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謙
伴隨著時代的進步,多元的社會思想對青少年產生了極大的影響,使一些青少年在成長過程中偏離了自己的軌道,從而產生了“問題”。一些有問題的學生性格比較內向,拒絕與人交流,有的人比較孤獨、冷漠、刻意、極端,不信任身邊的人;有些人不自信、嫉妒、多疑;有些沉迷于游戲。作為學校教育管理和學生生命成長的引路人,班主任老師和德育管理教師要對這一類學生給予更多的關注和關愛,用高度的責任感和積極的態度對這一類學生進行引導,讓他們與學校、教師、社會、同伴高度融合。
筆者認為,班主任和德育管理教師對問題學生進行德育引導的策略,可從以下方面著手。
一、引導問題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盡管“生命賦予我一雙黑眼,我仍要用它去尋找光明”。對于問題學生而言,原生家庭的影響是十分重要的,但許多東西他們無法改變,只有將這些惡劣的環境作為考驗自己、鍛煉自己的條件,從小建立起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老師可以通過向問題學生介紹一些偉大人物、著名人物的事跡,使他們懂得:年幼時受過挫折,但通過自己的努力,同樣可以取得成功;讓孩子們觀看有關激勵人心的影片;組織他們學習各種英雄人物、社會各界精英的成長歷史,激勵并引導他們樹立生活的榜樣,自幼樹立遠大的理想。
二、給予特殊對待,運用和諧氛圍轉化問題學生
在不同時期,問題學生有不同的具體表現。從心理層面上講,問題學生不再只是一個“外顯性”的問題,更多地表現為一個人的“內隱”性格的改變。班主任和德育管理教師要能用一種正面的態度來面對他們,不能用抱怨和指責的方式來處理,更不能覺得他們會成為自己工作的累贅,而是要在平時的生活和學習中,對這一類型的學生投入更多的精力和愛心,在活動和評價的時候,要區別對待。要在教育觀上使他們有別于一般學生,并主動地采用特教方法。比如我的班里有三個頑皮的同學,他們經常聚在一起,不按時完成作業,在課堂上也不認真聽講,而且還常常破壞紀律。很多科任老師都在“投訴”他們。他們給其他同學的正常生活、學習、休息,帶來了一定的影響。在一次慶典上,筆者鼓勵同學們自由組隊,共同演出一項節目,許多同學都不樂意接受他們。如果是這樣的話,那么就可以把三個人分開,分成三組。第一,為了避免出現難以預料的變故,應盡量避免過多的接觸;第二,在協作的過程中,通過群體協作,使其他同學的積極情緒持續感染著這個群體。并且,對于這一類學生,可以采取不同的評價方式,暫且不要求太高,只要他們能正常地參與到小組的協作中就可以了。采用特殊的教學方法,目的是在學生合作時,充分發揮民主、平等的價值取向,在課堂上營造團結、和諧的氣氛,提供更多的機會,將有問題的同學融入集體生活中,在一起學習、生活和合作的過程中,改變他們的行為和行為習慣,使他們向一個健康的方向發展。
三、開展“愛的教育”,從小培養他們愛祖國、愛家庭、愛集體的精神引領
老師之所以偉大,就是因為他們有“愛”,這些都是做老師最根本的道德素質。尤其是困難學生,要多加注意,多加注意。個案中的同學,由于受到家庭因素的影響,在成長過程中沒有得到父母的關愛,感到被遺棄,得不到重視;每周一次的班會,以“感恩”“熱愛”為主要內容,在感激中,將熱愛升華,去珍惜自己所擁有的一切,促進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與價值觀。
綜上所述,問題學生我們不應該區別對待,需要認識到他們也是班級的一部分,所以德育管理教師要樹立正確的班級管理觀念,要允許學生犯錯,要能在他們成長的過程中,運用多種策略,巧妙地轉化和引導,幫助問題學生改過自新,不斷地成長。
參考文獻:
[1] 盧海寧. 關于在初中德育教學中引導“問題學生”的思考[J]. 天天愛科學(教育前沿),2019(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