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春玲 繆琴
【摘要】? 目的? ? 探討即時心理護理干預在急診剖宮產手術患者中的應用價值。方法? ? 選擇2020年7月—2021年9月上饒市廣信區人民醫院收治的急診剖宮產手術患者60例,按隨機數字表法將其分為2組,每組30例。對照組實施常規護理,觀察組加用即時心理護理干預,對比分析2組生命體征變化情況,焦慮、抑郁情緒,自我效能,護理滿意度。結果? ? 入院時,2組心率(HR)、舒張壓(DBP)、收縮壓(SBP)及焦慮自評量表(SAS)、抑郁自評量表(SDS)、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評分相比,無統計學差異(P>0.05);術后6 h,對照組HR、DBP、SBP高于觀察組,術后第2天,觀察組SAS評分、SDS評分低于對照組,GSES評分高于對照組,均有統計學差異(P<0.05)。觀察組護理滿意度為93.33%,高于對照組的70.00%,有統計學差異(P<0.05)。結論? ? 即時心理護理干預能夠有效減輕急診剖宮產手術患者的負性情緒,提高自我效能,維持生命體征平穩,且護理滿意度高。
【關鍵詞】? 急診剖宮產手術;即時心理護理干預;生命體征;焦慮/抑郁;護理滿意度
中圖分類號:R473.71? ? ?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1721(2023)03-0088-03
DOI:10.19435/j.1672-1721.2023.03.028
剖宮產手術是產科處理難產和產科合并癥的重要手段,急診剖宮產的母胎危險性較大[1]。由于多數急診剖宮產手術患者對分娩過程缺乏正確認知,難以以良好的心態面對手術,易產生焦慮、抑郁等負性情緒,可加重生理應激,擾亂機體神經-內分泌功能,導致生命體征大幅度波動,影響手術開展及術后恢復[2-3]。因此,在急診剖宮產圍術期采取科學有效的心理干預措施至關重要。常規護理易忽視患者情緒對圍術期安全的影響,臨床應用受限[4]。即時心理護理干預以人為本,注重人文關懷,實時關注患者心理健康,并予以相應的心理指導,可提高圍術期安全性。本研究分析了即時心理護理干預對急診剖宮產手術患者的影響,匯報如下。
1? ? 資料與方法
1.1? ? 一般資料? ? 選擇2020年7月—2021年9月上饒市廣信區人民醫院收治的急診剖宮產手術患者60例。納入標準:(1)符合急診剖宮產指征;(2)單胎、初產婦;(3)精神狀態良好,可正常溝通交流;(4)無妊娠合并癥。排除標準:(1)臨床資料不全者;(2)合并自身免疫性疾病;(3)短期內服用抗精神病類藥物者。本研究獲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患者均簽署知情同意書。按隨機數字表法將患者分為2組,每組30例。對照組年齡22~35歲;平均年齡(27.62±2.13)歲;孕周37~42周,平均(39.68±0.54)周;體質量指數23~28 kg/m2,平均(25.17±0.92)kg/m2;文化水平:初中及以下5例,高中8例,大專11例,本科及以上6例。觀察組年齡22~35歲;平均年齡(27.62±2.13)歲;孕周37~42周,平均(39.71±0.56)周;體質量指數23~28 kg/m2,平均(25.26±0.87)kg/m2;文化水平:初中及以下4例,高中9例,大專11例,本科及以上6例。2組一般資料無顯著差異(P>0.05)。
1.2? ? 方法? ? 對照組予以常規護理:術前告知剖宮產手術的必要性、手術流程、注意事項,并準備好手術所需器械、藥物,協助醫生擺好手術體位;術中嚴密監測患者生命體征,配合術者準確無誤傳遞手術器械;術后將患者安全送回病房,要求病房定期消毒、通風,每天至少通風2次,每次通風時間不少于30 min,協助產婦術后慢慢下床活動,從病房內慢走到走廊慢走再到上下樓梯,進行母乳喂養和新生兒照護宣教。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加用即時心理護理干預。(1)術前:手術室護士在接到病房送達的剖宮產急診手術通知,需即時評估患者急危狀況程度和心理狀態,在推患者進入手術室的同時,迅速告知患者及家屬剖宮產手術必要性,指導患者采用漸進式放松技術、深呼吸等方式,并解答患者對術中、術后疼痛及母嬰安全等的疑慮,鼓勵患者勇敢面對手術。(2)入室:待患者進入手術室后,手術室護士需及時核對患者身份信息,并評估疼痛程度,立即展開生命體征監護;播放舒緩優美的音樂,基于平等、尊重的原則與患者溝通交流,分析患者的焦慮、抑郁程度,告知正確配合麻醉和手術的重要性。(3)手術過程中:麻醉前手術室護士耐心向患者講解剖宮產知識,并運用握手、暗示、加油手勢等方式給予鼓勵,并通過交流轉移患者注意力。(4)手術結束:在術后患者清醒時及時主動告知手術成功,且母嬰安全,并用夸贊性語言描述新生兒的五官,增加患者幸福感、自豪感;術后評估患者疼痛程度,對于疼痛較輕者指導其通過看電視、聽音樂等方式緩解,對于疼痛較重者遵醫囑予以鎮痛藥物;鼓勵患者家屬、朋友探視,使患者感受到支持、關愛,增強術后恢復信心。
1.3? ? 觀察指標? ? (1)生命體征變化情況:入院時、術后6 h記錄患者心率(HR)、舒張壓(DBP)、收縮壓(SBP)變化情況。(2)焦慮、抑郁情緒:入院時、術后第2 天運用焦慮自評量表(SAS)、抑郁自評量表(SDS)[5]評估,其中SAS包括焦慮、害怕、軀體疼痛、心悸、頭昏、手足顫抖等20個條目,采用4級評分(每個條目1~4分),標準分=各項目總分×1.25,評分范圍為25~100分,標準分界值為50分,分數越高則焦慮程度越深;SDS包括憂郁、睡眠障礙、思考困難、易哭、不安、絕望、興趣喪失、生活空虛感等20個條目,采用4級評分(每個條目1~4分),標準分=各項目總分×1.25,評分范圍為25~100分,標準分的分界值為53分,分數越高則抑郁程度越深。(3)自我效能:于入院時、術后第2 天運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6]評估,共10個項目(解決問題能力、堅持理想和達成目標、冷靜的面對困難等),每個項目采用4級評分法(1~4分)評估,1分表示完全不正確,2分表示有點正確,3分表示多數正確,4分表示完全正確,評分范圍10~40分,評分高則自我效能感好。(4)護理滿意度:出院前使用該院自制護理滿意度調查表評價,其Cronbachα系數為0.856,重測效度為0.867,包括醫院的環境、服務態度、操作技術等方面,評分范圍0~100分,非常滿意:≥90分;基本滿意:61~89分;不滿意:≤60分。滿意度=非常滿意率+基本滿意率。
1.4? ? 統計學方法? ? 采用SPSS 21.0統計學軟件分析數據,計量資料以x±s表示,組間比較用獨立t檢驗,組內比較用配對t檢驗,計數資料以百分比表示,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 結果
2.1? ? 2組生命體征變化情況比較? ? 入院時,2組HR、DBP、SBP相比,無統計學差異(P>0.05);術后6 h,對照組HR、DBP、SBP均高于觀察組,有統計學差異(P<0.05),見表1。
2.2? ? 2組焦慮、抑郁情緒及自我效能比較? ? 入院時,2組SAS、SDS、GSES評分相比,無統計學差異(P>0.05);術后第2天,觀察組SAS、SDS評分低于對照組,GSES評分高于對照組,有統計學差異(P<0.05),見表2。
2.3? ? 2組護理滿意度比較? ? 觀察組護理滿意度高于對照組,有統計學差異(P<0.05),見表3。
3? ? 討論
急診剖宮產手術患者多存在胎兒頭盤不稱、胎兒窘迫等緊急情況,缺乏充足的術前準備時間,手術風險較高。多數患者面對突如其來的手術時會產生強烈的心理應激,出現焦慮、抑郁等一系列不良情緒,導致自我效能降低,進而影響處理壓力的能力、面對挑戰的信心,不利于手術順利實施[7-8]。急診剖宮產手術作為應激源,會造成交感神經興奮,促使去甲腎上腺素、腎上腺素等大量釋放,導致心跳加速、血壓升高等,增加手術風險。
近年隨著經濟社會發展,患者對護理提出了更高要求,而常規護理注重圍繞手術實施具體的護理措施,未滿足患者心理需求,在保障患者圍術期安全方面仍存有局限性[9-10]。本研究結果顯示,對照組術后6 h的HR、DBP、SBP高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術后第2 天SAS、SDS評分低于對照組,GSES評分高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護理滿意度高于對照組(P<0.05)。提示即時心理護理干預在減輕急診剖宮產手術患者負性情緒、減少圍術期生命體征波動、提高自我效能等方面具有較高的應用價值,且護理滿意度高。即時心理護理是現代臨床護理的重要內容,護理人員即時應用心理學技術,積極影響患者的心理活動,將其心態調整至最適宜狀態。術前即時予以宣教、放松指導,及時解答患者疑問,能夠有效滿足患者認知、心理需求,正確認識急診剖宮產手術,減輕術前心理壓力,提高自我效能,為手術的開展奠定良好基礎。在進入手術室后,采用播放音樂、平等交流等方式營造良好環境,并予以語言及行為支持,促使患者全身心放松,保持積極向上的心態,減輕心理應激,減少生命體征波動,確保HR、DBP、SBP處于平穩狀態,有助于剖宮產手術的順利實施,提高圍術期安全性[11-12]。在患者手術麻醉清醒后及時告知手術成功,細致描述新生兒情況,并夸贊新生兒五官,鼓勵家屬探視,可使患者感受到來自家庭的關懷,有效增加安全感及幸福感,緩解焦慮、抑郁情緒,為術后盡快康復奠定良好基礎。在即時心理護理干預開展過程中,護理人員與患者之間交流、互動增加,有助于拉近護患關系,提高患者的信任度,故護理滿意度更高。
綜上所述,即時心理護理干預應用于急診剖宮產手術患者的效果良好,能夠有效緩解焦慮、抑郁情緒,提高自我效能,維持生命體征穩定,且護理滿意度高,值得臨床推廣。
參考文獻
[1]? ? 李伶,白燕平.基于快速反應團隊的護理管理對急診剖宮產救治效率的影響[J].中國臨床研究,2020,33(10):1439-1441,1445.
[2]? ? 劉君芳,劉涯蘭,溫菊瑛,等.體驗式分娩聯合心理護理對初產婦心理健康、自然分娩率及健康知識掌握情況的影響[J].醫學臨床研究,2019,36(6):1072-1075.
[3]? ? 邢媛媛,曾媛媛,楊雪平,等.飲食指導結合心理干預對剖宮產產婦產后焦慮抑郁的影響[J].西部醫學,2019,31(5):800-803.
[4]? ? 王紅利,劉靜.手術室舒適護理對剖宮產術產婦應激反應及疼痛的影響[J].貴州醫藥,2020,44(6):1007-1008.
[5]? ? 蘇茜,劉玉萍,程幼夫,等.醫院焦慮抑郁量表在健康體檢中心應用的信度和效度研究[J].四川醫學,2012,33(1):174-176.
[6]? ? 王冰,王維寧.中文版循證護理實踐自我效能量表的信效度研究[J].護理研究,2016,30(14):1706-1709.
[7]? ? 徐莉.多維度聯合一體化護理對剖宮產產婦角色轉換、心理狀態及母乳喂養率的影響[J].國際護理學雜志,2021,40(17):3142-3145.
[8]? ? 何麗珊,孫敏,周金萍,等.基于家屬參與式激勵式護理對剖宮產初產婦心理狀態及母乳喂養率的影響[J].黑龍江醫藥,2021,34(5):1239-1240.
[9]? ? 趙小紅,喬亞娟.全面護理對剖宮產產婦康復質量及心理狀態的影響[J].檢驗醫學與臨床,2020,17(5):697-700.
[10]? ? 汪賢青.手術室優質護理服務對剖宮產產婦術后泌乳功能與康復的影響[J].中國藥物與臨床,2019,19(20):3649-3651.
[11]? ? 牟娜,史曉麗,王世紅.個性化心理干預在剖宮產圍手術期的應用效果及對自我效能的影響[J].中國醫藥導報,2021,18(33):147-150.
[12]? ? 楊辛,張俊清.圍產期規范化心理護理對初產婦分娩疼痛及心理狀態的影響[J].河北醫藥,2021,43(3):471-473.
(收稿日期:2022-1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