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帥

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已上升為重大國家戰略,在此背景下,本文立足開封文旅產業發展的現狀,緊扣黃河文化和旅游主題,結合開封自身獨特的旅游資源優勢和厚重的文化積淀,提出促進開封黃河文旅產業發展的思路與對策。
發展現狀
當前,開封市借助厚重的歷史文化積淀和豐富的旅游資源,落實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重大國家戰略,堅持黃河水生態綠色理念、加強黃河流域生態保護,有力推動了黃河開封段文化旅游產業的快速發展。
開封作為黃河流域重要的歷史文化名城,文旅資源豐富,通過實地考察,筆者把黃河開封段的文旅資源分為三類:一是紅色文旅資源類,包括毛主席視察黃河處、蘭考縣東壩頭中國共產黨治黃故事講述地、焦裕祿精神傳承教育基地等;二是歷史文旅資源類,包括于謙治河亭、鎮河鐵犀、林公堤、馮玉祥治黃工程紀念碑等;三是自然文旅資源類,包括黃河大堤風景區、“懸河”景象、黑池水生態保護區等。
黃河文旅產業格局初步形成
目前,黃河開封段的文旅產業發展已形成由點到線,人文景觀與自然生態結合,黃河文化與紅色文化、大宋文化有機融合的發展新格局。
一是建成汴西湖生態文旅風景區。黑崗口調蓄水庫實現了與汴西湖通水,把黃河源水引入開封新城區,已成為銜接新城區和老城區的湖泊-森林生態景觀風景帶,成為黃河文化與大宋文化的展示區。
二是規劃建設了以黃河大堤為軸線,將文化展示、生態展示貫穿始終,集文旅和生態功能于一體,總長度21千米的開封黃河生態廊道示范帶。
三是建成了黑崗口水源生態保護區和黃河臺游園,修建了黃河亭、黃河廊、黃河臺,使之成為最佳的展示開封黃河文化和生態景觀的文旅之窗。
四是一渠六河(西干渠和東護城河、西護城河、南護城河、利汴河、惠濟河、澗水河)建成并與黃河貫通,實現了黃河與開封市區河、湖的水生態大循環,使黃河文化與大宋文化交相輝映,形成了新的黃河文旅景觀,實現了黃河之水滋潤古城、沿河景觀提亮古城、黃河文明沁養古城的城市發展新格局。
五是建設新時代弘揚中國共產黨治黃治沙講述地、焦裕祿精神傳承教育基地,把中國共產黨的治黃史與黃河文明生態發展史有機融合。
六是建設了一批農業生態園,形成了集生態保護、文化旅游、水資源涵養、新型農業開發于一體的復合功能帶。
建設“四個一”黃河文旅標志性工程
開封市重點建設一帶(黃河文化旅游精品帶)、一城(北宋東京城)、一中心(國際黃河文化交流中心)、一講述地(東壩頭中國共產黨治黃故事講述地)“四個一”黃河文化旅游標志性工程。這對講好黃河故事,展現古城風采,進一步豐富和彰顯河南“華夏文明之源、黃河文化之魂”的生動內涵,具有重要作用,也為開封黃河文旅產業的快速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存在的問題
通過對開封黃河文旅產業進行多次實地調研,筆者發現開封在發展黃河文旅產業方面已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目前黃河開封段文旅產業尚處于起步和探索階段,在開發規模與開發深度等方面還有待于進一步改進。
黃河文化與旅游有機融合不深
目前,開封黃河文化與旅游業存在“兩張皮”現象,融合程度較低。黃河文化元素在開封文旅業態中呈現頻率較低,沒有形成開封特色的黃河文旅產業。比如,開封市內以清明上河園為代表的清明文化、以龍亭公園為代表的北宋文化、以包公祠為代表的清廉文化等文化旅游資源,與當前開封黃河文旅產業沒有形成有機融合;開封段“懸河”景象的開發相對滯后,未能與黃河文明、大宋文化有效銜接;黃河渡船風光旅游與黃河北岸的陳橋驛等景區銜接度不夠。
宣傳的廣度和深度不足
近年來,開封一直在圍繞黃河做文章,力爭重現“北方水城、千年古城”的盛景。為此,開封先后建成了汴西湖生態文旅風景區、一渠六河水系、黑崗口水源生態保護區,修繕了毛主席視察黃河處、蘭考縣東壩頭中國共產黨治黃故事講述地,打造了一批休閑觀光生態園等,但當地的文化旅游產業沒有實現大發展、大繁榮。其重要的原因是開封對文旅產業宣傳的廣度和深度不足,特別是呈現歷史人物和重大歷史事件的檔案資料欠缺。以“于謙治河”為例,這樣一個治黃的典型歷史故事,沒有通過美術、視頻等形式進行再創作,難以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由于宣傳力度不夠,開封的歷史人文資源并沒有被有效轉化為旅游資源優勢,對黃河自然生態旅游和黃河文化傳承的價值引領不明顯,宣傳成效大大降低。
文旅產業未形成規模效應
雖然黃河開封段的文旅資源十分豐富,但未形成有效開發機制,缺乏規模效應。總體表現為文旅產業發展存在“兩頭熱、中間涼”的現象:東部蘭考的東壩頭中國共產黨治黃故事講述地和毛主席視察黃河處、焦裕祿精神傳承實踐基地等為人氣景點,西部的汴西湖景區和黑崗口水源生態保護區也為人氣景點,而蘭考至開封中間段的文旅產業發展相對滯后,沒有形成以點連線、以線帶點的規模效應。圍繞黃河沿線打造的農家樂、生態采摘園、農業觀光園等休閑旅游項目,僅是以小農經營、個體經營為主要形式,缺乏整體規劃、統一管理和公司化的經營模式,還未形成規模效應。
文化產業發展滯后
一是文旅景區的硬件設施落后。比如,黑崗口水源生態保護區內存在路面損壞、垃圾箱數量不足且設置不合理、環境衛生堪憂等情況。又如,黃河大堤沿線沒有合理規劃停車位或停車場,使得前來游玩的私家車輛隨意停放,造成道路交通不便甚至堵塞。
二是管理滯后。主要體現在對農業產業園、農家樂、生態水系的管理滯后。由于管理不到位或缺失,景區環境堪憂,難以吸引游客。整個黃河大堤沿線沒有合理規劃個人游區域,造成游客在黃河沿線隨意搭建休閑點,甚至在林區生火做飯,垃圾隨意丟棄,既破壞了環境,又留下了嚴重的安全隱患。
三是人員配備不足。旅游從業人員職業素養普遍不高,景區日常管理人員不足,這也是造成開封黃河文旅產業發展滯后的重要原因。
路徑與對策
建設一條生態經濟旅游廊道
黃河干流在開封市境內流經龍亭區、示范區、順河區、祥符區和蘭考縣等4區1縣,總長87.5千米。開封應樹立“大黃河”的理念,緊緊以黃河干流區域生態環境為基本依托,建設一條能夠體現開封地域特色和文化特色的生態經濟旅游廊道。
一是樹立黃河大保護理念,規劃黃河生態綠色走廊。以黃河大堤和大堤外200米以內為生態保護核心區,上下游、干支流、左右岸相統籌,按照宜耕則耕、宜林則林、宜濕則濕、宜草則草的原則,保護黃河生態。二是利用當前開封開發建設的水系景觀,把黃河水域、城市景觀水系、居民飲用水源地有機融合,形成“黃河為源、一渠六河、十湖連通”的開封大水系生態網,從空間上打造黃河水域與開封城內水域緊密相連的文旅廊道。三是依托開封的文化遺產、自然風光和地理環境,新建和復原人文歷史景觀,建設文化主題公園、歷史文化博物館、民族文化生態博物館等,讓游客能夠更直觀、全面地了解、感受和品味開封的歷史文化和人文風情。
打造兩個精品文旅體驗基地
堅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的新發展理念,加快建設體現悠久中華文明的開封黃河文化旅游帶,重點打造兩個富有開封地域特色和文化特色的精品文旅體驗基地。
一是以開封市區為中心,打造大宋文化體驗基地。以開封市規劃建設的懸河展示館、宋都古城、黃河國際文化交流中心等項目為依托,建設精品文旅體驗基地。大宋文化體驗基地的建設,前期以開封城區以北、黃河大堤以南、六大街以東、重工路以西為啟動區;中期以開封市區內水系湖泊為依托,擴至開封市區;后期以大運河修復為依托,擴至開封市區南部,實現大運河文化和黃河文化的共同繁榮,再現“東京夢華”的盛景。
二是以蘭考縣城為中心,打造紅色文旅體驗基地。以黃河旅游名勝風景區項目建設為依托,以東壩頭中國共產黨治黃故事講述地、毛主席視察黃河處、焦裕祿陵園等紅色文旅景點為紐帶,打造重點展示中國共產黨治黃治沙的豐功偉績、焦裕祿精神的時代價值等的精品紅色文旅體驗基地。
突出三大文化旅游特色
推進黃河開封段文旅產業的高質量發展,形成獨特的文旅產業發展特色,必須把文旅產業深深扎根于開封市域,突出體現開封的三大文化特色,即大宋文化、懸河文化、紅色文化。
一是突出大宋文化特色。把開封市內龍亭、天波楊府、清明上河園等文化旅游資源和汴西湖、一渠六河水系、運糧湖等自然生態資源,與開封黃河游覽區深度融合、有機對接,重點突出大宋的特色美食、書畫藝術、民俗、建筑、服飾等,實現黃河文化與大宋文化的有機融合,使千年大宋文化深刻烙印在每個游客的心里。
二是突出懸河文化特色。開封作為千年古城,歷經黃河水患,形成了獨特的“城摞城”奇觀,黃河流至開封水勢變緩,形成了“地上懸河”的自然奇觀。因此,可以將開封獨特的地上和地下兩大奇觀有機整合,申報中國和世界文化與自然遺產,利用“申遺”形成的品牌效應,提升開封黃河文化研究和生態保護雙重價值,提高開封黃河文旅產業的知名度,賦予開封黃河文旅產業更高經濟價值,達到保護與開發“雙贏”目的。
三是突出紅色文化特色。把開封府、包公祠等景區與蘭考焦裕祿陵園、東壩頭中國共產黨治黃故事講述地、毛主席視察黃河處等紅色教育基地有機融合,突出廉政文化、勤政愛民、家國情懷等,為開封黃河文旅產業的發展注入紅色基因和不竭的精神動力。
做好四個有機對接
一是抓好開封黃河文化旅游產業與鄉村文化旅游產業的有機對接。在建設黃河生態經濟旅游廊道的同時,抓好鄉村游,注重塑造“鄉土中國”旅游體驗地,把開封黃河流域的鄉村作為開封黃河文旅產業發展的亮點,以生態觀光農業、特色農家樂、黃河漁家樂等重點文旅項目為重要抓手,發展文旅產業的同時,不斷推動鄉村振興。
二是形成開封老城與黃河水域的有機對接。在開封城南朱仙鎮實現大運河和黃河兩大水系的貫通,推動大運河文化與黃河文化有機交融。在開封城區依托黃河生態旅游廊道以及“一渠六河”等城市水景走廊形成水系景觀網絡,以水系為依托,打造體現黃河文化的主題公園和展示項目。開封城北黃河沿線建設沿黃景觀旅游道,實現從“遠離黃河”到“親近黃河”的跨越式發展,推進開封市由“龍亭湖時代”向“黃河時代”邁進。
三是加強旅游產業投資與基礎設施建設的有機對接。對內,可以以開封文化投資公司為龍頭,加強文創項目的開發與落地;對外,開封市政府要積極走出去,與黃河沿線已開發的較好的文旅公司形成有效對接,提高知名文化企業投資的積極性。經濟提升后,要不斷強化黃河文旅產業景區的基礎設施建設,以高標準、人性化、便利化的原則,增強游客的體驗感。
四是做到生態效益與經濟效益的有機對接,實現綠色生態、經濟發展與社會效益的有機融合。開封在發展文旅產業的同時,要將黃河生態保護擺在首要位置,在充分做好生態保護的前提下,加大對黃河文旅產業的投入,發揮市場機制,積極探索生態保護和文旅產業融資新渠道。同時,開封市政府應積極引導社會力量參與黃河文旅產業的建設中,形成推動開封黃河文旅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