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雅麗,李 紅,葉文燕
(麗水市中心醫院 血液科,浙江 麗水 323000)
化療作為急性白血病(acute leukemia,AL)常用的治療方法,可緩解癥狀、延長生存期,但會影響體內正常細胞代謝,具有一定毒性,如引起白細胞下降、貧血、惡心嘔吐、食欲不正、體重減輕、脫發等副反應,嚴重影響患者的身體形象、個性特征和自尊[1]。首次接受化療的患者由于對疾病發展、預后、化療預防等認知不足,易產生焦慮、抑郁等負性情緒,嚴重者可能拒絕治療,影響生活質量和治療效果[2]。然而,遭受重大打擊或創傷的同時也會出現正性心理,即創傷后成長(post - traumatic growth,PTG)。PTG的提出,改變了以往過分關注消極事件對個體的消極影響的現狀,掀起了心理學的研究熱潮[3-4]。本研究調查了解AL患者首次化療的心理體驗及創傷后成長現狀,以期為臨床尋求提升 AL患者積極心理體驗的策略提供參考,從而促進患者采取積極康復行為改善預后。
1.1 研究對象 選取2018年1月—2022年1月麗水市中心醫院收治的AL患者為對象,納入標準:①符合《血液病診斷及療效標準》[5]中相關診斷,并經骨髓穿刺活檢確診,首次接受化療;②年齡18~65歲;③知情同意。排除標準:①臟器功能不全;②合并其他類型惡性腫瘤;③中樞神經系統白血病者;④接受過其他調查或咨詢者。本次研究獲得我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
1.2 數據收集
1.2.1 臨床資料 采用本院自行設計的一般情況調查問卷采集研究對象的一般資料,包括性別、文化程度、婚姻狀況、醫療付費方式、人均月收入;根據病歷,收集患者的AL類型及化療效果。本次共發放問卷126份,回收有效問卷126份,有效回收率為100.0%。
1.2.2 心理體驗 采用癥狀自評量表(symptom checklist 90,SCL-90)[6]評估患者心理體驗,包括9個因子90個條目,軀體化、強迫癥狀、人際關系敏感、抑郁、焦慮、敵對、恐怖、偏執及精神病性,5級評分法(0~4分),從無到嚴重5個等級。得分越高表明心理問題越明顯。
1.2.3 創傷后成長 采用創傷后成長量表(posttraumatic growth inventory,PTGI)[7]評估患者創傷后成長水平,共20個條目,5個維度,包括與他人關系、新的可能性、個人力量、精神變化和對生活的欣賞,6級評分(0~5分),總分0~100分,得分越高表明創傷后成長越多。

2.1 AL患者一般資料 入組符合要求的AL患者126例,年齡18~65歲,平均(37.56±8.80)歲,其他資料詳見表1。
2.2 首次化療前后AL患者心理狀態 AL患者化療前和首次化療后的SCL-90總分分別為(13.35±3.08)分、(14.58±4.22)分,其中軀體化、人際關系敏感、抑郁、焦慮、恐怖、偏執的評分及總分均顯著高于常模,且上述維度評分均為化療后高于化療前,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AL患者化療前后的強迫、敵對、精神病性評分與常模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首次化療前后AL患者的SCL-90得分情況分)Table 2 SCL-90 scores of AL patients before and after the first
2.3 首次化療后AL患者PTGI評分及與SCL-90評分的關系 首次化療后,PTGI總得分為(67.35±15.22)分。Pearson相關分析顯示,軀體化、人際關系敏感、抑郁、焦慮、恐怖及偏執評分與PTGI總得分均呈負相關關系(r=-0.321、-0.305、-0.322、-0.334、-0.299、-0.309,均P<0.05)。
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全球惡性腫瘤病例數從2000年的1 000萬例增加到2020年的1 500萬例[8]。Clézardin等[9]研究顯示,惡性腫瘤患者不良情緒發生率是非腫瘤人群的2~3倍。不良情緒會影響機體神經內分泌和免疫調節功能,削弱免疫能力,嚴重影響治療效果[10]。本研究結果顯示,AL患者化療前和首次化療后軀體化、人際關系敏感、抑郁、焦慮、恐怖、偏執的評分均顯著高于常模,與汪娟等[11]研究結果一致,提示首次化療的AL患者存在顯著的負性心理,化療后更甚。分析原因可能為:①AL患者易出現疲勞、發熱等癥狀,且部分患者對相關知識認知水平較低,加之擔心醫療費用,患病后易產生不良情緒;②化療導致身體不適而加重心理負擔。建議臨床對入院患者加強相關知識宣教,可舉辦專題講座,以改善患者的疾病認知水平;評估患者心理狀況,采取交談的方式和利用成功的案例,以改善其不良心理[12]。化療后發生不良反應可導致患者不良情緒,因此臨床應講解化療相關知識,使患者及家屬了解化療相關知識及副作用,幫助、安慰、鼓勵患者,以增強戰勝疾病的信心;同時按壓敷貼相關穴位,指導其采用相應處理措施,以減少毒副反應。
AL患者化療期間除了出現消極心理外,心理和人格也出現了一些積極的心理變化,即創傷后成長(PTG),這是個體在對抗創傷生活事件中產生的積極心理體驗[13-14]。在與創傷事件抗爭中,情感痛苦可能與創傷后成長共存,成長不僅意味著在遭受重大創傷后能夠恢復,且在適應水平、心理和生活意識方面超過了創傷前功能狀態[15]。此外,本研究相關分析顯示,軀體化、人際關系敏感、抑郁、焦慮、恐怖、偏執評分與PTGI總得分呈負相關,說明PTG可有效減輕AL患者的負性心理,預防不良心理狀態的發生。
綜上,AL患者首次化療后存在負性心理和一定程度的創傷后成長,且兩者呈負相關關系,臨床應積極尋求提升AL患者積極心理體驗的策略,以期促進患者采取積極康復行為,提高治療效果和生存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