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當今世界正處于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對新時代我國高等教育的發展提出新的時代要求,高質量、內涵式發展已成為我國高等教育的時代命題。高校學風建設是衡量學生全面發展的重要內容,是大學精神的重要體現,也是培養德才兼備高素質人才的重要基礎?!叭恕崩砟顬楦咝W風建設提供保障,高校學風建設是貫徹落實“三全育人”理念的重要載體和手段,二者有著相同的價值目標。要以推進“三全育人”理念落地為契機,從全員、全過程、全方位三個方面著手,完善高校學風建設路徑。
[關鍵詞]“三全育人”理念;高校學風建設;路徑
當今世界正處于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對新時代我國高等教育的發展提出新的時代要求,高質量、內涵式發展已成為我國高等教育的時代命題。其中,高等學校學風建設是衡量學生全面發展的重要內容,是大學精神的重要體現,也是培養德才兼備高素質人才的重要基礎。2016年,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指出:“要堅持把立德樹人作為中心環節,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實現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開創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發展新局面。[1]”2017年,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關于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見》指出,要堅持全員全過程全方位育人[2]。2019年,教育部發布《關于深化本科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意見》指出,高校要切實加強學風建設,教育引導學生愛國、勵志、求真、力行[3]。這為高校學風建設路徑研究提供了理論依據。
一、“三全育人”理念與高校學風建設的內涵
(一)“三全育人”理念的內涵
“三全育人”,即全員、全過程、全方位育人。全員育人要求高校中所有的管理者和教師都要擔負起育人職責,包括學校黨政干部、行政人員、教輔人員、班主任、學業導師、輔導員、科任教師以及優秀學生等,要激發育人活力,發揮育人主觀能動性,形成人人育人的合力。全過程育人要求高校要將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育人全過程,從入學的開學典禮到畢業典禮結束走向社會,要把育人工作貫徹學生成長成才各個階段和每個環節,從入學到畢業這中間的每個過程都要做好育人工作,落實育人工作任務,把育人工作高質量貫穿到學生成長成才的每個細節中。全方位育人要求高校要充分利用各種空間和載體,構建大思政格局,隱性教育與顯性教育相結合,充分利用課程育人、實踐育人、管理育人、服務育人、文化育人、網絡育人等多方面的育人作用,實現全方位育人新格局。
(二)高校學風建設的內涵
高校學風是指大學全體師生在長期的教育實踐過程中形成的一種較為穩定的治學目的、治學精神、治學態度、治學風尚和治學方法,是全校師生群體心理和行為在求學治學上的具體體現[4]。習近平總書記非常重視學風建設,他指出:“青年人正處于學習的黃金時期,應該把學習作為首要任務,作為一種責任、一種精神追求、一種生活方式。[5]”學風內涵豐富,高校學風建設是一項包括黨政領導、專任教師和學生共同參與的系統工程。從學校的角度來看,學風是指學校的黨政領導、管理者和教師在治學過程中形成的一種較為穩定的治學態度和治學方法。從學生角度來看,學風是指學生的學習態度、學習目的、學習習慣在求學治學上的外部表現。加強高校學風建設,是課程改革的重要環節,是人才培養的重要途徑,是高校辦學水平的重要體現,是高質量內涵式發展的永恒主題。
二、“三全育人”理念與高校學風建設的關系
“三全育人”是一個系統完整的整體,全員、全過程、全方位三者之間相互聯系、相互影響、相互配合,全員育人是人員保障,全過程育人是時間維度,全方位育人是空間延展。“三全育人”理念的核心就是要構建育人新格局,拓寬育人路徑,整合育人資源,形成育人合力,提高人才培養質量。高校學風建設是學生成長成才的關鍵一環,是人才培養的基礎,二者有著相同的價值目標。學風建設是人才培養質量的關鍵,培養什么樣的人、怎樣培養人關鍵要有良好的學風做支撐;學風建設是高校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重要基礎,立什么德、樹什么人也要有良好的學風做支持;學風建設是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有力保證,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高素質人才需要良好的學風做支柱?!叭恕崩砟顬楦咝W風建設提供保障,高校學風建設是貫徹落實“三全育人”理念的重要載體和手段,二者互相促進、相輔相成、缺一不可。
三、現階段高校學風建設存在的問題
高校學風建設總體上是好的,新時代青年敢于嘗試挑戰,接受新生事物快,探索勁頭足,但由于自身閱歷不足,自我管理和時間管理意識欠缺,也還存在一些問題,具體表現如下:
一是基礎科目薄弱,學習理解吃力。部分學生高中偏科,一些基礎科目相對比較薄弱,普遍存在數學、英語等公共科目基礎薄弱的情況。對于數學的學習,有些學生反映,教師上課講的很多知識點自己聽得不是很明白,相關公式聽得也很懵懂,學習理解需花費很多時間。對于英語,有些學生反映,自己英語基礎較差,對于語法和閱讀理解學習起來比較吃力,擔心考試通不過。
二是學習態度不端,適應轉變較慢。高中期間的學習和本科階段的學習在本質上還是有很大的區別,高中階段管理比較嚴格,大多數是“要你學”,相對而言大學的管理較輕松,更多的是以自學為主,要靠個人自覺去學習,更多的是“我要學”。部分學生沒能在第一時間轉變觀念,環境適應融入不夠及時,適應轉變較慢,思想認識還停留在高中階段,導致學習態度不夠端正。
三是就業目標不清,學習動力不足。部分學生對自身了解不夠,不清楚自己的優勢和缺點,沒辦法清楚地認識自我和定位自我,不能對自己進行深入的剖析。部分學生就業目標不清楚,對未來的擇業比較迷茫,渾渾噩噩,過一天是一天,缺少對未來就業的思考,不知道畢業后自己能做什么、適合做什么,內驅動力不夠,導致學習動力不足。
四是學習方法不當,學習效率不高。部分學生的學習方法還停留在高中階段,更多的是死記硬背;大學期間專業課較多,大多是以理論課為主,強調理解記憶。部分學生學習方法不夠高效,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學習方法不夠多樣,導致學習效率不高,學業壓力較大,影響學習質量。
五是學習自律性差,自我要求不高。部分學生自我約束力不足,自我管理能力不夠,自律意識較差,上課有遲到、缺勤現象,課堂上也存在玩手機、睡覺、不認真聽講的情況。部分學生自我要求不高,抱著六十分萬歲的心理,感覺只要不掛科就萬事大吉,沒有更高的追求,對專業學習缺乏鉆研精神,長此以往對學業的影響比較大,不利于專業的學習。
四、高校學風建設實現路徑
(一)統籌育人力量,加強高校學風建設
全員育人,顧名思義就是需要全員參與,要整合育人資源,形成育人合力,高效推進學風建設。要積極發揮輔導員、學業導師、專任教師、優秀學生在學風建設中的引領作用,形成全員推進學風建設大格局。
輔導員通過開展“優良學風共創建”學風建設主題班會幫助學生端正學習態度,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引導學生確立生涯意識,達到確立學習目標的目的;組織開展學風大討論主題班會,圍繞自身的學習情況、課堂表現情況、學習方法、學習心得等,在充分討論的基礎上制訂一份可執行、可落地的學風建設促進計劃,對于遲到、曠課的學生輔導員要第一時間與其談心談話,了解其背后的原因,讓其認識到錯誤,及時改正。學業導師通過專業導論課幫助學生了解專業,對整個四年的課程學習有個宏觀的了解和把握,建立對專業的學習興趣,激發內生學習動力;通過對人才培養方案的解讀,告訴學生要修夠多少學分以及如何達到畢業條件和學位授予條件,為學生順利畢業打好基礎;通過主題班會喚醒學生生涯意識,告訴學生畢業后可以從事什么行業、做什么工作,為學生高質量就業做好鋪墊。專任教師要加強對課堂的建設和管理,嚴格落實課堂制度,嚴格課堂考勤,嚴肅課堂紀律,防止學生出現曠課、早退現象;加強互動交流,促進教學相長,多與學生溝通交流,了解學生需求,以便因材施教,有針對性地授課,提高課堂質量;探索授課方式,提升授課水平和能力,根據學生接受情況及時調整授課方式,主次分明,詳略得當,通俗易懂,積極活躍課堂氣氛,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以教風帶學風,幫助學生解決學習問題,對于在課堂上不認真聽講的學生要及時提醒,課后了解學生情況,根據教學安排,適量布置作業并進行作業講解,鞏固知識點,提高教學效果。此外,要大力發揮優秀學生在學風建設中的引領作用,發揮朋輩幫扶力量,做好學業幫扶,開展分層分類分級學業輔導,可以通過一對一、一對多、多對一進行開展,發揮朋輩互助優勢,不斷提升幫扶效果,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和學習積極性,營造良好學習氛圍,助力學風建設。
(二)全過程育人,推進高校學風建設
要把學風建設貫穿到學生在學校的每個階段,從學生入學到畢業,搭建育人平臺,助力學生成長成才。尤其要抓好兩頭,一是入學教育、二是畢業教育,真正做到事事育人、時時育人,保證學風建設持續進行。
大一以適應為主,是學生養成良好學習習慣的關鍵時期。學風建設要圍繞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合理安排學習時間、加強自我管理、拓寬專業視野等方面展開,激發學生對專業的學習興趣??梢酝ㄟ^“開學第一課”的講解,使學生對學科的發展和專業的發展有一個比較詳細的了解,幫助學生建立對專業的興趣。通過開學典禮加強對學生愛校榮校的教育,以便快速轉變觀念,盡快適應大學生活,為后期高質量學習打下堅實基礎。大二以專業課學習為主,是專業課學習的關鍵期。到了二年級,學生就開始陸續進行專業課的學習,學風建設要重點抓好專業課學習,提升學生專業學習能力,打好專業基礎。幫助學生開展職業規劃,指導學生參加創新創業大賽,參加專業比賽,為后期深度學習打好基礎。大三以實踐為主,是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關鍵期。到了三年級學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理論知識,對于未來職業的選擇和個人發展方向也比較清楚,學風建設的重點要為學生搭建實踐平臺,動員學生積極參加暑期實習和政務實習,鼓勵學生利用假期到意向就業單位參加專業實習,引導學生用理論指導實踐,在實踐中提高綜合能力。大四以就業為主,也是學風建設的重點,學風建設應圍繞就業能力提升展開,高質量上好就業指導課,組織開展就業專題講座,做好學生簡歷指導、就業指導、考研指導、考公指導,提高學生面試技能和求職技能,引導學生轉變觀念,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實現人生價值,選擇適合自己的崗位,實現高質量就業。
(三)全方位育人,強化高校學風建設
全方位育人重在突出全面,要充分發揮課程育人、實踐育人、管理育人、服務育人、文化育人、網絡育人等多方面的育人作用,構建系統完善的學風建設機制。
課程育人是主渠道主陣地,積極發揮課程育人作用,思政課程和課程思政要相結合,同向同行,挖掘更多的育人元素,發揮教師主體作用,做好大學生的思想引領工作和理想信念教育工作,潛移默化地培養學生學習能力和專業技能,引導學生把“小我”融入時代的“大我”當中,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建功立業。實踐育人是學風建設的有力抓手,學生通過參加社會實踐,可以檢視自身理論的掌握情況,通過實踐深化對專業的學習和運用。管理育人是學風建設的保障,要加強管理,完善領導聯系班級制度,完善學生管理制度,積極發揮學業預警作用,對學業預警學生及時進行談心談話,積極開展幫扶,做好學業輔導,積極開展成績分析,提高學生學習成績,幫助學生制訂學習計劃。服務育人是學風建設的重要內容,各級行政部門要切實擔起育人職責,黨政部門、教輔部門要協同聯動,以學生為中心,積極關心學生的煩心事、操心事,用心用情用力解決學生學習問題。文化育人是學風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要發揮校訓精神的育人作用,加強校園基礎設施建設,營造愛學、善學、樂學的文化氛圍,積極建設書香校園,舉辦讀書節,同時還要充分利用開學典禮、畢業典禮、傳統節假日等活動,加強學風內涵建設。加強學風網絡陣地建設,打造名師微課堂,把教師的輔導視頻放到網絡平臺給學生學習、觀看,發揮榜樣示范作用,把優秀學生的事跡在自媒體平臺上展播,把獎學金獲得者的學習經驗在網絡上展示,引導學生向榜樣看齊。
結束語
綜上所述,“三全育人”理念為高校學風建設提供支撐,高校學風建設是貫徹落實“三全育人”理念的重要載體和手段,要以推進“三全育人”理念落地為契機,適應中國式現代化人才培養的實際需要,從全員、全過程、全方位三個方面著手,進一步完善高校學風建設路徑。
參考文獻
[1]習近平: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開創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發展新局面[N].人民日報,2016-12-09(1).
[2]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關于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見》[N].人民日報,2017-02-28(1).
[3]教育部.教育部關于深化本科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意見[EB/OL].(2019-09-29)[2023-05-04].http://www.gov.cn/gongbao/content/2020/content_5469721.htm?ivk_sa=1024320u.
[4]韓延明.學風建設:大學生可持續發展的永恒主題[J].高等教育研究,2006(3):19-24.
[5]習近平.習近平談治國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51.
作者簡介:劉嘯(1990— ),男,漢族,安徽阜陽人,廣西財經學院,碩士。
研究方向: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