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文娟
隨著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和市場化程度的不斷加深,為了適應新形勢,政府會計制度應主動變,積極應變。自2019年1月1日,我國實行了新的政府會計制度改革,會計信息質量更加準確、預決算管理水平更加完善、資產配置更加合理、資金利用率更加有效。本文通過對政府會計制度改革的內容、影響進行了分析,并提出幾點建議,以期更好地推進事業單位的健康發展。
公共財政體系越來越健全,財政預算管理改革越來越深入,原《政府會計制度》由于以收付實現制為基礎,無法如實反映行政事業單位特定財務期間真實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業績。為了適應新形勢,政府需要轉變職能,提高管理績效,也需要改革政府會計制度,《中華人民共和國會計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預算法》《政府會計準則——基本準則》等法律、行政法規和規章,提出對現有的政府會計制度進行改革,建設了一個科學、合理、規范、統一的政府財政會計體系。
一、政府會計制度改革的基本內容
新政府會計制度對舊會計制度中不適合市場經濟發展、不適應新形勢的部分內容進行了改革,保留了原會計制度中的精華部分并進行了創新,使新的政府會計制度適應新形勢新發展的需要,促進行政事業單位健康發展。
(一)對政府會計核算模式進行了重構
《政府會計制度》重新構建了“財務會計和預算會計適度分離并相互銜接”的會計核算模式。一是政府會計應當實現預算會計和財務會計的雙重功能。通過資產、負債、凈資產、收入、費用五個要素進行財務會計核算,通過預算收入、預算支出、預算結余三個要素進行預算會計核算。二是政府會計應當使用雙重基礎。財務會計實行權責發生制,預算會計實行收付實現制。三是政府會計主體應當同時編制決算報告和財務報告,二者互為補充,共同反映政府會計主體的預算執行信息和財務信息。
(二)對現行各項單位會計制度進行了統一
《政府會計制度》統一了各項單位的會計制度的內容,不再區分行政和事業單位,保障了各個單位對于同一項業務或者相似業務進行會計處理的一致性。減少了很多不必要的工作,提高了工作效率,有利于數據共享,便于數據的使用和匯總,提高了行政事業單位的會計適用性,從而編制財務報表、部門預決算更加合理化、科學化、規范化。
(三)整合優化了預算會計、財務會計功能
舊制度下,財務會計反映的是單位的預算執行情況及部分財務狀況。新制度下,財務會計反映單位的財務狀況。財務會計,能夠準確反映政府的運行成本及單位的財務狀況,為科學編制政府決算報告提供依據。預算會計反映單位的預算執行情況。新預算會計核算范圍納入了現金收支,預算會計使單位不存在虛列預算收支的情況,從而更準確地反應預算收支情況,使單位決策更加有理有據、更加科學化。預算管理的現金收支,既要采用財務會計核算又要進行預算會計核算,即“平行記賬”。在一般情況下,財務會計中的“財政撥款收入”“零余額賬戶用款額度”“庫存現金”“銀行存款”和“其他貨幣資金”科目發生增減變動時,預算會計也應進行相應的會計處理。例如,某事業單位財務部門2022年5月發生如下現金業務。
5月10日,職工張三出差預借8000元,回來報銷差旅費5000元,并退回預支的現金3000元。
(四)優化了財務會計科目
1.資產負債類會計科目增多。以權責發生制為基礎,會計核算增加了有關往來賬款的內容。一是資產方面:銀行存款科目相比舊制度增加了其他貨幣資金科目,由之前的存貨科目更改為庫存物品、加工物品、工程物資、政府儲備物資、受托代理資產等;固定資產科目細分了公共基礎設施、政府儲備物資、文化文物資產、保障性住房。細化了固定資產累計折舊、公共基礎設施累計折舊(攤銷)、保障性住房累計折舊。由之前的單一固定資產科目細化到各個明細科目。改革后,單位的核算資產更加全面、合理、科學,為做出科學合理的決策提供了正確的依據。2.凈資產科目統一匯總成累計盈余。新會計制度將舊制度中財政撥款結轉結余、事業基金、非流資產基金等科目匯總整理成一個累計盈余科目。舊制度的科目實際上大多都是收入、費用的結轉結余,整理成一個累計盈余科目后,使凈資產的價值更加直接簡潔地顯現出來。3.預算會計新增資金結存科目。預算結余類補助結轉、基金、經營結余都統一匯總到資金結存科目。資金結存科目能夠直接反應資金的動態,便于監督管理資金的使用情況。
(五)基本建設會計核算并賬
舊會計制度中對基本建設的會計核算按照有關規定進行單獨記賬并對工程成本進行單獨核算,政府會計制度改革對基本建設項目進行了統一核算,計入到“在建工程”科目。基本建設項目會計核算大大簡化,規范了基本建設項目的會計核算,提高了信息的完整度,使基本建設項目的成本分析、資金監控等工作一目了然,相關工作人員對工作更加清晰化、簡明化,有效地節約了成本,提高了資金使用效益和單位的整體效益。
(六)報表體系和結構更加優化完善
《政府會計制度》的報表包括預算會計報表和財務報表兩大類。預算會計報表由預算收入表、預算結轉結余變動表和財政撥款預算收入支出表組成,是編制部門決算報表的基礎。財務報表由會計報表和附注構成,會計報表由資產負債表、收入費用表、凈資產變動表和現金流量表組成,現金流量表可由單位根據實際需要自行編制。改革后的《政府會計制度》調整和優化了報表結構,細化了報表附注應當披露的內容。調整完善后的報表體系,能夠全面反映單位財務信息和會計信息,報表體系簡潔明了,會計信息真實完整,提高了會計相關工作人員的效率,為單位決策人員提供了科學準確的決策依據。
二、政府會計制度改革的影響
新政府會計制度的改革是行政事業單位改革的一項重大舉措。對于提升會計信息質量、提升預決算管理水平、合理配置資產、提高資金利用率具有重要的意義。
(一)提升會計信息質量
準確的會計信息能夠反映一個單位的資金使用情況。舊會計制度以收付實現制為基礎的預算會計能夠反映一個單位的現金收支情況,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不能單純的以現金收支情況來反映政府的財務狀況,所以,以權責發生制為基礎的財務會計應運而生。它能夠真實的反映政府的“家底”和運營成本,新制度中,財務會計和預算會計相互分離又適度銜接,從而更為準確地填報財務報告和決算報告,使會計信息質量更為準確、科學。
(二)提升預決算管理水平,減少財務風險
單位的基本項目預算都是根據單位的實際情況以及上級下達的要求而合理編制的,決算則是根據當年的實際收入和支出而編制的。新制度實施后,預決算編制相對舊制度而言較規范,編制預算時,要注意使資金發揮最大效益的同時避免年末時未使用的年初指標被收回。新制度細化了預算內容,優化了預決算管理水平,內部流程更為規范,能夠實施跟蹤預算執行情況,從而更好地規避財務風險。
(三)資產配置更加合理
會計制度改革前,固定資產、無形資產都是以原值來核算其價值,無法體現其資產的凈值,從而導致資產虛增,單位依據其做出的決策也并不是最合理最科學的。改革后,要求對2019年1月1日前的固定資產進行補提折舊,實施新的制度后逐月合理地進行計提折舊。從而使資產情況更能真實地被反映出來,資產配置更加合理。同時,還可以提醒單位,哪些資產將要報廢、需要購置,哪些資產使用過多,造成不必要的浪費。
(四)提高資金利用率
新政府會計制度適應了行政事業單位以預算會計為主的特點,實施預算績效管理,優化了內部控制,使行政事業單位財務管理的現狀有所改變。新增的資金結存科目能夠直接反應資金的動態,為行政事業單位相關人員作出決策提供更為直觀的依據和更為可靠的財務數據支撐,同時依據資金結存科目能夠科學合理地監管每筆資金動態,提高資金利用率。
三、政府會計制度改革的有效措施
(一)進行新會計制度業務培訓
新會計制度和舊會計制度相比而言,在會計核算、記賬方法、報表制定等方面做了重大調整,相關的財務人員和審計人員對這次調整還不太適應,所以應進行新會計制度的業務培訓,例如舉行專題講座或者組織學習班學習新的改革內容及知識點,并根據新的制度要求進行實戰操作。這樣能夠使財政人員增強責任感和使命感,能夠感受到會計制度改革的重要性,提高工作效率,盡快使工作內容與新的會計制度相融合,從而使單位相關人員決策有可靠的依據。
(二)完善會計信息化建設
新的會計制度規定對行政事業單位的財務報表、會計核算等更為細致和精確。為了貫徹《新政府會計制度》,行政事業單位應對本單位所應用的會計信息軟件及時更新,開發會計信息軟件的相關企業也應及時了解新會計制度的內容,從而研發出與之相匹配的會計信息軟件系統。對相關工作人員進行新軟件的應用培訓,新軟件系統應使新舊會計制度相銜接且更為方便準確,從而使會計數據更為精確、科學。能夠為相關工作人員提供便利,從而提高工作效率。
(三)完善內部財務管理體系
首先,行政事業單位要緊密結合新政府會計制度,加強內部控制,使每個控制節點都能相互銜接,明確各個部門及人員的職責,使其相互制約與監督,建立權責清晰、信息通暢、執行高效的監督管理體系。其次,資產管理是本次改革中的一個重要環節,單位應完善資產管理制度,結合本單位實際,由領導人牽頭和相關部門對資產管理制度進行完善,建立健全資產管理體系,定期盤點固定資產,并進行有效監管,使會計核算準確真實,從而使財務報告更加科學合理,為單位相關決策人提供可靠的決策依據。
結語:
履行公共服務職能是政府應盡的職責,政府會計制度改革是勢在必行但也不是一蹴而就的。適應市場經濟的發展的同時也應遵循本單位發展的實際,完善適合本單位的財務管理系統。在適應會計制度改革的過程中,相關的財務工作人員可能會有銜接不到位之處,要加強業務培訓,熟知改革內容,強化技能,使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完善信息化建設,進而推進行政事業單位會計制度改革穩步推進,促進行政事業單位健康有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