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永林,付延東,林峻輝
(濟南市水利建筑勘測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山東 濟南 250000)
濟南市玉符河是黃河的一級支流,發源于泰山山脈北麓,上游有錦繡川、錦陽川和錦云川3條支流匯入臥虎山水庫,河道出臥虎山水庫向西北流經濟南市南山、市中、長清、槐蔭4 個區,于槐蔭區吳家堡街道北店子村西匯入黃河,河道全長38.97 km,流域面積827.3 km2,規劃防洪標準為50 年一遇[1]。2020 年,玉符河被山東省河長制辦公室評為省級美麗示范河湖。
2013 年12 月,濟南市玉符河綜合治理工程開工建設,防洪治理標準為50 年一遇。工程自開工以來,因受到工程遷占、政策調整、地方政府高標準要求等因素的影響,部分項目的建設地點、園林綠化和工程管理設施的建設規模、地上附著物補償款等均有較大調整,工程建設內容也有較大調整,因此玉符河綜合治理工程分期進行實施。濟南市玉符河綜合治理工程(一期)主要包括防洪工程、道路工程、橋梁工程、截污工程及景觀綠化工程,目前一期工程已基本完成,二期工程待具備條件后再行實施。
玉符河沿線無取水口,上游為典型的山區季節性河道,汛期有一定的地表徑流,其它時段基本無水,下游河道常年有水。玉符河自臥虎山水庫大壩至國道104 線南北大橋段為趵突泉區域泉水強滲漏帶,為保持市區泉群能夠常年噴涌,濟南市先后實施南水北調濟南市區續建配套工程賈莊分水閘至臥虎山水庫輸水項目、玉符河流域地表水轉換地下水項目,其中南水北調賈莊線工程設立出水口5 處、玉符河流域地表水轉換地下水工程設立出水口1 處。通過聯合調度上述出水口和臥虎山水庫向玉符河河道內補水。
玉符河分為無堤防段和有堤防段,國道220線以上長29.6 km 河道無堤防,國道220 線至入黃口長9.37 km 河道有堤防,其中國道220 線以下右岸為黃河大堤,由黃河流域管理機構管理,左岸國道220 線至南水北調濟平干渠段為長平灘區護城堤,以下至入黃口為臘山分洪道左堤,由濟南市水利工程服務中心負責管理。2020 年5月,玉符河全河段管理范圍劃界工作實施完成。玉符河水域岸線利用管理規劃已編制完成,但水域岸線管理機制尚不完善,導致玉符河在岸線利用管理中工作組織和實施力度不足,河道岸線在行洪、輸水、生態與環境等多用途間缺少合理配置,水務、國土資源等多行業間缺少統籌協作,造成玉符河岸線資源的配置不夠合理[2-3]。
1)農業面源污染。玉符河流域主要農作物為小麥和玉米,土地利用方式為水澆地,農業面源污染為玉符河水污染源之一。通過統計玉符河沿線兩岸2 km 范圍內農田種植作物類型、種植面積,然后根據肥料流失系數得出,農田種植業總氮排放量為4.16 t/年,總磷排放量為0.13 t/年。農田種植面源污染進入玉符河河道的方式主要有3 種:一是農田地表徑流通過排澇溝、排澇涵閘、支流等匯入河道;二是灘地內農田通過地表徑流直接排入河道;三是通過土壤滲透至地下水,地下水與地表水互相補給,間接進入河道[4]。
2)農村生活污染。玉符河沿線兩岸部分村莊已設置垃圾收集系統,村莊及鄰近河道衛生環境良好,但仍有少量沿河村民將垃圾或秸稈直接傾倒在河邊。另外,未設置垃圾收集系統的村莊衛生狀況相對較差,產生的生活垃圾部分傾倒在村內坑塘、支流、排澇溝或河道兩側,從而污染河流水體。
濟南市玉符河綜合治理工程已完成河道范圍內綠化總面積359 hm2。依據水環境功能區劃,玉符河自臥虎山水庫至入黃口長38.97 km 段為景觀用水功能區,水質標準執行Ⅲ類。臥虎山水庫出口為玉符河上的國控水質監測斷面,根據濟南市生態環境局數據,現狀水質達到Ⅲ類水標準。玉符河除個別河段存在雨污混流現象外,整體水質較好,不存在黑臭水體。
1)臥虎山水庫至國道104 線河段。該段河道長15.6 km,玉符河綜合治理工程實施時,以河道子槽斷面滿足240 m3/s 過流為原則控制河道底寬,對部分不滿足要求的河段進行擴挖,并對較陡河道邊坡進行削坡放緩處理。當河道遭遇50年一遇洪水時,將淹沒河道子槽兩側部分臺地,包括現狀的農田、魚塘和部分村居等,涉及西董家莊、寨而頭村、武裝警察部隊山東總隊訓練基地等8 處村居。
2)國道104 線至220 線河段。該段河道長14.0 km,由于玉符河綜合治理工程實施時,考慮不新增占地,行洪能力足夠的河段,陡坡均不作處理,在陡坡上下均預留10~20 m 空間進行綠化防護,兼做隔離區。因此現狀河槽型式復雜多變,河底寬度變化較大,大部分河岸邊坡為接近直立陡坡。該段河道整體斷面較寬闊,基本能夠滿足50 年一遇洪峰流量過水。
3)國道220 線至入黃口河段。該段河道長9.37 km,右岸為黃河大堤,左岸為長平灘區護城堤和玉符河左堤。玉符河綜合治理工程實施時,因受工程規劃及投資限制,一期工程僅對該段河道進行清淤疏浚,清淤土方大量堆積在河道內用于砌筑景觀島嶼,另外玉清湖沉沙池也占用玉符河部分行洪通道,導致該段河道過流能力不能滿足50 年一遇洪水過流要求。
玉符河流經濟南市南部山區仲宮街道、市中區黨家街道、長清區平安街道、槐蔭區玉清湖街道等4 個區6 個街道。按照《濟南市全面實施河長制工作方案》《濟南市河長制相關工作制度和辦法》等要求,玉符河沿線全面設立市、區、街道、村4 級河長組織體系,并鼓勵設立民間河長、義務河長。玉符河現由濟南市水利工程服務中心玉符河服務處管理,管理范圍內河道較長,控制性建筑及關鍵性節點較多,管理難度大,河道沿線基本無視頻監控設備,無法實現河道智能化管理。
1)嚴格河道取水制度。根據省、市相關工作部署,并結合實際工作需要,實行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確立水資源開發利用控制紅線、用水效率紅線、水功能區限制納污紅線。玉符河沿線現狀無取水口,后續需要新設立取水口的,應該嚴格執行審批制度,合理發放取水許可證。
2)加強河道內補水工作。充分利用已建成的各類補水管線,對玉符河進行生態補水和地下水補給,保證濟南泉水的持續噴涌,也有利于河道保持一定的生態基流。
1)岸線保護與利用規劃。根據河道實際情況按需適時修編岸線利用管理規劃,嚴格河道水域分區管理和用途管制,劃定岸線保護區、保留區、控制利用區和開發利用區,禁止不符合岸線主體功能定位的各類開發活動。適時推進河道確權工作,為河道岸線利用管理打下堅實基礎。
2)涉河建設項目監管。按照山東省水利廳印發的《山東省河道管理范圍內建設項目管理辦法》,對涉河在建項目全面開展監督檢查,排查涉水項目建設不按照批復進行施工,棄渣入河等違法行為,嚴格落實涉河建設項目日常監管要求,運用提示函、整改單、專題會議等形式,督促建設單位落實涉河建設要求。
1)農村生活垃圾整治。玉符河沿岸村莊按需設置垃圾中轉站,配備專門環衛人員、車輛負責收集、轉運河道沿岸垃圾。河道按需設置標示牌,禁止堆放垃圾。在河道橋梁處按需設置監控設施,監督河道生活垃圾隨意堆棄現象,對違反者予以處罰。針對玉符河沿線各村莊垃圾存量現狀,建議組織開展清理行動,確保農村積存垃圾得到有效清理,采取就地簡易封場、規范封場、搬遷處理以及垃圾綜合利用等方式,消除農村存量生活垃圾帶來的環境影響。
2)控制農業面源污染。農業面源污染主要包括農藥、化肥和農膜使用、秸稈焚燒以及畜禽養殖造成的污染。一是擴大測土配方施肥技術在蔬菜、果樹等經濟作物中的應用,減少化肥使用;二是通過改進施肥方式,優化肥料結構,逐步提高肥料利用率;三是鼓勵增施有機肥,引導農民積造施用農家肥和使用以畜禽糞便為原料的商品有機肥;四是推廣秸稈還田、青貯氨化、氣化固化等綜合利用技術,實現秸稈多層次資源化利用。
1)推行政府購買服務。根據實際需求委托有資質的第三方公司,開展玉符河水域衛生管理,跟蹤落實水環境保護措施的進展情況,不定期進行現場巡查,防止排污、違建、垃圾丟棄等違法違規活動出現。
2)加強日常維修養護。開展綠化養護、河道保潔等維修養護項目,保障河道兩岸環境,同時吸引社會公益力量參與河道水環境保護。
在臥虎山水庫至國道104 線河段,50 年一遇水位線會淹沒子槽兩側部分村居。結合濟南市南部山區空間規劃和市中區相關拆遷規劃,盡快將相關村居進行妥善安置;對國道220 線至入黃口河段進行清淤疏浚,將河道內淤積土方、景觀島嶼全部外運處理。同時當上游洪峰來臨時,考慮啟用玉清湖沉沙條渠行洪,使該段河道滿足50年一遇洪水過流標準。
加強信息化工程建設,對國道220 線橡膠壩和玉符河進黃河口處橡膠壩兩處攔河建筑物進行遠程控制,實現工程下游河道防洪和攔蓄功能的有效發揮;在玉符河關鍵節點及沿河建筑物建立視頻監控點,以沿河布置的各區管理站為區域中心,各區域中心與河道管理中心通過公用通訊網絡進行連接,構建局部和總體監控相結合的監控模式,以實現對整個工程的實時監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