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曉英


全面預算管理是以提高組織財務效益和運營效率為目標的管理模式,對提升財務管理效率,提升財務計劃的科學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等有重要意義。基于此,本文針對全面預算管理在事業單位財務管理中的應用路徑進行研究。首先,本文對全面預算管理概念、內涵以及實施環節進行簡短敘述;其次,對全面預算管理在事業單位財務管理中的應用現狀進行分析,并對其中存在的問題進行詳細說明;再次,闡明了全面預算管理在事業單位財務管理中的應用意義;最后,提出全面預算管理在事業單位財務管理中的應用路徑。旨在為事業單位財務管理提供有益的參考和借鑒,促進事業單位財務管理水平的提高。
近年來,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日新月異,事業單位在推動社會進步和發展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然而,隨著事業單位規模的不斷擴大和管理要求的日益提高,如何提升財務管理水平成為了事業單位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全面預算管理作為一種科學的財務管理方法,旨在整合、協調和控制組織的各項資源,從而提高組織的財務效益和運營效率。因此,深入研究全面預算管理在事業單位財務管理中的應用路徑具有重要的理論指導和實踐意義。本文將從全面預算管理的概述,全面預算管理在事業單位財務管理中的應用意義、應用現狀以及應用路徑四個方面進行論述。
一、全面預算管理概述
全面預算管理是以提高組織財務效益和運營效率為目標的管理模式,通過對組織各項資源進行整合、協調和控制,實現組織戰略目標。全面預算管理的核心在于將預算與實際業務緊密結合,提升財務計劃的科學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全面預算管理涵蓋了以下幾個重要環節。
預算編制:預算編制是全面預算管理的基礎,包括對組織未來一段時期內的收入、支出、投資和融資等方面進行預測和規劃。預算編制應充分考慮組織的戰略目標、內外部環境變化以及資源約束等因素,制定科學合理的預算方案。
預算執行:預算執行是將預算方案付諸實踐的過程,要求組織按照預算要求開展業務活動,確保預算目標的實現。在預算執行過程中,應關注預算與實際業務的對接,及時調整預算內容以適應業務發展的需要。
預算監控:預算監控是全面預算管理的重要環節,主要包括對預算執行情況進行跟蹤、檢查和分析,及時發現預算偏差,并采取措施進行糾正。預算監控有助于提高預算執行效果,防范財務風險。
預算評估:預算評估是全面預算管理的閉環環節,對預算執行過程及其成果進行綜合評價,為組織未來預算管理提供改進方向。預算評估應建立在科學的績效評價體系基礎上,關注預算目標的實現程度、資源利用效率以及財務風險控制等方面。
二、全面預算管理在事業單位財務管理中的應用現狀分析
(一)預算編制不夠科學合理
部分事業單位在編制預算時存在兩個問題:首先,缺乏對組織戰略目標的深入理解,導致預算方案與戰略目標脫節。例如,某科研機構在編制預算時,忽視了其長遠的研發戰略目標,因而編制出的預算無法支持其戰略實施。其次,在預算編制過程中,對內外部環境變化的分析不足,未能充分反映市場需求、政策變化等因素。例如,某醫療機構未考慮到政策對醫療費用的影響,導致預算編制過程中未能預測到由政策變化帶來的財務風險。
(二)預算執行缺乏彈性
在預算執行上,部分事業單位存在一些問題。首先,過分強調預算計劃的嚴格執行,忽略了預算執行的彈性,可能導致資源配置效率降低。例如,某公立醫院過度重視預算的嚴格執行,忽視了隨著業務發展需要對預算的適時調整,導致資源無法有效配置。其次,在預算執行過程中,缺乏對預算偏差的及時發現和糾正,影響預算管理效果。例如,某文化機構在預算執行過程中,對預算偏差發現不及時,導致預算超支。
(三)預算監控不夠嚴密
部分事業單位在預算監控上存在一定問題。首先,尚未建立完善的內部控制制度,導致預算監控過程中可能存在疏漏。例如,某社區服務中心在預算監控過程中,由于缺乏有效的內部控制制度,導致預算執行中的一些問題無法及時發現和糾正。其次,在預算監控過程中,對財務風險的識別和防范不足,可能埋下財務風險隱患。例如,某運動中心在預算監控中,對財務風險的識別和防范不足,導致預算執行過程中出現財務風險。
(四)預算評估體系不完善
部分事業單位的預算評估體系存在兩個問題:首先,尚未建立科學的績效評價體系,導致預算評估過程中無法全面、客觀地評估預算執行的效果。例如,某大學在預算評估過程中,由于沒有建立科學的績效評價體系,導致無法全面、客觀地評估預算執行效果。其次,預算評估過程中,缺乏對績效指標和評價方法的深入研究,影響預算評估結果的準確性。例如,某科研機構在預算評估過程中,由于對績效指標和評價方法的理解不足,導致預算評估結果的準確性受到影響。
三、全面預算管理在事業單位財務管理中的應用意義
全面預算管理通過整合、協調和控制組織內的資源,有助于事業單位提高財務管理效率。全面預算管理強調對預算編制、執行、監控和評估等各環節的優化,降低事業單位的管理成本,從而實現財務管理效率的提升。首先,加強預算編制的科學性和合理性,有助于提高事業單位財務資源的有效利用。其次,優化預算執行過程,提高事業單位對財務資源的調配能力。再次,加強預算監控,有效防范財務風險,確保事業單位財務管理的穩健性。
全面預算管理通過預算編制可引導事業單位合理安排財政資金,確保資金的有效利用。同時,在預算執行過程中,通過對各業務部門的預算分配和控制,實現資源的合理配置。
四、全面預算管理在事業單位財務管理中的應用路徑
(一)建立健全內部審計機制
在全面預算管理中,內部審計機制的建立和完善是必不可少的一環。事業單位應設立獨立的內部審計部門,并以此確保預算管理工作的合規性、合理性和有效性。
第一,引入現代審計模型。例如COSO內部控制模型,這是一個廣泛應用的內部審計框架,包括控制環境、風險評估、控制活動、信息和通信以及監控等五個主要元素。通過實踐這種模型,事業單位可以更系統和全面地進行內部審計,提高審計的有效性。
第二,制定全面的內部審計制度和計劃,包括審計的目的、原則、范圍、程序以及職責等內容。同時,應根據審計制度,制定詳細的年度和長期內部審計計劃。
第三,建立專業的內部審計隊伍。事業單位應對審計人員進行專業培訓,提升其審計技能和素質。選拔審計人員時,應注重其職業道德和能力,確保審計工作的公正性和專業性。
第四,利用信息技術提高審計效率。例如,可以使用數據分析工具對審計數據進行深入分析,發現預算管理中的問題和潛在風險。同時,可以利用人工智能技術,例如利用機器學習算法,對復雜的財務數據進行分析,提高審計的精確性和及時性。
第五,實施全面和深入的審計,對預算編制、執行、監控和評估等環節進行全面、深入的審計。同時,審計部門應積極發現并處理預算管理中的問題,如預算執行不當、費用浪費、資金濫用等,見下圖。
(二)強化對預算管理的績效評價
全面預算管理應納入績效評價體系,以便全方位地考察預算管理的效果和成效,見評價指標說明表。對預算管理的績效評價不僅能幫助事業單位發現預算管理工作的優勢和不足,更能為改進不足提供有力依據。以下是對預算管理績效評價過程的一些優化建議:
第一,設立多維度的績效評價指標。應構建一套包含多個維度的評價指標體系,如財務指標、非財務指標、過程指標和結果指標等,從而全方位、多角度地反映預算管理的實際效果。第二,使用科學的評價方法,除了傳統的定性評價方法外,還可以運用一些定量方法,如數據挖掘、機器學習等,通過科學的數據分析,更精確地評估預算管理的效果。第三,制定合理的績效評價流程,確保績效評價過程公正、公開、透明,以避免評價結果受到人為因素的影響。此外,績效評價的結果應及時反饋,為預算管理的改進提供即時參考。第四,建立績效評價的持續改進機制。根據績效評價的結果,定期對預算管理工作進行審查和改進,以提高預算管理的有效性和適應性。同時,應確立一種反饋循環工作模式,以便在實踐中不斷完善評價體系。第五,建立專門的績效評價部門或組織,負責組織、實施績效評價工作,并對評價結果進行分析和解讀。該部門或組織的人員應經過專業培訓,具備高水平的評價能力和專業素質。
在強化對預算管理的績效評價過程中,事業單位需要注意的是,績效評價不僅是一種管理工具,更是一種管理理念。只有將績效評價真正融入到預算管理的全過程,才能真正提升預算管理的效果和水平。
評價指標說明表
績效指標 定義 計算方法
預算執行率 預算實際執行金額與預算計劃金額的比率 (實際執行金額/預算計劃金額)× 100%
預算控制效果 衡量預算執行過程中對成本、收入等各項預算目標的控制情況 以成本控制為例:(實際成本/預算成本)× 100%
預算調整頻率 衡量預算計劃對變化的適應能力,反映預算管理的靈活性 每年預算調整次數
預算偏差率 預算執行結果與預算計劃的偏差情況,反映預算管理的準確性 (實際結果-預算計劃)/預算計劃 × 100%
預算編制與執行時間比率 衡量預算編制和執行所需時間的比率,反映預算管理的效率 (預算編制所需時間/預算執行所需時間)× 100%
(三)創新預算管理與預測手段
事業單位應創新預算管理和預測手段,利用大數據分析、人工智能等先進技術,從而提升預算管理的精度和效率。
第一,利用先進技術,提升預算管理效率。引入像區塊鏈等新型技術,以保證預算管理過程的透明性和可追溯性。同時,利用云計算和大數據技術提升預算數據的存儲和處理能力。第二,借助機器學習算法進行預算預測。利用機器學習算法,根據歷史數據進行預測,提升預測的精度和實時性。例如,可以運用深度學習、支持向量機等先進算法對預算數據進行分析和預測。第三,引入新的預算管理方法。如滾動預算、零基預算、績效預算等,以提升預算管理的科學性和合理性,同時還能更好地滿足事業單位的個性化需求。第四,增強對內外部環境的預測分析能力。通過深入分析政策法規、市場環境、行業趨勢等因素,更好地掌握未來發展方向,從而給預算編制提供有力的支持。第五,全面應用信息化手段。利用財務管理軟件、數據分析工具等信息化手段,以提高預算編制、執行和監控的效率,同時還能通過數據整合和共享,增進預算管理工作的協同和透明。
創新預算管理和預測手段需要事業單位敢于嘗試,勇于創新,同時也要關注新技術的風險,做到既能把握先機,又能控制風險,從而在創新中提升預算管理的效果和水平。
(四)建立科學的預算評估體系
事業單位應建立科學、系統和動態的預算評估體系,以全面、精確地評估預算執行的效果。第一,建立多維度的評估指標體系,包括財務和非財務、過程和結果等多個維度的指標,從而能全面反映預算管理的全過程。同時,應注重指標的動態調整,以適應組織和外部環境的變化。第二,制定科學合理的評估方法。除了傳統的定性和定量評估方法外,還可以引入新的評估方法,如數據挖掘、機器學習等,從而提升評估的精度和效率。第三,設立專門的預算評估機構,負責組織開展預算評估工作。評估機構應具備一定的權威性和專業性,以確保評估結果的可信度。第四,建立科學的評估流程,設計出一套明確、科學的評估流程,確保評估的有序性和連續性。同時,應設立反饋機制,及時對評估結果進行處理和反饋,以促進預算管理的持續改進。第五,搭建先進的評估數據系統。事業單位應運用云計算、大數據等技術,建立起一套先進的評估數據系統。這不僅可以提高數據的處理效率,還能提升數據的質量和安全性。
總的來說,建立科學的預算評估體系,需要事業單位在理論上有深入的理解,同時在實踐中有精細的操作。只有這樣,才能全面、精確地評估預算執行的效果,從而提升預算管理的水平和效果。
結語:
全面預算管理在事業單位財務管理中的應用對提高財務管理效率、優化資源配置、提升業務績效、加強內部控制等方面具有重要意義。現階段,事業單位在應用全面預算管理進行財務管理尚存在預算編制不夠科學合理、預算執行缺乏彈性、預算監控不夠嚴密、預算評估體系不完善等問題。事業單位在財務管理中應用全面預算管理需要從建立健全內部審計機制、強化對預算管理的績效評價、創新預算管理與預測手段、建立科學的預算評估體系等多個方面入手,全面提高預算管理水平。通過這些措施的實施,有望解決全面預算管理在事業單位財務管理中存在的問題,提高財務管理水平,為事業單位的可持續發展提供有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