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升
隨著“文化強國戰略”的持續推進,傳統文化的傳承保護、發展創新也愈加迫切。“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作為義務教育藝術課程的總目標內容之一,小學美術課堂和學校美育活動成為中華優秀文化藝術學習和傳播的重要陣地。
結合學校特色,以內涵豐富的福州古建筑資源為載體,打造“古厝文化”美術特色教學活動,使傳統文化真正走進課堂、走近學生,推動傳統文化傳承、保護和發展,在喚醒文化自信的同時,培養青少年保護和傳承傳統文化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一、活動實施背景
“古厝”是福州的方言,它的狹義指“古老的房屋”,廣義則指“古老的建筑”,福州古厝是“閩都文化”的載體。筆者工作的學校,位于福州首善之區——鼓樓區,地處能補天巷等“古街老厝”間,與中山紀念堂、民族英雄林則徐出生地、冶山遺址等古跡相鄰,優越的地理位置和人文環境是學校開展“古厝文化”美術特色教學活動得天獨厚的課程資源。同時,美術學科有著追求人文性的課程性質,以及審美感知、藝術表現、創意實踐和文化理解四大核心素養,這些素養均能在“古厝文化”主題藝術探究實踐中得到培養和提高。
二、具體實施措施
(一)破譯——多途徑、多方位挖掘古厝文化美術素材
破譯,即培養審美感知的核心素養。感知古厝中包含的藝術語言、藝術形象、風格意蘊、情感表達等,體會古厝特有的表現特征。培養學生發現美、感知美的能力,豐富審美體驗,提升審美情趣。
如何將古厝中蘊藏的藝術價值傳遞給學生呢?可將福州古厝根據功能進行分類,從福州現存數百處古厝中選取最具代表性的、貼近學生生活的或具有特殊意義的古厝進行系列化的梳理:古街系列——三坊七巷、上下杭、朱紫坊;古塔系列——烏塔、白塔、羅星塔;名人故居系列——薩鎮冰故居、林則徐故居、冰心故居、嚴復故居;古祠堂系列——中山紀念堂、林文忠公祠、戚公祠、閩王祠、昭忠祠;古廟宇系列——福建都城隍廟、文廟;古城樓系列——鎮海樓。根據不同系列古厝的建筑特點,從其構造形式、結構類型、色彩運用和營造特征中提取美學元素,如福州古厝標志性的馬鞍墻,飛檐灰瓦、角葉垂蓮,雕梁畫棟……姿態各異,內涵豐富。在生活文化背景中認識古厝的形式特征、材質結構的多樣以及對社會生活的獨特貢獻,并從中提煉教學內容,編撰校本教材用于校本課程的實施,邀請民俗專家和古厝研究專業人士給予把關和指導。
除美術學科本位的研討之外,還可依托項目化學習相關研究,開展多學科融合的古厝主題學習。如讓學生設計三坊七巷旅游地圖,既包含了方位、比例尺等數學問題,又包含了設計、繪制等美術技能,用多學科的融合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充分體現學習的生活化、趣味性、個性化和生成性,從而加深學生對家鄉的熟悉程度,激發學生對家鄉的熱愛。
(二)表現——多維度、多元化開展古厝文化美術教學
表現,即培養藝術表現的核心素養。學生在審美感知的基礎上能記錄和創造美,能運用媒介、技術和獨特的藝術語言進行表達和交流,創作出形式多樣的兒童藝術作品,提高表現能力,這是通過“古厝文化”這一主題開展美術特色教學活動所要達到的目標。
1. 古厝文化進課堂。
學校在完成教科書教學內容的基礎上,增加古厝文化主題教學課,結合校本教材,全年段統一教學內容,使福州古厝真正進入課堂。同時,在教科書上有涉及的中國古建筑教學內容中,可將福州古厝文化融入其中,如《家鄉的古塔》《亭子》《悠悠老街》《傳統門飾》《中國的文化和自然遺產》等課,都能把福州古厝作為主要或拓展教學內容,使地域文化與中華傳統文化緊密結合。
2. 課堂教學進古厝。
除了教室里的常規美術課外,還可將課堂移到古厝里。充分利用學校周邊資源,進行實地寫生創作,當面感受古厝的藝術價值和文化魅力。在每年的春、秋游活動中,安排古厝主題研學實踐活動,讓學生在小學6年的學習生活中,能走進和了解至少6處福州古厝。同時,對有美術特長和興趣的學生進行重點培養。通過課堂授課、實地研學等形式,來提高學生的繪畫技藝和創作能力。
3. 藝術風格適齡化。
在指導學生進行創作時,根據不同年級學生的特點進行有針對性的教學。低年級注重對外觀的感知,用概括性的美術語言想象化地表達,呈現稚拙之美;中年級注重對全局和細節的刻畫,用嫻熟的美術技能準確性地表達,呈現精致之美;高年級注重對內涵的理解,用自身的思考設計式地表達,呈現創意之美。教師要尊重學生的想象力、表現力和創造力,注重兒童化的表現。
4. 藝術形式多樣化。
除了圍繞一種表現形式進行創作來打造學校美術特色外,還可嘗試另一種思路,即圍繞一個主題進行多種表現形式的創作。在古厝文化這一主題下,不局限于一種表現形式,嘗試用學生喜歡的各種手法來表現。除了常見的兒童色彩畫、拼貼、線描、速寫等形式外,還可進行重彩畫、中國畫等表現形式的學習探索。同時,嘗試運用古厝元素做一些圖標的設計,用于校園文化建設、主題活動標識等。此外,還可運用戳戳秀、掐絲琺瑯等新材料和手法,通過不斷的嘗試和實踐,讓新事物與古建筑碰撞出火花。
(三)傳揚——多方式、多樣化搭建古厝作品展示平臺
傳揚,即培養創意實踐的核心素養。綜合運用多學科知識,緊密聯系學生的生活,進行藝術創新和實際應用,有助于學生形成創新意識,提高藝術實踐能力和創造能力,學會與人合作。
可將學生作品進行系列化的整理:一是開展傳統的線下展示,如校內舉辦古厝主題畫展,校外推薦參加各級畫展或比賽;二是借助線上宣發手段,如微信公眾號、視頻號等宣傳方式,將學校的這項主題教學活動和學生的優秀作品推送給家長和社會,把保護古厝、傳承傳統文化的種子播撒出去。
另外,還可以將學生的畫稿進行電子化的處理,由教師進行二次設計,用于古厝文創產品的開發。原創的文創素材,與學校校園文化標識相結合,設計“游福州古厝”系列文創產品,包括明信片、書簽、郵票、手機殼、冰箱貼、手繪地圖,等等。為學生署名,樹立版權意識,讓學生體驗一回當設計師的感覺。如有條件還可聯系生產線,將文創產品生產出來,并爭取與文旅單位、郵局、古厝保護單位開展合作,在歷史文化街區的文創集市中開展義賣活動,讓學生參與團隊合作,將文創產品面向社會發布,喚醒更多人的文化保護和傳承意識。
“古厝文化”主題作為學校一項長期堅持的美術特色教學活動,具有特殊的教育意義。而通過基于“古厝文化”主題的審美感知、藝術表現和創意實踐等核心素養的培養,相輔相成,相得益彰,最終達到對中國優秀傳統藝術的文化理解,增強文化自信。繪譯時光密碼,留住古厝溫度,賡續歷史文脈,讓我們共同努力,讓學生在古厝文化的熏陶中領悟“閩都文化”的博大精深,守住“閩都文化”的“根”,留住中華民族的“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