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斌鋒
在“五育融合”的背景下,小學體育作為“五育”中的重要組成部分,被家庭、學校、社會各方高度重視。如何教好小學體育,將德、智、美、勞教育融入到體育中,在鍛煉學生體魄的基礎上,推進學生全面發展,成為當前中小學體育教育中的重大課題之一。
一、德育與小學體育的融合
德育是學校教育的重點內容,也是學生成長過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環。培養良好的道德品質關乎學生成長成才,為學生身心健康發展提供保障。因而,學校要做好德育與體育教學融合工作。
首先可以通過體育教學培養學生堅強的意志。許多體育項目的運動強度都比較大,會給學生的身體帶來一定的負擔。在進行體育活動的過程中,學生的身體會產生疲勞、酸痛的感覺,心理上也會出現畏難、怕苦等一系列問題,特別是小學生年齡較小、身心發育不成熟。因此,教師更要加以引導,將德育融入到教學過程中,通過語言鼓勵和行動上的以身作則讓學生堅持住,于潛移默化中培養學生不怕困難、堅持不懈的意志。
其次通過體育教學培養學生的團結協作精神。許多體育活動都離不開團隊合作,例如拔河、接力賽、籃球、足球等運動。要想在這類群體性對抗項目中贏得比賽,團結協作是至關重要的,如果組內缺乏凝聚力、組員配合度不佳,那么整體效果也不會好。因此在體育教學中,教師可以多設置一些分組活動,不僅要對動作要領以及如何配合進行教學,更要引導學生認識到團結合作的重要性,幫助每個學生融入團體,從而提升學生的合作能力。
除了堅強意志以及團結協作精神,安全意識以及紀律意識也是很重要的,因為在體育活動中稍有不慎就很容易發生意外傷害。因此,教師應當幫助學生樹立自我保護意識。例如,教師應引導學生在活動前先仔細檢查體育器材、運動前先做好熱身等,讓學生認識到無論什么時候都要把安全放在第一位。此外,由于體育課與其他文化課程教學不同,特別是小學階段,在學生的普遍印象中,體育課就是“玩的課”,多是在室外進行,且以各種體育活動為主,自由度較高,因此體育課的紀律問題更加突出,讓學生養成遵守紀律的習慣也尤為重要。
總而言之,體育教學是進行德育融合的重要途徑,教師應當將德育融入到體育課程的各個環節,幫助學生身心全面發展。
二、智育與小學體育的融合
體育運動對學生智力的發展有著明顯的促進作用,同時學生智力的發展也有助于學習和掌握體育技能,二者是相輔相成的,因此在小學體育教學過程中融入智力教育是非常有必要的。其實體育運動過程也是學生智力的開發過程,因為學生要在練習中進行學習和思考。所以,教師應當注重引導學生進行自主思考和探索,不能采用僅僅讓學生照搬照抄運動技能的“注入式”教學,這樣不利于學生智力的開發,反而會讓學生的大腦產生“惰性”,不愿思考,只想被動接收。
例如在教學“立定跳遠”這一動作時,教師可先將每一個步驟進行慢動作示范,然后要求學生口述出每一步動作甚至是細節,隨機抽取幾個學生口述給大家聽,這樣可以很好地訓練學生的觀察力、思考力以及想象力。又如在乒乓球練習中,教師可以讓學生在練習過程中自主思考發球以及擋球的技巧,并且鼓勵學生在班上講述出自己的一些小技巧,對這些學生可以給予獎勵。教學過程中,教師也要注意智育的尺度,要結合不同年級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來教學。教師的教學不宜過多、過廣、過深,因為智力是隨著年齡的增長而提高,而小學生年齡較小,智力還處于開發階段,如果智力教學太多、太深、太廣,學生一時反應不過來,接受度不高,反而會打擊他們的積極性,進而使其產生畏難情緒和自卑心理,容易事倍功半甚至起到負面作用。
三、美育與小學體育的融合
小學教育除了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以及形成正確的道德觀念,還需要培養學生對于身邊事物的判斷能力,理解什么是真正的“美”。因此,小學體育還要注重美學教育,向學生傳遞正確的美學觀念,讓學生了解真正的健康美與行為美。首先是形態上,教師要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審美觀,認識到并不是長得漂亮、穿得時髦才能算美,而是擁有健康的體魄、勻稱的體形、舉止大方、青春煥發,這樣才可以稱之為“美”。其次是心靈上,教師要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傳遞價值美。教師可以通過舉例子,例如奧運冠軍蘇翊鳴,他從小努力訓練,并且還有堅持不懈、敢于拼搏的精神,最終通過自己的努力拿到冬奧會冠軍,這樣的人是美的。此外,那些自身條件不足但還是盡自己最大努力的人,雖然最終結果一般,但是他們敢于挑戰自己,這些人也是美的。
在平時的教學中,教師首先可以定期組織學生觀看體育比賽,激發學生的興趣,讓學生更加直觀地感受到運動員的優美動作、健強體魄、力量與速度,同時引導學生欣賞體育比賽中的藝術之美,運動員如何在一定的時間與空間內使得美、力、健達到高度統一。其次啟發學生欣賞比賽中蘊含的“精神美”,如競爭精神、團結協作精神、頑強拼搏精神、不怕吃苦精神等。總之,教師可以在運動技能的學習過程中引導他們體驗美、感受美,將美育融合在體育教學的各個環節,挖掘美學教育資源,幫助學生全面發展。
四、勞動教育與小學體育的融合
勞動教育具有立德、增智、健體、育美的綜合育人功能,通過勞動教育可以幫助學生從小形成正確的勞動觀念,培養動手能力。而體育課程也是進行勞動教育的重要途徑。在課堂教學中除了傳授體育知識與技能,教師可以適當增加勞動知識的教育內容,讓學生懂得勞動也能鍛煉身體,還可以形成勤勞的品質。體育課堂會用到各種各樣的體育器材,因此教師可以安排學生每次輪流去借用與歸還,課程結束后也要提醒學生及時打掃場地衛生,這樣可以增強學生的服務意識,讓學生體驗到勞動的快樂,樹立起正確的勞動觀。學校還可以定期開展勞動教育特色體育活動,例如勞動小游戲、勞動技能比拼等,讓全體師生共同參與。學生既可以玩得開心,又可以真切感受到勞動的快感。為了更好地讓勞育與小學體育進行融合,教師還可以將其納入體育課程考核體系,綜合考量學生的勞動觀念、課上課后勞動實踐活動等,設置適當的權重,甚至可以增加學生互評、家校互評的環節,使體育與勞育更好地融合在一起。
隨著時代的發展,國家更需要的是全面發展的人才,因此現代教育一定要堅持“五育融合”的發展理念。而體育課與其他課程在內容及課堂形式上的差異,使得其在“五育融合”的過程中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教學中,教師必須重視體育教育在“五育融合”發展中的重要地位,把握教學資源,將德育、智育、美育和勞育融入體育課堂的每一個環節,幫助學生在體育課堂中培養優良的道德品質、開發和提高智力、形成正確的審美觀、樹立正確的勞動觀,為今后的成長打下良好基礎,從而實現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