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北京師范大學資深教授、中國比較教育學科奠基人顧明遠先生,是一名 “九零后”的“教育老兵”,是一位享譽國際的教育家,是一位名副其實的大先生,被稱為當代中國教育學界“泰斗”。今年,我們有幸請到他為《新教師》開設“明遠談教育”專欄,顧老將通過他樸實的文字,以及他在各類教育論壇上的演講,為我們展示他的現代教育思想,這對我們一線教師將是莫大的幸事。
當前,全國都在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習近平總書記在報告中總結了黨的十九大以來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所取得的輝煌成就,提出了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宏偉目標和任務。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人才是關鍵,教育是基礎。習近平在報告中說:“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基礎性、戰略性支撐”“要堅持教育優先發展、科技自立自強、人才引領驅動,加快建設教育強國、科技強國、人才強國”。進一步明確了新時代教育發展的戰略地位,為教育發展指明了方向。現在學校學習的學生正是實現這一目標的新生力量。我們要奮進新時代,把學生培養成有祖國情懷、真實本領、勇于擔當、敢于創新的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教育大計,教師為本。去年,教育部等八部門印發《新時代基礎教育強師計劃》,提出要著力推動教師教育振興發展,努力造就新時代高素質專業化創新型中小學教師隊伍,為加快實現基礎教育現代化提供強有力的師資保障。這是落實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堅持把教師隊伍建設作為基礎工作”的重大舉措,是實現基礎教育現代化的最有力保障。
要把強師計劃落到實處,就要做好下面幾點:
第一,要把師德師風建設放在第一位。立德樹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務,只有具有高尚思想道德品質的教師才能培養有思想道德品質的學生。我把師德歸納為容易記住的四個字“敬業愛生”。敬業就是要愿意當教師,熱愛教育工作,“衣帶漸寬終不悔”,這是當好教師的前提。愛生就是熱愛學生,堅持“兒童第一”,熱愛每一個學生,尊重每一個學生,相信每一個學生。師德重在建設,師范院校要把思想政治教育和專業思想教育放在最重要的位置,提高師范生的理想信念、專業思想、道德修養。在職教師要不斷學習,勤于鉆研,敢于創新,不斷提高自身的文化素養,長見識、出智慧,逐漸成長為一名優秀教師。
第二,努力推進教師教育體系“迭代升級”。強師計劃提出“健全中國特色教師教育體系”。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特別重視教師隊伍建設。2018年,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關于全面深化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改革的意見》提出,要培養造就高素質專業化創新型教師。當前,我國1586萬基礎教育教師從學歷要求來講基本上已經達標,但教書育人的能力有待提升。
培養高素質專業化創新型教師,師范院校有不可推卸的責任。要建設中國特色的教師教育課程體系,把思想政治教育和師德教育放在首位,強化專業教育,堅持理論聯系實際,加強教育實習。同時,以縣級教師發展機構為紐帶,以優質中小學為實踐基地,與師范院校一起成為培養高素質專業化創新型教師的搖籃、在職教師成長發展的家園,培養出一批高層次中小學教師和教育領軍人物,共同建設中國特色教師教育體系。
第三,要特別重視農村地區教育的發展,特別要加強農村地區的教師隊伍建設。農村教育是我國教育發展的短板,有些地方少數教師質量還不達標,有些地方教師待遇還不能得到很好的保障,很難招聘到優秀教師。現有教師水平不高、觀念落后、方法陳舊,教育質量不能保證。沒有農村教育的現代化也就沒有中國教育的現代化。落實強師計劃,首先要解決農村學校教師的保障問題。一方面要繼續提高當地教師待遇,給予更具吸引力的區域性補貼;另一方面要為當地教師專業發展提供更多平臺和空間,使他們有事業的成就感和幸福感。
同時,要把城市的優質教育資源輸送到農村。國家建立了智慧教育平臺,匯集了大量優質資源,教師可以通過智慧教育平臺自主學習,開展校本教研。還可以通過市縣或學校一對一幫扶農村教師提高專業水平,發揮名師工作室的作用,把農村教師吸收到工作室,與優秀教師共同鉆研課程教材,共同備課,不斷提升農村教育質量。特別是利用現代化信息技術把優質教育資源輸送到農村。
教師要奮進新時代新征程,為實現教育現代化而努力!
(本文是顧老先生在福建德旺基礎教育研究院基礎教育研討會上的發言)
(責任編輯:林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