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昱
【摘要】? 目的? ? 分析循證護理在急性心肌梗死并發心律失常患者中的應用價值。方法? ? 選擇2018年12月—2019年12月貴州航天醫院接收的急性心肌梗死并發心律失常患者96例,隨機分為實施常規護理的對照組48例和實施循證護理的觀察組48例,對比2組護理滿意度、并發癥發生率、臥床時間、住院時間、生活質量。結果? ? 與對照組相比,觀察組護理滿意度更高,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并發癥發生率低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臥床時間和住院時間均短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各項生活質量評分高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CK、LVEDD低于對照組,LVEF、CO高于對照組(P<0.05)。護理后觀察組各項護理質量評分高于對照組(P<0.05)。結論? ? 循證護理能夠有效降低急性心肌梗死并發心律失常患者的并發癥發生率,提高護理滿意度,改善肺功能水平,提升生活質量和護理質量,值得推廣。
【關鍵詞】? 急性心肌梗死;心律失常;循證護理;應用價值
中圖分類號:R473.6? ? ?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1721(2023)03-0054-03
DOI:10.19435/j.1672-1721.2023.03.017
近年來,急性心肌梗死的患病率日趨升高,危害較大。急性心肌梗死屬于常見的心血管內科疾病,在發病后患者的冠狀動脈持續性缺血缺氧產生心肌壞死現象,且患者還伴隨諸多并發癥,如心律失常等,具有較高的病死率[1]。因此,需提高對急性心肌梗死的重視程度,實施積極有效的護理干預輔助治療,保證患者的生命安全。常規護理具有局限性,循證護理可幫助患者緩解病情,提高臨床護理效果。本研究選取98例急性心肌梗死并發心律失常患者進行分析,觀察了循證護理的應用價值,現報告如下。
1? ? 資料與方法
1.1? ? 一般資料? ? 選擇2018年12月—2019年12月貴州航天醫院接收的急性心肌梗死并發心律失常患者96例,隨機分為2組各48例,對照組中女20例,男28例,年齡62~82歲,平均年齡(72.48±1.67)歲;觀察組中女21例,男27例,年齡63~81歲,平均年齡(72.51±1.68)歲。2組基礎資料相比差異不明顯(P>0.05)。本次研究獲得患者及其家屬同意。
納入標準:(1)符合急性心肌梗死診斷標準;(2)臨床資料完整。排除標準:(1)合并嚴重精神障礙患者;(2)合并惡性腫瘤患者;(3)合并器質性疾病患者;(4)中途退出研究患者;(5)合并語言溝通障礙患者。
1.2? ? 方法? ? 對照組采取常規護理,根據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相關標準展開基礎護理。觀察組采取循證護理,具體為:(1)提出循證問題。綜合評估患者的病情,對其真實需求進行了解,將醫院實際情況和文獻資料密切結合,提出護理期間存在的問題[2]。(2)尋找循證支持。護理人員利用知網、萬方及維普等資料庫搜索關鍵詞,獲得循證支持,將搜索結果和臨床經驗密切結合為患者制定針對性的護理方案[3]。(3)實施循證護理。首先,密切觀察患者病情,并詳細記錄病情變化,對于異常情況及時告知醫師,并實施針對性的處理措施。嚴格按照醫囑使用藥物,合理指導患者的飲食,避免出現病情加重[4]。護理人員要減少患者環境噪聲,提高舒適度。注意患者心理變化,幫助其建立疾病治療信心。實施康復鍛煉,及時告知患者康復效果。評估患者的疼痛情況,緩解患者的疼痛,提高生理舒適度。
1.3? ? 觀察指標? ? (1)護理滿意度,滿意:80~100分,基本滿意:60~79分,不滿意:0~59分,滿意度=(滿意+基本滿意)/總例數×100%[5]。(2)并發癥發生率,包括:心率過快、心室顫動、嚴重心律失常[6]。(3)統計2組患者臥床時間和住院時間。(4)生活質量,利用簡易生活質量測評量表(SF-36)進行評價,包括:社會關系、精神狀態、軀體功能、生理功能等,總分為100分,分數越高生活質量越高。(5)心功能指標,包括肌酸激酶(CK)、左心室舒張末期內徑(LVEDD)、左心室射血分數(LVEF)、心排血量(CO)。(6)護理質量,包括服務態度、溝通技巧、操作技能、護理安全等,分值范圍為0~100分,分數越高護理質量越高。
1.4? ? 統計學方法? ? 使用SPSS 20.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以x±s表示,行t檢驗,計數資料行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 結果
2.1? ? 護理滿意度? ? 觀察組護理滿意度為97.92%,高于對照組的81.25%,具有統計學差異(P<0.05),見表1。
2.2? ? 并發癥發生率? ?觀察組并發癥發生率為2.08%,低于對照組的18.75%,具有統計學差異(P<0.05),見表2。
2.3? ? 臥床時間和住院時間? ? 觀察組臥床時間和住院時間較對照組均更短,具有統計學差異(P<0.05),見表3。
2.4? ? 生活質量? ? 護理前2組生活質量評分比較,無明顯差異(P>0.05),護理后,觀察組各項評分均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4。
2.5? ? 心功能指標? ? 護理前2組心功能指標比較,無明顯差異(P>0.05);護理后,觀察組CK、LVEDD低于對照組,LVEF、CO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5。
2.6? ? 護理質量? ? 護理前2組護理質量評分比較,無明顯差異(P>0.05);護理后,觀察組護理質量各項評分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6。
3? ? 討論
急性心肌梗死具有發病急、病情重的特點,絕大多數患者存在心律失常癥狀,類型包括良性和惡性。因此,需提高對其的重視程度,實施及時的治療及有效護理。循證護理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持續優化,幫助患者降低死亡風險,有助于提高護理價值[7]。
本次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護理滿意度(97.92%)較對照組(81.25%)更高,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實施循證護理方法,根據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實際情況和臨床經驗制定相應的護理措施,可改善患者的預后。相關護理人員分析和整合護理措施,充分尊重患者,可提高護理滿意度。觀察組并發癥發生率(2.08%)較對照組(18.75%)更低(P<0.05)。實施循證護理方法,可減少患者心率過快、心室顫動、嚴重心律失常發生率。因此,循證護理在降低患者并發癥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觀察組臥床時間和住院時間較對照組短(P<0.05)。實施循證護理為患者康復治療夯實基礎,幫助降低心律失常風險,可縮短患者的臥床時間,具有明顯效果。護理人員綜合評估患者病情,分析患者病史和生活習慣,明確疾病康復的危險因素,有助于提高護理質量。護理后觀察組生活質量評分高于對照組(P<0.05)。究其原因,循證護理是一種新型的護理方式,可彌補傳統護理的不足。護理人員將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臨床病情和循證證據充分結合,為之提供有效護理。充分了解患者生理需求,綜合評估患者的機體狀況,有效避免護理操作的主觀性和盲目性,能夠改善患者的精神狀態,幫助患者建立和諧的社會關系,從而提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生活質量[8-9]。觀察組護理后CK、LVEDD低于對照組,LVEF、CO高于對照組(P<0.05)。護理人員通過查找相關的文獻資料,根據循證依據開展護理,最大程度上滿足患者生理需求和心理需求,同時動態分析患者的心功能狀態,明確護理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開展積極有效的干預,減少心臟負擔,在患者心功能改善方面具有積極意義[10]。護理后觀察組護理質量各項評分高于對照組(P<0.05)。循證護理中相關護理人員在護理活動中將科研理論作為臨床護理決策依據,在四個階段不斷更新護理理念,持續豐富理論護理知識,為患者提供高質量的人性化護理服務,使患者生命健康水平顯著提升。循證護理從不同的角度出發,開展康復鍛煉、心理疏導等護理措施,可降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經濟壓力和心理負擔,加速患者病癥恢復,對其護理效率的提升、預后改善意義重大。
綜上所述,循證護理能夠有效降低急性心肌梗死并發心律失常患者并發癥發生率,提高護理滿意度,并且可以縮短患者臥床時間和住院時間。
參考文獻
[1]? ? 王蕊.優質護理對急性心肌梗死并發心律失常患者的護理體會[J].中國醫藥指南,2021,19(4):179-180.
[2]? ? 曲維艷.循證護理對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后并發心律失常的效果[J].繼續醫學教育,2021,35(5):124-126.
[3]? ? 何艷.觀察全程優質護理在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患者中預防并發癥的效果[J].黑龍江中醫藥,2020,49(4):260-261.
[4]? ? 林秋娟.優質護理在急性心肌梗死并發心律失常患者中的應用[J].心血管病防治知識,2020,10(1):78-80.
[5]? ? 羅向美.急性心肌梗死并發心律失常護理中循證護理的應用效果[J].心血管病防治知識,2020,10(6):69-70.
[6]? ? 張艷紅,邵麗香,鄭曉丹,等.急性心肌梗死PCI術患者并發心律失常的影響因素分析及護理對策[J].護理實踐與研究,2020,17(6):1-4.
[7]? ? 袁佳魁.優質護理對急性心肌梗死并發心律失常患者的護理分析[J].中國醫藥指南,2020,18(8):241-242.
[8]? ? 朱言麗.以時機理論為基礎的家庭護理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康復效果、自護能力及生活質量的影響[J].國際護理學雜志,2021,40(2):368-371.
[9]? ? 蘇燕清,黃麗軍,黃燕,等.基于Delphi法構建急診臨床護理路徑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救效率及臨床轉歸的影響[J].國際護理學雜志,2021,40(6):1113-1116.
[10]? ? 夏萍,謝開華.前瞻性護理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功能、便秘發生率及生活質量的影響[J].國際護理學雜志,2021,40(13):2462-2465.
(收稿日期:2022-1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