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九洲



【摘要】? 目的? ? 探討慢性鼻-鼻竇炎加強藥物療法(MMT)和鼻內鏡手術聯合治療的效果。方法? ? 選擇建昌縣人民醫院2020年1—12月收治的78例慢性鼻-鼻竇炎患者進行研究,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每組39例。對照組行MMT治療,觀察組選擇MMT與鼻內鏡手術聯合治療,2組均治療3個月后評價療效,比較2組臨床療效,以及治療前后VAS評分、SNOT-20量表評分、Lund-Mackay CT評分,炎癥因子水平。結果? ? 觀察組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P<0.05);2組治療前VAS評分、SNOT-20量表評分、Lund-Mackay CT評分比較無明顯差異(P>0.05),治療后觀察組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2組治療前炎癥因子水平比較無明顯差異(P>0.05),治療后觀察組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 慢性鼻-鼻竇炎予以MMT與鼻內鏡手術聯合治療,可提高療效,更好地改善癥狀,減輕炎癥反應,值得臨床應用。
【關鍵詞】? 慢性鼻-鼻竇炎;加強藥物療法;鼻內鏡手術;聯合治療
中圖分類號:R730.58? ? ?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1721(2023)02-0025-03
DOI:10.19435/j.1672-1721.2023.02.008
慢性鼻-鼻竇炎是常見的鼻竇慢性病變,若未能及時診斷與治療,容易給患者生活質量帶來影響。研究發現慢性鼻-鼻竇炎在鼻-鼻竇炎中占80%以上,其治療方案主要有藥物治療與手術治療兩種,隨著聯合療法的不斷發展,藥物聯合手術治療在臨床逐漸開展。鼻內鏡手術與加強藥物療法(MMT)在鼻竇炎中應用較多,其中MMT是2005年Lund提出的療法,之后2007年與2012年《歐洲鼻-鼻竇炎診療意見書》中推薦先實施3個月的藥物治療,對病情未改善者再予以手術治療。為了進一步探究MMT和鼻內鏡手術聯合治療慢性鼻-鼻竇炎的療效,本文選擇78例患者進行對照研究,報道如下。
1? ? 資料與方法
1.1? ? 一般資料? ? 選擇建昌縣人民醫院2020年1—12月收治的78例慢性鼻-鼻竇炎患者進行研究,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每組39例。納入標準:臨床資料完整,經臨床癥狀、鼻內鏡及CT掃描等檢查確診,滿足慢性鼻-鼻竇炎診斷標準[1],有手術指征,自愿配合研究且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對本研究藥物過敏,妊娠期或哺乳期,精神疾病或意識障礙,其他鼻部病變,合并嚴重心肝腎病變或惡性腫瘤等患者。本研究已經該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對照組:男22例、女17例;年齡20~55歲,平均年齡(35.29±4.53)歲;病程1~15年,平均(6.38±1.24)年。觀察組:男24例、女15例;年齡20~55歲,平均年齡(35.42±4.67)歲;病程1~15年,平均(6.55±1.12)年。2組患者性別、年齡及病程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 方法
1.2.1? ? 對照組? ? 予以MMT治療,選擇鼻用糖皮質激素、大環內酯類抗生素,包括糠酸莫米松鼻噴劑,每天200μg;克拉霉素片,每天250 mg。同時選擇黏液溶解促排劑,每天3次,生理鹽水沖洗鼻腔,每天1次。
1.2.2? ? 觀察組? ? 予以MMT與鼻內鏡手術聯合治療,術前、住院期間及術后予以綜合抗炎治療,術后1周部分患者全身應用糖皮質激素控制黏膜腫脹,其余患者用藥類型與劑量和對照組一致。鼻內鏡手術由經驗豐富的醫師根據FESS原則實施手術:予以氣管插管全麻,經鼻內鏡與電動切吸器及手術器械按照Messerklinger術式治療,先切除鉤突,然后從前往后開放篩泡與前組篩竇,中鼻甲基板切除后開放后組篩竇,切除篩蝶板后開放蝶竇,之后擴大上頜竇自然口,開放額隱窩。對于局限的病變或單純鼻竇病變,無需上述全部步驟。手術方案包括上頜竇自然口擴大術、前組篩竇開放術、單純蝶竇開放術等。若存在鼻中隔高位偏曲,則實施鼻腔鼻竇通氣引流,及早矯正;若中鼻甲肥大與泡狀中鼻甲,則予以中鼻甲成形術處理,術后選擇膨脹海綿填塞鼻腔。
1.3? ? ?觀察指標? ? (1)臨床療效[2]:治療后癥狀完全或基本消失,鼻腔功能明顯改善為顯效;治療后癥狀明顯好轉,鼻腔功能有所恢復為有效;治療后無改善或惡化為無效??傆行?(有效+顯效)/總例數×100%。(2)視覺模擬評分法(VAS)評分:總分10分,評分越高表明疼痛越明顯。(3)鼻腔-鼻竇結局測試(SNOT-20)量表評分[3]:共計20條項目,每個項目按照5級評分法評價,即0~4分,0分為無影響,4分為影響極大,評分越高表明軀體癥狀、精神功能越差。(4)Lund-Mackay CT評分[4]:根據Lund-Mackay分期評分,以每側計算,包括鼻竇與鼻道竇口復合體兩部分,其中鼻竇又分為5個部位,無異常為0分,部分渾濁為1分,完全渾濁為2分;鼻道竇口復合體無阻塞為0分,阻塞為2分。每側最低評分0分,最高評分12分。(5)治療前、治療3個月后分別采集患者清晨空腹靜脈血,離心后靜置待檢,用酶聯免疫吸附法檢驗白細胞介素-8(IL-8)、腫瘤壞死因子α(TNF-α)水平,嚴格根據試劑盒說明書完成檢驗操作。
1.4? ? 統計學方法? ? 計量資料以x±s表示,行t檢驗,計數資料以百分比表示,行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 結果
2.1? ? 2組臨床療效比較? ? 觀察組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1。
2.2? ? 2組治療前后VAS評分、SNOT-20量表評分、Lund-Mackay CT評分比較? ? 2組治療前VAS評分、SNOT-20量表評分、Lund-Mackay CT評分比較無明顯差異(P>0.05);治療后觀察組各項評分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 ? 2組治療前后炎癥因子水平比較? ? 2組治療前炎癥因子水平比較無明顯差異(P>0.05);治療后觀察組IL-8、TNF-α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3? ? 討論
慢性鼻-鼻竇炎是臨床較為常見的疾病類型,具有病情復雜、發病緩慢等特點,對患者日常生活造成不利影響。近些年來,相關研究[5-6]證實成年人罹患該病的比例約為1%~2%,患者患病后以流膿涕、頭痛、鼻塞、嗅覺障礙等癥狀為主,嚴重損害身心健康。該疾病的發生與多種因素有關,如急性鼻竇炎治療不當或治療不徹底,導致疾病遷延難愈、反復發作,轉變為慢性鼻-鼻竇炎;同時阻塞性病因、牙源性感染、創傷及異物、全身性因素、鼻竇解剖因素等,均會導致該病的發生。慢性鼻-鼻竇炎是多因素導致的鼻腔內阻塞性病變,顱、肺并發癥的可能性較高,嚴重情況下會導致難以挽回的后果。因其病因及進展復雜,病因學、病情程度及病程長短等都會影響療效,為此治療上需區別對待[7]。
近幾年,慢性鼻-鼻竇炎選擇MMT治療得到了臨床認可,MMT指的是長期口服抗炎治療,結合全身糖皮質激素、鼻腔沖洗、黏液溶解促排劑等,相比單一用藥療效更佳。雖然其能在一定程度上緩解患者臨床癥狀,但整體療效欠佳,極易引起一系列并發癥,如鼻漏、面部不適等,探討更為有效的治療措施十分必要。鼻內鏡手術治療適用于額竇較大、蝶竇病變、篩竇炎癥、篩蝶竇內異物等,主要是通過可變換視角、高分辨率的Hopkins內鏡進行鼻竇手術治療,使鼻竇、鼻腔,尤其是鼻咽深部的手術能在鏡下直觀地開展,同時配有冷光源系統和導光束,具有監視系統,更有利于記錄手術具體情況;還能配合鼻內鏡手術治療的相關器械,包括倒向開口的切割打孔器、篩竇鉗、鼻骨剪、鼻剪等。有利于徹底清除裂隙內部、凹陷處的病灶,恢復鼻竇的引流和通氣功能,在直視下完成手術對周圍組織的損傷較小,出血量較少,同時手術期間有較為清晰的視野,能有效避免并發癥的發生。鼻內鏡手術治療的目的主要是將鼻竇口部位的病變徹底清除,以保障患者鼻竇腔順暢通氣,為后續鼻腔沖洗、引流、鼻內用藥等治療提供一定基礎,并有助于提升抗炎治療的效果[8]。鼻內鏡治療雖具有諸多優勢,但也不可避免地存在一定不足之處,如內鏡鏡端易被血跡或分泌物污染,對術中視野造成影響,且手術損傷雖小、效果精準,但術后仍可能出現鼻腔粘連等情況。配合MMT治療能進一步促進炎癥細胞的清除,增強機體免疫能力,進而有效抑制炎癥反應,不僅能緩解鼻黏膜局部損傷情況,還能有效改善患者預后,促進綜合療效的不斷提升[9]。
本次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P<0.05),說明慢性鼻-鼻竇炎患者予以鼻內鏡手術與加強藥物療法聯合治療的整體效果顯著。對原因進行分析可知,通過手術治療能進一步將病變部位切除,從根源上治療疾病,改善患者病情,配合MMT治療能進一步清洗鼻腔,有效清除炎癥因子,提高機體免疫能力,降低感染等發生情況,有效緩解鼻腔黏膜粘連,總體療效更為理想。2組治療前VAS評分、SNOT-20量表評分、Lund-Mackay CT評分比較無明顯差異(P>0.05),治療后觀察組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2組治療前炎癥因子水平比較無明顯差異(P>0.05),治療后觀察組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提示在慢性鼻-鼻竇炎患者的臨床治療中,開展MMT聯合鼻內鏡手術的療效更佳,在緩解患者疼痛感受、改善炎癥反應、減輕臨床癥狀等方面的效果顯著。分析原因在于:鼻內鏡手術可快速改善鼻腔與鼻竇通氣狀況,而鼻塞是慢性鼻-鼻竇炎患者最需解決的問題,鼻內鏡手術治療可很好地解決該問題;同時,鼻內鏡手術可改善竇口鼻道復合體通暢程度,有利于術后引流,可更好地完成鼻腔沖洗,同時對鼻內用藥也有幫助。在同類研究中也有類似的效果,證實了MMT聯合鼻內鏡手術治療可改善中重度慢性鼻-鼻竇炎癥狀,提高患者生活質量,而且在改善癥狀時間與程度上也優于單一MMT治療[10]。
綜上所述,慢性鼻-鼻竇炎予以MMT與鼻內鏡手術聯合治療,可提高療效,更好地改善癥狀,降低炎癥反應,值得臨床進一步推廣。
參考文獻
[1]? ? 趙瑩瑩,孫書臣,劉嬌媚,等.中醫鼻病序貫療法聯合功能性內鏡鼻竇手術治療慢性鼻-鼻竇炎的臨床研究[J].世界中西醫結合雜志,2020,15(4):674-677.
[2]? ? 王美熠,郭穎,陳偉.綜合規范治療聯合功能性內鏡鼻竇手術對中、重度無息肉型慢性鼻-鼻竇炎療效及復發率的影響[J].中國內鏡雜志,2020,26(8):74-79.
[3]? ? 張恒,鄢斌成,劉俊偉,等.鼻內鏡手術對慢性鼻-鼻竇炎的療效及病原菌分布影響[J].川北醫學院學報,2020,35(5):902-906.
[4]? ? 李利紅,劉會星,張衛杰,等.西酞普蘭對行鼻內鏡手術治療的慢性鼻-鼻竇炎患者不良情緒的影響[J].國際精神病學雜志,2020,47(5):1039-1041,1048.
[5]? ? 王盈盈,江琳艷,楊徐靜,等.鼻內鏡手術治療慢性鼻-鼻竇炎的臨床效果及相關影響因素分析[J].中國醫刊,2019,54(11):1234-1237.
[6]? ? 劉飛.鼻竇內窺鏡手術聯合藥物治療慢性鼻竇炎臨床效果及對血清炎癥因子水平的影響[J].中國醫學文摘(耳鼻咽喉科學),2020,35(2):91-92,86.
[7]? ? 郭瑞紅.鼻內鏡手術聯合藥物治療慢性鼻竇炎鼻息肉的臨床效果[J].河南外科學雜志,2020,26(6):166-168.
[8]? ? 范彬彬.修正性鼻內鏡手術治療復發性慢性鼻-鼻竇炎的臨床分析[J].中國醫療器械信息,2020,26(8):34-35.
[9]? ? 練鍵勤,凌威,趙以謙.加強藥物療法聯合鼻內鏡手術治療慢性鼻-鼻竇炎效果[J].中外醫學研究,2020,18(16):3-6.
[10]? ? 張治軍,馬文,章靜怡,等.電針對功能性內鏡鼻竇手術麻醉藥用量的影響[J].上海針灸雜志,2020,39(5):576-578.
(收稿日期:2022-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