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凡雄
(甘肅省平涼市崆峒區柳湖鎮趙堡小學,平涼 744000)
現在的農村家庭,留守家中看護孩子成長的,爺爺奶奶居多,媽媽次之。家庭教育、生活環境、手機網絡等不利因素,讓農村小學生道德成長、價值觀形成出現許多不確定性。很多小學生理想模糊、習慣較差,未能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質和正確的價值觀。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如何有效促進農村小學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質和正確的價值觀,讓學生從小以端正的思想態度、優秀的意志品質、明確的奮斗目標、良好的行為習慣學習、生活,切實成長為德才兼備的社會主義事業接班人,是每一個教育工作者應該深入思考、為之奮斗且義不容辭的責任。
為了賡續紅色血脈,傳承紅色基因,響應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學校思政教育重要性的闡述,探究一條有效促進農村小學生道德成長與價值觀形成的新的有效德育模式,柳湖鎮趙堡小學開展了“以紅色基因傳承促進農村小學生道德成長與價值觀形成策略”的課題研究,其中一個重要的研究內容就是嘗試以紅色基因情景劇促進農村小學生道德成長與價值觀形成。
為了充分發揮紅色基因情景劇對農村小學生的德育教育,讓紅色革命精神、紅色革命傳統深入學生心底,讓小學生以革命英雄人物為學習榜樣,切實受到紅色基因的陶冶和教育,提高紅色基因情景劇過程育人質量,課題組有計劃地開展紅色基因情景劇過程育人活動。
2022 年初寒假期間,課題組號召全體小學生,自覺開展紅色經典閱讀和紅色經典影視作品觀看活動,并要求三年級以上學生寫三至五篇紅色經典讀后感或紅色影視觀后感。假期中,小學生主動購置了紅色經典讀物,如《少年英雄王二小》《保衛延安》《烽火少年》等,寫下了讀后感和觀后感。從小學生所寫的紅色經典讀后感和觀后感中可以看出,絕大多數學生深受紅色經典事跡啟迪和教育,對中國共產黨、中國革命有了新的認識。
霍欣瑞從《閃閃的紅星》的潘冬子身上、《紅巖》的小蘿卜頭身上、東北抗聯的趙一曼身上,看到了在偉大的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無數革命先烈的英雄壯舉、可歌可泣的事跡,她在讀后感中寫道:“我要繼承革命先烈的遺志,做一個積極向上、開拓創新的好少年,好好學習、天天向上,將來一定要把偉大的祖國建設得更加富強美麗。”趙祎璇寫道:“劉胡蘭寧死不屈的精神感動了我,我也要像她一樣做一個英雄。我喜歡劉胡蘭,她對黨的忠誠和堅貞不屈值得我們學習。”趙嘉妮同學觀看《小兵張嘎》后,由衷地說道:“張嘎其實是一種精神!他讓我知道了一個人一定要堅強勇敢善于動腦子。”胡佳敏同學看了《八女投江》,深深地被先烈們寧死不屈的精神所震撼,她懂得了“這才是真正的中國人”。
在普遍閱讀認知的基礎上,2022 年春季學期,課題組選取了一至五年級的28 名學生,開始有計劃地實施紅色基因情景劇排演工作。首先,讓小學生在教師指導下,開展分層次閱讀,讓不同年級小學生有選擇性地閱讀紅色繪本或紅色經典書籍,如《小英雄雨來》《閃閃的紅星》;組織小學生就書中的人物談感受,幫助小學生分析主人公的優秀品質、英雄行為、內心世界。
隨后,教師組織學生觀看優秀紅色影視作品《小英雄雨來》《小兵張嘎》《飛奪瀘定橋》《紅孩子》等,以及動畫片《王二小》《小小飛虎隊》《回馬亭》《沖鋒號》等。在觀看過程中,指導教師及時提示學生思考,讓學生對劇中人物從外在形象到內心本質有一個較為全面的認識。觀看結束,教師提示學生學一學劇中個性鮮明人物的較為經典的語言動作。
在此基礎上,師生研討,認定《王二小》劇情相對簡單集中,人物個性相對鮮明,比較適合小學生排演。在排練初期,小學生積極性非常高,很多學生認為表演很簡單,但在實際試演中,學生生硬的模仿、突然的手足無措,惹得眾人哈哈大笑。問題何在?大家七嘴八舌、各抒己見,最后在教師的引導下,達成共識:只學人物的外形、語言、動作是不行的,重要的是理解人物內在品質、思想基礎、力量源泉,要換位思考,走進角色。在教師組織下,學生通過網絡,再次認真觀看紅色影視《少年英雄》和動畫片《王二小》,深刻領悟人物言談舉止、神態表情、內心世界。為了提高排演質量,師生又觀看了舞臺情景劇《抗戰英雄王二小》,師生在分析中發現,情景劇排演還需要不斷創新,以喚起觀眾更多的共鳴。
兩個月的反復學習和排練,學生不斷改進表演,對自己、對別人不斷提出新的要求。排練的過程,更是一個學習和自我教育的過程。學生將王二小的故事熟記于心,人人被王二小的機智勇敢、勇于犧牲所感動,人人會唱《歌唱二小放牛郎》,情景劇的排練由先前簡單的模仿,漸漸進入入情入理的表演。
紅色經典情景劇《王二小》的演出,獲得了全校師生的一致好評。教師驚喜地發現,參加紅色基因情景劇排演的小學生,思想態度、學習成績都有了很大的進步。這成功的背后,是學生對紅色基因的認知認同,是對劇中人物內心世界和外在形象認識的升華。
實踐證明,以學校為主陣地,在教師的指導下,有計劃、有組織地開展紅色基因情景劇過程育人,對促進農村小學生良好的道德品質成長與正確的價值觀形成非常有效。
那么,如何開展紅色基因情景劇過程育人德育模式,有效促進農村小學生良好的道德品質成長與正確的價值觀形成呢?
學校將紅色基因情景劇過程育人納入常態化德育教育措施之一,與社團活動結合起來,在時間上、組織上保證,安排思想政治覺悟高、工作有闖勁的教師負責,有計劃地持續開展紅色基因情景劇排演,實現紅色基因情景劇過程育人,有效促進學生良好的道德成長與正確的價值觀形成。
參與排演紅色基因情景劇的教師,必須對紅色基因有足夠的認識,必須從劇目選定、人員選配、劇前準備、活動組織、安全管理等各個方面,制定切實可行的實施方案,為有計劃、有組織、高效開展紅色基因情景劇過程育人打下良好基礎。
開展紅色基因情景劇排演,最重要的是排練過程,要實現排演全過程對小學生進行紅色基因傳承教育的德育目標。落實每個環節,讓參與表演的小學生將紅色基因內化于心、外化于行,讓參與表演的小學生自我教育與教化他人相結合,道德品質切實提高、價值觀正確堅定、表演才藝得到鍛煉、核心素養得以提升。
要實現高質量紅色基因情景劇過程育人的目標,必須統籌兼顧,靈活運用“讀、聽、觀、講、寫、畫、演、議”八項基本功。
1.讀——閱讀紅色經典讀物
讀書啟智。閱讀,讓小學生更多些想象空間和思考。指導不同層次的小學生閱讀適合認知特點的紅色經典讀物,如低年級小學生以紅色繪本閱讀或紅色有聲故事為主,中年級小學生以短篇紅色經典故事閱讀為主,高年級小學生可以閱讀紅色經典小說等。要充分利用學校紅色基因藏書,結合小學生自購紅色基因圖書,有效開展紅色經典讀物的閱讀。指導教師要指導有方,要激發和保護小學生閱讀紅色經典讀物的興趣,要以紅色基因情景劇排練為契機,大力提高小學生閱讀紅色經典讀物的自覺性和積極性,要讓小學生較為全面地認識中國共產黨的偉大、中國革命的艱辛、革命先輩的英勇,自覺生發繼承和發揚革命精神和革命傳統的意識。
2.聽——聽紅色經典故事
指導教師可以充分利用現代網絡、多媒體教學設備,精選紅色經典故事,也可以自己講述,讓學生帶著問題、有目的地聆聽紅色經典故事,在聆聽中感受革命英雄人物高尚的道德情操、堅定的革命意志、不屈不撓的斗爭精神,在聆聽中明白是非曲直。
3.觀——觀看紅色經典影視作品
紅色經典影視作品,形象直觀地再現了中國共產黨人艱苦卓絕的奮斗史、社會主義蒸蒸日上的建設史,再現了革命先烈的英雄壯舉、和平建設年代英雄模范人物感人至深的事跡。指導教師要精選內容,利用現代化教學設備,以紅色電影為主,有計劃、有目的地組織小學生觀看全劇或片段,要在觀看的過程中,及時加以提示或解釋說明,引導學生思考、討論,看懂劇情、正確評價。
1.講——講紅色經典故事
指導教師為小學生提供一定時間,開展講紅色經典比賽,讓小學生把自己讀來的、聽來的紅色經典故事講給他人聽,在講的過程中提高自己對故事內容和精神實質的再理解,在與聽眾的互動中,提升自己的演講水平,提升對故事主人公的再認識。指導教師要利用孩子爭強好勝的特點,要求小學生賽前做好充分準備,精選故事,練習演講,對著鏡子找感覺,把控時間,揣摩人物神情語氣動作,等等。在比賽過程中,要注意神態、語言、動作,要注意相互聆聽、相互比較。賽后,組織小學生及時自評和他評,在評議中深化認知、取長補短。在紅色故事演講中,小學生能熟知故事內容,換位思考,深入理解故事精神實質,讓自己所講的故事去感動自己、感動聽眾,教育更多的人。
2.寫——寫讀后感和觀后感
指導教師可要求三年級以上小學生把自己對紅色經典故事中人物認識、精神感悟等寫出來,這是一個思考的過程,是一個再認知的過程。小學生在寫的過程中,會在內心自覺形成許多對比,引發對某些現象的積極思考,在寫作中自覺提高思想認識和覺悟。其實優秀的讀后感或觀后感,還可以讓更多小學生受益。
3.畫——畫英雄模范人物
讀多了,看多了,想多了,學生心中英雄模范人物形象也就豐滿了。讓農村小學生畫一畫心目中的英雄模范人物,通過繪畫表現革命英雄模范人物的外在形象和內在氣質,在對繪畫形象的修正、完善中,不斷提高對英雄模范人物的再認識,進而汲取英雄模范人物所給予小學生的精神營養,畫得形象不是教育者所追求的真正目標,畫的過程、畫的完善,對所繪人物的再認識,實現自我教育,這才是畫畫的真實目的。
1.排練
教師可以指導農村小學生,以組為單位,排練紅色基因情景劇,并對其排練不斷給出指導性意見或建議。
表演組首先要拿出排練計劃,選定排練主題和內容,分解角色,分析人物性格特點,研究人物神態、表情、語言、動作等,并組織全體成員,結合“讀、聽、觀、講、寫、畫”等環節學以致用,不斷學習、不斷切磋、不斷改進和優化所要表演作品的設計方案,試演、提高,再試演、再提高,為正式登臺表演做好準備。
小學生親自扮演紅色經典故事中的一個英雄模范人物,必然會從語言、神態、氣質、動作等入手,反復研究人物內心世界、精神實質,在從形似到神似上下功夫,其實質就是學生對所扮演角色深度而全面理解的過程。當學生能準確地表現所演角色精氣神的時候,也是所演角色精神氣質、紅色基因內化于小學生的表現。
2.表演
演,是紅色基因傳承“讀、聽、觀、講、寫、畫”的高級形式,是紅色基因內化于心、外化于行的表現。對這些參與演出的農村小學生來說,演出是教化自我、教化別人的一個過程,在眾人矚目中,會促使“演員”對英雄模范人物進行最好的自我理解和再現。演,對其他小學生也進行著一種春風化雨、潤物無聲的思想教育和綜合能力提升教育。
在紅色基因情景劇演出過程中,觀眾(小學生)會對臺上表演的角色有一個新的認知,對演員的表現有著自己的評判,會自覺和自己進行對比,會引發一些積極的思考。表演結束,教師可以引導所有小學生,對演出效果開展自評、互評,在評議中查找不足,在評議中實現對人物形象的再認識,在評議中提高認知理解水平。對表演情況進行分析總結,找出成功之處、成功的原因和不足之處、不足的原因,并找到改進的辦法。評的過程非常重要,不僅僅是為了提高小學生的表演水平,而在于對劇中人物的再分析、再認識,是對劇中人物精神實質的再學習、再把握,是對全體小學生深入進行紅色基因傳承教育最有效的模式,春風化雨,潤物無聲,升華認知。
賡續紅色血脈,傳承紅色基因,讓每一個農村小學生在紅色基因傳承中,培養更為良好的道德品質,形成正確的價值觀,是每個教育工作者義不容辭的責任。以紅色基因情景劇,促進農村小學生道德成長與價值觀形成,是非常有效的德育手段之一。讓我們以學校為主陣地,在教師的指導下,有計劃、有組織地開展紅色基因情景劇排演,統籌兼顧,靈活運用,通過“讀、聽、觀、講、寫、畫、演、議”等環節,實現紅色基因情景劇過程育人,有效促進農村小學生道德成長與價值觀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