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動畫作為文化的一種,在世界范圍內廣受兒童及成人的歡迎。動畫文化不僅具備文化的內涵,還能反映社會現實,表達人們的思想。在計算機等科學技術支持下,動畫能夠越來越多地展示各種題材的作品,古今中外,現實玄幻,人類能夠想象的領域都能涉及,已經超越語言、國家的界限,成為男女老幼都喜歡的藝術形式之一。隨著動畫藝術與時俱進的發展,中國的原創動畫受眾已經不僅僅局限于少年兒童,各年齡段都能從中找到自己的共鳴。因此,研究動畫文化的價值導向顯得尤為重要,動畫文化在價值觀的引導中發揮的作用不能小覷。本文對中國原創動畫不同發展時期所體現的價值取向進行了分析。
關鍵詞:動畫;文化;價值取向
動畫文化作為文化的一種,在世界范圍內廣受歡迎。動畫文化不僅具備文化的內涵,還能反映社會現實,表達人們的思想。動畫利用 “視覺殘留”的原理,加上現代化的制作和播放技術,能夠表現各種題材作品,包括古今中外、現實玄幻,人們感興趣的領域都能涉及,已經遠遠超越語言、民族、國家的界限。隨著電腦技術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動畫文化的題材、傳播媒介以及其中體現的價值取向也有了與時俱進的發展。目前,我國的很多原創動畫受眾已經不僅僅局限于兒童,各年齡層都能從中找到自己的共鳴。因此,研究動畫文化的價值導向,即研究動畫傳遞了什么樣的價值觀顯得尤為重要,動畫文化在價值理念中發揮的作用不容小覷。
動畫誕生于19世紀初的歐洲,繁榮于美國。之后日本的動畫產業也蓬勃發展,當今動畫領域的領軍隊伍是美國、日本兩國。中國的動畫產業相對起步較晚,但是目前的發展勢頭卻十分強勁。自新中國成立以來,不同時期的動畫作品也體現了我國不同階段的社會和文化發展情況,反映出不同的價值理念。研究中國原創影視動畫中體現出的價值觀念和文化觀念,有助于挖掘動漫內容背后深層次的文化含義,弘揚人性中的真善美的精神,倡導珍視親情友情、熱愛生活、尊重自然的理念。
一、初期中國原創動畫的價值取向
(一)中國原創動畫片的產生
中國的第一部動畫電影誕生于20世紀40年代,是由中國聯合影業公司制作的動畫片 《鐵扇公主》。這部動畫電影以中國四大名著之一 《西游記》中的一段故事為劇情,運用了中國古典繪畫藝術,借鑒了山水畫的藝術風格,使得動畫中以孫悟空為代表的各種角色形象大放異彩,再加上人們耳熟能詳的故事基礎,電影不但受到當時中國觀眾的歡迎,還傳播到日本、東南亞等地,蜚聲海外。
(二)鼓舞人民斗志的價值取向
《鐵扇公主》上映于1941年,當時正處于抗日戰爭的相持階段。在日本侵略者的進攻下,東北、華北、華中、華東、長三角和珠三角等廣大地區已經淪陷,人民飽受戰爭之苦,民不聊生。哪里有壓迫哪里就有反抗,中國人民奮起反擊,中華英雄兒女投身抗日戰爭的洪流中。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八路軍、新四軍等武裝力量義無反顧挺進抗日前線,積極開展對日作戰。在此背景下,不管是動畫電影還是其他藝術形式,都肩負著鼓舞人民抗日斗志的歷史使命。
《鐵扇公主》這部電影主要描述的是唐僧師徒五人走到火焰山的時候被烈火阻擋住去路,于是孫悟空和豬八戒向牛魔王的妻子鐵扇公主索要芭蕉扇,扇滅山火繼續前行的故事。
火焰山的熊熊烈火就如同燃燒在華夏大地的無情戰火,而技藝高超的孫悟空就如同英勇抗擊日寇的中國人民,不但像孫悟空那樣有不畏艱難險阻的堅強意志,還足智多謀。最后孫悟空得到芭蕉扇,扇滅火焰山大火,師徒繼續前進,象征著我們的抗日戰爭一定能取得最后的勝利。
二、發展期中國原創動畫的價值取向
(一)發展期原創動畫的發展
新中國成立后,社會經濟逐漸恢復、穩定發展。人民物質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的同時,對文化生活的需求也在不斷增長。大熒幕上的動畫作品種類越來越多,內容越來越豐富。在20世紀的一段時期內,動畫片又被稱為美術片。美術片是動畫片在中國的代名詞,它是動畫片、木偶片、剪紙片的總稱。美術片中出現的藝術形象除繪畫形象外,還包括傳統的木偶形象和剪紙形象。其中木偶形象的代表是 《聰明的阿凡提》,剪紙形象的代表是 《葫蘆兄弟》等。不管是哪種類型的作品,在這個階段動畫的主要服務對象都是少年兒童,因此動畫片的內容不僅具有娛樂性,還包含很多科學知識,有教育的功能。[1]
(二)寓教于樂的價值取向
我國第一屆 “百花獎”最佳美術片獎獲獎影片是 《小蝌蚪找媽媽》。這部影片動畫形象取材于國畫大師齊白石先生的水墨畫作品,講述了小蝌蚪一路尋找媽媽的過程。從影片的形象刻畫上來說,電影中運用了很多水墨畫中魚蝦的形象。齊白石先生的丹青作品深受世人喜愛,他擅長畫花鳥魚蟲、山水人物,其中為世人所稱道的,就是他筆下的蝦。這緣于齊白石先生從小成長在鄉下,水中的小魚小蝦是他童年的玩伴,從齊白石一生無數的創作當中也可看到蘊含其中的天真童趣。齊白石之所以擅長畫蝦,來源于他對蝦的熟悉和喜愛。這部動畫電影中的活靈活現的魚蝦形象無疑為動畫片增色不少,使得黑白電影也變得并不單調。從影片的故事內容上來說,情節簡單,通俗易懂。該片講述了青蛙媽媽生下小蝌蚪之后便離開了,小蝌蚪看到其他動物都有自己的媽媽,于是也開始尋找自己的媽媽。它們在聽了蝦公公對媽媽形象的描述后,一路去尋找符合特征的 “媽媽”。最后歷經波折,小蝌蚪終于找到了自己的青蛙媽媽。影片向少年兒童科普了蝌蚪的形象,它們是如何一步步變成青蛙的,既有趣味性,又有教育性,是寓教于樂的代表作品。
20世紀80年代開始,隨著電視機走入千家萬戶,動畫劇也開始從大銀幕轉向小熒屏。特別是彩色電視普及以后,觀看體驗更佳,人們也更愿意在茶余飯后坐在家中欣賞各種電視節目。特別是對于城市中的獨生子女來說,由于家庭內部沒有年齡相仿的兄弟姐妹,甚至周圍都少有同年齡段的朋友,于是電視成為陪伴他們成長的重要玩伴。對于成長關鍵期的少年兒童來說,電視節目的內容及所包含的價值取向都不容忽視。因此,很多的動畫劇里面加入了具有教育意義的內容。比較有代表性的兩部動畫長片是 《海爾兄弟》和 《藍貓淘氣三千問》。
(三)對價值取向的引導
《海爾兄弟》是由海爾集團、北京紅葉電腦動畫制作技術有限公司聯合制作的系列動畫片,1995年起在中央電視臺首播,并且于2016年再次在中央電視臺少兒頻道播放,可見這部動畫片的受歡迎程度。全劇主要講述以琴島和海爾為主角的兩兄弟在環游世界的過程中經歷各種艱險并一次次地化險為夷的歷險故事。在此過程中向觀眾們展示了極地風暴、極晝極夜、日食等自然現象,還有穿越回恐龍時代與恐龍做朋友的故事,極具趣味性,也很有觀賞性。值得一提的是,這部動畫片的制作單位里有我國著名企業海爾集團。海爾集團目前已成長為世界第四大白色家電制造商,也是中國電子信息百強企業之一。回顧其發展歷程,在企業成立之初1984—1991年采取的是名牌發展戰略,只做冰箱一種產品。第二階段是1991—1998年,采取的是多元化戰略,在家用電器方面全面開花,家電生產線已接近完整。這個時期正是這部 《海爾兄弟》動畫片在電視臺播放的階段,雖然在故事中沒有明確宣傳海爾的產品,但是動畫角色海爾兄弟的形象卻是海爾品牌商標最鮮明的代表,伴隨動畫片的播放走入千家萬戶,被人熟知,可以認為是對企業品牌的成功宣傳。這種廣告效應的成功之處在于讓海爾的品牌形象扎根少年兒童的內心,引導少年兒童成長后購買海爾集團旗下的品牌,為企業創造了潛在用戶。這是早期企業的宣傳運作方式,與現在動漫產業的運作和動漫周邊商品的衍生有類似之處,雖然遠不如現在的形式豐富,但在當時來看是比較成功的。不可否認,不管是在社會科學教育還是在自然科學教育領域,動畫片都對兒童觀眾的理念形成有一定的引導作用,因此應該特別注重動畫中價值取向的研究。
三、成熟期中國原創動畫的價值取向
(一)動漫產業的衍生
動漫產業,一般是指以 “創意”為核心,以動畫、漫畫為主要表現形式,包含動畫片、漫畫書、報刊、電影、電視、音像制品等產品的制作和銷售,以及與動漫形象有關的服裝、玩具、電子游戲等衍生產品的生產和經營的產業,因為有著廣闊的發展前景,動漫產業被稱為 “新興的朝陽產業”。
2011年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提出 “加快發展文化產業、推動文化產業成為國民經濟支柱產業”。加大中國原創動漫的創作力度,發展動漫產業,對于滿足人民群眾特別是青少年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具有重要作用。動漫產業作為朝陽產業,在國家政策的大力扶持下也的確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動漫產業欣欣向榮的發展,推動中國原創動漫逐漸從發展期走向了成熟期。
(二)百花齊放、與時俱進的價值取向
進入21世紀之后,隨著計算機、網絡等科學技術的進步,原創動畫的制作上邁了一個新臺階。不僅動畫電影和動畫劇集數量大幅增加,動畫的內容也涉及更多領域,觀眾由少年兒童擴展到各年齡段,動畫成為男女老幼都能夠欣賞、都愿意欣賞的藝術形式。國家廣電總局2011年公布的數據顯示,2010年中國制作完成的國產電視動畫片數量達到385部、22萬分鐘,中國已取代日本成為世界第一動畫生產大國。從2004年的2萬余分鐘,到2010年的22萬分鐘,6年時間里國產動畫產量增加了10倍。國產動畫播出數量也逐年上升,全國共有300多家電視臺在固定時間播出動畫片,動畫頻道、少兒頻道收視份額逐步上升。動畫電影的放映數量也連年增加,在電影市場所占比重快速增長。自 《文化產業振興規劃》將動漫產業確定為國家重點發展的文化產業九大門類之一后,國家和地方政府推出各項措施,鼓勵中國原創動漫發展。除了中央少兒頻道,還出現了卡酷少兒、金鷹卡通等多個少兒頻道,播放的動畫片時長不斷增加,播放內容豐富多彩,中國原創動畫可謂百花齊放。
從最近熱播的動畫片中,可以看到很多原創動畫開始關心社會現實,關心社會熱點問題,表現出動畫創作與時俱進的價值導向。以獲得第35屆金雞獎最佳美術片獎的動畫電影 《熊出沒·重返地球》為例,其中就包括了探索宇宙、保護環境等熱點問題。進入21世紀,我國開始了頻繁的太空探索活動。數據顯示,2021年中國共進行了55次航天發射,世界排名第一。長征系列火箭發射48次,成功率100%。還通過 “天宮課堂”面向學生開展太空授課,并與地面課堂進行實時交流,極大激發了學生對太空的興趣。2022年我國的航天事業更是取得了令世人矚目的發展,問天實驗艙、夢天實驗艙成功發射,神舟十四號、神舟十五號順利 “飛天”。在此背景下,《熊出沒·重返地球》放在賀歲檔上映,內容既包含遨游宇宙的熱點,又延續了保護自然的主題,因此獲得了成功。[2]
近年來,諸如Flash、3D等動畫制作軟件研發以及5G網絡的使用,使得動畫的創作已經不局限于專門的動畫制作企業等專業單位,只要具備一定的計算機技術,個人也可以制作出完整的動畫短片,上傳至網絡并分享給他人。這種模式催生了更多動畫作品,其中也不乏切合社會熱點的優秀作品。
綜上所述,我國的原創動漫已經逐漸進入成熟期,從原來的 “動畫引進來”轉化成 “動畫走出去”的模式,并且也取得了不錯的成績。因此,應該更加重視動畫中反映出的價值取向,弘揚社會正能量,讓世界更加了解我們中國的文化。
四、結束語
我國5000年的歷史蘊含著豐富的文化資源,這是支撐我國原創動畫作品不斷取得成功的重要元素。原創動畫在積極地與社會各種元素融合的過程中,帶有鮮明時代印記,具有特定精神內涵和價值觀的引導作用。要不斷拓展中國原創動畫創作思路,實現民族性、傳統性、現代性、國際性的融合,引導正確的價值觀,傳播中國文化,弘揚民族精神,提升中國文化在世界范圍的知名度和美譽度。
參考文獻:
[1] 于帆.中國動漫產業從成長期向成熟期過渡[N].中國文化報,2011-11-02(01).
[2] 騰訊網.我國動畫文化中的價值理念[EB/OL].[2021-01-19].https://new.qq.com/rain/a/20210119A015AL00.
作者簡介: 李娜,女,漢族,山東濟南人,本科,講師,研究方向:機電外貿、日本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