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本文基于學習任務群的分層內涵和設計原則,以小學語文五年級上冊《鳥的天堂》為例,詳細介紹教學分析、任務設計、教學過程等教學實踐,從而提高學生發現美、欣賞美、描寫美的能力。
【關鍵詞】學習任務群 寫景文教學 任務設計 基礎型學習 發展型學習 拓展型學習 任務群
【中圖分類號】G6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23)19-0046-04
《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2017年版)》提出了“學習任務群”這一概念,2022年國家對義務教育各學科課程標準進行修訂時,將這一概念引入了《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以下簡稱《2022年版語文課標》)。語文學習任務群是承載課程內容、架構課程體系、創新教學方式方法的若干相互關聯的學習任務的集合,是以發展學生學科核心素養為目標的一種新的教學方式。“學習任務群”的提出為義務教育階段語文學科教學改革提供了新的路徑和方向。
寫景文教學是義務教育階段語文學科教學的一項重要內容,教學目標在于讓學生掌握寫景技巧,提升學生發現自然美、欣賞自然美的能力。通過多年的教學實踐和觀察,筆者發現不少語文教師在寫景文教學時,往往只注重寫作技巧的講授,忽略了學生觀察能力、思辨能力、創新能力的培養,未能落實發展核心素養的要求。鑒于寫景文教學現存的問題,結合《2022年版語文課標》的理念與要求,筆者嘗試將學習任務群理念運用于寫景文教學實踐,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下面,筆者以五年級上冊《鳥的天堂》為例,具體分析如何基于學習任務群理念開展寫景文教學。
一、學習任務群的分層內涵和設計原則
《2022年版語文課標》提出,義務教育階段學習任務群可以分為基礎型學習任務群、發展型學習任務群、拓展型學習任務群三個層級。其中,基礎型學習任務群的主要任務是語言文字的積累與梳理,通過相關任務引導學生積累語言材料和語言經驗,形成良好的語感,發現漢字構字和組詞特點,掌握語言文字的運用規范,感受漢字的文化內涵。
發展型學習任務群的主要任務是進行實用性閱讀與交流,通過相關任務引導學生傾聽、閱讀、觀察,以獲取、整合有價值的信息,并根據具體交際情境和交流對象,清楚得體地表達、傳遞信息。
拓展型學習任務群可分為兩種類型——整本書閱讀和跨學科學習。整本書閱讀任務,即通過相關任務引導學生根據閱讀目的和興趣選擇合適的圖書,制訂閱讀計劃,綜合運用多種方法閱讀整本書,借助多種方式交流閱讀心得,探討閱讀問題,從而積累整本書閱讀經驗,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提高整體認知能力;跨學科學習任務,即通過相關任務引導學生聯結課堂內外、學校內外,聯動語文與數學、英語等學科,圍繞學科學習、社會生活中有意義的話題,開展閱讀、梳理、探究、交流等學習活動,不斷拓寬語文學科的學習和運用領域,讓學生在綜合運用多學科知識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提高語言文字運用能力。
《2022年版語文課標》提出:義務教育語文課程培養的核心素養,是學生在積極的語文實踐活動中積累、建構并在真實的語言運用情境中表現出來的,是文化自信和語言運用、思維能力、審美創造的綜合體現。作為一種架構課程內容、呈現教學活動的新方式,學習任務群同樣承擔著發展學生語文學科核心素養的歷史使命。基于這樣的認識,并結合對《“語言積累、梳理與探究”學習任務群活動設計原則及方式初探》《“學習任務”設計的類型、原則與方法》兩篇文章的研讀,筆者認為教師在設計學習任務時應當遵循情境性、實踐性、延展性三個原則。
一是情境性原則。這一原則有兩個層面的含義,即學習任務的設計應具有一定的情境性,學習任務要在真實的情境中落實。“情境”一詞,對小學教師來說并不陌生,許多小學教師都知道情境教學法在小學教學中的重要性。對小學生而言,學習任務群是一種較新的學習方式,如果教師只是以純文字、純任務的方式向學生布置學習任務,學生恐怕難以消化、落實。基于此,無論是設計學習任務,還是落實學習任務,教師只有注重創設近似真實的學習情境,才能充分調動學生參與學習的積極性和主觀能動性,進而提升學生運用語言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是實踐性原則。該原則可以說是情境性原則的一種延伸,也就是學習任務要在具體的活動中開展和落實,讓學生在解決真實問題的過程中習得知識、提高能力。從實際操作的角度來看,實踐性等同于可操作性,即所設計的學習任務能在教學中、日常生活中操作,教師要帶領學生走出課堂甚至走進社會開展實踐調研,在具體實踐中完成學習任務。
三是延展性原則。學習任務的設計不能就任務而設計任務,也不能就某篇文章設計某個任務。筆者認為,并不是一篇文章只能設計一個任務,或是只能設計一種類型的任務,學習任務群理念下某篇課文的教學,既要設計基礎型任務以確保學生掌握基礎知識,又要設計發展型、拓展型學習任務,以促進學生學習能力、文化素養的全面發展。而且,教師在設計學習任務時,還應該適當進行跨學科延伸、向社會生活延伸,這樣才能真正提高學生的思辨能力和創新能力。
以學習任務群的方式架構內容、組織課堂,利于將較為分散的知識點融入一個或若干學習任務,以任務為驅動引導學生探究問題、發散思維、進行創造。這樣的教學方式既能夠有效激發學生參與學習的積極性,又能夠推動學科深度學習,促進學生綜合能力的發展。下面,筆者以巴金的名篇《鳥的天堂》為例,具體論述學習任務群理念下如何實施課堂教學。
二、關于《鳥的天堂》的教學分析和任務設計
《鳥的天堂》是巴金的散文名篇,教材編寫者將其選錄在五年級上冊第七單元。就教材編排而言,該單元選錄了王維的《山居秋暝》、張繼的《楓橋夜泊》、納蘭性德的《長相思》三首古詩詞,以及日本作家清少納言的《四季之美》、巴金的《鳥的天堂》、賈平凹的《月跡》三篇散文,同時設計了習作和語文園地兩個板塊,其中語文園地又包含交流平臺、詞句段運用兩個子板塊。
這一單元以寫景抒情為主題進行編排,從習作和語文園地兩個板塊的設計來看,該單元的教學最終目標是提升學生的寫景能力,提高學生發現美、欣賞美的素養。據此,筆者將《鳥的天堂》一文的教學重點設定為“理解文中描寫的大榕樹的奇特景象和眾鳥紛飛的歡快場景”,教學難點設定為“體會作者對鳥的天堂的贊美和留戀之情”。為了突破這些教學重難點,筆者進一步細化本課教學目標:①通過閱讀描寫大榕樹的奇特和美麗,以及眾鳥紛飛的場景片段,體會寫景文靜態和動態的描寫方法;②通過多層次的朗讀,思考、理解、感悟課文內容,感受文章所表達的思想感情;③體會作者對“鳥的天堂”的由衷贊美,感受人與自然、動物的和諧之美,從中獲得美的熏陶。
在此基礎上,筆者設計了如下三個學習任務群。一是基礎型學習任務群:開展“識字傳花”活動,引導學生認識、理解本課生字詞,為學生深入理解句子和文章思想奠定基礎;二是發展型學習任務群:開展“優美語句共賞析”活動,讓學生通過解讀各種寫景優美語句及其寫作技巧等,逐步深入理解《鳥的天堂》一文的深刻內涵;三是拓展型學習任務群:通過開展“美文共賞析”活動,首先進行單元群文閱讀,然后閱讀琦君的《桂花雨》、宗璞的《紫藤蘿瀑布》兩篇文章,讓學生通過集中分析寫景文的習作技巧、構思方式、表達方式等,最終提高寫景文的寫作能力(如下頁表1)。
上述學習任務群的設計,主要以活動為載體,通過不同層級的教學活動,逐漸引導學生學習本課字、詞、句、篇,既符合小學生的個性特點、學習規律,又充分體現了學習任務群設計的情境性、實踐性、延展性原則,有利于教師以學習任務群理論為指導深入開展《鳥的天堂》一文的教學。
三、學習任務群理念下《鳥的天堂》的教學實踐
根據上述分析,以及學習任務群的設計原則,筆者將《鳥的天堂》一文的教學分為課前、課中和課后三個階段。其中,課前階段以預習為主,學生根據學習任務完成生字詞及優美句子的預習;課中階段以教學為主,讓學生完成“識字傳花”“優美語句共賞析”“美文共賞析”等教學活動,深入學習、感悟文章的思想感情;課后階段以拓展學習為主,讓學生通過比較閱讀《鳥的天堂》《故都的秋》《紫藤蘿瀑布》三篇文章,感悟寫景文的寫作技巧。
(一)落實課前預習,奠定學習基礎
課前預習是開展課堂教學必不可少的環節。在本課教學中,根據本課教學目標和學習任務群設計原則,筆者設計了如下課前學習任務。一是讓學生通過查閱詞典,了解“槳”“榕”“糾”“耀”“樁”“漲”“塔”“梢”“暇”“眉”“拋”等字的讀音和意義,并嘗試進行組詞和造句。二是讓學生閱讀整篇文章,標注出文中“太陽落下了山坡,只留下一段燦爛的紅霞在天邊”“一簇簇的綠葉伸到水面來。樹葉綠得可愛”“真是一棵大樹,枝干的數目不可計數。枝上又生根,有許多根直垂到地上,伸進泥土里。一部分樹枝垂到水面,從遠處看,就像一棵大樹臥在水面上”“榕樹正值茂盛的時期,好像在把它的全部生命力展示給我們看。那么多的綠葉,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點兒縫隙。那翠綠的顏色,明亮地照耀著我們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綠葉上都有一個新的生命在顫動”等語句,然后進行深度閱讀、理解,并著重理解“燦爛”“一簇簇”“綠得可愛”“臥”“翠綠”“照耀”“顫動”等詞語。三是讓學生嘗試用兩三百字描寫一朵花、一片樹葉或是某種植物。完成預習任務設計后,筆者通過班級QQ群向學生布置預習任務,并設計了如圖1的預習任務單,由學生自主完成。
[任務一:通過查閱詞典,了解“糾”“耀”“樁”“漲”“塔”“梢”等字的讀音和意義
任務二:通讀全文,然后畫出你認為最優美或者最能打動你的句子,說一說為什么
任務三:請觀察你的生活,選擇一處你喜歡的景觀,用一段兩三百字的話對其進行細致描寫 ]
圖1 《鳥的天堂》預習任務單
(二)活躍課中教學,實現深度學習
為了進一步加深學生對生字詞的理解,在上課前,筆者把全班學生分為6個小組,開展“識字傳花”活動。首先,6組學生圍成圓圈坐定,教師給第一小組一個繡球,然后開始數數,各小組學生互傳繡球,數數停止,繡球停在哪個小組該小組就說出指定字的讀音和意義,其他小組做補充;完成某個字的解釋后,繼續互傳繡球,數數停止,繡球停在哪個小組該小組則說出另一個字的讀音和意義。如此循環,直至完成所有生字的讀音和解釋。這樣的活動既活躍了課堂教學氛圍,激發了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又有效地鞏固了學生課前的生字詞預習成果。
完成生字詞學習后,筆者讓各小組學生通過默讀、組員對讀、組內誦讀三種方式,對全文進行熟讀。然后,由各小組長收集本組成員的預習任務單,組織本組成員對任務單進行討論,從中選出本組成員最欣賞的一句話或一段話,從語言、構思、情感等方面對這句話或這段話進行分析,并繪制思維導圖。接著,組織“優美語句共賞析”活動,即6組學生輪流進行學習展示,通過思維導圖講述本組為何覺得該句子或該段落好、好在哪里,該句子或該段落的寫作構思如何、詞語運用如何、傳達何種情思。當某小組完成展示后,其他小組則進行補充或質疑。最后,由各小組學生投票選出優秀小組,并給予該組學生小紅花獎勵。這樣的活動將知識學習融入活動,有助于學生更快、更好地理解文中優美語句、段落的寫作技巧、情感表達方法和情感內涵,能有效地提高學生的語句賞析能力和感悟能力。
為了進一步強化學生對課文的理解,筆者提出如下思考問題:“通過閱讀這些語句或段落,你覺得怎樣的寫景才是好的寫景?為什么?”“你還知道哪些寫景名段或名篇嗎?請你舉例說一說。”然后,由各學習小組自由討論,并由小組選派代表在班上發言。接著,筆者給各小組分發《桂花雨》《紫藤蘿瀑布》兩篇文章的紙質版,由各小組自行選擇其中一篇與《鳥的天堂》進行對比閱讀。為了讓學生能夠進行有效對比,筆者設計如下學習任務:①請閱讀本小組選擇的文章,找出文章中寫景的語句、段落;②請將這篇文章描寫景色的語句或段落與《鳥的天堂》中寫景部分進行對比,找出相同處和不同處,做成表格;③請嘗試分析選讀文章的寫景技巧和表達的情感。在學生完成上述任務的基礎上,筆者組織開展“美文共賞析”活動,即由各組學生根據上述學習任務完成情況,制作簡易展示報告,在班上展示。在學生展示的過程中,教師適時點撥和指導,及時解決學生學習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或疑惑。最后,由小組投票選出優秀小組,對該組成員給予小紅花獎勵。
(三)課后適當延展,鞏固課堂所學
課后延伸閱讀是強化語文學習的一種重要且有效的方式。有效的延展既可以進一步鞏固學生的課堂學習效果,又可以進一步拓寬學生的學習視野,豐富學生的知識儲備。根據拓展型學習任務群具體要求,筆者設計了三個課后延展學習任務:①請選擇《桂花雨》《紫藤蘿瀑布》兩篇文章中的一篇,與《鳥的天堂》進行對比閱讀,嘗試總結兩篇文章分別表達了怎樣的情感,寫景部分在情感表達中的作用;②你還知道哪些寫景名家?這些作家寫了哪些寫景名篇?請從中選擇一篇或幾篇與《鳥的天堂》進行對比閱讀,比較它們的異同,并嘗試制作閱讀卡對相關文章進行推薦;③你平時有沒有看到過一些很美的景色?請你把自己見過的美景寫成一篇五六百字的短文。筆者設計這三個延伸閱讀學習任務,目的是讓學生適當擴大寫景類文章的閱讀范圍,鞏固課堂所學。這既是課堂教學的有效延伸,又是課堂教學的適當升華,對進一步提高學生發現美、欣賞美、描寫美的能力具有積極意義。
學習任務群理念的引入,是近年來小學語文課程改革的一項有力舉措,是實現語文學科深度學習、發展學生語文學科核心素養、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有效路徑。小學語文教師應當深入研究、理解學習任務群的概念、內涵、要求,并在認真分析學情的基礎上,積極探索學習任務群教學的有效策略,逐步提高小學語文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黃偉,梅培軍.語文學習任務群設計與教學三維度[J].語文建設,2018(25):4-8.
[2]管賢強,母小勇.學習任務群:回歸語言實踐特質的課程內容重構[J].語文建設,2018(10):17-21.
[3]鄭桂華.義務教育語文學習任務群的價值、結構與實施[J].課程·教材·教法,2022,42(8):25-32.
[4]劉娜.“學習任務”設計的類型、原則與方法[J].基礎教育課程,2023(2):4-10.
[5]馮為民.“語文學習任務群”教學瓶頸的突破[J].中學語文教學,2020(1):12-15.
[6]張安群.“語言積累、梳理與探究”學習任務群活動設計原則及方式初探[J].語文教學通訊,2021(1):21-24.
[7]劉娜.“學習任務”設計的類型、原則與方法[J].基礎教育課程,2023(2):4-10.
作者簡介:姚鳳珍(1982— ),廣西大化人,一級教師,主要研究方向為小學語文教學。
(責編 黎雪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