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李麗麗
葉圣陶先生曾說:“閱讀是吸收,寫作是傾吐。”可見,閱讀與寫作是相輔相成、密不可分的[1]。因此,在實際教學中,小學語文教師應想方設法將閱讀與寫作有機結合在一起,即實施讀寫結合。適時適度的讀寫結合能夠豐富課堂教學內容,創新課堂教學形式,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為了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有效運用讀寫結合,教師既要準確把握讀寫結合的時機,也要持續豐富讀寫結合的內容,還要合理優化讀寫結合的方式。這樣才能夠讓小學語文課堂因讀寫結合而變得更加精彩高效,才能夠讓小學生的語文學科核心素養因讀寫結合而全面發展。
文字是思想、文化、情感的載體。引領學生細致入微地賞析句段,可以讓他們透過文字,真切感知其中所蘊含的思想、承載的文化及表達的情感等。因此,賞析句段也就成了語文教學中的一個重要環節。同時,在引領學生賞析句段時,教師可以采取讀寫結合的教學方法,以此夯實學生的語言基礎,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
以引領學生賞析統編小學語文四年級(上冊)課文《觀潮》中的優美句段為例,教師不僅要讓學生通過有感情地朗讀,體會錢塘江大潮的壯美,還要讓學生通過仿寫進一步感知這些句段之美。如“……猶如千萬匹白色戰馬齊頭并進……”“……江面上依舊風號浪吼……”“……好像悶雷滾動……”等。教師在引領學生賞析句段時,或讓他們將一些好詞佳句用波浪線、雙實線等勾劃出來,或讓他們將這些好詞佳句摘抄到讀書筆記上,或讓他們對照好詞佳句,聯系實際生活仿寫一些句子等,都是讀寫結合的具體表現形式。
以讀寫結合的方式引領學生賞析句段,能夠增強學生的語言輸入、吸收效果,讓他們從優美的句段中,習得、掌握、積累各種各樣的語言知識。正是因為有了閱讀時的“厚積”之功,學生在寫作過程中才能出現“薄發”之勢。
指導學生深入淺出地研習文章的寫作方法,不僅可以讓他們讀深悟透文章的思想情感,還可以讓他們感知寫作方法的精妙之處[2]。同時,在研習寫法時,教師還應采取讀寫結合的教學方法,即讓學生在準確、細致理解各種寫作方法的基礎上,嘗試在真實的寫作實踐中巧妙、恰當地運用這些寫作方法,由此提升他們的寫作能力。
例如,在指導學生研習統編小學語文五年級(上冊)課文《落花生》的寫作方法時,教師要求他們以分角色朗讀的形式,至真至切地感知、體會文章中的語言描寫、托物喻人的寫作方法。在此基礎上,教師又為學生創造了趁熱打鐵運用這些寫作方法的機會,即讓學生選擇自己熟悉、喜歡的一種事物,并嘗試運用語言描寫、托物喻人的寫作方法,真切表達某種思想、情感,或精神等。有學生選擇了棗樹,通過父親、姐姐與自己之間的對話,表達了對其貌不揚的棗樹的贊美之情,以及像棗樹一樣其貌不揚,但對社會有用的人才的贊譽之情等。還有學生選擇了在沙漠中固沙防風的梭梭樹、紅柳等,并運用托物喻人的寫作方法,贊美與梭梭樹、紅柳等有相同品質的平凡人士。
研習寫法時的讀寫結合有助于促進學生的深度閱讀,使學生扎實牢固地掌握,以及靈活自如地運用相關的寫作方法等。
當學生入情入境閱讀文本內容時,往往會產生無限遐想。與此同時,他們通常會產生一種迫不及待的表達意愿,即表達自己的所思所想、所感所悟。這時,教師可以采取讀寫結合的教學方法,精心設計一些小練筆活動,為學生創造一次暢所欲言的機會。
例如,統編小學語文六年級(上冊)課文《竹節人》充滿了童趣、童真。當學生讀到“黑虎掏心”“泰山壓頂”“雙龍搶珠”這些詞語時,難免會產生無限遐想。這些武功招式在學生的腦海中清晰可見。為了讓學生更為形象、直觀、具體、生動地理解這些武功招式,教師可以要求他們從中選擇自己喜歡的一種武功招式,用更為細膩、完整的語言描述。當然,為了活躍課堂氣氛,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教師還可以讓他們一邊口述自己的寫作內容,一邊形象直觀地比畫武功招式等。
教師在學生產生無限遐想時,采取讀寫結合的方法,讓他們隨心所欲地表達自己的所思所想、所感所悟,不僅能夠滿足學生的表達需求,還能夠提高學生的表達能力。
閱讀是吸收、積累語言知識的一個過程[3]。只有積累語言知識,學生才能夠在寫作中準確、自如、流利地表達。
以統編小學語文六年級(上冊)課文《草原》為例,教師可以要求學生一邊默讀課文,一邊用熒光筆、不同的線型,將課文中的好詞佳句勾畫出來。在此基礎上,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圍繞這些好詞佳句展開讀寫結合訓練。例如,教師可以鼓勵學生聯系多姿多彩的實際生活,使用“一碧千里”“翠色欲流”“群馬疾馳”“襟飄帶舞”等好詞造句,并將其工整、美觀地寫在讀書筆記上面;可以鼓勵學生仿照“……像給無邊的綠毯繡上了白色的大花……”“……一條迂回的明如玻璃的帶子——河……”“……像一條彩虹向我們飛過來……”等佳句,自選主題,造一些運用比喻修辭手法的句子,并將其美觀、工整地書寫在讀書筆記上。
引導學生積累好詞佳句的讀寫結合訓練,不僅能夠豐富學生的詞匯量,讓他們掌握更多的語言知識,還能夠提升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進而為他們隨心所欲、準確無誤地表達、寫作等奠定基礎。
讓學生準確理解、牢固掌握及靈活運用各種寫作方法,是小學語文教學中的一項基本任務。引領學生學用寫作方法的讀寫結合教學,是讓學生從寫作方法的角度賞析文章,據此讓他們更為透徹地理解文章,并從中感悟、掌握一些寫作方法,進而為卓有成效地提升他們的寫作能力奠定基礎。
以統編小學語文五年級(上冊)課文《搭石》為例,教師首先讓學生通過自讀自悟感知、體會這篇課文中的一種主要寫作方法,即通過敘述、描寫具體的事例,表現人物的某種或某些特點。如文章通過描寫山里的鄉親們搭石過河、互相禮讓的情景,表現了鄉里鄉親彼此著想、互相關心、和睦共處的人際關系特點。在此基礎上,教師設計了一項小練筆活動,即讓學生選擇自己熟悉的某個人,嘗試運用這種寫作方法表現這個人的某種特點。
實踐證明,引領學生學用寫作方法的讀寫結合,不僅能夠讓他們從寫作方法的視角深度理解文章內容,還能夠讓他們扎實有效地掌握這種寫作方法。
在專心致志、意猶未盡的閱讀過程中,針對文章中所描述的美景佳境、所表達的思想情感等,學生通常會產生一些個人觀點。鑒于此,教師可以為學生創造一些表達個人觀點的機會,即有序、有趣、有效地開展一些鼓勵學生表達個人觀點的讀寫結合活動。
以統編小學語文五年級(上冊)課文《父愛之舟》為例,當感知、體會到文章字里行間所洋溢的濃濃父愛時,學生總是會聯系個人實際,聯想到自己的父親,并且想要表達自己對父愛的理解、感受。鑒于學生的這種表達需求,教師可以設計一項微寫作活動,即讓學生用情真意切的語言文字,描述、表達父親對自己濃厚、深沉的愛。
教師適時適度地開展引導學生表達個人觀點的讀寫結合活動,可以讓學生對文章內容的理解更加深入、細致、通透,同時對文章情感的感悟更加真切、細膩、清晰。
學習始于模仿。習作亦如此[4]。學生在閱讀過程中遇到一些形象的情景描寫、逼真的動作描寫、生動的語言描寫、細膩的心理描寫等片段時,教師可以適時適度地組織他們進行類比遷移式的仿寫,據此優化讀寫結合的方式,提高讀寫結合的質量。
以統編小學語文六年級(上冊)課文《橋》為例,其中有一段關于描寫山洪暴發情景的語段:“山洪咆哮著,像一群受驚的野馬……勢不可擋。”在這一段中,作者用一種形象、貼切的比喻,清晰、生動地展現了山洪暴發時的情景。在引領學生鑒賞這一段優美文字,以及想象文字中所展現的情景的同時,教師還應該精心設計一項類比遷移式的仿寫活動,即讓學生仿照這種寫作方法,生動形象地描述某一種情景。
以類比遷移式的仿寫活動為抓手,教師不僅可以讓學生扎實牢固地掌握各種寫作方法,還可以讓他們靈活自如地運用這種寫作方法。
在深入淺出、細致入微閱讀文章的過程中,學生往往會產生一種意猶未盡的感覺,或回味文章中的精彩情節,或思考文章中的深邃思想,或想象故事的發展方向等。這時,教師可以為學生創造一些微寫作機會,鼓勵他們進行天馬行空式的續寫。
《盼》是統編小學語文六年級(上冊)中的一篇課文。這篇課文的結尾如下:“……滴答,滴答滴答……”末尾的一個省略號既延展勾畫了綿綿不斷落下的雨點兒在“我”的肩膀上、頭頂起勁地跳躍的情景,也讓學生產生了天馬行空的想象,即想象“我”在雨中玩耍的情景,感受雨中嬉戲的童真、童趣等。對于學生基于文本而產生的天馬行空式的想象,教師不僅不應該打斷、干擾,還應該為他們創造一些表達自身所思所想的機會,讓他們續寫文章的結尾。
顯然,在天馬行空式的續寫過程中,學生無須為“寫什么”而一籌莫展,無須為“怎樣寫”而提筆凝神。類似于這樣的微寫作,對于學生而言,正是一種自然流露、真摯表達。同時,天馬行空式的續寫也能夠讓學生的閱讀更加有深度,寫作更加有高度。
言簡意賅式的縮寫也是讀寫結合的一種有效方式。通過縮寫,學生可以進一步理清文章框架,理解文章主旨及感知文章的思想等。不僅如此,組織學生對文章內容進行言簡意賅式的縮寫,還可以有的放矢、卓有成效地提升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以統編小學語文五年級(上冊)課文《獵人海力布》為例,在指導學生深入、細致閱讀這篇課文的基礎上,教師可以設計一項微寫作活動,即要求學生用言簡意賅的語言縮寫這個故事。縮寫故事并不等同于復述故事,而是對原有故事內容的一種“濃縮”。縮寫之后的故事盡管篇幅短小,但是能夠完整地再現故事的情節。因此,在縮寫故事時,學生絕對不能照抄照搬原文中的語句,而應該重新組織語言。此舉可以卓有成效地發展與提升學生的概括思維語言表達能力,進而提升他們的寫作能力。
實踐證明,以指導學生對文章內容進行言簡意賅式的縮寫為契機,教師可以將閱讀與寫作有機結合起來,促進學生閱讀能力與寫作能力的同步提升。
總而言之,為了更為有效地運用讀寫結合的教學方法,循序漸進、卓有成效地構建高效課堂,以及全面發展學生的核心素養,教師應準確把握讀寫結合的時機,持續豐富讀寫結合的內容,合理優化讀寫結合的方式。基于讀寫結合方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有效運用,學生能夠吸收大量、豐富的語言知識,掌握多元、有效的寫作方法,為順暢自如地傾吐、輸出、寫作奠定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