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冬嫦,周云,劉瓊
(銅陵學院,安徽 銅陵 244000)
國民經濟發展進程中,人們始終密切關注“三農”問題的存在。在促進農業現代化轉型發展的過程當中,最為重要的就是對糧食生產安全以及供給提供相應的保障措施。但是縱觀當前階段在農業生產當中的抗災害能力,發現普遍存在著較高的農業風險問題。為更好的保障農業正常生產,我國逐漸普及了有關農業保險的相關建設,但是在這一過程當中,卻發現農業保險存在著一定的風險性問題。進而為內部審計風險評估帶來了一定的困難,因此,尋找更為有效的農業保險風險審計方式尤為重要。
通過以農業保險階段的實際運營情況作為風險評估指標體系創建的基礎,結合更加先進的信息化技術、較強的分析能力以及數據獲取能力為綜合性前提。促使風險評估體系更加完整,不僅能夠充分適應當前階段農業保險審計工作的需求,同時也能對農業保險內外發展的形勢加以考量,對其運營模式以及政策變化等不確定因素充分考慮在內,便于開展動態化的調整。這樣能夠促使風險評估指標體系不斷加以優化完善,在擴充相應的評價指標的過程中始終適應農業保險的發展趨勢,具有良好的前瞻性表現。
風險評估指標體系強調具有實踐應用能力,它的創建主張在實踐中形成并回歸到實踐應用中。通過始終圍繞農業保險在實際當中所面臨的風險問題,對眾多不同風險表現形式、隱藏危害以及原因加以分析,保障其能夠形成更加客觀且全面的風險評估指標[1]。同時,風險評估指標體系也能夠與實際當中的農業保險審計工作相互貼合,創建更加便于理解的評估公式,容易掌握評估方法,以更加便于操作的風險評估流程,充分展現了風險評估體系所具有的便捷性以及可操作性。
為農業保險創建的風險評估體系,其通過分層方式完成模型的搭建,在既滿足系統性需求的同時,也能夠創建更加靈活的體系結構。實現了基于點線面結合的縱橫交錯評估結構。橫向對農業保險的各層級進行分別剖析評估;縱向對農業保險創建過程當中的管理線條加以評估。點是針對于農業保險的各項業務流程以及具體環節進行評估;線是能夠針對于在實際農業保險的功能體現加以評估;而面是能夠對農業保險機構整體提供完善的評估,通過這樣的方式對風險評估等級加以量化處理。
在風險評估指標體系當中,以層次分析方式完成對模型的創建。層次分別包括對農業保險的風險點分析評估、管理線條的評估以及農業保險機構的綜合評估三方面的內容。通過對其進行分別分析之后,獲得相應的風險評估結果,并結合風險評估結果的相關數據,對農業保險當中的各業務領域、管理線條以及機構各層級當中的風險等級加以排布。
根據風險點的現實領域對農業保險當前階段容易受到的風險發生可能以及影響程度作為評價指標,將其分為三類,包括整體性評估指標、重點評估指標以及異常處罰指標。
在整體性的風險評估指標當中需要對農業保險的運營、監管以及經營現狀加以反饋。通過綜合性的指標加以判斷,能夠對農業保險最終的風險管控總體環境形成更加清晰的反饋。在這一級中所包含的子類指標有運營KPI 數據指標,包括農業保險在市場發展中的競爭效益、信息服務支撐、業務發展等眾多內容,以及內部監控KPI 與外部監管評級的相關指標[2]。重點評估指標是針對于在以往農業保險中可能會出現的重點風險領域所涉及的指標加以分析。在這一級中包括了銷售管理、業務、財務、信息控制、服務管理等眾多指標內容,指標權重高達70%。通過該層級的指標對當前農業保險由于內部流程不完善、人員系統回事外部事件等造成的風險損失加以分析,并對風險具體存在的環節進行定位,為審計提供重點關注內容,進一步降低審計難度,提升審計效能。而異常處罰指標是指農業保險受到的行政監管處罰,對農業保險的效益直接或間接產生影響的風險指標以及對農業保險信譽度、信任等產生嚴重影響的風險指標。每一風險指標的大類中均需要結合風險性質、管理渠道以及相關要點等進行詳細的剖析。為其制定更加詳細的不同層級風險評價指標。
風險評估結果中包括了最終的風險評估報告以及異常數據匯總形成的清單。在報告中,包含了詳細的風險點、所在位置以及其原因等眾多詳細的分析結果,并將這一報告向農業保險的評估對象、結構各層級、管理層以及風險控制點進行反饋,幫助其更好的了解當前在農業保險經營中存在的問題。通過對風險等級加以評估,更好的對風險采取針對性的解決措施,提出有效解決建議,將這些作為參考提供給以風險為導向的審計工作,確定重點審計內容以及審計開展方案。
在異常數據匯總形成的清單當中,所有異常數據均是對農業保險中的各個業務、流程、線條以及崗位進行分析羅列而出的詳細內容。這樣的異常數據代表了對應農業保險的業務、流程、管理以及崗位中存在的風險等級、表象、變化等內容,并以此作為根據形成完整的高中低級分布圖,滿足審計需求[3]。
首先,需要在農業保險中創建內部因素評價模型,對農業保險商業化的經營管理模式進行分析,尋找其中的風險點。一方面,需要對農業保險的客戶服務、業務、財務、銷售以及信息技術等眾多管理活動上的經濟線條加以分析,對其中涉及的管理流程、制度以及內容等加以掌握,充分了解農業保險運行下的管理特征以及要點;另一方面,根據農業保險的長期戰略規劃以及年度工作要點,充分了解各層級以及管理中涉及的年度考核指標,進一步分析經營管理中的重點、難點以及熱點。與此同時也需要通過內外審計結合,根據農業保險的案件情況、行政處罰等眾多內容掌握當前農業保險中可能存在的風險來控制薄弱點,進而創建全范圍、多角度、多層面的內部因素評價模型,對農業保險各業務、崗位的風險加以剖析。
其次,創建外部因素評價模型,對農業保險在發展中所遭遇的威脅以及機遇加以了解,尋找外部風險點。通過對有關部門以及監管機構對農業保險所提出的切實要求以及監管制度等內容,綜合農業保險所受到的處罰情況,結合年度風險評價評級結果,了解有關監管單位對農業保險重點關注的內容。通過了解當前我國對農業保險提出的政策性要求以及環境變化,尋找農業保險在充分適應市場以及政策的背景下所面對的機遇以及挑戰,并了解其中潛在的風險因素,創建完整的外部風險評價模型。
最后,結合內外風險點,創建風險分布曲線圖,對各個風險點加以標定,按照機構層級、管理線條、業務領域以及崗位環節進行劃分,形成縱橫交錯的風險點。
首先,確定清晰的風險評估指標,通過更加完善的風險點分析,結合國務院下發的政策性農業保險條例中的相關內容以及農業保險現階段實際經營管理狀況,設定四類綜合管控類指標,包括經營風險、政策性風險、信譽風險以及操作風險。并輔助結合農業保險內部的經營管理類考核指標,通過創建整體性、重點性以及異常處罰評估指標,更好地對農業保險的現行狀況加以剖析。
其次,對風險評估指標創建相應的計算公式。通過對已經完成設定的風險評估指標當中涉及的內容、標的以及標準值、風險容忍度進行逐項排查,對其中能夠清晰反映農業保險風險點管控缺陷、能力以及效果的相關因子進行梳理,設定完成風險評估指標計算公式,隨后可以對農業保險風險評估體系設定相應的閾值[4]。
最后,對風險評估指標完成其相對風險發生的可能性、影響程度以及重要性加以分析,并創建風險矩陣圖,為不同等級的風險加以分類,并設定相應的風險評估指標閾值。
實現有效的風險評估,在完成風險點、風險評估指標以及閾值的設定之后,需要對評估路經加以構建。首先,需要掌握各項風險評估指標中所涉及的公式因子數據其來源,并在農業保險審計系統、財務系統以及各項業務系統這樣的核心運行系統之間創建數據,確保風險評估所需數據能夠自動進行傳遞。其次,對評估計算方式加以確認,在審計分析系統當中嵌入風險評估指標,通過審計分析系統完成各層級機構、有關風險點以及管理線條中自動生成風險評估計算結果,同時在數據自動整合下獲得數據異常表格,掌握當前風險等級。最后,需要充分掌握風險評估結果的實際運用方向。根據評估體系最終給出的結果反饋,為農業保險提供完整的風險評估報告,在其中需要對風險等級、主要成因以及風險所在等相關要素加以剖析,并在其中設定有效審計對策,創建以風險為導向的審計計劃,確保后續能夠對農業保險開展更加詳細且精準的審計工作。
在農業保險審計當中應用風險評估指標體系,能夠創建更加完善的系統化、動態化風險評估流程。在編制審計計劃時能夠參考風險評估的最終結果,對農業保險當前存在的風險以及薄弱問題加以剖析,高度關注農業保險中的不足之處。對農業保險的業務以及相關機構加以監管,在風險高發的環節當中投入大量審計資源,確保最終能夠形成具有針對性的審計立項表現,進一步優化農業保險的審計質量并提升審計監督效能,促使農業保險能夠更好的為農業發展提供保障。開展審計項目時,在風險評估結果的基礎上,對農業保險的重點以及審計要點進行標記,對農業保險的被審計單位中存在的重點風險加以了解,快速對審計線索加以鎖定,尋找切實可行的審計切入點,精準完成審計工作,提升審計效能。
通過創建更加切實可行的風險評估指標體系,能夠為農業保險審計提供全新的有效分析工具,在一定程度上幫助農業保險審計工作全面提升了審計效率[5]。首先,通過創建風險分析與監督模型,以動態化的方式對農業保險中可能會發生的風險加以監督管控。通過相關審計人員對風險評估指標體系當中涉及的風險分布圖以及異常數據等工具加以應用,對農業保險中存在風險異常的領域加以確認,并動態跟蹤異常數據,對疑點問題精準鎖定,并通過遠程監控,及時發現問題,極大程度上優化了非現場模式下的審計效率。
通過對農業保險的不同層級以及評估,對其風險進行評級,為內部審計開展監督、評價以及建議等工作提供了更加切實可行的抓手,能夠有效提升審計價值。一方面,能夠做到更加精準到位的風險反饋。通過將風險評估結果向各層級進行及時的反饋,確保風險分析更加直觀、全面且系統化的展示在管理層面前。另一方面,促使農業保險的相關機構能夠以全局性的風險掌控,完成從頂層設計對風險制定有效防控措施的建設,對農業保險在實際經營建設中的風險管理起到有效優化作用。通過將風險評估結果與報告向評估對象發布告知,促使其了解經濟活動、風險管理以及內部控制中所存在的風險問題。對農業保險經營建設當中所存在的薄弱問題以及缺陷等加以及時的控制,對可能引發風險的因素加以分析,開展強化治理,完成審計價值的提升。
通過創建更加完善的風險評價指標體系,能夠對農業保險中涉及的風險點進行精準的總結,最終形成更加完善的風險評估報告,對農業保險存在的問題分析。以此為依據,能夠為農業保險的審計工作提供更加切實有效的參考,保障審計效率大大提升,審計價值得以優化,進一步降低農業保險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