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瑞 文俊 苗變 張臻悅 劉生鵬
摘 要:化工園區的綠色發展是長江大保護研究的內容之一,構建科學合理的化工園區布局,是推動長江經濟帶化工產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保障。“十三五”以來,湖北省全力推進化工園區規范化和規模化建設,加快城區危險化學品企業集中搬遷與改造,化工園區正日益成為全省化工產業的主要承載地。通過調研,梳理了湖北省化工園區發展現狀、改造成果,分析了化工園區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了促進化工園區綠色發展、高端發展、智能化發展的對策和建議。
關鍵詞:長江經濟帶;化工園區;綠色生態;湖北省
中圖分類號:TU984.1 ? ? ? ?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志碼:A
化工污染是長江的主要污染源之一。雖然各級政府對化工項目的準入和規劃發展要求嚴格,制定了眾多的相關法律法規,但化工企業存在的潛在風險比其他行業更為嚴重,一個極小的失誤可能會造成極其嚴重的災難或事故。按照國務院環境保護委員會發布的《建設項目環境保護設計規定》,化工園區規劃一般選址應接近原料產地和供水水源地、交通方便有適宜的水排放口及固廢處置場所,沿江沿河布局,主要發揮通江達海、輻射面廣、用水方便等優勢。因此,湖北長江經濟帶化工園區主要沿江沿河布局,擁有眾多的化工園區。
1 湖北化工園區概況
20世紀90年代初,湖北省各地開始興建化工園區,原來分散、無序、安全生產和環境污染風險較大的化工企業逐步向化工園區集中。特別是“十三五”以來,湖北省全力推進化工園區規范化和規模化建設,加快城區危險化學品企業集中搬遷與改造,實行產品差異化發展戰略,努力建成了一批產業聯合、健康、有序、成熟的化工園區。湖北沿江化工企業近500家,占全省化工企業的一半,對沿江各市縣經濟發展起重要支撐作用[1]。加強化工企業的源頭治理,加快化工企業轉型升級步伐,助力湖北省經濟高質量發展勢在必行。
2 湖北化工園區特點
2.1 江河邊岸沿線布局
宜昌、荊州、武漢、黃石、黃岡和咸寧等市沿長江布局化工園區,襄陽、潛江、荊門、天門、仙桃和孝感等市沿漢江布局化工園區,應城、安陸和云夢等市縣沿府河布局化工園區。
2.2 數量多規模大
2018年,湖北省有化工企業1 021家,化工園區58個,園區外的化工企業456家,園區內的化工企業565家[1]。據2021年湖北省發改委統計數據,全省由政府認定的化工園區共51家[2],其中21家緊鄰長江,30家緊鄰長江支流。
“十三五”期間,湖北省石油和化學工業保持較快增長,2018年,全省規模以上石化企業1 042家,實現主營業務收入5 041億元,經濟總量居全國第6位,其中,全省70%左右規模以上石油和化工企業集中在化工園區內,化工園區經濟總量超過4 000億元,占全省石化產業的80%以上。
2.3 化工產品種類齊全
湖北省具備良好的自然資源稟賦、天然區位優勢和厚實產業基礎,石油和化學工業近些年一直保持快速發展,已基本形成石油化工、磷化工、鹽化工、煤化工、精細化工、新材料等門類齊全的產業體系,建成了一批各具特色的石油化工、煤化工、磷化工、精細化工和化工新材料產業基地[3]。
2.4 園區管理專業規范
“十三五”以來,湖北省全力推進化工園區規范化和規模化建設,涌現出了一批專業化管理水平較高的化工園區。如武漢化學工業區、宜昌經濟技術開發區猇亭園區被確定為國家新型工業化產業示范基地;潛江經濟技術開發區化工園區、宜昌猇亭化工園區成為“國家園區循環化改造示范試點”等[4]。
3 存在的問題
湖北省不同化工園區之間發展水平參差不齊,部分化工園區布局規劃不合理,安全環保隱患大,園區布局較散亂,產業特色不鮮明,化工企業生產規模小,化工產品檔次低等問題比較突出,仍有一批危化品企業未能搬遷進入化工園區,亟待規范引導。
3.1 規劃布局不盡合理,產業特色不夠鮮明
化工園區的規劃建設大多由地級市、甚至縣級行政部門承擔,因追求經濟效益而建設化工園區,先天性地造成規劃布局不合理[5],往往造成環境容量、區位要求等不匹配。如部分化工園區在建設過程中,僅是將本地幾家化工企業搬遷到一起,未能準確定位自身的產業特色、發展方向以及具體的產業類別,造成產業規劃不切合區域實際。部分化工園區為片面追求經濟效益,設置較低的項目入園門檻,造成園區產業發展處于較低水平。
3.2 資源利用效率不高,綠色發展水平有待提高
湖北省重化工企業靠近河流和城市,危險品運輸風險明顯增加。對湖北長江干流沿岸0~15 km范圍區域進行排查,結果發現存在化工企業3 979 家,直接排污進入河流的管口共計212個[6]。一些化工園區未開展園區規劃環評,未查清該化工園區的實際產業承載容量,往往超負荷運營,存在較大的環境風險隱患。
部分化工園區處理“三廢”問題未完全達標,特別是水資源和工業副產物的循環利用方面,需要加大投入人力物力;高效利用能源,如集中供蒸汽等措施還不完善,助力“碳達峰”“碳中和”能力還有待加強。
石油和化工行業安全管理鏈條較長,未成規模的中小型企業占多數,設施老化、智能化水平較低、監管水平不高,導致事故發展快、危害程度大、波及范圍廣;2016—2021年,全省共發生化工事故50起、死亡 62 人,其中較大事故5起,安全生產形勢不容樂觀[7]。部分化工園區在安全衛生防護距離內還有部分居民未能及時搬遷,部分園區沒有建立完善的應急救援體系,存在安全隱患,安全生產形勢嚴峻。
3.3 智慧化建設水平偏低,數字化發展程度較弱
現代化工企業的高速發展,離不開智能化控制技術,但湖北省化工園區數字化技術的應用大多還處于起步階段,還需要通過數據整合與信息平臺建設實現化工園區智能化管理和高效運行。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化工園區工作委員會于2016年10月、2018年8月、2019年9月以及2021年11月分別公示四批“智慧化工園區試點示范(創建)單位”,湖北僅在第二批、第三批和第四批中分別有有荊門化工循環產業園、湖北枝江經濟開發區姚家港化工園和武漢化學工業區三家上榜[8]。另外,化工產業鏈供應鏈信息較封閉,各自為政現象普遍,數據孤島現象凸顯,單個園區抗風險能力不足,需要形成聯合體以解決安全生產管理的壓力和數字化轉型難題。
4 湖北省化工園區升級改造的方案和措施
4.1 制定“關改搬轉”方案
為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視察湖北和考察長江經濟帶的重要指示精神,2018年6月,湖北省政府出臺《湖北省沿江化工企業關改搬轉工作方案》《支持全省沿江化工產業轉型升級實施意見》,對沿江化工污染問題進行專項整治,對不符合規劃區劃或安全環保條件、存在環境污染風險的現有化工企業,一律施行關改搬轉,關閉缺乏發展和競爭力的化工企業,改造升級具備發展潛力的化工企業。
4.2 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為支持湖北省沿江化工產業轉型升級,各地各部門加大對沿江化工企業關改搬轉工作的支持力度,相關部門還加強對土地污染風險管控和治理修復,化解沿江化工企業關改搬轉過程中的各類風險,沿江化工企業綜合整治成效明顯[9]。
在湖北省沿江化工企業整治過程中,其他危化企業改造升級同步實施,對《湖北省危險化學品生產企業搬遷改造任務清單》中涉及的16個市州相關企業實行搬遷改造。截至2020年11月底,累計完成沿江化工企業關改搬轉任務清單企業345家[10],2021年6月底,湖北省已完成沿江(長江、漢江、清江)1 km范圍內全部化工企業(共118家)“關改搬轉”任務。在此期間,湖北省沿長江化工企業搬遷改造與技術、產品、工藝更新相結合,與智能制造、綠色制造相結合,促進企業安全環保達標升級、入園集群發展的進程大大加快。湖北省化工新材料、高端精細化工、生物農藥、新型高效化肥等高檔次化工產品比重達到30%以上,低端高耗能產品大幅減少,實現了“搬新、搬高、搬綠、搬強”,湖北省破解“化工圍江”的經驗做法得到了國務院及工信部、國家長江辦、中央第四生態環保督察組的充分肯定[9]。
5 對策和建議
為規范引導湖北省石化產業集約、集聚、集群發展,實現綠色和智能園區發展,應堅持生態優先、科學規劃、合理布局、分類施策、綠色發展,積極推進產業整治提升和轉型升級,突出“兩高兩低”(高科技、高效益,低排放、低風險)產業導向,加快建成高端化、特色化、綠色化、智能化的現代化工產業體系。針對化工園區的發展,提出如下對策和建議。
5.1 培育產業集群,促進綠色發展
(1)調整產業結構,完善“規劃圖”。從省級層面規劃化工園區布局,統籌資源,調整布局。強化園區綠色和融合發展,優化調整化工園區。嚴守生態紅線,培植壯大龍頭企業,發揮領頭和支撐作用。通過淘汰或化解落后產能,淘汰落后小型化工企業,逐步實現產業鏈高端化。通過工藝技術創新、產能產品創新、廢物綜合利用建成綠色化的循環化工產業體系,實現循環經濟[11]。
(2)強化源頭管控,嚴把“入園關卡”。加強規劃環評的事中事后監督評估,完善區域限批機制。全面清理整頓園區生產企業,對使用國家明令淘汰的落后工藝和設備的企業,立即予以關閉;對長期超標排放或達標無望的企業以及落后產能和過剩產能,依法予以關閉淘汰。組織對全省化工行業企業開展全面排查,分流域、區域制定企業限期整治方案,完善環保設施建設及運管措施,實現全面穩定達標排放,并鼓勵企業開展污染深度治理,實施綠色化工、生態化工。
(3)加強安全宣傳,規范安全管理。化工行業中危化品事故多發,化工園區應規劃應急救援基礎設施,制定相應標準工作和救援流程,經常性培訓工作人員,盡量避免事故發生,減少事故損失。
(4)突出生態優先,立足綠色發展。化學工業生產程序繁多,工藝復雜,污染產物多,“三廢”(廢水、廢氣、廢渣)排放量大,且成分復雜,處理大多較困難,一些化學工業生產耗能較大。污染重、高耗能的行業特征要求必須積極探索綠色低碳、安全環保的清潔生產工藝和污染防治技術,特別是水資源的重復利用和零排放應作為沿江化工園區污染治理的重中之重。“綠色化工”已成為未來化工行業發展的大勢所趨[12]。立足綠色化工觀念,以生態環境安全為前提條件的化工園區,是可持續發展的化工產業的未來。比如,可以利用沼氣發電、硫代碳除氮、二氧化碳回收等技術減污降碳,最終實現“零碳”排放;可以利用副產品或尾料廢物為原料,生產社會需要的工業產品,實現廢棄物的綜合利用,獲取額外的經濟效益,減少污染排放。
5.2 加強產業融合,推進高端發展
(1)配置資源要素,優化產業鏈條。加大資金投入力度,優化和培育化工產業鏈。加強對小型化工企業的監督和管理,通過建立嚴格的資源利用、環境保護和質量法規標準體系,使不符合環保和資源利用標準要求的企業退出市場,同時規劃與產品密切相關的上下游產業鏈在相同化工園區建設,建設和發展主題鮮明、結合緊湊、效益顯著、經濟合理的園區。根據地區特點和企業情況,引導和鼓勵小型化工企業向生產特色產品的轉型、轉向[13]。聚焦綠色生態型化工產業鏈是發展目標和趨勢。
(2)發揮科教優勢,推進技術創新。湖北省擁有129所高校,3 675家科研機構、29家國家重點實驗室、20家國家級技術轉移示范機構、32家國家級國際科技合作基地、63家國家級科技企業孵化器、83家國家級眾創空間[14-15],在科教方面具有獨特的優勢,為推進技術創新、加快化工技術開發提供了科技支撐。應堅持“人力資源是第一資源”的指導思想,樹立科學的人才觀,完善人才工作機制,積極采取有效措施,加快人才隊伍建設,才盡其用,為提高湖北省化工產業的國際競爭力提供人力資源保證[16]。化工行業對于產業及人才的內涵認知較為滯后,簡單地以為“數字化轉型=業務信息化”;行業復合型人才的培養不夠,企業信息化相關人員數量較少,仍以傳統儀表及信息化管理人員為主;此外,信息通信技術人員或解決方案人員占比較高,精通生產工藝的數字化人才短缺,需加強此類人才的儲備。
5.3 構建信息平臺,實現智能化發展
按照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以工業化促進信息化,實現跨越式發展的方針,從湖北省化工產業的實際出發,廣泛應用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地理信息系統等信息技術,形成覆蓋企業生產過程及全部經營活動的信息系統,實現工廠智能化、數字化,提高經濟效益和國際競爭力。緊緊圍繞生產經營,實現物資流、資金流、信息流的三流合一,建立安全、環保、應急救援和公共服務一體化信息管理平臺,支撐“市場—生產—供應”整合的供應鏈管理,形成統一規范的信息技術平臺[13]。
6 結束語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合理布局規劃長江經濟帶化工園區,既發揮其經濟上的支柱作用,又保證其綠色的生態要求,是實現化工園區可持續發展基本要求。湖北化工園區必須堅持綠色、安全、可持續的發展理念,堅持源頭預防、過程控制、綜合治理的監管機制,大力推廣使用節能減排、低碳環保、高效清潔的生產新技術、新工藝和新裝備,促進資源及能源的高效利用,努力建設資源節約、環境友好和本質安全的化工園區。
參考文獻:
[1] 彭聃,彭穎,佘健,等.湖北省化工行業環境污染特性分析[J].環境科學與技術,2016,39(增刊2):562-565.
[2] 湖北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工業處. 全省化工園區確認名單[EB/OL].(2021-04-13)[2023-03-24].http://fgw.hubei.gov.cn/fbjd/xxgkml/jgzn/nsjg/gyc/tzgg/202104/t20210413_3466383.shtml.
[3] 薄瀛,孫安琪,唐文紅,等. 湖北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十三五”發展思路及建議[J]. 化學與生物工程,2015,32(11):55-57,69.
[4] 新華社. 湖北力推沿江化工產業轉型升級強化環境保護[EB/OL].(2019-01-06)[2021-07-29].
http://www.gov.cn/xinwen/2019-01/06/content_535536
2.htm.
[5] 陳影聲.福建省化工園區布局性環境風險及對策建議[J].化學工程與裝備,2018(1):290-291.
[6] 張笛,曹宏斌,趙赫,等.長江經濟帶重化工風險問題識別與防控建議[J].環境工程技術學報,2022,12(2):370-379.
[7] 施政.全面強化行業領域安全監管 助力湖北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省應急管理廳主要負責人解讀《關于全面加強危險化學品安全生產工作的實施意見》[J].湖北應急管理,2022(2):60-63.
[8] 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化工園區工作委員會石油化工園區.第一至四批“中國智慧化工園區試點示范(創建)單位”名單[EB/OL].[2023-03-24].http://www.cpcip.org.cn/page.asp?pagecode=200203.
[9] 劉又元.湖北強化沿江化工產業轉型升級 助推綠色發展 [N].中國產經新聞,2019-02-28(5).
[10] 劉天縱,李名.我省沿江一公里內化工企業全部“關改搬轉” [N]. 湖北日報,2021-07-07(1).
[11] 李姝凡.長江經濟帶化學工業轉型升級發展的“宜昌樣本”研究[D].武漢:武漢大學,2021.
[12] 潘翻番,曹勝熙. 化工行業綠色發展水平不足問題怎么解?[N].中國環境報,2020-07-24(3).
[13] 林云華,馮兵,韓可衛.湖北省化學工行業的現狀與發展對策[J].現代經濟(現代物業下半月刊),2008(1):60-61.
[14] 文俊,方琳.湖北:科創聚勢 新局啟程[N].湖北日報,2021-05-21(3).
[15] 文俊,夏中華,余翔,等.湖北新增9家國家級科技企業孵化器 增量居全國第四 總數居全國第六[N].湖北日報,2021-01-31(2).
[16] 張連民.中國石油化工產業現狀及競爭力分析[D].天津:天津大學,2005.
Present Situ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Chemical Industry Parks in Yangtze River Economic Belt in Hubei Province
ZHANG Rui1,WEN Jun2,MIAO Bian1,ZHANG Zhenyue3,LIU Shengpeng1
(1. Editorial Department of Journal of Wuha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Wuhan 430074,China;2. Hubei Daily,Wuhan 430062,China;3. School of Resources and Safety Engineering,Wuha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Wuhan 430074,China)
Abstract:The green development of chemical industry park is a research topic in the great protection of the Yangtze River. A scientific and reasonable layout of chemical industry parks guarantees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chemical industry in the Yangtze River Economic Belt. Hubei Province has vigorously promoted the standardized and large-scale construction of chemical industry parks since the 13th Five-Year Plan,while also expediting the relocation and transformation of hazardous chemical enterprises from urban areas. Consequently,chemical industry parks have emerged as primary hubs for the chemical industry within Hubei Province. Through a comprehensive investigation of the development status and transformational achievements,we analyzed the existing challenges faced by chemical industrial parks in Hubei Province. Subsequently,we put forward measures and recommendations aimed at fostering a green,high-end and intelligent development of chemical industry parks.
Key words:Yangtze River Economic Belt;chemical industry park;green ecology;Hubei Provi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