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啟貞 段博文 田永曉
(1.濟寧醫學院醫學信息工程學院 山東日照 276826;2.中南大學生命科學學院 湖南長沙 410006)
文化產業的概念最早出現在法蘭克福學派代表人物馬克思·霍克海默(Max Horkheimer)和西奧多·阿多諾(Theodor Wiesengrund Adorno)于1947年著成的《啟蒙辯證法》一書中[1]。文化產業是社會產業結構轉變及經濟增長方式改變的推動力量,更是提升國家或地區文化實力的基礎和重點[2-3]。作為市場經濟背景下繁榮發展社會主義文化的重要載體,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精神文化需求成為文化產業在發展過程中追求的目標之一[4-5]。文化產業發展評估是保證文化產業穩定順利發展的重要保障[6]。本文通過構建文化產業發展評價指標體系,對文化產業發展各要素進行對比分析,總結影響文化產業發展的關鍵因素,為文化產業健康發展提供建議。次,通過定性指標模糊量化方法算出層次單排序(權數)和總排序,以作為目標(多指標)、多方案優化決策的層次權重決策分析方法[7]。
本研究通過文獻調查以及對9位文化產業領域專家(其中男性5位,女性4位;高級職稱5位,中級職稱3位,初級職稱1位)進行調查,得出文化產業發展評價指標體系,并依據satty的9級標度法構建判斷矩陣,利用層次分析法得到關于各維度、因素的相對重要性數值。
層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簡稱AHP) 是由美國運籌學家薩蒂(Saaty)提出來的,可以將目標分解為多個目標或準則,進而分解為多指標(或準則、約束)的若干層
本文通過文獻調查及專家咨詢,建立了包含5個二級指標、16個三級指標的文化產業發展評價指標體系[8-11]。二級指標包括發展規模、創新能力、政府財政投入、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五個方面。
3.1.1 產業規模維度
通過對國家或地區的文化產業數量及從業人員數量的評估與衡量,本文初步得出該地區對相關產業的重視程度。該維度主要針對已經存在的文化產業總量[12-13]。
文化產業企業、機構數:社會上存在著有穩定產出的文化機構或企業數量。
從業人員數量:從事文化產業相關工作人員的數量。
文化產業的年收入總額:文化產業在一年當中所創造的營業收入總量。
3.1.2 創新能力維度
創新是一個產業能夠繼續發展壯大的重要條件,只有不斷推陳出新才能緊跟時代發展的步伐。技術型文化產業的出現是文化產業發展進入新階段的重要標志。該維度偏向于文化產業未來發展進步的潛力[14]。
文化資源開發創新能力:深度挖掘在漫長歷史發展中蘊含著的無數瑰麗燦爛的文化資源,并實現文化資源創新性發展的能力。
決策管理理念創新意識: 能否做好決策管理是企業能否繼續在文化產業中立足的關鍵,也是體現文化企業創新能力的重要方面。
發展傳播方式創新能力: 創新文化發展傳播方式,解決文化被局限于某個地區無法走出去的能力。
3.1.3 政府投入維度
政府的資金投入是文化產業能夠穩定、高速發展的必要條件,也是產業在發展道路上的兜底保障。文化產業對經濟發展的促進作用,離不開政府的資金保障及政策扶持。
企業單位政府財政補助:當地政府促進產業發展的基本政策行動。
人均文化事業政府財政補助:政府對個人文化事業的無償資產補助數量的均值。
文化產業基礎投資額:政府為保證文化產業發展的穩定性所投入的基礎建設的資金。
3.1.4 社會效益維度
文化產業在發展過程中會對社會文化氛圍造成影響,文化產業的發展及文化商品的大量出現也會帶動優秀文化的弘揚與發展。這一維度側重于對社會文化氛圍及文化傳承與實力的影響。
文化氛圍滿意度:文化產業在發展過程中使人們在生活中能夠感受到濃郁的文化氛圍,以及周圍環境體現與傳遞的精神。人們對所處環境文化氛圍的滿意度是文化產業對社會做出貢獻的重要方面。
文化影響力:優秀的文化會為社會帶來積極的影響。文化產業立足于文化的特殊性對其本身發展提出了更為嚴格的要求。
文化產品的多樣性:包括產品領域、種類、年齡及所含價值觀等多個方面。
文化契合度:該指標反映的是文化產品中所蘊含的精神及價值觀與社會主流價值觀的符合程度。符合社會核心價值觀的文化產品會對社會產生正面積極的影響,可以帶動社會文化產業的進一步發展,而不符合社會主流價值觀的文化產品則會對社會文化環境產生負面消極的影響。
3.1.5 經濟效益維度
作為新時代備受重視的文化產業對社會經濟發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是促進社會經濟結構發生轉變的核心驅動力。
文化產品參與度:文化產品銷售量,社會大眾文化服務參與率,是文化產業在社會經濟效益方面的重要體現。
文化產業推動作用:文化相關產業在發展中對社會經濟發展起到的推動作用。
文化產業年繳稅總額:文化相關產業每年的繳稅總額,是產業經濟效益最為直觀的體現。
本文通過對問卷調查所得到的數據進行分析整理,得到關于層次結構中準則層及指標層的比較判斷矩陣[15],利用方根法計算單排序權向量,得出準則層及各指標層判斷矩陣特征向量(見表1)。對各層級指標分別進行一致性檢驗(見表2)。

表1 準則層及各指標層判斷矩陣特征向量

表2 準則層及各指標層一致性檢驗結果
經計算可知,準則層、指標層數據的平均隨機一致性檢驗結果均小于0.10,一致性檢驗通過。
通過對所得數據的計算、整理,得到如表3所示的評價體系(總權重保留小數點后4位)。

表3 文化產業發展評價指標體系及權重
通過對所構建的文化產業發展評價指標體系5個二級指標、16個三級指標及權重的分析,可以發現在五個維度中,文化產業的發展規模以最大權重值(0.437)排在首位;創新能力(權重值0.2185)、社會效益(權重值0.1511)、經濟效益(權重值0.1092)分別排在二、三、四位;政府財政投入(權重值0.0843)排在最后一位。文化產業企業、機構數,從業人員數量、文化產業的年收入總額、文化資源開發創新能力、發展傳播方式創新能力、文化氛圍滿意度和文化產品參與度7項指標總權重均大于平均值。
文化產業需要在一定的基數上,通過同行業企業間的相互競爭,才能實現更高質量的發展,產業的發展規模也成為衡量一個國家或地區文化產業發展情況的重要因素。文化產業的發展規模體現在文化產業企業、機構數(總權重值為0.1748)、從業人員數量(總權重值為0.1748)和文化產業的年收入總額(總權重值為0.0874)三個方面。
企業、機構的數量是體現一個地區產業發展規模的重要指標之一,也是文化產業能夠進一步發展的必要條件。文化產業機構及從業人員數量也是衡量文化產業發展狀況的重要指標,以0.1748的相同總權重并列全部指標的第一位。文化產業的年收入總額具有一定的參考意義。健康良性發展的文化產業會產生巨額收入與利潤,獲取文化產業年收入的數據并計算其在社會總收入的占比,是體現國家或地區文化產業發展現狀的主要途徑之一。文化產業需要在一定基數上,通過同行業企業間的相互競爭,才能實現更高質量的發展,產業的發展規模也是衡量一個國家或地區文化產業發展的第一要素。
創新能力是文化產業持續健康發展的核心,也是決定產業未來能走多遠的關鍵,只有通過創新才能保證并促進文化產業的繁榮發展。文化產業的創新能力(總權重值為0.2185)體現在文化資源開發創新能力(總權重值為0.0638)、決策管理理念創新意識(總權重值為0.0202)和發展傳播方式創新能力(總權重值為0.1344)三個方面。
只有提高開發創新能力,才能發揮文化資源優勢。發展文化產業不光要有足夠數量的優秀文化資源作為發展基礎,還要挖掘整合優秀文化資源內涵、提升文化產業價值。文化產業在發展過程中要對優秀文化資源進行全面細致地挖掘與整理,用什么樣的新方式與內容推動文化內涵的傳播與融合也是必須思考與解決的問題。文化企業管理人員的管理理念是否科學、能否為文化產業的可持續發展提供保障是文化產業發展的關鍵,也是考察文化產業創新能力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傳播方式的創新是文化產業創新性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時代發展和科技進步,在以網絡信息技術為中心的互聯網時代,如何利用互聯網創新的傳播方式充分發揮互聯網的信息傳播作用,是文化產業要處理的首要問題,也是展現其創新能力的關鍵所在。
政府政策及資金支持是文化產業能夠平穩發展的基石,通過對政府政策扶持力度進行考核可以發現當地對文化產業發展的重視程度,是評估文化產業發展狀況的重要方面。政府政策與資金扶持(總權重為0.0843)包括企業單位政府財政補助(總權重為0.0169)、人均文化事業政府財政補助(總權重為0.0506)和文化產業基礎投資額(總權重為0.0169)。在該維度下,人均文化產業政府財政補助是該維度下最能反映文化產業發展現狀的指標,企業單位政府財政補助及文化產業基礎投資額的總權重占比均較小,這也符合現今支持鼓勵個人創業的國家政策。
社會效益是文化產業發展的主要目標,堅持社會效益第一是文化產業發展過程中必須弘揚的主旋律,0.1511的權重證實了它是體現國家和地區文化產業發展情況的主要方面。社會效益主要體現在文化氛圍滿意度(總權重為0.0901)、文化影響力(總權重為0.0301)、文化產品的多樣性(總權重為0.0180)、和文化契合度(總權重為0.0129)四個方面。
文化產業所營造出的文化氛圍是評價文化產業發展水平的重要方面,營造積極向上的優秀文化氛圍是文化產業追求社會效益的必經之路。社會大眾在消費文化產品時,會被蘊含在產品中的價值觀或文化內涵所影響,進而引發許多或好或壞的社會新潮流。文化產品對人們思想及價值觀的影響是評價其對社會所做貢獻及影響力的重要指標。承載了優秀文化的產品個性化、多元化的發展可以推動優秀文化在社會上的傳播與普及,讓更多的人了解并學習優秀文化的精髓,從而推動文化產業可持續發展[16]。文化產品反映的價值觀是文化產業健康良性發展的重要表現。創作出尊重社會主流、弘揚積極健康價值觀的文化產品是文化產業良性發展的主要任務。
經濟效益是文化產業所追求的目標,也是推動文化產業持續發展的原動力。通過統計企業或個人文化產品的銷售量及繳稅額,可以獲取文化產業的經濟收入額。該維度包括文化產品參與度(總權重為0.0655)、文化產業推動作用(總權重為0.0218)和文化產業年繳稅額(總權重為0.0218)三個方面。文化產品的參與度對經濟收益的影響可從銷量及公眾文化服務參與率方面得以體現,其0.0655的總權重遠高于其他兩項,可見文化產品的參與度受到很大程度的重視。文化企業的推動作用和文化企業年繳稅額的最終權重為0.0218,相對來說不屬于衡量現狀的重要方面。
通過對以上文化產業發展評價指標體系的研究以及對所得權重結果的整理分析,本文發現文化產業發展狀況可從多方面進行衡量與評估。在選取的準則層5個維度中,文化產業的發展規模是評判該產業發展情況的重要方面,政府財政投入所占比重最低。從總體來看,評價文化產業發展首先要關注規模數量,其次是評估相關企業的創新發展能力。在評判時應對以文化產業社會效益為主、經濟效益為輔的發展模式進行全方位的觀察與考核。本文構建的文化產業發展評價指標體系可以為相關研究人員開展研究提供參考,也可為我國文化產業相關部門提供一定借鑒,在一定程度上能夠促進我國文化產業建設。由于缺乏實證數據,因此本文所構建的文化產業發展評價指標體系的科學性還有待進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