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劉國宏
在時代發展與新課程改革深入的當下,“以生為本”的教育理念逐漸融入小學教育,使小學英語課堂教學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同時也使教師的課堂教學組織方式逐漸向多元化發展。但是,當前大部分英語課堂教學的主動權仍掌握在教師手中,而學生在課堂學習過程中往往只能跟隨教師的授課節奏來完成英語學習任務,不利于自主探究能力的發展。為了響應新課程改革的要求,教師必須構建以生為本的小學英語探究型課堂,在課堂教學中引導學生掌握探究學習的具體方法,培養學生主動探究的意識,鍛煉他們的英語思維能力,從而提高英語課堂教學質量。
探究型課堂是一種以學生的探究型學習作為教學核心的課堂組織方式。與傳統的“教師主動講授,學生被動吸收”的知識教學方式不同,探究型課堂旨在引導學生在教學過程中主動去探索、發現與學習新的知識,更強調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發展與知識能力的生成。為達到探究型課堂的教學目的,教師必須遵循“以生為本”的教育理念,將學生作為課堂教學的出發點與落腳點,根據學生的年齡、興趣與認知特征來設計和組織教學內容,并引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學會主動思考、主動提問、主動總結,以此來完成探究型學習過程[1]。此外,教師還需將自身角色從課堂掌控者轉變成課堂引導者,在教學過程中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給予學生充足的思考空間和試誤機會,為學生創設多樣化的探究學習情境,營造濃厚的探究氛圍,鼓勵學生在各類教學活動中主動探究,從而構建提質增效的小學英語探究型課堂。
將探究型教學模式應用于小學英語課堂上,首先有助于激發學生的英語學習熱情。小學英語知識點繁多,需要學生機械記憶的內容多,這容易導致學生的英語學習過程變得枯燥乏味。但在探究型教學形式下,教師將結合學生興趣,引導學生對教學問題進行主動思考,讓學生在問題解答過程中完成學習任務,由此提升了課堂教學的趣味性。其次,探究型教學有助于提升學生的英語思維能力。探究型教學核心在于促進學生主動思考,因此能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不斷鍛煉自身的英語邏輯思維[2]。最后,探究型教學有助于培養學生終身學習的能力。英語學習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不僅需要學校教育的協助,還需要學習者自身的堅持和努力。探究型教學能夠培養學生主動發現問題、思考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幫助學生形成“面對挫折不氣餒”的優秀品質。
教師若想構建探究型小學英語課堂,引導學生進行探究性學習,首先要激發學生的探究熱情。對于小學生而言,英語是一門全新的語言,具有一定的學習難度。部分學生在英語學習過程中會產生畏難情緒,需要教師加以正確引導,降低學生的理解難度,促使學生更輕松地理解課堂教學內容,為探究性教學的開展打下堅實的基礎。基于此,教師要堅持“以生為本”的教學原則,從學生的認知發展和心理特征出發,以富有趣味的形式來對英語課堂進行導入,通過趣味提問、情境創設、故事講述等方式來激發學生對課堂教學內容的興趣,引導學生自主對學習內容進行思考,以此來鋪平探究教學的道路。
以三年級(上冊)Unit 3 Feelings and body 中Lesson 14 My body 的教學為例,該板塊旨在帶領學生學習表示人身體部位和器官的基礎詞匯。教師可結合小學生喜歡展現自我的性格特征,為他們設計趣味教學導入環節。首先,教師可以以“開火車”的形式,請兩組學生輪流說出自己了解的身體部位和器官。在游戲過程中,組內每位學生說一個,后面學生的答案不能與他人重復,比一比哪個小組說得最多。在熱身游戲結束后,教師成功引起學生對“身體部位和器官”的關注,此時可在黑板上畫一個卡通人物形象,將板塊教學中涉及的各部位標出來,并對學生說:“同學們,經過剛才的游戲,大家都了解了我們身體各部位的中文單詞。但它們對應的英文應該怎么說呢?現在請各位同學擔任‘小偵探’,仔細閱讀課本內容,根據課本圖片中的提示找一找代表各部位的英語單詞是什么,將單詞填在黑板對應的地方。”在探究小活動中,學生能夠熟悉相關詞匯的詞形,然后在教師的引導下將詞匯外形和身體部位特征進行聯想,以此來加深對單詞的記憶,降低英語學習難度。
在傳統英語課堂上,教師常將課堂提問作為檢測學生教學知識點掌握程度的工具,或將課堂提問作為把控課堂紀律的手段,因此在提問過程中不僅喜歡設置答案固定的封閉性問題,還追求學生回答的正確率,卻很少關注學生的思考過程。在這樣的問答形式下,學生參與課堂互動的方式是被動的,甚至會有部分英語基礎較差的學生,由于難以回答出正確答案而對課堂互動產生厭惡的情緒,從而影響課堂互動效果。為了在英語課堂上營造良好的探究氛圍,促使學生在教學中進行主動思考,教師應轉變傳統的課堂師生互動理念,深化對課堂問答的認識,通過課堂問答來構建探究型英語課堂。以五年級(上冊)Unit 3 A Travel Plan 中Lesson 13 Beijing is Great 的教學為例,該板塊中涉及一般疑問句和特殊疑問句內容,學生在回答不同類型疑問句時容易混淆。為了幫助學生掌握不同疑問句的應答方式,教師可通過課堂互動的形式來引導學生對知識點進行探究。
師:Where do you want to go?
嚴格控制城區范圍內利用原有宅基地建設村民住宅。城市建成區范圍內的現狀建筑,原則上不得新建、改建、擴建。改建房屋只限于危房,因房屋安全或居住功能存在嚴重問題,且該建筑沒有列入當年改造計劃的,需持有房管部門的危房鑒定報告,經業主征得四鄰及所在村委會或社區同意并報所在鎮、街道辦審批,辦理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后可在原址、按原層數、原面積進行改建或修繕等。對于相關政府部門已出具征收規劃條件的村莊和舊城區,近期將實施拆遷改造的,為了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浪費,原則上不再許可改造申請,建議申請人采取維修加固方式妥善解決存在問題。
生B:Yes, I do.
師:B 同學,可以請你說說為什么要用“Yes, I do.”來回答老師的問題嗎?
生B:因為老師提的問題里有“do”,所以我用“Yes,I do.”來回答。
師:表揚B 同學牢牢記得了“Do you ...?”的回答方法。但是,老師剛剛提的問題和“Do you ...?”這一問句有一定區別。現在請你仔細看黑板上的兩個問句,發現它們的區別了嗎?
生B:老師問我的問句是“Where do you ...?”開頭的。
師:你還記得where 的中文意思嗎?
生B:它表示“在哪里”。
師:沒錯,所以老師問你的是什么問題呢?
生B:老師是問“你想去哪里”,而我用“Yes, I do.”來回答是不對的。
……
在該案例中,當學生回答錯誤時,教師沒有責備學生,也沒有直接告知他正確答案,而是通過互動的形式引導學生逐步發現自己答案中的錯誤之處。這樣的教學方式不僅能促使學生主動對解答過程進行思考,加深對知識點的記憶,還能讓教師把學生錯誤作為教學案例進行講解,從而幫助學生突破學習重難點。
由于小學生的認知水平尚處于快速發展階段,他們對部分較為抽象的英語知識難以憑借自己的邏輯能力進行獨立思考。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通過科學設問的方式,來引導學生逐步通過假設、分析、對比、歸納等方式對問題答案進行探索,使學生注意到解決問題的關鍵點,以此來培養學生的英語邏輯思維能力,達到鍛煉學生探究性思維能力的目的。以四年級(下冊)Unit 2 Days and Month 中Lesson 9 When Is It?為例,該板塊旨在讓學生掌握關于英文日期的表達方式,而引導學生在表述日期時不受中文用語習慣影響,學會使用英語序數詞來表述英文日期成了該板塊的教學重點,同時也是難點。教師可通過合理設計探究問題來引導學生對英文序數詞和基數詞的使用進行探究,幫助學生了解英文日期的正確表達方式。
師:同學們,我們在Lesson 8 中學了first 、second、third 等詞語的用法。現在,誰能說說它們和one、two、three 有什么不同?
生A:first 表示“第一”,one 表示“一”!
生B:“第一”包含“順序”的關系,“一”只表示數量。
師:看來大家上節課都學得很棒!現在老師想考考大家。如果我們想用英語說出“10 月1 日”,那“1 日”中的“1”應該用first 還是one 來表示呢?
生A:我覺得應該用one,因為“1”翻譯過來就是one。
生B:我不同意,因為日期中的“1 日”表示一個月的第一天,因此我覺得應該用first。
師:看來同學們對問題都有各自的看法,現在請大家用兩分鐘時間和同桌交流討論,說一說你的答案和理由。
在案例中,教師沒有直接告知學生英文日期的表達方式,而是通過設計問題討論來引導學生對英文基數詞和序數詞的使用條件進行思考,讓學生通過自主思考深化對知識點的理解。當學生思考完畢后再進行知識點講解,能在鍛煉學生探究思維能力的基礎上,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當下部分教師仍以“填鴨式”的方式來講解英語詞匯、句式或語法,忽視了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主體地位,導致許多學生在離開教師指導后就難以自主進行英語學習活動,不利于培養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基于此,教師應轉變“以教師為中心”的傳統授課方式,將課堂主動權交還給學生,通過在教學過程中適當組織小組合作學習活動來積極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為學生提供充足的探究學習機會,引導學生掌握自主學習英語的方式,進而取得更好的英語教學效果。以 六 年 級(下 冊)Unit 1 Sport 中Lesson 6 A Famous Football Player 課文教學為例,為鍛煉學生的英語探究能力,教師可組織學生以小組合作的形式來開展英語自主閱讀活動。首先,由教師將班級學生按照英語能力平均分組,均衡搭配,并為他們設置如下探究任務:
任務1:為什么故事中的小男孩要將罐子當足球踢?
任務2:誰送了小男孩一個足球?
任務3:小男孩送給教練一個怎樣的圣誕禮物?為什么他要送這樣一個圣誕禮物?
任務4:你從小男孩身上學到了什么?
在探究任務的引導下,學習小組能夠較好地把握文章脈絡,并在探究任務的過程中達成學習目標。與此同時,教師可通過巡堂來掌握學生的探究學習進度,了解他們在探究過程中遇到的疑惑,為他們的探究提供必要的幫助,確保學生探究活動的順利開展。當學生小組完成探究任務后,教師還可請小組依次分享學習成果,并給予他們合理評價,促使學生不斷提升自身的探究能力,從而構建高質量的探究型英語課堂。
小學英語教學內容涉及詞匯、句式、語法等多個方面,各板塊和單元之間的知識點較為分散零碎,給學生的記憶和理解帶來一定困難。為提高探究型英語課堂的教學質量,教師應在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主動對知識點進行總結和反思,以此來實現知識的內化,從而構建系統性的知識體系,達到鞏固探究學習成果的目的。以五年級(下冊)Unit 4 Did You Have a Nice Trip 教學為例,在該單元中,學生第一次接觸了“一般過去時”的時態概念,為了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一般過去時的用法,教師可在單元復習時引導學生思考“什么時候使用一般過去時?”引導學生列舉出yesterday、last week 等標志性的時間狀語,并通過思維導圖的形式將其與“一般現在時”和“現在進行時”等時態進行比較分析,幫助學生區分各時態間的不同點。
綜上所述,教師必須遵循“以生為本”的教學理念,提高學生的課堂活動參與程度,通過設計具有針對性的教學環節來促使學生更有效地探索課堂知識,提升英語綜合能力。此外,教師還需采取多樣化的教學方式,幫助學生做好探究學習的準備工作,促使學生建立個性化的英語知識體系,為學生營造輕松、愉快的探究學習氛圍,最終構建富有活力的小學英語探究型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