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建光
2022年12月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已充分認識到平臺企業發展對促消費、擴內需的積極作用,要求將恢復和擴大消費擺在優先位置,同時還提出,“大力發展數字經濟,提升常態化監管水平,支持平臺企業在引領發展、創造就業、國際競爭中大顯身手。”2023年4月的中央政治局會議進一步提出,“要推動平臺企業規范健康發展,鼓勵頭部平臺企業探索創新。”
下一步,建議從以下方面出臺具體措施,全面激發平臺企業在推動消費恢復和支持消費創新發展中的引領作用。
一是加大中央財政促消費力度,支持地方政府與平臺企業聯合發放消費券。2023年,財政政策特別是中央財政還有空間,鑒于我國企業和居民社保及公積金負擔較重,針對積極合規繳納社保的企業進一步降低社保、公積金費率,可以增加居民當期可支配收入,企業經營狀況改善也會帶動其消費性支出。同時,應盡快厘清消費券的迷思,加大中央財政對地方的轉移支付,統籌支持地方政府加大消費券發放力度,盡快緩解居民收入下降、信心不足對消費恢復的制約。在發放模式上,建議采取“財政補貼+企業折扣+平臺讓利”“線上消費+線下消費”的組合模式,放大消費券杠桿效應,同時利用數字科技手段加大對低收入人群的針對性投放力度。
二是對于綠色智能家電下鄉和以舊換新,加大財政資金補貼。2009年-2012年,我國在全國范圍內實施的家電下鄉和以舊換新政策表明,加大財政對家電消費的補貼(消費券),短期有助于帶動消費快速恢復,長期還可以發揮推進消費升級、帶動企業生產、改善財政稅基等功效。
三是支持平臺企業創新消費模式和場景,打開縣域農村下沉消費市場。盡快出臺支持平臺企業境內外上市、推出平臺企業投資“綠燈案例”等具體舉措,釋放平臺企業的發展活力和創新動力;發揮平臺企業在發展新型消費方面的作用,積極推廣反向定制,加快線上線下消費融合發展;加快互聯網醫療等線上服務消費等。
四是支持平臺企業帶動中小企業共同紓困,改善消費恢復的就業收入基礎。當前,平臺企業已經與廣大中小企業形成了密切的業務聯系和良好的產業生態,而企業利潤負增長弱化了直接減稅降費的政策效力。
建議改變直接對小微企業進行減稅降費的紓困思路,加大對平臺企業支持中小企業發展的財稅補貼,借助平臺企業對中小企業發放采購券,由平臺企業帶動廣大中小企業融合脫困,以此緩解企業的經營壓力和居民的就業壓力。同時,鼓勵金融機構與平臺科技企業合作,推廣應用供應鏈金融科技,通過數字化實現供應鏈金融服務與產業供應鏈發展的“雙鏈聯動”,更好地緩解中小企業的融資困境。
西南財經大學 蔣為 吉萍 趙敏
“勞動保護、特定技能依賴與工業機器人興起”
《世界經濟》2023年第8期
本文從勞動力特定技能視角探索了各國在勞動保護制度上的差異對工業機器人興起的影響。研究發現:勞動保護對工業機器人興起的影響并不顯著,但在加入勞動保護與行業特定技能依賴度的交互項后,勞動保護的提高在特定技能依賴度更高的行業中對工業機器人興起產生了更突出的負向影響,提升勞動力特定技能是化解工業機器人興起對勞動力市場沖擊的重要途徑。這一結果在考慮變量測度、內生性問題并排除了其他競爭性假設后都是穩健的。此外,本文利用《勞動合同法》實施作為準自然實驗,從微觀企業層面探究勞動保護對中國工業機器人興起的影響,驗證了本文理論模型在中國的適用性。
(8月21日-9月1日)
1? ?全力拼招商
2? ?醫藥反腐“暴風眼”
3? ?比亞迪是否迎來了最好時刻
4? ?誰在管理阿里六大子集團
5? ?為何多地取消網約車“一口價”?
6? ?央行超預期降息
7? ?中國云廠,東南亞江湖
8? ?豬價回升能否持續
9? ?如何應對總需求不足?
10 全球青年就業:現狀、趨勢與啟示
資料來源:《財經》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