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小麗 王瑞琪 張開新 李 斌
河南省駐馬店市中心醫院心血管內三科 463000
青壯年冠心病(CHD)患者多為家庭的經濟及精神支柱,突然發病會給患者帶來極大心理創傷,如不及時進行心理疏導甚至會形成永久性心理疾病,從而嚴重影響患者康復[1]。心理護理是綜合護理的重要組成部分,但常規心理護理主要以訪談溝通為主,其干預效果并不理想。費登奎斯動中覺察(ATM)療法是一種依據神經可塑性理論建立的身心療法,其幫助個體從動作中發展出自我覺知能力,進而消除個體疲勞,引導其身心放松[2]。但目前關于費登奎斯ATM療法是否適用于護理工作中尚不明確。基于此,本文以在我院就診的110例青壯年CHD患者為觀察對象,探討基于費登奎斯ATM療法的護理干預的臨床應用效果,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將2020年1月—2022年10月在我院就診的110例青壯年CHD患者作為觀察對象,使用隨機數表法將其分為對照組(n=55)和觀察組(n=55)。對照組男30例,女25例;年齡31~56歲,平均年齡(46.06±5.11)歲;病程5~27個月,平均病程(16.84±3.95)個月。觀察組男29例,女26例;年齡29~59歲,平均年齡(46.22±5.03)歲;病程4~30個月,平均病程(16.79±3.82)個月。兩組患者基本資料對比無顯著差異(P>0.05)。本研究已獲得院倫理委員會批準。
1.2 選擇標準 (1)納入標準:①符合《穩定性冠心病基層診療指南(2020年)》[3]中關于CHD的診斷標準;②年齡20~59歲;③病情穩定、意識清醒,可正常溝通交流;④簽署知情同意書。(2)排除標準:①伴有不穩定型心絞痛、心肌梗死、嚴重心衰患者;②其他重要臟器功能不全者;③伴有其他心臟疾病或存在心臟手術史者;④惡性腫瘤;⑤妊娠期、哺乳期女性;⑥精神障礙或其他原因導致的溝通障礙;⑦治療依從性差,拒不配合治療。
1.3 方法 對照組給予常規護理,包括遵醫囑用藥、生命體征監測、完善檢查、健康宣教、飲食及運動指導等。觀察組在常規護理基礎上給予基于費登奎斯ATM療法的護理干預。(1)成立護理干預小組。該護理小組由護士長(負責整體協調工作及護理過程中的督導和質控工作)、1名心臟康復專家(負責全程康復指導工作)、1名心內科專家(負責全程治療、用藥指導)、5名護士(具有3年以上心內科護理經驗,負責具體護理工作實施)組成。護理干預實施前,由護士長組織小組成員學習費登奎斯ATM相關教材,如《費解的顯然:費登奎斯入門》《動中覺察》等,幫助護理人員掌握費登奎斯ATM相關理論,如動作設計初衷及要點、ATM療法的益處及注意事項等。最后,通過情景模擬的方式對小組成員實施考核,考核合格方可上崗。(2)制定干預方案:①基本部分:引導患者在閉眼狀態下審視身體,幫助患者明確當前身體狀態,時間約5min。②動作部分:a.下背部放松:使用骨盆時鐘法進行下背部放松。患者坐在椅子上,引導患者想象背部貼在1張鐘表盤上,尾椎在6點位,脊柱在12點位,左右側髖關節分別在9點位、3點位。腳踝位于膝蓋正下方,在骨盆的牽引下,引導患者連續做繞鐘表盤定點移動動作以緩解腰背部肌肉緊張,共持續5min。b.頸部放松。引導患者進行頭部向四周的擺動動作,以緩解頸部肌肉緊張,共持續5min。c.肩部放松。引導患者將手放在另一側手臂的手肘上方,在呼吸吐氣、握拳放松、轉動頭部等動作的輔助配合下,抬起、放下另一側手臂,以充分放松肩部肌肉,每側放松5min,共10min。③結束部分:放松動作完成后,再次引導患者在閉眼狀態審視身體,感知身體在動作前后的變化,時間約為5min。(3)干預方案實施:干預頻率為3~4次/周,干預地點為專門的休息室,時間安排在患者不接受其他治療、護理的下午空閑時間。在患者進行放松訓練時,護理人員陪伴在旁邊,觀察患者動作完成情況,若患者感到動作完成困難建議減小動作幅度和速度,鼓勵患者在舒適情況下完成動作,動作完成后,與患者溝通了解其鍛煉感受。干預共持續6周,出院前指導患者在家繼續進行放松鍛煉,及時與患者視頻通話以了解其鍛煉情況。
1.4 觀察指標 (1)負性情緒。使用醫院焦慮抑郁量表(HADS)進行評估,該量表包括焦慮亞量表(HADS-A)、抑郁亞量表(HADS-D)2個亞量表,每個量表均包含7個條目,共14個條目,每個條目計0~3分,總分0~42分,評分越高表明焦慮、抑郁程度越嚴重。(2)睡眠質量。使用匹茨堡睡眠質量指數量表(PSQI)進行評估,該量表共7個維度,18個條目,總評分0~21分,評分與睡眠質量成反比。(3)生活質量。使用中國心血管病人生活質量評定問卷(CQQC)進行評估,該問卷共包括6個維度,24個條目,總分0~154分,評分與生活質量成正比。

2.1 HADS評分 干預后,兩組HADS-A、HADS-D評分均低于干預前,且觀察組均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干預前后HADS評分對比分)
2.2 PSQI評分 干預后,兩組PSQI評分均低于干預前,且觀察組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干預前后PSQI評分對比分)
2.3 CQQC評分 干預后,兩組CQQC評分均高于干預前,且觀察組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3。

表3 兩組干預前后CQQC評分對比分)
流行病學調查顯示吸煙、高血壓、糖尿病、高脂血癥、CHD家族史、肥胖及睡眠不足是導致青壯年CHD發生的主要危險因素,而受到生活、工作習慣、飲食結構變化等因素影響,近年來青壯年CHD患者比率在不斷上升,其為導致青壯年猝死的主要原因之一,危害極大[4]。相對老年CHD患者,青壯年患者多承擔著更大的家庭及社會責任,CHD突然發病不僅會直接影響其身體健康,亦會給其帶來極大心理負擔。而隨著“雙心醫學”的不斷發展,心理因素與心血管疾病的關系亦受到越來越多臨床醫護人員的關注,如何提高患者心理健康水平已成為護理人員研究的重點及難點[5]。
目前,心理學技巧和方法在護理工作中的應用愈發廣泛,ATM是由Moshe Feldenkrais創立的一種身心療法,其以運動鍛煉為媒介,能有效整合身心,提升機體感受及行動的靈活性,有利于將個體從沉重環境中解放[6]。目前,ATM療法已在多個領域應用,本文探討了將其應用于護理工作中的效果,結果顯示干預后觀察組HADS-A、HADS-D評分均低于對照組,這表明基于費登奎斯ATM療法的護理干預能有效緩解患者負性情緒。焦慮、抑郁是青壯年CHD患者最為常見的負性情緒,其發生主要與患者面對死亡威脅、擔心預后、治療費用及疾病對家庭的影響有關,負性情緒不僅會影響患者治療依從性、生活質量,亦會加重患者生理波動,不利于其預后[7]。而基于費登奎斯ATM療法的護理干預可讓患者更多專注于動作本身,減少對認知活動及侵入性思維的過度關注,幫助其體驗不斷加深的放松感,最終達到消除負性情緒的目的。臨床統計顯示,超過45%的CHD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失眠,而失眠會加重神經內分泌系統過度激活和炎性因子釋放,進而導致病情加重[8]。本文結果顯示,干預后觀察組PSQI評分低于對照組,這表明基于費登奎斯ATM療法的護理干預對提高青壯年CHD患者睡眠質量有積極作用。這是因為基于該方式的護理干預通過指導患者完成一系列其不熟悉的高度結構化的動作來增加機體整合信息的困難度,從而增加機體能量消耗,幫助患者產生困意;不僅如此,ATM療法中的放松動作還可幫助患者腦電波進入平靜期,降低大腦皮層喚醒水平,最終達到提高睡眠質量的目的。ATM療法還可放松患者腰背部、頸部及肩部肌肉緊張程度,能有效提高肌肉抗疲勞能力,幫助患者找到更有效的肌肉運作方式,從而提高肌肉運動耐力,能有效促進患者快速恢復正常生活及運動[9],減輕心功能不全導致的運動耐力下降,提高患者生活質量,故觀察組干預后CQQC評分高于對照組。
綜上所述,基于費登奎斯ATM療法的護理干預在青壯年CHD患者中應用效果良好,可有效消除患者負性情緒,提高其睡眠質量及生活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