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隨著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數字金融已經成為推動產業變革的重要引擎,并且有望為實現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和實現全面綠色轉型提供強大的支撐。本文在信陽市數字金融以及產業綠色崛起發展的基礎上,進一步探討數字金融賦能產業綠色崛起的內在機理以及信陽市的實踐現狀,從直接影響和間接影響兩個方面得出數字金融對產業綠色崛起的賦能作用。由于當前數字基礎建設薄弱、缺少有效的量化指標體系以及專業人才匱乏等影響因素,使得數字金融的賦能作用受到限制。因此,為實現數字金融高質量賦能產業綠色崛起,需要采取加強數字基礎設施的建設、建立健全量化指標體系、積極培育數字人才等措施。
關鍵詞:數字金融;產業綠色崛起;量化指標
綠色崛起以生態保護為前提,以經濟崛起為核心,以文化建設為支撐,以社會建設為基礎,以政治建設為保障,在 “綠水青山”中挖掘 “金山銀山”。《“十四五”工業綠色發展規劃》旨在不斷加強傳統產業綠色發展,壯大綠色環保戰略性新興產業,帶動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綠色發展。數字金融以線上業務為主,降低了提供金融服務的成本,讓各個經濟主體享受到更加平等的金融服務,同時數字金融對企業生產方式綠色轉型也有著促進作用,因此數字金融或可成為推動產業綠色崛起的重要抓手。信陽是革命老區,生態資源富集,“綠電”充沛,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基礎良好、優勢獨特。在此背景下,探討如何借助數字金融 “加速器”為產業綠色崛起提供新動能至關重要。
一、內在機理以及信陽市的實踐現狀
高質量經濟發展不僅要滿足人們對美好生活日益增長的需求,也對產業發展提出了更高的目標。數字金融通過融入新技術和新模式,[1]具有普惠、共享、便捷、低門檻、低成本、高效率等特征,同時滿足客戶的個性化需求,兼顧效率與公平,從而既帶來經濟增長,又可以實現可持續發展。推動綠色發展,實現經濟與環境的雙贏發展。[2]數字金融賦能產業綠色崛起的內在機理詳見圖 1。
(一)數字金融的直接影響
數字金融對產業綠色崛起的直接影響主要表現在:第一,數字金融平臺的基本業務都可以線上完成,降低了金融業自身能耗,提升了資源配置效率;第二,數字金融通過數字技術賦能傳統行業,提高生產效率。移動支付平臺的發展可以打破傳統行業信息壁壘,使供給與需求更加匹配,減少資源浪費,進而促進產業綠色崛起。
(二)數字金融的間接影響
數字金融對產業綠色崛起的間接影響主要體現在通過提高綠色金融效率和推動技術創新進而提高了能源轉化率、打破了傳統行業原有的桎梏問題。
1.綠色金融
一方面,數字金融具有綠色屬性,利用數字技術可以減少金融業的能源消耗,從而實現綠色發展。例如,增加綠色信貸占比,采取線上信貸,減少運營過程中污染物及碳排放。另一方面,數字金融可以提升綠色金融效率,建立完善信息共享和披露機制,提升信息的透明度及金融機構對其的利用率。[3]
2.技術創新
技術創新離不開金融支持。數字金融的低門檻、低成本、普惠性等特征能夠打破傳統金融服務的限制,提高服務效率和質量,促進企業創新發展。[4]另外,為中小微科技企業提供平等的金融服務,釋放其創新力及潛力,極大地促進了技術創新。技術的進步同時也會間接優化產業效率,促進綠色發展。
(三)信陽市的實踐現狀
在數字化發展方面,信陽市出臺了 《信陽市數字經濟三年行動計劃》 (以下簡稱 《行動計劃》),全面提升數字化水平,開啟 “美好生活看信陽”新征程。《行動計劃》提出,信陽市在3年間加快發展第5代移動通信、物聯網、人工智能、網絡安全、軟件等,積極推進傳統產業的數字化升級,網絡覆蓋面達到更大范圍。相關機構也積極響應,如信陽銀保監分局致力于推動綠色金融的可持續發展,打造國家級的綠色生態金融改革創新試驗區,加快推進綠色金融的普及,開拓出更多經濟增長空間。信陽市在產業綠色崛起和數字化發展方面秉持先進理念,利用自身優勢,借助創新技術,將數字金融賦能產業綠色崛起,開辟老區發展 “新藍海”。
二、困境與問題
(一)數字基礎設施建設薄弱
數字基礎設施為產業數字化轉型升級提供基礎支撐,[5]對賦能產業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意義。但從大環境上來看,我國在數字化基礎設施建設上仍然薄弱。[6]發達國家的平均固定寬帶率是發展中國家的4倍以上,美國2020年底的超大規模數據中心數量也是我國的4倍左右。我國各地也存在地區差異,信陽市作為中原城市,在數字基礎建設上起步較晚。由于缺乏完善的數字基礎設施,產業無法有效地開發和利用數字資源,從而無法充分發揮數字技術的潛力。此外,缺乏有效的數字基礎設施也阻礙了數字經濟的發展,從而限制了數字金融在推動產業高質量發展方面的作用。
(二)量化指標體系不夠明確
在衡量數字金融、產業綠色崛起的發展水平時需要一定的量化指標體系。“北京大學數字普惠金融指數”是目前大家認可的數字金融發展水平衡量工具,[7]該指數由北京大學數字金融研究中心和螞蟻金服集團合作測算,較為科學準確地刻畫了中國數字金融發展趨勢。[8]在產業綠色崛起方面,定性指標偏多,量化指標偏少。在如何衡量產業綠色崛起的發展水平上,以及數字金融是否為產業綠色崛起帶來一定的效應方面缺乏直接的指標體系,以致對當前的發展形勢不能有很直觀的了解,也不便根據發展水平作出相應的政策調整。
(三)專業人才仍然匱乏
人才是數字金融賦能產業綠色崛起發展的內核,擁有專業人才,產業綠色崛起才有希望。但對于數字金融行業來說,行業準入門檻較高,對人才的要求也較高,人才必須擁有良好的技術基礎和豐富的實踐經驗,對當前社會有深刻理解以及具有經濟視野。盡管信陽市的數字金融活動日益活躍,規模也有所擴大,但由于開始較晚,發展速度也相對緩慢。在產業綠色崛起方面,涉及產業結構、綠色發展、數字金融賦能等多方面,對人才的要求更是嚴格,人才結構也很難達到所要求的標準。在人才引進過程中,雖然有越來越多的年輕人愿意回到家鄉作貢獻,但因為地理位置、待遇問題、宣傳力度等原因存在一定的難度。
三、實施路徑
(一)夯實數字基礎設施建設
抓住數字經濟的機遇能夠取得產業發展的優勢,而數字化基礎設施建設是數字經濟發展的基礎和先決條件,為產業綠色崛起提供重要平臺。信陽 “十四五”規劃要求,產業呈現 “13+‘3+2+4+‘3+3”的布局體系,其中 “3+2+4”指三大主導產業、兩大傳統支柱產業、四大新興產業。新的產業布局更需要強大的數字基礎設施建設。要制定支持性的數字金融政策,激發和引導社會資金投資,構建健全的基礎設施體系。要對傳統行業的基礎設施進行改造升級,政府為數字基礎設施建設提供融資渠道、稅收補貼等,促進數字化基礎建設可持續和可擴展性發展,促使各領域信息交流合作,發揮數字經濟對產業綠色崛起賦能的作用。依靠新的產業布局,信陽市從自身的資源優勢出發,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著眼數字經濟,進一步完善數字基礎設施建設。[9]加快數據聚集與開放共享,持續深化數字賦能,大力優化營商環境,為高質量發展謀篇布局。
(二)建立健全量化指標體系
對數字金融賦能產業綠色崛起發展精準設定量化指標。[10]第一,數字金融的發展水平,可以用 “北京大學數字普惠金融指數”來衡量,從覆蓋廣度、使用深度、數字化程度三個一級維度進行測度。第二,將產業綠色崛起分成兩部分,一部分是產業綠色發展,另一部分是產業自身發展。具體細化指標詳見表1。[11]
(三)大力培養專業人才
數字金融作為推動產業綠色崛起的關鍵力量,對數字金融人才的培養至關重要。[12]目前,信陽市這種復合型人才還十分匱乏。據此,首先,政府應關注產業需求,重視高層次、高素質的人才培養,加大對專業數字人才培養的資金投入,同時也要為人才營造良好的發展環境和待遇政策,展示良好的發展前景。信陽市作為山水紅城,綠茶飄香,厚重的歷史文化和豐富的旅游資源都是吸引人才的優勢。其次,金融機構和企業不僅要引進人才,還要積極參與數字金融人才培養,在內部進行相關培訓,升級完善人才隊伍結構,提高對數字金融的系統理解,增強數字金融對產業賦能作用的認識。最后,高校在培養數字金融人才時,不僅要強化學生的專業水平,還要讓學生參與到實踐中去,在實踐中豐富經驗,以便更好地為數字金融發展助力。
四、結束語
綠色崛起關鍵是產業崛起,產業崛起必須走綠色低碳轉型之路,而數字金融可以為產業綠色崛起提供動力。信陽堅定踐行綠色發展理念,圍繞構建未來人居全產業鏈,全力打造綠色能源、綠色建造、綠色家居、綠色食品等產業集群,推動產業綠色崛起;堅持以創新驅動為抓手,加強關鍵核心技術攻關,不斷厚植產業 “含綠量”、提升發展 “含金量”;堅持以更大視野、更新理念建設豫東南高新區。
參考文獻:
[1] 錢海章,陶云清,曹松威,等.中國數字金融發展與經濟增長的理論與實證[J].數量經濟技術經濟研究,2020,37(6):26-46.
[2] 關會娟,許憲春,張美慧,等.中國數字經濟產業統計分類問題研究[J].統計研究,2020,37(12):3-16.
[3] 王康仕,孫旭然,張林曦,等.金融數字化是否促進了綠色金融發展:基于中國工業上市企業的實證研究[J].財經論叢,2020(09):44-53.
[4] 萬佳彧,周勤,肖義.數字金融、融資約束與企業創新[J].經濟評論,2020,(1):71-83.
[5] 錢藝文,黃慶華,周密.數字經濟促進傳統制造業轉型升級的內涵、邏輯與途徑[J].創新科技,2021(3):10-17.
[6] 郭朝先,王嘉琪,劉浩榮.“新基建” 賦能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路徑研究[J].北京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0,20(06):13-21.
[7] 蔣鵬程.數字普惠金融對經濟增長質量的影響研究[D].南京:江蘇大學,2021.
[8] 劉驊,崔婧.數字金融發展對區域金融風險的抑制效應:基于省級面板數據的實證檢驗[J].金融理論與實踐,2023(01):35-44.
[9] 郭峰,王靖一,王芳,等.測度中國數字普惠金融發展:指數編制與空間特征[J].經濟學(季刊),2020,19(4):1401-1408.
[10] 尚進.認清時局把握趨勢 推動北京市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J].中國信息界,2021(03):44-47.
[11] 王笑穎.數字普惠金融對鄉村振興的影響研究[D].長春:吉林大學,2022.
[12] 張賀哲.我國綠色金融發展的問題及對策研究[J].農家參謀,2018(05):205-206.
作者簡介: 曹渝,女,漢族,河南信陽人,碩士,助教,研究方向:數字經濟、產業融合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