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省嘉峪關市勝利路小學 王海艷
隨著“雙減”政策的出臺和實施,進一步明確了學生健康成長及全面發展的教育目標,通過強調學生學業負擔不斷減輕,確保良好的教育生態環境的有效營造,對素質教育水平提升和進步予以積極推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需要結合教學目標,對課堂教學內容及課后作業等進行優化,遵循“立德樹人”的教育理念,不斷提高作業質量,促進語文教學實現增質減負。本文結合“雙減”政策的具體要求,對政策落實的重要作用以及政策落實的有效策略進行分析和探討,為提高語文教學質量提供參考。
小學語文教學中,通常在新課教學完成后,采用反復抄寫生詞、生字的方式,讓學生對學習內容進行鞏固,導致作業形式和內容單一、枯燥、無趣,同時也對學生個體差異予以忽視。在長期應試教育影響下,教師和家長對學生的考試成績更加關注,多數學生課后還要參與補習等,進而導致學生學習及作業壓力不斷增加,對學生的個性發展及全面健康成長造成不利影響。基于此,教師要積極響應“雙減”政策,在教學及作業設計中不斷踐行,并對實施效果進行及時反饋和總結,進一步優化教學模式和作業形式,確保基于“雙減”政策的教育目標得以實現。
此政策主要是指通過有效手段,使學生學業負擔、作業壓力等有效緩解,學習總量切實減少,并通過教學水平和作業質量的不斷提升,使學生全面發展得以有效保障。其中包括了作業設置和布置方式、作業總量及提質措施、作業分層布置等內容,確保學生學業壓力和家長輔導壓力全面減輕。另外通過此政策的實施,能夠對學生全面發展起到積極促進作用,不僅能夠有效減輕家長的經濟負擔,營造良好的教育生態環境,還能確保教育發展方向的正確性。
此政策的有效實施,有利于學生掌握有效的學習方法,充分利用課余時間對所學知識進行鞏固,并使學生學業壓力有效減輕,同時還能夠使語文教學有效性增強,教育質量不斷提升,立德育人的教育任務得以完成。其次通過此政策的落實,能夠有效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有利于學生發現自身閃光點,增強自信心,同時通過課后服務質量的不斷提升,能夠為學生創造更多的發展空間,有利于學生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的樹立。同時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對學生的主體性發揮加強重視,對教學方式進行不斷的改進和優化,使教學效率和教學效果有效改善,同時從學習技能掌握入手,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使學生自主學習能力不斷提升,為其后續學習奠定堅實的基礎。
為了確保政策的有效落實和實施,小學語文教師首先需要轉變自身教育理念,避免沿用傳統灌輸式教學方法,以及一味強調死記硬背和過度運用“題海戰術”進行鞏固訓練等學習手段,通過摒棄和改進傳統教學模式中的弊端和不足,最大限度減少學生的語文學習抵觸、消極情緒,也有利于教師教學負擔減輕。另外教師還應遵循“立德樹人”的教育理念,在政策全面落實過程中,對教學模式進行創新,確保教育提質增效目標得以實現,進一步對“雙減”政策的有效落實起到推動作用,并使學生健康成長得以切實保障。
如在《落花生》一課的教學時,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可引入猜謎語的游戲,利用與花生有關的謎語,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提高參與積極性,并使課堂學習氛圍更加活躍,為后續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實際教學中,教師可利用多媒體課件,對作者生平進行介紹和展示,提高教學的趣味性和生動性。另外教師還需要與學生之間加強交流和互動,引導學生在朗讀課文時,對結構進行梳理,對文章大意進行解析,并對作者所表達的中心思想進行思考和討論,對其思想情感進行共同感悟,同時通過對作者的寫作手法的學習和靈活運用,有利于學生寫作能力及閱讀理解能力的不斷提升,確保增質減負教學目標的實現。
為了確保學生素質教育的有效落實,教師和家長需要積極響應“雙減”政策,轉變以往過度重視學生考試成績的教學思維,需要對學生的學習過程加以重視,積極促進學生的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同時教師需要對自身教學視野不斷拓寬,對教學理念進行不斷創新,使教學內容更加豐富、更加多元化,使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得以激發,有利于學生對語文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促進其自主學習習慣的養成,有效提升學生學習能力。另外教師需要對教學目標不斷優化,對課后作業的多樣化、趣味化設計予以重視,并與學生實踐活動相結合,提高學生的知識運用能力。
在《太陽》一課的教學時,教師可借助與“太陽”相關的圖片或視頻,向學生直觀、生動展示與課堂教學內容相關的影像,使學生的注意力更加集中,并在教學過程中,要求學生對課文進行朗讀,對學生發音及時糾正,同時引導學生結合圖片或視頻,對太陽的特點等進一步深入了解。
如在《古詩三首》一課學習完成后,教師可對自選式作業進行設計,具體內容包括以下幾種:根據《飲湖上初晴后雨》中的意境和景象進行繪畫創作;根據《望洞庭》詩歌內容,寫一篇現代散文;對相關資料進行搜集,從其中挑出三首描寫祖國大好河山的詩歌,根據作者簡介、詩詞分析、創作背景等進行上報制作;將挑選的三首詩歌與適合的背景音樂結合,通過配樂詩朗誦的方式制作成視頻。要求學生根據自己的喜好,從上述作業中任意挑選兩項。
由于小學階段學生年齡較小、生活經驗不足、思維不成熟,知識體系還未有效構建,再加上課堂教學時間有限,家長自身輔導能力不足或缺少輔導時間等原因,造成學生課后作業壓力較大,學習效率不理想。因此為了有效提升學生課后服務水平,使家庭教育負擔減輕,教師需要對課后服務的重要性提高認識,對學生的課后學習時間進行合理規劃,確保家長和學生的壓力逐步減輕,使教育服務能力不斷增強,使教師的教學效率和學生學習效率都得到有效提升。
如在《圓明園的毀滅》一課教學時,教師可利用圖片或視頻的方式向學生展示“圓明園”被毀壞后的景象,在后續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對文章進行細讀,對句子含義進行思考,并通過深入理解語言文字,對圓明園當年的樣貌進行想象,同時為了增強學生的歷史感受,教師還可利用課后時間,對圓明園相關的紀錄片進行播放,有助于學生對文章內容有更直觀、更全面的理解,有利于學生愛國主義觀念的樹立和培養,并使學生振興中華的使命感和責任感不斷增強,激發其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
如完成《童年的水墨畫》一課的學習后,教師可采用創新型作業設計,利用通關游戲形式,要求學生完成包括通關秘籍、詞語寶庫、通關路線、自我評價幾個模塊的任務。通過游戲式作業設計能夠有效調動學生完成作業的積極性,并引導學生掌握構詞規律以及各種理解記憶的學習方法。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為了確保政策的有效落實,教師需要營造平等、和諧、自由、民主的學習氛圍,鼓勵學生大膽提出不同的意見和觀點,使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得以充分調動。其次在課后服務環節中,需要將教學內容與學生實際生活相結合,對實踐活動進行不斷創新和完善,促進學生的全面健康成長。同時教師還應與學生加強交流和互動,對學生的實際學習需求及時了解和掌握,對課后服務工作管理制度進行健全和完善,提高教學服務工作的有效性和針對性,確保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全面提升。另外可充分利用學校的校園公眾號、公示欄、班級家長群等,將課后服務內容、目標以及方式等進行公示,積極吸納家長和學生的建議和意義,為促進學生全面成長奠定堅實的基礎。
如在《慈母情深》一課教學時,教師可組織學生結合教學內容,對自身所感受的慈母情深進行分享。在具體教學過程中,教師可引導學生一同對文章內容進行分析,對作者的人物外貌、語言等描寫方法了解和掌握,并摘抄喜歡的段落和字詞。另外教師還可與學生共同探討父母在日常生活中如何表達對子女的愛,以及如何與父母溝通,使父母與子女之間的距離拉近。同時通過討論和交流,有利于學生對父母的付出、教師的辛勞等有所感悟,進而促進學生關心同學、尊敬老師、感恩父母等良好品德的養成。另外教師還可結合陸游的《游子吟》,使學生對舊知識進行回顧的同時,對親情有更深刻的理解和感受。
以往的小學語文課后作業中,教師通常對學生的個體差異予以忽視,導致課后作業完成效果不理想。由于學生在理解能力、學習水平以及基礎知識掌握狀況等方面存在差異,教師應根據新課改要求,以及“雙減”政策實質,對作業設計及布置加強重視,對作業功能和性質進行準確把握,能夠將作業分層化設計,提高作業的層次性、趣味性、創造生以及自主性,進而對學生認知能力發展起到積極促進作用。另外教師應遵循“以生為本”的原則,從樹立學生正確、積極的人生觀、價值觀以及情感態度入手,通過作業設計,對學生思維的敏捷性和靈活性等加強培養。
如在《田忌賽馬》一課的教學時,教師可在課前利用手工活動的方式,組織學生制作“馬”,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在學生閱讀課文的過程中,引導學生以“馬”為線索,對文章脈絡進行梳理,對比賽過程進行概括,進而對全文有更深入的感知,對人物的不同感情進行全面感受。在課后作業設計中,教師可組織學生利用自己制作的“馬”開展賽馬比賽,其中針對基礎較差的學生,可要求其結合課文內容,擺放賽馬的對陣圖;針對學習能力強的學生,可要求學生對課文中的比賽規則、現代社會的比賽規則加以說明,以及除了課文中的方法外,思考其他能夠幫助田忌獲勝的方式等,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對學生的思維進行不斷拓展,有利于學生的個性發展,同時能夠使學生完成作業的積極性得以調動。
隨著“雙減”政策的出臺和貫徹落實,為了確保義務教育階段學生校外培訓的負擔及作業負擔有效減輕,教師和家長需要對家校合作的重要性提高認識。首先教師需要積極轉變教育理念,使自身增質減負意識增強,并對家長進行積極、耐心引導,使其焦慮情緒不斷緩解,盡可能減少學生的校外培訓,使學生學業負擔減輕,并能夠為學生提供更充足的自主思考、探究的空間和時間,有利于學生身心全面健康發展。另外教師應遵循“立德樹人”的教育理念,使學校的主陣地作用得以充分發揮,并通過與家長的深入溝通和交流,進一步提高語文教學質量的同時,能夠保障學生健全人格的發展,并確保“雙減”政策的有效落實。
如在《童年的發現》一課教學時,教師可與家長進行交流和溝通,使家長能夠對學生的心理特點,以及童年時期學習需求有更深入的了解,并且此階段學生活躍好動、好奇心強,家長應引導學生在玩樂過程中發現和學習有意義的人或者事。促使家長的教育理念轉變,學生通過適當地玩耍,不僅能夠勞逸結合,還能培養他們的觀察能力、分析能力以及應用能力,并有利于學生學會從生活中發現美、感受美。
隨著“雙減”政策的落實和實施,對學生素質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首先需要對政策落實的重要性提高認識,同時也需要對教學模式及作業改革和創新加強重視,并且需要教師在日常教學中長期堅持不斷地實踐和摸索,從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入手,對教學方法及作業設計方案進行不斷優化和調整,確保學生語文學科素養及綜合能力的全面提升,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另外為了使學校主陣地作用得以充分發揮,教師應遵循“以生為本”的原則,與家長之間加強交流和溝通,使語文教學質量、課后服務水平、作業管理水平切實提高,盡可能減少學生的校外培訓,對語文高效課堂的有效構建起到積極促進作用。同時有利于追求學生考試成績的傳統教學理念得以有效轉變,能對學生身心健康成長更加關注,更側重于培養學生的終身學習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