌手術史者;(3)采取姑息切除或未行微創手術者等。
1.2 方法 入院后對所有患者的手術前后臨床基本資料進行統計,并對實驗室相關指標(年齡、性別、糖尿病、術前腸梗阻、術后貧血、血管浸潤、神經侵犯、術中出血量、手術時間、腫瘤大小)進行檢測,此外,采集患者的空腹靜脈血3ml,制備血清后(參數設置為15min,3 500r/min),對血清中患者手術前后的血清白蛋白(Alb,溴甲酚綠法)、術前血紅蛋白(Hb,比色法)、糖類抗原199(CA199,酶聯免疫吸附法)、癌胚抗原(CEA,化學發光法)進行檢測比較。
1.3 觀察指標 (1)單因素分析:將兩組患者的基本情況及實驗室相關數據進行統計后,篩選出術后發生AL的單因素。(2)多因素分析:把單因素分析中P<0.05的相關因子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法進行獨立危險因素分析。
1.4 統計學方法 數據分析軟件選擇SPSS22.0,計數資料采用[n(%)]表示,行χ2檢驗,當P<0.05時表明存在統計學差異。
2.1 L-LAR術后患者發生AL單因素分析 發生組中男性患者、有糖尿病、有術前腸梗阻、有術后貧血、有血管浸潤、術前血清Alb<30g/L、術中出血量≥100ml、手術時間≥180min、術后血清Alb<30g/L的患者占比高于未發生組(P<0.05)。見表1。
2.2 L-LAR術后患者發生AL多因素分析 進行多因素非條件Logistic回歸模型分析,結果顯示,男性患者、有術前腸梗阻、有血管浸潤、術前血清Alb<30g/L、手術時間≥180min、術后血清Alb<30g/L均為行L-LAR術患者術后AL發生的危險因素(均P<0.05),見表2。

表2 行L-LAR術的患者術后AL造成影響的多因素分析
3.1 影響行L-LAR患者術后AL發生的危險因素 AL作為臨床行L-LAR術后患者于術后5~7d易出現的并發癥,其可對患者的后續化療效果造成不利影響的同時,還可對患者的遠期預后造成影響,增加患者局部腫瘤的復發率,另隨著其進一步發展,還可導致機體臟器功能的損傷,致使消化功能出現異常,進一步對患者的預后恢復和生活質量造成影響[5]。目前臨床對于出現AL的患者主要為針對其發生的危險因素進行干預來預防其發生。本文的單因素分析結果顯示,男性患者、有糖尿病、有術前腸梗阻、有術后貧血、有血管浸潤、術前血清Alb<30g/L、術中出血量≥100ml、手術時間≥180min、術后血清Alb<30g/L均為導致行L-LAR術患者術后AL發生的因素。進行多因素非條件Logistic回歸模型分析,結果表示,男性患者、有術前腸梗阻、有血管浸潤、術前血清Alb<30g/L、手術時間≥180min、術后血清Alb<30g/L均為行L-LAR術患者術后AL發生的獨立危險因素,故臨床上針對這些方面醫護人員需進行高度重視。
3.2 針對影響行L-LAR患者術后AL發生的危險因素進行預防措施 (1)對于男性患者其自身的解剖生理結構導致其預后效果較差,且在直腸癌患者中其發病率高于女性,臨床上由于男性患者的雌激素水平較低及盆骨的解剖生理結構使得此類患者手術的根治性較差,進而導致患者術后AL的發生率較高,臨床上對于此類可于術后對患者的飲食進行干預,清淡飲食,并注重對于患者心理健康狀況的護理,減少患者熬夜,適當進行鍛煉,必要時給予對癥的中藥進行調理,進而降低術后AL的發生率[6]。(2)對于術前腸梗阻的患者其自身的腸壁血管被壓迫,致使血液回流出現障礙的同時還可導致腸道菌群出現失調,進而使得腹腔的感染率顯著上升,最終影響吻合口的愈合,促使AL的發生,臨床對于此類患者術前需充分進行腸道準備給予置管引流或給予支架植入治療,進而降低術后AL發生的可能性[7]。(3)對于血管浸潤的患者可表明機體出現局部的炎癥細胞浸潤,進而致使機體出現腫脹、疼痛等癥狀,不利于患者的預后恢復,進而致使術后AL的發生,對于此類患者臨床可給予適當的消炎藥物進行治療,必要時給予手術切除[8]。(4)對于手術前后血清Alb<30g/L的患者,自身的機體組織愈合能力較低,可導致組織水腫的發生率升高,進而提升術后AL的發生率,臨床對于此類患者可給予食療補充蛋白,進而提升機體內Alb的含量,此外還需給予定期的檢查,進行針對性干預[9]。(5)對于手術時間≥180min的患者手術對于機體內組織的損傷較大,促使機體易出現炎癥應激損傷,對機體的微循環造成影響,進而不利于組織的愈合,促使術后AL的發生,臨床對于此類患者需由經驗豐富的主刀醫師進行手術,術后進行針對性護理,并對患者的臨床生命體征進行監護,最終降低術后AL的發生率[10]。
綜上所述,男性患者、有術前腸梗阻、有血管浸潤、術前血清Alb<30g/L、手術時間≥180min、術后血清Alb<30g/L均為行L-LAR術患者術后AL發生的危險因素,臨床上可采取相應干預策略來預防L-LAR術后AL的發生,改善患者的預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