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天琦
(作者單位:遼寧師范大學)
李奇·高登對不同傳播語境下媒介融合(Convergence)所表達的含義進行了分類,即媒體科技融合、媒體所有權合并、媒體戰術性聯合、媒體組織結構性融合、新聞采訪技能融合和新聞敘事形式融合[1]。由此可見,互動劇有著廣闊的市場空間。現如今,媒介融合環境衍生的互動劇的發展路徑,其價值值得深入探究。
互動劇是一種依托于數字技術的交互式影像作品,觀眾通常直接扮演該作品中的某一角色,并根據敘事文本和玩家意愿作出不同的游戲選擇,從而產生不同的游戲結局,使每位玩家都有不同的體驗。《隱形守護者》是一部諜戰題材的互動影像作品,其原作為《橙光游戲》中的原創作品《潛伏之赤途》,由新一工作室(New One Studio)進行改編創作,采用真人拍攝的方式為觀眾打造全方位沉浸式的游戲場景。該作品一經上線便好評如潮,截至2023年4月24日,豆瓣評分達9.6分,蒸汽平臺(Steam)上好評率高達86%。
影視作品的創作本身與技術水平密切相關,而傳統影視作品恰恰有著局限性和單一性,許多受眾因此感到不滿。現如今,H5、人工智能等技術的發展為人機交互的實現增加了更多的可能性。
隨著信息社會的不斷發展,受眾的需求趨于多樣化,人們越來越希望獲得群體的交流與認同,游戲中的虛擬社交關系一度受到用戶的廣泛歡迎,如多人在線戰術競技游戲類手游《王者榮耀》,自2015年推出后,注冊人數一直居高不下,其玩家可以組隊,建立“情侶”“閨蜜”等關系。在2020年11月1日,《王者榮耀》官方宣布該游戲日活躍用戶數量(Daily Active User, DAU)突破1億大關,反映了其用戶數量之大。而互動劇作為創新性交互式影像作品,采用了影游融合的全新思路,能夠使觀眾與文本產生緊密聯系,這無疑滿足了人們對于交互性的需求。
“新媒體時代,敘事的方式已經發生了革命性的變化,它不再是一個創作—作品—接受的單向傳播系統,而轉變為一種交互敘事的雙向傳播。”[2]這種交互化的敘事模式主要體現在以下三方面:
3.1.1 樹狀敘事結構
《隱形守護者》在敘事模式上采用樹狀敘事結構,情節圍繞故事主線展開,每一個一級節點下設對應的二級節點,二級節點又下設不同的三級節點,不同的分支線索引發不同的分支情節,從而使故事無限趨近于樹狀化結構。該作品共分為10個章節,玩家負責扮演地下黨員肖途,通過點觸選項或手勢操作推動劇情發展,在玩家與作品的交互過程中可達成4個主線結局和130個分支結局。
3.1.2 虛擬時空的場域構建
傳統影視作品將已制作完成的劇集播放給觀眾看,但在單向傳播過程中不可避免地會存在時空壁壘,而互動劇為受眾搭建了一個虛擬時空場域。
觀眾在個人意愿的支配下作出相應的游戲選擇,體驗不同的故事情節,還可以自主控制劇情的時長,在時間上實現與文本的交互影響。在第6章《至暗抉擇》“莊曉曼的身份”的情節中,肖途為說服組織保護莊曉曼,需要在“她是代號胡蜂的中共地下黨”和“她是可以團結的抗日力量”中作出選擇,這也決定了主人公之后的命運是繼續潛伏還是面對死亡。
互動劇中人物設定多元,由此塑造了不同的角色形象,而不同人物的多重屬性又服務于交互化的敘事模式。
《隱形守護者》中,肖途作為中共地下黨“胡蜂”,需要扮演好漢奸的角色,以亞輝通訊社的記者身份為日本人辦事,同時游走于國民黨和興榮幫等多方勢力中。在每一章節結束時,系統會以“潛伏檔案”的形式總結“胡蜂”和“肖途”兩個身份各自完成的任務,增強主人公“英雄”與“漢奸”的雙面人生的戲劇性和矛盾性。
3.3.1 第一人稱視角搭建游戲內容
互動劇賦予受眾“角色扮演”的游戲體驗,使之以第一人稱的視角感受游戲過程,將個人情感代入至游戲內容中,拉近受眾與故事的心理距離。在第6章《至暗抉擇》中,肖途發現了口袋中代表撤離暗號的梅花袖扣,面對可能是唯一和組織取得聯系的寶貴機會,玩家需要在“下車找接頭人”和“留在車上”中作出選擇。若選擇前者,則負責完成刺殺任務的莊曉曼必死無疑;若選擇留在車上,肖途可能會失去聯絡組織的唯一機會,胡蜂的身份將成為永遠不為人知的秘密。
3.3.2 交互式設計增強游戲沉浸感
互動劇作為“影游融合”的新媒體交互產品,其觀看操作與游戲操作有著相似性,受眾需要在對應界面根據提示進行點擊或滑動等操作才能推動故事的進一步發展。這一交互過程將受眾的觸覺、視覺、聽覺等感官全部調動起來,增強了受眾的游戲沉浸感。
在序章中,主人公肖途拜見老師方漢州時,會出現“點擊敲門”選項;在第1章《太陽之影》中,武藤與肖途餐桌飲酒的情節里設置了“滑動敬酒”的手勢操作。這些交互式設計都有利于受眾的情感代入,從而增強游戲的沉浸式體驗。
3.3.3 主旋律故事內核構建價值認同
互動劇作為媒介融合大勢下的創新性新媒體交互產品,其受眾群體以青年人為主。青年人往往熱衷于在虛擬的游戲世界中打造以自我世界觀為中心的理想空間,從游戲敘事內核中尋求價值認同。
《隱形守護者》作為一部諜戰題材的互動影像作品,其愛國主義思想的主旋律內核貫穿始終,故事靈感源自歷史現實,肖途、陸望舒等主要角色在現實中均有原型人物。該作品將主旋律故事內核融于影游融合的互動劇形式中,使受眾以主人公視角感受艱苦卓絕的革命故事,在交互過程中能夠對戰爭的殘酷、侵略的可恥、潛伏的不易有更深入的了解,并在劇情的發展和人物的選擇中真切感受到革命工作者付出的血淚與和平生活的來之不易,極大地推動了主流意識形態的傳播。
在敘事結構上,互動劇多采用多線性樹狀敘事結構,劇情推進較傳統影視劇更為復雜,打造兼具故事性和游戲性的互動劇作品顯然對編劇的創作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隱形守護者》中,一些劇情在交叉過程中存在無意義的重復現象,敘事與交互之間的關系并沒有完全平衡好,這對于編劇在創作過程中把控各故事節點的邏輯提出了更嚴謹的要求。
在視角轉換上,第一人稱視角有利于玩家增加游戲的沉浸感和代入感,但單一的視角不利于把握不同的人物角色和尋找線索。《隱形守護者》中方敏這一角色有著“中共第三號”的隱藏身份,從玩家視角來看,直到“紅色芳華”結局方敏保存肖途夫婦的珍貴革命資料檔案的真相才浮現出來。
作為新媒體交互產品,互動劇的制作依托于大量的技術投入。在國外備受好評的《底特律·化身為人》中有超過35 000個鏡頭及74 000個獨特過場動畫,角色、分支敘述、動畫和鏡頭最終包含在510萬行代碼之中,開發成本高達2.3億元[3]。目前國內互動劇的生產尚未成熟,制作水平受限于技術壁壘。例如,《隱形守護者》采用“定幀圖片+視頻片段”的方式,其鏡頭轉換和視角切換都有滯后性。騰訊視頻、芒果TV等平臺推出的互動劇除劇集制作的技術成本外,還需要對平臺的服務器加強技術維護[4]。
隨著信息技術的迅速發展,人們的生活節奏越來越快,閱讀習慣也愈加碎片化,抖音、快手等短視頻平臺的爆火恰好印證了互聯網時代人們對于短暫精神愉悅的審美習慣。各大短視頻平臺還在積極進軍短劇市場,每集時長從幾十秒到幾分鐘不等,人物關系和情節設置更加簡單。而大多數國產互動劇故事文本較長、敘事結構復雜、耗費時間較長,有悖于新媒體環境下受眾的“快消費”心理,不利于作品的“二次傳播”。《隱形守護者》共設置了4個主線結局和130個支線結局,玩家若想探索所有故事線與人物影集,需要花費14個小時左右的時間。這種花費大量時間的故事探索,大大降低了受眾注意力,不利于增強受眾黏性。
目前,傳統影視劇在盈利方式上已較為完善,無論是對小說、游戲和動漫等不同媒介形式的作品進行影視化改編,還是劇集中的廣告植入與宣傳,都形成了較為穩定的產業鏈。而大多數互動劇仍處于探索階段,尚未形成成熟的商業營銷模式。
《隱形守護者》采用分章節付費模式,用戶在Steam上可自行購買。但除此之外,作品上線前并沒有進行大量的宣傳推廣,作品本身也幾乎沒有廣告植入的痕跡,其盈利方式較為單一。該作品受到玩家的廣泛歡迎后,制作團隊至今未推出相關的系列互動劇,這意味著該互動劇還未將自身商業價值深度開發出來,其規模化、體系化的商業盈利模式尚未形成。
互動劇是影游融合的創新產物,因此編劇在劇情設計上應當充分把握傳統影視劇敘事的完整性和游戲文本的開放性。在劇情設計上,制作者應當強化敘事能力,在講好故事的前提下豐富支線劇情,恰當把握各劇情節點的串聯與設置,既要保證劇情的邏輯性,又要盡可能保障受眾觀看過程中的自由選擇權。在角色塑造上,除既定人物身份外,創作者還應當賦予受眾改變不同角色性格的權利,增強受眾的互動和共情。
技術的迭代更新為互動劇的制作提供了有力支持。目前,國內互動劇多依賴于鼠標、鍵盤、觸摸屏幕等端口的交互技術,而隨著虛擬現實(Virtual Reality,VR)技術的不斷發展和VR設備的更新換代,互動劇可利用VR系統收集受眾的心理特征數據和身體指標數據,對受眾的操作行為進行識別,從而幫助受眾進行更為直接的游戲操作,實現受眾與作品之間的交互。例如,VR紀錄片《錫德拉灣上空的云》和VR影片《一件小事》都借助VR技術為受眾打造了“真實”的虛擬環境,使受眾能夠全方位沉浸故事內容中。
現如今,隨著新媒體時代的快速發展,媒介環境日益碎片化和娛樂化,互動劇應當充分把握這一趨勢。在題材選擇和劇本創作上,創作者應當充分考慮當代網民的閱讀習慣和審美傾向,創作出真正滿足受眾情感需求和心理訴求的作品。在情節策劃和互動設置上,應適當縮短作品時長,減少無意義的互動選項,完善互動時機和互動方式,使受眾黏性得到提高。
目前,許多互動劇尚未形成完善的商業營銷模式,互動劇行業應當積極探索,將線上應用平臺和線下觀影平臺相結合,滿足不同受眾的需求,形成互動劇行業的盈利模式,打造互動劇品牌。
國外許多交互影像作品將線上應用平臺與線下觀影平臺有機聯動,如OculusCinema、Steam等。國內芒果TV的《明星大偵探》也一直致力于線上線下并行的模式,不僅與線上劇本殺游戲軟件“我是謎”合作開設了“明星大偵探之頭號嫌疑人”專區,還在全國14座城市開啟了“明偵校園行”、在長沙開設了“明星大偵探M-City”官方劇本殺線下實體店,深度挖掘了《明星大偵探》這一品牌的商業價值[5]。
在媒介融合視域下,以《隱形守護者》為代表的互動劇在敘事結構、技術拓展、受眾喜好等方面進行了創新,探索了視覺、聽覺、觸覺等多方面的用戶感受,為受眾打造了全方位沉浸式的觀看體驗,推動了新一輪視聽生產內容的變革。雖然如今國內互動劇處于探索階段,但依然面臨長敘事、偽互動、低盈利等問題。不過,創作者能力和技術水平在不斷提高,互動劇未來發展空間應是廣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