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曉涵
(長江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荊州 434022)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將“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為明顯的實質性進展”作為到2035 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遠景目標的重要內容,對人和社會發展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充分表明了新時代我國建設更平等、更富裕、更和諧社會的決心。同時,十九屆五中全會還提出要“堅持人民主體地位,堅持共同富裕方向,始終做到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這些都說明實現共同富裕要緊密聯系群眾,充分激發并發揮人民在社會發展中的創造性力量。由此可見,共同富裕既要以人的發展為目標,也要以人為發展條件。因此在現階段,我們必須正確分析二者之間的關系,讓兩者實現良好互動,才能有效實現共同富裕。
19 世紀,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在這一世紀創造出多于以往數百年物質財富總額的社會財富,雖然資本主義的社會化大生產方式和人的民主自由意識的覺醒標志著現代文明進程的開啟,但是不可忽略的是資本主義私有制也使社會出現了諸多問題,其中最突出的問題就是無產階級個人與勞動產品和勞動者之間的關系被異化,表現為人反過來被物質和精神生產所控制,人的能動性和創造性喪失。赫伯特·馬爾庫塞在《單向度的人:發達工業社會意識形態研究》中就揭露了是因為技術的發展使得人被物化,產生了虛假需求,使西方社會成為一個極權社會,在這個社會中,從政治到文化和生活等各領域都逐漸同化,使人變成了只會隨波逐流,失去主體性和創造性的人。面對資本主義中人的異化現象,不少西方學者也在探尋解決方法。路德維?!ぐ驳铝兴埂べM爾巴哈(以下簡稱“費爾巴哈”)認為,宗教是導致人的本質異化的主要原因,因此人要在宗教中去尋找人的本質,實現自身的存在價值。在黑格爾哲學中,絕對精神在人類社會形成之前就已經存在,宗教也是它的外化和表現,因此人的解放就是精神和觀念的解放。顯然他們都沒有發現導致人的異化的根本原因,也沒有找到真正實現人的解放的路徑。
資本主義異化嚴重影響了人和社會的發展,馬克思分析現狀后反駁了黑格爾“抽象理性人”的錯誤理論,并向“現實的人”轉變,一針見血地指出出現這種現象的深層原因在于資本主義私有制與社會化大生產之間的矛盾,實現人的解放只能通過消除資本主義私有制,發展共產主義,并最終實現人的自由全面發展。
1.“人”的內涵
要想明確馬克思關于人的自由全面發展的內涵,首先就要清楚對“人”的理解。費爾巴哈在論述人的本質中就陷入了唯心主義,他把感覺當成人的本質,認為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是愛與友誼。但是在現實世界中,由于利益的驅使和誘惑,人們已經完全被利益控制和分裂,與理想主義世界的價值觀背道而馳,這使得馬克思開始重新思考人的本質。在《德法年鑒》時期,他首先拋開費爾巴哈、黑格爾“抽象的人”的理論,從現實世界的物質生產活動去揭示人的本質,在這里,人不是抽象的,精神上的,人的根本就是人本身;其次,這里的“人”包括所有人的自由全面發展,而不是單個人或者一部分人的發展?!豆伯a黨宣言》就明確指出共產主義社會是一個聯合體,在那里,每個人的自由發展是一切人自由發展的條件。
馬克思從“抽象的人”到“現實的人”這一思維模式的轉變從科學唯物主義的角度正確揭示了人的本質,科學預測了實現人的自由發展的可能性和必要性,為實現共產主義并最終實現人的自由全面發展奠定了科學的理論基礎。
2.人的自由全面發展的內涵
(1)人的全面發展
首先是人的需求的全面發展。每個人一出生就伴隨著各種需求,人的需求的全面性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需要的多樣性,不僅有物質需求,還有在此基礎上產生的精神文化需求,如社會交往、參與民主政治等需求。二是需求的多層次性,恩格斯把消費分為生存消費、享受消費和發展消費,這也體現了人的需求具有多種層次,是循序漸進的。同時,需求還是人發展的內在動力,人們之所以從事各種各樣的社會實踐活動,是因為有生存、享受和發展自我的需要。生存需求是最基本的需求,生存需要滿足后,就產生了享受需求,這時人們就要從事文化活動,而為了發展,人們需要開展藝術、教育活動,滿足人們自我發展的需求。由此可見,不論是什么活動,都是由人的需要引起的,需要的全面發展是人全面發展的內在條件。
其次是人的勞動能力的全面發展。人生活在社會中也需要通過參與勞動來獲得物質產品和發展社會關系。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人們的實踐活動會不斷豐富,人們為了生存并適應下來,就需要不斷提高自己的勞動能力。但是由于初期社會生產力低下,資本家掌握著社會財富的生產和分配,也決定著工人階級的生存狀況,因此工人階級只能屈身于資產階級的分工,依賴于資本家而生存,因此個人能力不可能得到自由而又全面的發展。但是馬克思認為,在明確分工下,人們生產的東西不僅可以滿足全社會的需要,而且每個人都能有多余的時間去獲得歷史上遺留下來的文化。在這里,馬克思認為人的勞動能力的全面發展不是只從事物質生產活動,而是在此基礎上還能在藝術、精神領域得到發展。馬克思認為,只有發展到共產主義社會,物質財富得到極大發展和舊式分工消失后,人的勞動能力才能得到全面發展。
最后是人的社會特性的全面發展。社會是由每個單獨的個體所組成的,因此人們在社會實踐中就必然會與他人交往,承擔自己的社會角色,建立社會關系。馬克思就指出,社會關系決定著一個人能夠發展到什么程度。它作為人的發展的基礎和前提,不僅能夠促進人的發展,也會制約人的發展。馬克思指出,人的全面性包括現實關系和觀念關系的全面性,因此人不僅僅需要促進自身需求和能力的發展,還應該將人放在社會關系中去思考,去促進人際交往能力的提升,使人們能夠更好、更全面地發展自我。
(2)人的個性的自由發展
馬克思將人的自由全面發展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自然經濟條件下,以“對人的依賴關系”為基礎的發展階段。在資本主義之前的社會形態中,由于生產力極度低下,并且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能夠滿足人們的正常生活,因此很少與他人交流,在這種情況下,人們想要更好的生活就需要以地緣、血緣關系為紐帶形成共同體,這也就形成了人的依賴關系。同時,這一階段的政權主要是以國王為主體的專制統治,在這種制度下,統治者的意志就是全體人民的意志,人們只能被動接受一切制度,毫無自由可言,更不用說人的個性自由發展。在資本主義時期,人的發展過渡到第二階段,即對“物的依賴”。雖然在這一時期生產力的極大發展和世界市場的開拓使得人們開始在生產活動中頻繁來往,人的社會關系得到進一步發展,但是資本主義生產分工制使勞動者只能單一的從事某一項生產活動,而其他方面的能力得不到提升。隨著人的類特性和社會特性的不斷豐富和發展,人的個性的自由發展也成為人的發展的最高形態與目標,在共產主義社會,社會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極大豐富使人們能夠徹底擺脫對血緣、地緣關系的依賴及對商品經濟中貨幣的依賴,實現個性的自由發展。在這里,人可以充分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和創造性,可以遵循自己的興趣愛好和意愿去發展自己,擺脫自然和社會的束縛,成為自己的主人。正如馬克思所講:“建立在個人全面發展和他們共同的社會生產能力成為他們的社會財富這一基礎上的自由個性,是第三個階段?!?/p>
1.人的自由全面發展為實現共同富裕提供了理論和實踐基礎
首先,馬克思人的自由全面發展理論包括人的需求的發展、勞動能力的發展及個性的自由發展,這都體現了人的需求的多樣性和多層次性,這就為我國推動實現共同富裕提供理論指導,要求在物質財富極大豐富的基礎上,促進精神財富的創造和積累。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比翼雙飛,社會要營造出獨立自主、創新創造的社會風氣,不能壓抑人的個性。
其次,人作為歷史的創造者,是社會實踐的主體,因此也是推動實現共同富裕的主體。人作為生產要素中起決定性作用的人,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創造都離不開人。人對世界規律的認識和對世界的改造能力也會隨著社會的進步和發展而不斷得到提升,日益豐富的實踐活動在不斷促進人自身發展的同時,也使人們能夠更好地適應社會。在如今這個技術、文明高速發展的時代,各國競爭不斷加大,競爭已經從軍事、經濟競爭轉變為文化和人才競爭,因此在推進共同富裕的進程中就更要重視人的發展,才能為推動實現共同富裕提供源源不斷的人才,以便更好地實現共同富裕這一目標。
2.人的自由全面發展是實現共同富裕的價值旨歸
人的發展既是社會發展的內在要求,也是社會發展的最終體現。在過去的幾十年里,我國由于社會生產力低下,盲目單一的追求經濟高速發展而忽視了精神文化的發展,以利益為導向的社會將物質財富的創造作為評判人的唯一標準,導致人并不能得到全面的發展。而未來我們所追求的實現共產主義社會這一終極目標將實現社會財富的極大積累,只有在這時,才能消除舊式分工對人的發展的限制,社會也才能滿足社會成員消費的需求,使每個人都能實現自由全面的發展。而共同富裕作為實現共產主義進程中的一個重要階段,它的最終目標也是實現人的自由全面發展。
1.共同富裕為實現人的自由全面發展奠定物質和文化基礎
人生活在社會中,作為社會的一員,人的發展會促進社會發展,反過來社會發展也會為人的發展創造條件和基礎。馬克思認為,人的發展與其需求的滿足與否有著直接的聯系,這也是人與其他動物相區別的最重要特征。這種需求的滿足不僅包括物質生活層面的滿足,還包括更高層面的精神文化需求。在新中國成立初期,由于生產力效率低下,人的全面發展會受以利益為主導的社會環境影響和物質條件的限制而朝著畸形和片面的方向發展,在改革開放以后,雖然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生產力得到了極大的發展,但是由于發展的不平衡性仍然導致不是每個人都能得到良好的教育資源和發展空間,因而其發展也是片面的。進入新時代后,我國開始將發展重點放在實現共同富裕上,這種共同富裕不僅包括社會財富的極大積累,還包括文化產品多種多樣、精神文化活動豐富多彩,來滿足人們的各種需求。
2.共同富裕為人的自由全面發展提供了空間和平臺
人的發展也離不開社會的發展。社會發展伴隨的是社會實踐活動的豐富,在這些實踐活動中,人的社會角色和社會責任不盡相同,也產生了更多更復雜的社會關系,這些都為人的自由全面發展提供了空間和條件。如今我們所要建立的共同富裕的社會,就是這樣一個包含著經濟生產活動豐富、政治參與充分、文化事業發達、社會和諧穩定及生態環境良好的完備的社會有機體。在這個社會中人們可以參與到各種活動中,使人可以在各方面得到發展,還能讓人與人之間的交流更加密切,不僅賦予了人多種多樣的社會角色,使人們可以在更多社會實踐中得到發展,還提升了個人的能動性和創造性,使人們可以有更多的發展機會。
3.共同富裕推動了人的全面發展的能力提升
人的發展與能力的發展是緊密相連的,人要想實現自由全面的發展就必須發展個人的能力。馬克思在《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就指出,全面發展的個人不是自然的產物,而是歷史的產物。人的發展要通過人在社會實踐和社會交往來實現。人是否能得到自由全面的發展,最重要的取決于其能力的高低。這種能力不僅包括物質生產能力,還包括審美、批判等更具有主觀能動性的能力。這些能力都能使人們清楚地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想做什么,而不是像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建設初期那樣,人的能力的發展和發揮都會受到舊式分工的壓制,人的能力只能夠片面發展,人的審美、批判等自我提升的能力也被剝奪。我們如今所要實現的共同富裕不是絕對的平等,而是相對的,是一種機會平等,即保障每個人都有致富的機會和能力,每個人都有獲得能力、提升能力及全面發展的平等機會。
社會發展為人的發展奠定基礎,人作為推動社會發展的決定性力量,也推動著社會的高速發展,這就決定了共同富裕與人的全面發展的關系是辯證統一的,因此不僅要在推進共同富裕的過程中,把實現人的自由全面發展作為根本目標,在建設過程中要創造各種平臺和條件去促進人的全面發展,也要充分發揮人才優勢,為實現共同富裕出謀劃策,為實現人的自由全面發展提供堅實的基礎和廣闊的平臺,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實現二者的和諧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