桓 曄,徐緋璠,韓方凌
(遼寧大學 公共管理學院,沈陽 110136)
家庭養老一直被認為是中國最傳統和最主要的養老模式,以適老化改造、智能化設備、專業化服務為特點的家庭養老床位服務成為居家養老與智能專業化養老服務相結合的新模式。國家統計局2022年數據顯示,我國60歲及以上人口占全國人口的18.9%;65歲及以上人口突破2億,占全國人口的14.2%,其中失能、半失能老年人口高達4500萬左右[1]。為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響應《“十四五”民政事業發展規劃》中發展家庭養老床位的要求,家庭養老床位的推廣與完善至關重要。
家庭養老床位以養老機構為依托,以政府補貼為基礎,對有老年人,尤其是失能失智老年人的家庭提供適老化改造、康復護理、遠程監測等養老服務,幫助老年人足不出戶享受專業化的養老服務。國內關于家庭養老床位的研究頗為豐富,已有文獻大多從推廣優勢、類型劃分、破解難點等方面展開研究[2-5]。本研究以南京市、西寧市、沈陽市為例,深入研究家庭養老床位的發展現狀,厘清家庭養老的未來發展定位,提出相應推進策略,以助力我國養老事業的健康發展。
積極老齡化理念倡導老年人身體、心理及社會適應能力均處于良好的水平。我國養老服務供需錯位問題較為突出,約90%的老年人選擇居家養老[6],但家中普遍缺乏專業的監測設施與護理人員,無法提供精細的照護服務,老年人的養老需求無法得到滿足。我國養老資源不足,高質量養老服務稀缺,醫養結合的養老服務體系尚未形成。2016年,全國在15個城市試點長期護理保險,2020年,擴大到49個城市,參保人數10 835.3萬人,享受待遇人數83.5萬人,享受待遇人數僅占65歲以上老年人口的4.38%[7]。
家庭養老床位能夠滿足老年人多樣化的養老服務需求,使老年人得以在自己熟悉的環境中獲得專業化的服務與精神慰藉,通過智能化設施的供給實現健康養老的目標,不僅能夠增強老年人的歸屬感,一定程度上還能激發老齡社會活力。
積極老齡化戰略支持社會力量為老年人提供日間照料、助餐助潔、康復護理等服務,推動老齡事業與養老產業高質量發展。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顯示,中國家庭戶平均規模已由第一次全國人口普查時的4.33人縮減至2.62人[1],隨著家庭結構的小型化、少子化,家庭的責任承擔能力與抗風險能力在一定程度上被削弱,導致照顧老年人的家庭人力資源匱乏。家庭養老床位充分調動社會力量,有利于為老年人提供價格合理、方便高效、高質量、多層次的養老服務。
許多老年人退休后,往往面臨著隔代撫育與“逆向反哺”的雙重負擔,生理、心理會逐漸退化,若缺少適老化的服務與細心的陪伴,容易加速身心的老化。家庭養老床位以家庭為依托,由專業養老機構提供入戶適老化、智能化服務,可有效緩解子女的養老壓力及工作與家庭間的矛盾,也可使老年人居家享受優質的專業化服務;打造適老化居家養老環境,更好地滿足老年人的生活需求,增強老年人的幸福感與獲得感,使老年人重新融入社會,實現自身價值。
積極老齡化戰略鼓勵探索高質量老年生活的新方案,《國家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中長期規劃》《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強新時代老齡工作的意見》《“十四五”國家老齡事業發展和養老服務體系規劃》等系列文件都在探索中國特色的應對人口老齡化道路;但目前部分地區政策落實不到位,仍通過養老機構看護、社區志愿服務等傳統方式為老年人提供照料服務,存在相關法規不完善,優惠政策落實不完全,老年人缺少情感慰藉,專業健康護理服務缺失等保障不到位的問題。
家庭養老床位在政府的鼓勵推動下逐步應用于各大城市,為老年人提供身體和心靈的雙重照料服務,使養老服務更加智能化、人性化,符合積極老齡化的要求,能夠填補當下養老保障中的空白,為老年人提供更加舒適的生活方式;推動家庭養老床位的普及已成為完善養老服務的迫切需求。
南京市是最早實行“嵌入式”家庭養老床位模式的地區之一,于2017年啟動家庭養老床位建設工作,具體包括以下五方面。①“一體化”管理。家庭養老床位服務的突出亮點是老年人能夠足不出戶地享受專業養老服務,南京市要求養老機構為享受家庭養老床位服務的老年人與機構養老的老年人提供統一標準的服務。②“適老化”改造。如在老年人家中安裝燃氣報警器、床頭一鍵呼叫設備及扶手與防滑裝置等,配備智能感應與遠程監測等電子設備,實時掌握老年人的活動情況及生理指標。③“專業化”服務。在服務主體的選擇上,要確保養老機構具有一定的資質與能力;在服務內容方面,要盡可能滿足老年人的多樣化需求,包括康復護理、保潔、建立健康檔案等;在質量監管方面,要求第三方定期開展家庭養老床位滿意度調查,積極尋求建議。④“規范化”流程。家庭養老床位的開設需經歷申請、評估到確定等級等一系列的規范化流程。⑤“同等化”扶持。家庭養老床位的探索與創新需要政府的支持與補助,南京市養老機構收住半失能、失能失智老年人的基本補貼分別按每人每月200元、300元的標準發放。
西寧市2021年開展家庭養老床位服務試點工作,從設施改造、資金補助與服務內容方面提出家庭養老床位服務的具體解決方案。①設施改造。西寧市根據當地養老機構的實際,對有困難老年人的家庭開展適老化改造,提供專業醫療護理、智能遠程監測等養老服務。②資金補助。由于家庭養老床位服務需各家庭承擔相應的設施安裝與后續維護資金,為更好地解決資金問題,西寧市政府提出按照每張床位5000元的標準給予一次性補助,且加大資金扶持力度,以三年為期限,根據建床老年人的失能失智程度給予一定補助。③服務內容。為體現家庭養老床位服務的地域性與專業性,西寧市綜合參考其他地域的醫療護理服務內容,額外將針對高原病的護理納入家庭養老服務范圍。截至2022年9月,全市已安裝1904張家庭照護床位,累計為2萬人次的困難老年人提供上門服務,獲得老年人的一致好評與認可[8]。
沈陽市2021年啟動家庭養老床位服務的建設試點工作,在適老化改造、信息化建設、居家養老上門服務等方面提出了家庭養老床位服務的具體解決方案。①家庭適老化改造。結合老年人身體狀況、生活環境等因素,派專業人士入戶進行加裝護理床,安裝扶手、坐便椅等適老化改造項目,完善家庭養老照護的硬件設施。②家庭信息化建設。根據老年人的實際需求,為其配備手表式GPS定位儀、一鍵緊急呼救、智能床墊等智能終端產品。③居家養老上門服務。參照養老機構的服務標準提供每月20~45h的上門服務,包括保潔、理發、助浴、送餐、起居照料、康復護理等基本生活護理。沈陽市已建成家庭養老床位4000余張,累計為5萬人次提供上門服務[9]。
綜合南京市、西寧市、沈陽市三地家庭養老床位現狀的探討,可以看出三地在探索實踐中存在著共性與差異。詳見表1。

表1 南京市、西寧市、沈陽市家庭養老床位服務內容對比Tab.1 Family nursing bed services in Nanjing City, Xining City, Shenyang City
1)2022年,大力發展家庭養老床位已成為三地養老服務重點工作之一。南京市、西寧市、沈陽市三地政府均認識到發展家庭養老服務的重要性與必要性。家庭養老床位能夠解決家庭照料功能弱化、養老服務供求失衡等矛盾,三地政府均出臺了相關文件,通過政策和資金大力支持家庭養老床位在有失能半失能老年人和困難老年人的家庭普及。
2)三地家庭養老服務的提供人群基本一致,均注重對失能半失能老年人、困難老年人的家庭照護,西寧市與沈陽市還關注到高齡或低收入老年人,基本做到了對養老服務有更加深入需求的老年人的全覆蓋。
3)三地家庭養老床位服務的內容既有相似性又存在地域獨特性。在家庭養老床位建設中,三地均結合家庭與健床老年人自身需求對其家庭進行了適老化改造,提供了智能終端產品及專業照護人員入戶服務,且基于各自的地域特點,額外添加更能滿足當地老年人需求的服務,如西寧市將高原病護理納入服務范圍,使養老服務更具針對性,解決了養老服務中存在的隱患。
4)在補貼方面,為減輕家庭安裝適老化改造設施及后續維護設備的費用壓力,三地按照各自的經濟發展水平,以不同的價格標準對建床家庭給予補助和補貼。
可見,三地家庭養老床位建設工作已趨于完善,正處于逐步普及的階段,未來還將隨著社會發展進一步提升服務質量,為更多老年人解決養老難問題,進而實現積極養老。家庭養老床位服務的出現滿足了人們不斷提升的養老服務需求,為老齡化社會提供了美好和諧的新出路。
為有效提供家庭養老床位入戶精準服務,需針對具有此類服務需求的老年人群進行充分的調研。可通過社區養老服務中心或養老機構深入有服務需求的老年人家庭,結合實際情況,制定與家庭現實相匹配的照護服務方案,落實專業照護人才、智能照護設施入戶等服務。
在專業照護人才培養方面,已有多地為應對人口老齡化提出一系列鼓勵建設照護人才高地的政策,以滿足社會對養老服務精細化的需求;通過建設照護人才培育基地、開展教學培訓與考核等方式,確保已上崗的照護人才的專業水平,為老年人提供優質服務。
居家養老的主要服務力量來自家庭,想要構建完善的家庭養老網絡體系,激發家庭內生動力至關重要。家庭成員應增強敬老愛老意識,年輕一輩要自覺承擔起贍養老年人的責任,從內心出發去真正關心、照顧老年人;家庭成員間應增加溝通交流,共同努力營造良好和諧的家庭氛圍,主動化解家庭內部矛盾,通過坦誠深入的交流,建立起相互理解、相互支持、平等相待的家庭關系;家庭應積極參與家庭養老床位服務,讓家中的老年人獲得專業化、適老化、智能化的優質服務,老年人自身也要積極參與社會養老,發揮互助養老精神,營造溫馨和諧的養老環境。
1)遴選養老服務機構,完善相關服務設施。政府應通過官方招標對符合條件的養老機構進行相關資質、服務能力等的審核與比較,堅持公平、公開、公正、擇優選用的原則,確保所選養老機構的專業性;還應完善家庭信息化建設,在服務對象家中安裝智能感應與一鍵呼叫器等設備,接入養老機構的信息管理平臺及政府養老服務平臺,實現及時的信息交互共享。
2)提供相應優惠政策,注重后續跟蹤評價。為促進家庭養老床位的普及與推廣,政府應出臺相應的優惠政策,鼓勵養老機構及家庭參與進來,可以向條件困難的老年人提供一定的經濟補助,向提供服務的養老機構提供一定的床位補貼;還可委托第三方機構定期對養老機構的服務質量進行評估考察,開展服務滿意度調查,引入養老服務機構退出機制,及時清退不合規、滿意度低的養老機構,以確保養老服務的高質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