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瞳



一、概論
(一)內部控制概論
內部控制即在企業的日常管理中,為了實現其經營目標,保護資產的安全完整,通過實施相應的管理制度與控制措施,以降低企業預期可能出現的風險和損失。
(二)預算控制
預算控制是指企業根據預算規定的收入與支出標準檢查和監督各個部門的生產經營活動的控制。它的功能是保證各種活動或各個部門在充分達成設定目標,實現利潤的過程中對經營資源的利用,從而使費用支出受到嚴格有效的約束。其預算內容主要有收入預算、支出預算、現金預算、資本支出預算、生產性負債預算。預算的特征包括:一是為了達到公司的經營目的,對公司的各項資源、業務活動進行了細致的規劃,所以一定要符合公司的經營策略;二是預算是一種以數字為基礎的細化規劃,是對將來的活動進行細致的規劃,是將來運作的基礎。
(三)內部控制和預算控制的關系
1.內部控制和預算控制的目標具有一致性
內部控制的目標主要是保證企業經營的合法性、資產安全、財務報告和相關信息真實完整,提高經營效率,促進企業發展。而預算控制的目標主要是對企業日常生產經營活動和預算控制目標進行對比,尋找差異原因,并且監督預算的落實,使生產經營活動穩定進行。因此,內部控制和預算控制的目標都是保障日常生產經營。
2.預算控制是提高內部控制執行力的手段
企業加強內部控制,有助于企業自我完善,增強資金管理力度,保障企業財產的安全,保證企業就既定方針穩定執行,為企業進一步進行預算控制提供良好基礎。內部環境是企業內部控制過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項基礎,它與治理結果、設置機構、分配權責、企業文化等都有關系。同時,良好的內部環境也是全面預算整體效果發揮的關鍵。建立相應的內部控制系統,樹立新的管理理念,加強企業文化建設,加強風險意識,大力宣傳各項政策,營造一個良好的控制環境,使所有的員工都能積極地參加到全面預算的編制工作中,從而達到企業的戰略目標,達到預算的需求。全面預算是內部環境的一個直觀反映,全面預算的實施狀況清晰地反映了控制環境的優劣。
二、實施的必要性
企業實施預算控制,預算通過規劃、控制和引導經濟活動,使企業經營達到預期目標。預算具有規劃、控制、引導企業經濟活動有序進行的功能,并且能以最經濟高效的方式實現預定目標。預算可以實現企業內部各個部門之間的協調。企業通過預算控制分析各部門工作績效、工作目標,進而充分協調各部門工作,實現工作效率最大化。
預算是業績考核的重要依據。企業到年末結算的時候通過年末業績和年初時候的預算差距評估企業當年的業績情況,及時地做出調整,促使企業未來工作目標更加合理,預算更加貼合實際。預算是企業在預測、決策的基礎上,以數量和金額的形式反映企業未來一定時期內經營、投資、財務等活動的具體計劃,是為實現企業目標而對各種資源和企業活動所做的詳細安排。
如果企業缺少預算控制,會有如下不良后果:第一,無法依據預算目標控制企業各部門的具體工作,各部門工作得不到充分協調,無法實現效用最大化;第二,企業的內部控制不完整,忽視了各部門工作績效提高的可能。缺少預算目標,企業就無法有效確定內部各部門的工作成果是否達標,進而缺少了評價各部門工作效率的依據,未來評估績效缺乏可靠依據;第三,企業未來在工作中,無法針對當下數據做出進度規劃,也就無法做出較科學的決策,進而無法更準確地判斷未來的工作重心,以及需要改革的地方。
三、企業的預算控制實施現狀及問題
(一)調查方法及數據來源
本文采用問卷調查的方法,在微信和問卷星互填社區上收集數據。其中,微信平臺收集到73份有效問卷,互填社區收集到101份有效問卷。調查問卷通過應用時間規則,無效問卷的歸集規則,拒絕了部分無效問卷,嚴格地保障了調查質量。
(二)企業內部控制基礎下預算控制的現狀分析
1.調查問卷分析
(1) 信度分析
樣本量 項目數 克隆巴赫系數
174 12 0.889
對收集到的174份有效問卷進行信度檢驗,如上表所示,克隆巴赫系數為0.889,說明調查問卷數據可靠性較高。
如圖1、圖2,只有23.53%的被調查者的單位專門組織學習預算控制;35.06%的人對全面實施預算管理只聽過一些,有個模糊的概念;47.12%的人基本了解。
如圖3、圖4,65.52%的人認為預算控制為內部控制管理的一個重要方面;62.64%的人認為需要建立績效評價指標體系。
如圖5,關于內部控制建設,44.25%的人認為單位內控體系不夠完善,占比最多;35.63%的人認為預算控制體系不完善,監管不夠;31.61%的人認為缺乏風險管理意識,未建立風險評估機制;28.74%的人認為監督評價職能弱化;28.16%的人認為內控環境薄弱;26.44%的人認為內控意識不強,內控方式陳舊。
如圖6、圖7,關于單位預算績效管理,63.22%的被調查者的單位建立了績效評價指標體系;40.8%的人認為單位的績效目標執行監控不到位,占比最多;37.36%的人認為單位的績效目標設置不合理,和認為缺乏科學有效的事前評估機制的一樣多。32.76%的人認為單位預算績效管理評價內容不夠全面。
(2)相關性分析
單位建設內部控制時,專門組織學習預算控制對單位內部控制建設總體情況的相關性系數為0.63,具有正向相關性;單位針對預算控制已制定相關的制度和流程對內部控制建設總體情況的相關系數為0.73,具有正向相關性;單位根據全面績效管理的要求,對有關內部控制制度進行相應修改與對內部控制建設總體情況的相關系數為0.72,具有正向相關性;單位建立績效評價指標體系對內部控制建設總體情況的相關系數為0.67,具有正向相關性。說明單位如果組織學習預算控制,針對預算控制已制定相關的制度和流程,并根據全面績效管理的要求對有關內部控制制度進行相應修改,建立績效評價指標體系,內部控制建設得以完善。
四、預算控制存在的問題及其原因分析
(一)單位內部控制建設的主要問題
單位內預算控制體系不完善,監管不夠,缺乏風險管理意識,未建立風險評估機制,監督評價職能弱化,內控環境薄弱,內控意識不強,內控方式陳舊。主要原因就是企業沒有認識到內部控制的重要性,對內部控制制度構建必要性的意識不強。大部分企業在對公司內部進行監督時,并未充分發揮監督的優勢與作用,并未定期考核公司內部控制活動。公司內部控制的執行缺失了有效監督,大部分的經營管理以及業務活動并未嚴格按照有關規定開展,使內部控制效果大打折扣。
(二)部分單位對預算控制認識不足
部分單位沒有組織學習預算控制。主要是因為單位領導對于內部控制和預算管理缺乏清晰的認識,只重視一方面而忽視了另一方面。財務部門承擔著預算的大部分內容,但是預算控制不僅僅涉及口號。每個部門以及員工的行動都是基于公司的統一目標,他們是內部的人才資源,所以單位需要組織學習如何預算控制。
(三)單位沒有針對預算控制制定相關的制度和流程
部分單位沒有針對預算控制制定相關的制度和流程,或者存在預算控制制度和流程編制不合理的現象。原因可能是單位管理者缺乏預算控制的系統管理意識。
(四)單位沒有根據全面績效管理的要求對有關內部控制制度進行相應修改
調查發現,很多單位存在沒有根據全面績效管理的要求對有關內部控制制度進行相應修改的問題。結合實際工作現狀可以發現,很多單位內部出現了預算控制和內部控制脫節的現象。主要體現在分析預算績效時,實際績效和預算管理目標存在差異,影響預算控制工作的實際效率,進而影響單位內部各項工作的有序推進。
(五)建立預算績效評價指標體系和管理主要存在的問題
隨著內部控制理論的不斷發展,各個企業制定的內部控制措施也相對多樣化。當前,以全面預算控制為核心的內部控制體系并不少見,但是真正有價值的很少。原因在于當前單位的績效目標執行監控不到位,單位的績效目標設置不合理,缺乏科學有效的事前評估機制,單位預算績效管理評價內容不夠全面。
五、企業預算控制的對策及建議
針對上述問題相應地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一)加強單位內部控制建設
完善單位內控體系,完善預算控制體系,強化風險管理意識,建立風險評估機制,加強監督評價職能,提高內控意識,及時調整內控方式,設置預算管理委員會和內控領導小組,完善內部控制信息系統。在內部控制要素中,內部環境對公司的規則和結構做出了規定。因此,要想建立內部控制系統,就必須加強監督和評價,加強對內審的監督考核。并且,設定經營目標,營造一種企業文化氛圍,并影響員工的控制意識。
(二)健全全面預算管理制度
全面預算控制實際上是以企業自身狀況為根本的工作方案,既包含了企業的工作計劃與相關指標,也確定了企業內部各個指標間的關系,健全全面預算管理制度也很關鍵,具體措施如下:第一,建立突出效益目標的管理體系,與企業的本質相結合;第二,加強業務預算、資本預算與財務預算三者間的聯系,保證建立制度的全面性,使各個環節有指導可依;第三,落實以效益為中心的經營原則;第四,結合現有財務制度中的預算內容,完善相關的管理制度與考核方案,確保內部秩序的穩定。
(三)完善預算編制、執行及決算流程
部分單位針對預算控制制定了相關的制度和流程編制。單位管理者學習預算控制系統管理知識,建立健全的預算控制體系,規范全面預算管理流程,自上而下地編制程序以及固定預算法。
(四)根據全面績效管理的要求對有關內部控制制度進行相應修改
構建以全面預算控制為核心的內部控制制度,單位管理者清楚識別預算控制和內部控制。結合預算控制的全面績效管理對內部控制制度進行相應的整改,在分析預算績效時,實際績效和預算管理目標存在差異,梳理預算控制的實際效率存在出入的原因,調整單位內部控制制度,促進各項工作的有序推進。
(作者單位:河北地質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