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友勝
為了適應全球氣候變化帶來的挑戰,我國政府大力支持和推動新能源產業的發展。近年來,我國風電和光伏發電裝機容量一直躍居全球首位,在新能源領域獲得了顯著的成績。然而,受多種因素的影響,我國的新能源產業在發展中也面臨著融資難的問題,迫切需要采取有效措施解決。
一、新能源融資現狀及問題
融資方式多樣化。從商業銀行信貸、股票融資、債務投資到部分風險資金,新能源產業的融資途徑不斷豐富,但由于技術含量較高,ROI較低,使得新能源領域的融資難以滿足企業發展需求。
(一)受多重因素影響,面臨的風險較大
新能源產業的發展歷程相對較短,技術尚未完全成熟,投入回報率周期較長,因此,與傳統產業相比較新能源產業面對的問題更加突出。
新能源產業的發展需要高新技術和巨大的投資,因此,相關企業也會遭遇各種經營和投資風險。近年來,國內外新能源市場的競爭日趨白熱化,不確定性因素增多,這給新能源產業的發展帶來了很大影響。此外,新能源的發展時間較短,相關的技術尚未完全成熟,各個子行業都具有較大的可替代品,這也使新能源產業面臨著技術風險。我國新能源產業的一個重要問題是許多關鍵技術和成品來源于國外,可是產品又在國際上出售。例如,風電裝備制造業缺乏自主關鍵技術,不少光伏企業的組件生產依賴國外市場。隨著國際金融危機和“雙反”調查的持續影響,加上企業過度擴張,導致成品出口受阻,積壓嚴重。
(二) 政策缺乏系統性,激勵作用不足
近年來,政府推出了一些優惠政策鼓勵新能源開發,其中包括對風電的網絡電費實行補助,這一舉措促進了風電的發展。然而,從整體上看,新能源產業的政策性扶持并沒有惠及整個領域,除少數特定產品外,對其余子行業的政策性扶持遠遠不夠。盡管不少新能源建設項目尚未納入各類財政預算體系,一些省區已經采取措施支撐本地新能源產業的發展。特別是在股權上市融資領域,政府已經全力支持,企業債券融資也受到了關注。
(三) 行業競爭激烈,融資渠道不暢
間接式融資面臨著挑戰。中國傳統的商業銀行機構主要向大中型國企提供貸款,由于其貸款覆蓋范圍受限,對中小企業的借貸條件要求較高,多數新能源企業無法獲得銀行提供的基本信貸支持。區域性商業銀行由于貸款發展方向較窄,資金規模有限,缺少行之有效的配套措施,在面臨新能源產業的巨大融資需求時無能為力。比如,農業銀行根據光伏企業的經營情況,將其分為“鼓勵、維護、減少和放棄”四類,可面對這些光伏企業的融資需求時,通常不予扶持。
目前,新能源產業的直接融資渠道嚴重受阻,僅占產業資金的10%左右,遠小于國外同行業的水平。目前,股票融資是新能源企業取得投融資的主要途徑。由于發行新股的環節復雜、條件較高,必須經歷多層次的審查和批準,只有極少數新能源企業有機會進入資本交易市場融資。風險投資也是中小企業進行投融資的重要途徑,但由于多數風險投資機構缺乏專業知識,對新能源項目的模式和投資效果缺乏了解,投資活動通常處于審慎的觀望狀態,投資額度相對較小。
二、新能源項目融資的新途徑分析
新能源與傳統的市場化產品有著顯著的差別,它具有更強的公益性和社會影響力。為此,政府部門應該加大投入力度,構建以市場化為導向的產品投融資體系,促進新能源產業的發展。
(一)拓寬財稅政策支持范圍
各地財政部門應積極制訂扶持新能源產業的政策,增加投入力度,推動中小企業實施重點工程項目和關鍵技術攻關。為了推動新能源產業的發展,政府有關部門應該采用各種政策措施,包括降低稅率和提供財稅補償、設立行業專項投資基金等,扶持具備成長性有發展潛力的企業。相關資金投入可以用作示范類建設項目的補償,如光伏、風力發電價格補償,也可以用于特定項目的技術研發和產品推廣等方面。還有建設項目貼息等,從而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
(二)打通融資渠道,構建融資平臺
政府應該采取多種方式促進新能源產業的發展,其中一個重要的措施是引導商業銀行增加對新能源企業的信貸支持,規范投融資擔保制度,減輕商業銀行的壓力。另一個重要措施是,政府應該給予新能源企業更寬泛的放貸條件和更優惠的放貸利息政策,使中小企業得到更多融資機會。政府應鼓勵商業銀行為優秀的新能源企業提供信貸支持。為了達到這一目標,政府應該主動與商業銀行溝通,選擇一些科技成熟、競爭力強的中小企業,使之得到銀行在授信額度和信貸審批方面的扶持。此外,應該鼓勵國家級創投企業通過股份投資的方式,構建有效的風險管控激勵機制,實施有效的風險融資。
(三)充分利用資本市場融資
為了扶持符合上市條件的新能源企業,應大力推動其融資,并鼓勵已經上市的公司增加新股。同時,鼓勵企業利用中小板和創業板證券市場拓展渠道。為了促進新能源企業的發展,應該大力支持并購重組。此外,應該為發放債務的公司提供便利,支持它們發放中長期公司債務,以便得到更多資金。為了推動新能源產業的發展,應該加強金融創新,引進信托、創投等多種融資渠道;同時,放寬對社會和民營企業對新能源產業投融資的限定,建立完善的風險投資機制,促進新能源產業的可持續發展。
(四)通過互聯網+模式加速產融結合
“互聯網+”是一個引領經濟發展的重要工具,它將傳統產業與網絡技術結合起來,為社會經濟發展帶來巨大的機遇和挑戰。隨著金融業準入門檻的降低,金融機構開始提供差異化服務,以適應顧客的需要,創造更加優質的服務。隨著余額寶的上線,阿里巴巴上線了招財寶網絡平臺,由螞蟻金融服務運作,其主營業務定位于投融資信息及資金支付咨詢服務。這一模式為5億互聯網用戶帶來便捷的金融服務。招財寶通過引入保險、貸款等業務為融資企業提供連帶責任擔保,以確保項目的成功。這一模式不僅解決了企業資金來源問題,還能有效地管控風險。在市場經濟環境下,資本會被精確地配置,從獲利方流入短缺方,從衰退行業流入繁榮行業。融資企業應該在項目立項會上以信用為基礎,結合新能源產業的發展趨勢,向金融機構和其他相關方介紹新能源產業的發展戰略,以推動金融創新,這樣可以為項目的順利開展奠定良好的基礎。在金融創新的推動下,“互聯網+”將促進新能源行業的發展,加快產融結合的步伐。
三、新能源行業供應鏈融資模式--以光伏發電項目為例
(一)應收賬款融資模式
以新能源光伏發電項目為例。光伏是全球能源革命不可回避的關鍵領域和核心要素。IFA(國際能源署)在報告中指出:至2027年,全球光伏累計裝機首次將超過煤炭發電機組,其中在接下來的5年內全球光伏新增將達到1500GW。光伏產業上游的硅料、硅片,中游的電池片、組件,下游的電站運營及光伏設備將鏈接成一個龐大的供應鏈采購網絡。上中下游企業之間會存在大量的應收賬款,一旦不能按時收回,就會在短期甚至長期給供應商帶來現金流的壓力,從而影響產業鏈整體的可持續發展。
因此,應通過應收賬款融資模式,設定特定的企業作為上中下游的核心企業,并通過各種方式激活應收賬款,從而有效激活存貨賬款債權人,緩解資金壓力,為促進供應鏈的持續健康發展提供有力支撐。目前,應收賬款融資模式主要有質押融資、轉化投資和流動化投資三種形式,其中質押融資方式是最常用的一種。通過應收賬款質押融資模式,我國光伏發電產業鏈相關企業得以有效地解決因應收賬款周轉率降低而導致的資金緊張問題。這種模式不僅能夠提升中小企業的資金利用率,還能夠有效地緩解中小企業的財務壓力。在應收賬款轉移融資模式下,光伏上中下游產業鏈企業可以與商業銀行簽訂協議,將其應收賬款轉移給光伏發電公司,并保證在規定的時間內實現回購,以此來實現資金的有效利用。提升光伏發電企業的銀行信譽,能夠有效地獲得金融機構的資金支持,從而推動其關聯供應鏈的快速發展。
(二)光伏發電企業的其他融資
光伏發電企業可以通過多種融資渠道滿足資金需求,其中包括融資租賃和綠色電力證書融資。
融資租賃企業與光伏發電企業和硅片、硅料系統供應商建立更深入的合作關系,通過租賃模式雙方能夠共同分擔資金,實現雙贏。為了促進光伏發電產業的發展,政府應當加強對“圈錢”“玩資本”的中小企業的準入管理,將它們排除在光伏發電產業之外,保障光伏發電產業的可持續發展。
綠色電力證書是一種通過市場募集資金,把資金投向可再生能源發電企業的融資機制。即:綠色發電企業每上網1兆瓦時電,對應1個綠色電力證書。這是面向新能源企業的一種創新的直接融資。所有獲得綠色電力證書審核的企業,可以在國家許可的市場上自由交易。通過這種方式募集到的所有資金可以直接轉入發電企業,實現直接融資。
結語:
通過對新能源項目融資需求的深入分析,提高投融資效能是破解當前新能源產業融資困難的關鍵所在。本文旨在探討新能源產業的融資策略,提出一些可行的解決方案。比如采用預付款融資、應收賬款融資和私募股權基金等方法,可以滿足新能源項目供應鏈上的相關企業的投融資需要,從而推動新能源企業和產業鏈的共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