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越山
準格爾旗地處內蒙古西南部、鄂爾多斯高原東端、晉陜內蒙古三省區交界處,是國家重要的能源重化工基地之一。煤炭產業是準旗的支柱產業,在全旗的經濟總量中,煤炭產業所占比重接近70%,從2004年起準格爾就成為全國第一產煤大旗。近年來,準格爾旗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把“走好以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為導向的高質量發展新路子”作為工作主路線,扎實推進綠色礦山建設,讓礦區變得天藍、水清、地綠,被人們譽為煤區中的“塞罕壩”。
準格爾旗有不少國有能源大企業,近些年來,他們全力踐行央企責任,破解黃河流域生態保護難題,走出一條“產業生態化、生態產業化”的綠色發展之路,為促進準格爾旗的礦山治理,生態環境改善,作出了重要貢獻。
復墾礦區呈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作為國家能源集團骨干企業、黃河流域國家能源重點保障企業,準能集團因煤而興、依煤而盛。如何應對挑戰,如何跳出“挖煤—運煤—賣煤”的傳統路子,如何破解“資源陷阱”,是準能人面臨的一場大考。為此,集團高層提出了必須堅決摒棄“守攤子、吃老本”的守舊心理,牢牢把握未來能源市場需求和發展方式,按照一個主體、兩翼一網、七個準能的“1217”發展規劃,成功探索了一條跨越資源枯竭型陷阱的新路子。
——依托“一個主體”。即以做精煤炭產業為主體,做好煤炭這篇大文章,旨在筑牢根本基石,實現穩定發展。未來較長一段時間,煤炭作為主體能源的地位不會改變,煤炭在能源供給中的安全保障作用不會改變,煤炭企業在國民經濟運行中的重要支撐價值不會改變。按照立足國情、控制總量、兜住底線的要求,堅定發展自信,鞏固增強一體化運營優勢,為多領域協同發展提供充足的資源支持,充當“蓄水池”作用。
——構架“兩翼一網”。即以低碳循環經濟和綠色生態經濟為兩翼,以打造智能微電網為紐帶,將低碳循環經濟和綠色生態經濟有機連接,形成能源閉環,助推兩翼發展,構建了“基于煤、延伸煤、超越煤”的高質量發展路徑,為新時期公司實現轉型升級提供強大動力。
——打造“七個準能”。即打造“紅色、安全、生態、智慧、精益、法治、和諧”的七個準能,服務于“一個主體”的定位,助推“兩翼一網”的落地,持續推動質的有效提升與量的合理增長有機統一、相輔相成,讓各項工作“可衡量、可考核、可檢驗、要辦事”。
準能集團是集煤炭開采、坑口發電及煤炭循環經濟產業為一體的大型綜合能源企業,擁有煤炭資源儲量30.85億噸,具有“兩高、兩低、一穩定”(即灰熔點高、灰白度高、水分低、硫分低、產品質量穩定)的品質特點,是優質動力、氣化及化工用煤,以清潔低污染而聞名,被譽為“綠色煤炭”。準能的兩座礦山相繼被自然資源部命名為“國家級綠色礦山”、被國家能源局授予“中國最美礦山”稱號,2017年獲批“準格爾國家礦山公園”;2022年“礦區生態修復案例”入選世界經濟論壇報告。
準能集團地處內蒙古、晉、陜三省區交界地帶,黃河流經238公里,屬于典型黃土高原地貌,最大的優勢是資源豐富、最突出的短板是生態環境脆弱。從開礦之初,公司就堅持因地制宜、科學規劃,不斷實現生態建設新突破,創新形成黃土高原生態建設技術體系,即水土流失控制技術體系、生態重構技術體系、復墾綠化標準化作業流程三大技術體系,發布5項地方標準,做到了排棄地復墾全覆蓋、無死角,實現了“地貌重塑、土壤重構、植被重建、景觀重現、生物多樣性重組與保護”,成功將昔日溝壑縱橫的“雞爪子”山,改造為萬畝良田、森林草原,脆弱的生態環境得以有效保護。
截至目前,礦區復墾綠化總投入27.85億元,完成復墾綠化土地9.8萬畝,治理率100%,植被蓋度由最初的不足25%提高至80%以上,水土流失量從13000噸/平方公里·年降至1500噸/平方公里·年,水土流失控制率升至80%以上,生態系統實現正向演替、良性循環,植被種群由單一趨向多樣化發展。野生動物數量逐年遞增,生態平衡系統已見雛形,礦區呈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生態美景,實現了經濟發展與生態保護的共贏。
為深入踐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準能集團將生態文明建設作為公司轉型發展之基,大力發展綠色生態經濟,通過“生態+農業、生態+牧業、生態+林果、生態+光伏、生態+文旅”多元產業模式,使綠水青山真正變成金山銀山。依托國家“兩山”實踐創新基地、國家工業旅游示范基地、國家A級旅游景區及國家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申報創建工作,打造建設一批集畜牧養殖、林果產業、生態碳匯、光伏新能源、紅色教育和工業科普為一體的標志性生態品牌工程。
準能集團黨建工作部副部長張新告訴《經濟》雜志記者,準能礦山生態旅游區目前已累計接待游客12萬余人次,“十四五”期間預計可吸引游客100萬人,新增就業崗位6萬個。建成生態牧場、優質肉牛養殖園、林果生產采摘園、婚慶文化園等為一體的綜合園區,現存欄優質肉牛2000多頭,種植牧草1萬多畝,開發飼料及小雜糧種植基地3000多畝,建成涵蓋83個品種的千畝果園、采摘日光溫室20棟、野營觀光蒙古包20座,種植觀賞花卉1000多畝,礦區生態產品初級轉化率穩步提升,礦區生態系統生產總值(GEP)由2016年18.46億元增加至2022年的32.55億元,增加14.09億元,實現“綠水青山”向“金山銀山”的轉化。通過綠色產業多元化發展,綠色動能轉換效果凸顯,礦區金山銀山越做越大,先后被鄂爾多斯市、準格爾旗兩級政府主管部門授予市、旗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被中國生態文明研究與促進會授予“生態文明教育實踐基地”。
近年來,準能集團積極創建“兩山”實踐創新基地,為促進地方經濟高質量和可持續發展提供助力,為破解礦業開發與生態環境保護矛盾貢獻準格爾智慧。
一是破解了黃土高原半干旱荒漠地區大型煤炭基地開發與保護協同推進的重大技術難題。讓溝壑縱橫的“雞爪子山”變成風光旖旎的萬畝良田,實現了從“黑”到“綠”的蛻變,做到了復墾全覆蓋、無死角,從根本上改善了脆弱的生態環境,資源優勢轉化為發展勝勢,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
二是找到了在產礦山綠色發展的新方案?!皟缮健睂嵺`創新基地創建實現生態和經濟雙贏的良性循環。生態成果高效推動企業多元發展,形成“一基、三山、五重、多園”綠色發展思路,促進了新舊動能轉換升級,提升礦區發展的“含金量”,為多元綠色產業良性聯動提供方向和經驗。
三是提升了綠色品牌價值和核心競爭力。通過“生態+”多元產業的集成發展,豐富產業結構、延伸產業鏈條,生態優勢轉化為發展勝勢,轉型升級步伐加快,產業結構和能源結構持續優化。礦區綠色發展得到社會各界高度認可和廣泛關注。
張新告訴《經濟》雜志記者,目前集團正繼續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加強荒漠化綜合防治和推進“三北”等重點生態工程建設座談會上重要講話精神,高水平、高質量、高標準推進黃河流域生態保護,走好新時代生態文明建設之路,寫好生態保護和經濟發展協調統一的“綠色文章”,繪好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生態畫卷”,為筑牢北疆綠色生態屏障,建設美麗中國貢獻“準能”力量。
智慧礦山首在保人員安全
安全生產是發展之基、民生之本、和諧之源。準格爾旗在發展社會經濟的同時,將煤礦安全生產擺在重要位置,提出“向科技要安全”的發展思路,按照“企業主導、政府引導”的原則,以“少人則安、無人更安、智能保安”為理念,大力推進智慧礦山建設,實現了煤礦生產過程的智能化、安全監控數字化。
記者在準格爾旗采訪,深深感受到準格爾旗在實現高質量發展方面對人的重視。用鄂爾多斯市政協副主席、準格爾旗委書記蘇新亞的話說就是:沒有對人的尊重,你就不清楚發展究竟是為了什么。你甚至無法想象,在辦公室采煤,員工不用上夜班,井下工人不再失聯,這些煤礦生產中聽起來覺得不可能的事兒,然而在準格爾旗卻實現了。
隸屬于中國大唐集團能源投資有限責任公司的大唐龍王溝煤礦,是生產能力為1500萬t/a的特大型智能化礦井,先后獲煤炭工業協會特級安全高效礦井、全國安全文化建設示范企業、內蒙古自治區綠色礦山、智能礦山等榮譽稱號,是國家一級安全生產標準化管理體系礦井和全國首批智能化示范礦井。
龍王溝煤礦副總經理李恒告訴《經濟》雜志記者,為了積極推進智慧礦山建設,龍王溝煤礦于2020年7月成立了全國首個企業自主組建的智慧礦山人才團隊——智慧聯盟,通過自主報名海選、民主測評優選、現場演講競選的方式,從全礦596名大學生中選拔出34名優秀青年員工組建了聯盟,其中,有專職人員16人。聯盟組建以來,確定了“安全高效”的工作目標,凝聚了“集控變監控、自動變主動、智能變智慧、人管變機管”的工作思路,樹立了“實際、實用、實效”的工作原則,通過不斷創新實踐,為全國智能化人才培養提供了參考,為智慧礦山高精尖技術的自主攻關提供了典范。在聯盟主任張海君的帶領下,聯盟主抓“五項創新模式”,攻堅突破了數字化應急救援智能指揮與決策、研究應用了基于“全息—本源—模態”智慧預警預測等20多項技術,為煤炭行業智能化快速發展提供了寶貴經驗。他們以問題和目標為導向,加大科技自主研發,研究申報了基于高速脈沖相機+人工智能在皮帶防縱撕保護裝置、基于雷達測速長距離斜井運輸失速保護自動脫鉤裝置、基于狹小空間模塊化智能巡檢機器人等8項發明專利,累計申請專利30項,發表省部級以上專業論文20余篇,獲得中國大唐集團公司科技獎3項,煤炭工業協會科技獎1項、中國安全生產協會安全科技進步獎1項。并積極與深圳市人工智能產業協會合作,揭牌成立了“AI+智慧礦山創新研發基地”,大力開展人工智能技術落地應用,為煤炭行業智能化新技術落地應用提供了借鑒。
聯盟成立以來,通過智能采煤、智能掘進、智慧機電等智能化系統建設,礦井建成了井下無人值守固定場所20個,單班下井人數不到100人,直接從事安全生產人員不足500人,實現了“少人則安、無人則安”的高效礦井建設目標,礦井綜合噸煤電耗8度以下,比同類礦井低40%以上,能源消耗率降低了約30%,踐行了綠色發展。龍王溝煤礦智慧礦山建設,為煤炭行業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實踐經驗。
與此同時,準能集團的黑岱溝露天煤礦和哈爾烏素露天煤礦也以實現多機裝備智能化協同、區域無人作業,建成智能煤礦無人化生產管控體系為目標,通過5G專網建設,將5G技術應用于智慧礦山,實現礦山生產環節的智能感知、泛在聯接和精準管控,催熟多個智能礦山應用場景。目前,智能檢修、智能供電、智能供水、智能裝藥與爆破、智能倉儲等系統已啟用,為安全生產提供了智慧保障。
2023年1月6日,農歷臘月十五,準格爾旗發布了準格爾版本的壹號文件《準格爾旗綠色礦山建設生態修復(提升)治理二十條措施》。在同日上午準格爾旗委、旗政府組織召開的全旗綠色礦山建設推進大會上,旗領導講話指出,1號文件中的二十條措施是結合準格爾旗綠色礦山建設生態修復的實際情況制定的,主要是對《內蒙古自治區礦山環境治理實施方案》《鄂爾多斯市綠色礦山建設管理條例》《鄂爾多斯市礦山地質環境恢復治理基金管理辦法》《鄂爾多斯市綠色礦山建設方案》的細化落實,既上接“天線”又下引“地線”,綠色礦山建設對全國產煤第一旗準格爾旗來說,其必要性和重要性不言而喻,不僅能夠有效解決綠色礦山建設的眼前問題,更事關準格爾旗的長遠發展。準格爾旗,必須建設綠色礦山、安全礦山,不負綠水青山,不負人民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