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啟明
摘 要:筆觸作為一種繪畫視覺跡象,在不同繪畫門類中都起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而這種視覺跡象依附于以水為調和媒介的水彩畫中,使得水彩畫筆觸具有自身獨有的特點。隨著新的繪畫理念和風格的出現,通過水彩畫作品中的筆觸,我們可以更直觀地感受到藝術家個人的審美情趣。因此,對水彩畫筆觸的實踐性研究顯得尤為重要。本文將深入探討水彩畫中筆觸的概念、功能和審美價值,并結合多方面的研究成果進行分析。
關鍵詞:筆觸;實踐性;審美情趣
中圖分類號:J215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6-0905(2023)23-00-03
水彩畫是一種對技巧要求比較高的傳統繪畫。精湛技藝的具體要求體現在對水彩畫所需材料的性能和運用的掌握程度,以及對水彩畫不同審美的個體體驗上。水彩畫的筆觸是其獨特技巧的體現。這種筆觸不僅展示了水彩畫材料的特性,而且也使它成為一種廣泛傳遞審美感受的藝術形式。水彩畫的筆觸精細而多變,在不同的作品中都能看到它獨特的風格。它展現了作者獨特的藝術風格和審美情趣,是水彩畫藝術發展的重要里程碑。“落筆成跡,因跡生象”。以此表意,通過對比不同的工具和筆法,我們可以更好地理解水彩畫的筆觸,從而更好地描繪出它們帶來的獨特的視覺效果。繪畫的具體過程就是不同審美視覺符號逐漸形成的具體過程,將細膩的筆觸定義為“美術繪畫的視覺符號”更加突出強調了筆觸的視覺意義和審美差異。
一、認識水彩畫筆觸
水彩作為外來畫種,在我國經過百年發展已逐漸得到普及。不管是在專業藝術教育、書籍封面插圖、宣傳海報中,還是在大型藝術展覽中,都不難看到水彩藝術的身影。水彩畫的挑戰不僅在于如何運用材料和媒介,更在于如何通過筆觸來表現出美妙的線條。在注重作品的色彩和形象的同時,我們也應該充分理解筆觸的表現方式。
(一)水彩畫筆觸的表現特點
從某種角度來說,對傳統技法本身的要求體現在畫面要表達什么。水彩畫的傳統技巧依賴于將水和半透明或透明的顏料結合起來,形成一種獨特的藝術形式,為觀眾帶來一種新穎的視覺體驗。看似隨意的水色碰撞下,也有其獨特的審美規律。通過使用獨特的筆觸,我們可以創作出具有個性化視覺效果的繪畫作品,這些作品在藝術市場上有著無可替代的價值。水彩畫的筆觸,不僅僅是對某一筆的欣賞,更是對整幅畫面筆觸的評價。無論藝術家的風格和美學觀念如何,水彩畫的畫法都展現出兩個顯著特征:一是透明度高、重疊性強。透明度是指水彩畫顏料在畫面中呈現出來的顏色和質感;重疊是通過筆觸產生的顏色層交錯和重疊。通過使用各種不同的水彩顏料,我們可以創造出多層次、豐富多樣的筆觸,這也正是水彩畫的魅力之一。鑒于水彩畫材料的不同效果,創作者應遵循水彩畫的一般繪畫規律,先淺色后深色。水彩畫繪制的具體過程就是將筆觸融合疊加的具體過程。水彩的實質語言是水與色的融合,因此畫家必須在半透明或完全透明的物理特性中尋找獨特的筆觸來表現這種感覺。如果沒有這種透明交錯的筆觸,水彩畫的本質語言就會消失。二是流動滲化。其指在水色間運筆時,按時間順序逐步形成的干濕漸變。我們換一種說法,可表示為流動的筆觸。滲化的效果又可以通過兩種不同的方式營造:一是水彩顏料的厚度和顆粒大小不一樣,干燥后,分布不均引起的色彩筆觸的滲化效果;二是兩種顏色在濕潤的情況下人為地交叉或并置,筆觸之間逐漸形成滲色效果。流淌的筆觸,隨著時間的推移,筆法的變化,產生不同的效果。使用不同于外在形態的筆觸來表現內在的情感,這種技巧被稱為水彩露筆法;另一種嚴謹的繪畫技巧,它將形象和筆觸緊密結合在一起,使得作品更加逼真生動,這種技巧被稱為水彩藏筆法。不同的形象和質感會獲得流動滲化的筆觸效果[1]。
(二)材質特性對水彩畫筆觸的要求
水彩畫的基本材質由水彩紙、水彩顏料、水所構成。水彩紙是由棉麻植物纖維等特殊高分子材料制成,是專用于水彩畫的印紙。水彩紙的內部纖維不易變形,磅數較厚,能適應水彩畫中反復上色,因此它的吸水性比一般紙張更好。考慮到水彩紙的特性,在進行創作的過程中,自然會出現不同的筆觸效果和畫面。吸水性好的水彩紙,筆觸能夠在短時間內疊加多層,筆觸痕跡清晰明了,吸水能力較弱的水彩紙,適合筆觸相互間的柔和銜接,筆跡變化微妙自然。根據水彩紙吸水能力的特性,能夠形成不同的筆觸感覺和特殊韻味。這兩種元素是互相補充的,處理和調節好水彩畫中的筆觸關系,包括前后、虛實、整體和局部,也是強化水彩紙吸水效果、質量和功能的至關重要的因素。水彩紙的表面紋理效果在水彩畫中具備特殊的審美功能。兩種不同品牌的水彩紙,鑒于加工方式和原材料的不同,形成了不同的紙面紋理效果,有中、粗、細之分。水彩紙的紋理效果,常會引起水彩畫研究者的高度重視。水彩畫的基礎材料之一是水彩顏料。水彩顏料的最顯著特征之一就是透明度。所以說水彩畫的造型中,筆觸是一個重要因素,它可以表現出水彩畫的透明度。水彩的透明效果,依賴于其筆法的有條不紊地安排與分配。水彩畫需要一個合理有序的創作過程,由于水彩的顏料中有一種黏稠的膠體,所以很難在紙上修改。由于水彩顏料的透明性,淺色無法掩蓋深色,因此在繪制水彩畫時,必須保持用筆思路的清晰和明確。另外,水彩畫的筆觸應該具有豐富的層次感,這是因為顏料的透明性決定了它們的表現能力,通過這種方式,水彩畫可以更好地展現形象和色彩的關系,體現水彩意象的透亮美感。水彩畫中常用的媒介之一是水。通過掌握水的流動,藝術家可以創造出各種不同的畫面效果,形成干畫、濕畫、枯筆、潤筆和水漬等畫法,這些技巧都是通過對水的控制來實現的。水色的變化,會產生很多偶然的征兆,而這種偶然的征兆,直接聯系到畫家的主觀寫法上,就在所難免了。它是畫家內心深處的審美情感的外在體現。水彩畫筆觸在藝術繪畫中受到不同材料的制約,反映出材料不同的特性,體現出不同材質的美感,表現出藝術家具備自己的、獨立的審美特征。水彩畫筆觸沒有固定的模式,它隨著畫家對藝術創作的理念、主題的選取等因素而改變,與其他傳統繪畫一樣,它循序漸進地追隨著智慧生物文化生活的演變與發展,在水彩藝術發展的漫長歲月中不斷豐富著自己的表現形式。
二、筆觸在水彩畫中的運用與發展
從十八世紀到十九世紀,水彩畫迅速發展壯大,并最終成為一種獨特的藝術形式。三百多年來,這一變化一直持續著。水彩畫藝術在過去三百多年中一直在發展,它不僅保留了自己獨特的藝術語言,還吸收了其他畫種的風格和技巧,豐富了水彩畫的表現形式。水彩在給人以審美的同時,也給人以更多的感官享受。二十一世紀是水彩藝術空前發展的時期,畫媒、畫具、畫料的持續創新以及現代技術的運用,都為水彩畫的藝術性帶來了新的生機,并為水彩畫的筆法表達開拓了更廣闊的空間。
(一)西方繪畫觀念下水彩畫筆觸的發展
水彩畫起源于歐洲十四世紀,而西方繪畫觀念的演變,可劃分為古典主義時期、印象派時期和現代主義時期三個階段。水彩畫是西方繪畫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伴隨著時代的發展而不斷發展,只是相比于油畫藝術的燦爛輝煌,水彩畫藝術仍需要更加全面完備。但憑借對各個歷史時期中水彩藝術家超群的藝術才華和獨具的藝術風格的發掘,我們仍然可以看到水彩畫發展的明晰脈絡[2]。
古典主義時期,是精細嚴謹的形體美與簡單質樸的色彩美交織集合的時代,也是水彩畫的形成時期。水彩畫是一門在這個時期生根發芽的藝術,它本身就具有這個時期的美學特征,尤其是在以保羅·桑德比為主的水彩大師的作品中所感受到在古典主義的審美傾向下,大師們對人與自然濃郁而鮮明的贊美。這時期的水彩藝術家都處在古典寫實的觀念影響下,多以簡練又不缺精致的筆觸跡象為特點。這一時期僅限于對自然界物體“完整”形態的表述,筆觸以“聚集”的方式來表現其特征。
在印象主義時期,許多印象派藝術家也在進行著水彩的創作。這些人中,最具特色的當屬薩金特、莫里索等。他們在印象派畫論的指導下,在對顏色感受表達上,不論油畫或是水彩,都試圖打破以繪畫題材為中心的局限性。在光學原理的指導下,真實地去捕捉陽光下千變萬化的美麗風景,他們的水彩畫筆觸熱情奔放,色彩顯得鮮艷奪目。薩金特的《威尼斯水城》系列水彩畫作品,更是水彩畫藝術中難得的佳作。這幅畫中,纖細的筆畫以橫向的方式排列,起伏不定,描繪隨風飄動的河水,真實動人。這是一個平靜的水上城市,在地中海的微光和早晨的太陽照射下,閃爍著耀眼的光輝,作品筆法赤裸裸的,一點也不掩飾,它們大膽又清晰,滿足了觀者視覺上對于厚度的需要,也給畫面帶來了一種可以觸摸的感覺,就像觸摸浮雕那么真實。在繪畫線條的表達中,線性筆觸和塊狀筆觸彼此之間的界限大都已經模糊,在處理色彩的冷暖,互補色的反差和它們之間的關系的時候就更明顯了。薩金特的水彩作品,體現了印象派對水彩藝術的美學追求,其水彩的筆法痕跡,顯示出其簡潔、快速的特點。相較于古典寫實主義水彩藝術作品,此時的水彩畫筆觸呈現出了較強的色彩對比味道,與“嚴謹的塑形表現”相分離。
現代主義繪畫的崛起,引發了水彩畫技藝的改變。在現代派繪畫藝術審美觀念的影響下,水彩畫的繪制方法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現代主義繪畫中的抽象派鼻祖康定斯基,1910年創作的《無題》是一張以水彩形式繪制的抽象派作品,是一張具有現代主義色彩的水彩畫卷。畫中筆觸線條分布在不同的位置,沒有絲毫相似之處,也沒有任何聯系,在現代美術的概念下,藝術家拋棄了在繪畫中所有的具象視覺元素,用單純的、抽象的筆觸和色彩感受來表現他心目中的繪畫藝術圖像。這幅作品一改傳統的寫實手法,以一種看似凌亂的筆法展現出一種全新的、有別于傳統的視覺美學形態。水彩的筆法由對具體對象的審美,轉向對自身內在的意象和秩序的審美。同樣為現代主義風格畫家的保羅·克利的一生中,也創作了大量的水彩作品,這些作品都與他的油畫作品相呼應,并呈現出明顯的特點:利用平面多樣的筆觸跡象和潛藏在自我情緒中的直觀經驗,使作品具有一種特殊的藝術風格樣式及其視覺美感。這一時期一個非常明顯的現象就是,水彩的筆法經歷了一次“分裂”和“重新組合”的過程,不斷地發生著變化,改變著其以往的表達方式。現代流派畫家,并非專門從事水彩畫研究的人,但他們還是憑借自己的精湛技藝,以水彩為媒介來展示他們內心的意象,在水彩藝術領域,創造出更具創新觀念的水彩畫筆觸審美痕跡[3]。
(二)水彩繪畫中不同畫種的筆法對其筆觸的影響
在西方美術發展的進程中,水彩的筆法在筆觸表達上受到了油畫技法的顯著影響。在水彩畫還未成為獨立畫種的早期,水彩畫在造型方法、構圖方式、空間光影變化等方面幾乎都遵循著油畫的一般表現原則和規律,當時的水彩畫家從歐洲的古典油畫藝術中汲取營養,不斷對水彩的表達語言進行完善和建立。但從他們大量的水彩畫作品的筆觸表現上,仍能看到意大利古典油畫或荷蘭風景油畫用筆技巧的身影。
從十八世紀水彩畫藝術傳入我國以來,中國畫藝術和水彩畫藝術之間的相互融合、相互碰撞就在所難免地開始了。水彩注重對客觀事物的表達,他以西方繪畫中的光與色為基礎,在形式上有一種具象與抽象化的美感;雖然,國畫也是將物質世界的客觀物象作為創作的素材,但是,對客觀事實真實存在的表現,已經被畫家強烈的主觀意識和客觀化的感覺所融合,已經演變成了物我同在的狀態。但是,中國畫和水彩在材料和媒介上有許多相同的地方,這些相同的地方又使它們在技巧和美學上有著共同點。一些立志創新的畫家,受中西觀念的影響,在前人經驗和探索的基礎上,積極嘗試中畫與西畫的結合。在當代水彩畫家群體中,也不乏將國畫用筆手法運用于水彩畫創作的人士。不僅如此,水彩畫還常常會借鑒版畫的筆觸特征呈現出來,版畫是一種藝術形式,它通過使用專用工具和材料,如刀和筆,對各式的版材進行剪裁、鏤刻、繪制、蝕刻和感光,再通過拓印的方式來表現出畫面上的視覺效果,有的水彩作品中也能看到版畫技法的影子。
如上所述,不同類型的藝術語言逐漸形成的筆法、筆觸,為水彩畫中的筆觸表現提供了無盡的靈感來源。不同藝術門類之間的相互合作和學習對個人的提升和成長有著巨大幫助。再者,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所忽略的視覺效果,經過藝術的精煉和加工,往往能呈現出卓越的審美價值。水彩畫豐富的表現力來自各藝術門類、各種繪畫藝術的影響,以及生活中對美的洞察和對藝術的追求[4]。
三、筆觸在水彩藝術中的獨特魅力
水彩畫通過運用筆觸來展現出獨特的審美效果。水彩畫中筆觸的生命形態,猶如音樂旋律中的音符;畫面中筆觸的變化,猶如音樂旋律中強烈的節奏感。水彩畫的筆觸之美,是可聽、可看、可追溯的。在一些杰出的水彩作品中,我們可以看到很多具有較高美學價值的筆觸、筆法。如關維興的水彩人物畫,筆跡飽滿圓潤,運動感強,強調為人物所營造的內在氛圍與強烈情感,將人物臉部動作的描繪和內心世界相統一,為水彩人物畫中的典范。
水彩畫的創作需要注重水的韻律和色彩的美感,并通過筆觸來表現出這種美。在水彩畫中,筆觸應該在水色之間尋求特定的秩序和韻律,通過這種有條理且富有節奏感的筆觸,我們可以看到水彩畫的獨特魅力。而透過水彩這種獨有的特殊性能,加之水彩畫筆觸的熟練運用,更能使觀者體會到水彩畫藝術的獨特視覺美感。
四、結束語
水彩畫的筆觸可以根據個人的藝術偏好和興趣來調整,從而展現出獨特的藝術風格。水彩畫的筆法和個人的美學特點和興趣密不可分,它們間的關聯是美學特征和興趣的主要指標。所以,當我們在探索個人藝術特色的同時,也需要精心探索水彩畫的用筆技法。期望通過水彩畫的筆觸,展現出獨特的藝術語言和個人審美傾向,充分展現個人藝術風格,以此寓意著水彩藝術作品風格的確立。
參考文獻:
[1]鐘孺乾.繪畫跡象論[M].北京:人民美術出版社,2004.
[2]袁振藻.中國水彩畫史[M].上海:上海畫報出版社,2000.
[3]蔣躍.東西方繪畫的交匯[M].北京: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07.
[4]黃鐵山,潘長臻.全國金獎畫家談技法[M].南寧:廣西美術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