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越山
2023年8月16日夜,正在內蒙古準格爾黃河大峽谷崔家寨采訪的記者,于夜幕降臨之時聽到不遠處傳來陣陣鑼聲、鼓聲、嘈雜聲。見記者一臉疑惑,準格爾旗委宣傳部副部長王水泉說:這是離此不遠的魏家峁鎮正在“趕交流”。“趕交流?啥叫趕交流?”看記者滿臉興趣,王水泉驅動車輛,說:走,我帶你去看看。
一
車窗外清風習習,夜空中亮星跟隨。經過一圈圈忽高忽低的盤旋山路,車前不遠方就是一片燈光明亮處,魏家峁鎮就到了。
車停路邊,循著鑼聲、鼓聲、咿呀聲,跟著車流、人流,右拐進入一條街道,但見路兩邊華燈生輝,游人如織,約700米長的街市熙熙攘攘、歡聲笑語不斷。長長的攤檔上,有賣燒烤的,有賣冷飲的,還有賣鍋碗瓢盆、服裝鞋帽的;各種小吃、露天KTV、兒童游樂設施……應有盡有,嚯,好一派精彩紛呈的鄉村夜生活!記者不禁為之叫好起來。
鑼鼓喧天音樂起,琴弦絲樂聲聲鳴。在一處演出現場,只見戲臺上各種角色陸續上場、開唱,演員唱腔圓潤,吐字清晰,動作到位。戲臺下是里三層外三層,水泄不通,動也不動。據說,這是特意邀請的大同晉劇團來此演出。源于山西的晉劇,是準格爾以及整個內蒙古都比較喜愛的劇種,據說晉劇原本陰柔婉轉,但自清初流入塞外三百年,在內蒙古特定的環境氣候和內蒙古高原厚土的滋養下,形成了如今高亢激昂的鮮明特點,深受百姓的喜愛,被他們稱為“大戲”,經常是迷得觀眾眼都顧不上轉動一下。倒是身在最外層的觀眾,腦袋隨著角色在戲臺上的移動,而不時搖晃。
與晉劇同樣受到歡迎的是準格爾旗最為著名的“漫瀚調”。“漫瀚”二字,是蒙古語“芒赫”的音譯,意為“沙丘”“沙梁”和“沙漠”,這也倒符合準格爾旗沙丘、沙梁、沙漠地貌的特征。發祥于準格爾旗的“漫瀚調”也因此被稱為“沙丘調”“沙梁調”和“沙漠調”。身為準格爾旗人,或許與工作性質有密切關系,宣傳部副部長王水泉對“漫瀚調”極為熟悉和了解,也比較喜愛。記者在準格爾旗奔波采訪的那幾天,王水泉數次從他的手機上找出相關“漫瀚調”曲目放給記者聽,那馬頭琴的廣闊、悠長,夾帶著黃土高坡“信天游”的高亢、嘹亮,回響在耳畔,激蕩在內心。據了解,清康熙年間,大量漢族移民流入準旗,從而形成了蒙漢雜居、農牧兼營的局面。蒙、漢群眾在長期的勞動與生活中,互幫互助,和睦相處,天長日久從生活方式到生活習俗也就有了互相仿照,在文化藝術方面的交流隨之也趨于廣泛。可以說,“漫瀚調”正是準格爾旗蒙、漢兩族人民長期相處,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水乳交融的象征。1964年,準格爾旗民族歌唱家張美蓉、奇二禿進北京參加了全國業余文藝匯演,把“漫瀚調”第一次唱進了北京,受到首都人民的好評。其中,張美蓉還受到毛主席、周總理等黨和國家領導人的親切接見。2000年,準格爾旗排演的“漫瀚調”劇《納林河畔》,獲得極大成功,榮獲內蒙古自治區“五個一工程”節目獎。進入新世紀,“漫瀚調”更是人才輩出,其中,歌王奇富林赴港將“漫瀚調”唱進了香港中文大學,并參加了“十大原生態歌王世界巡演”北京演唱會。美國匹茲堡大學音樂系教授榮鴻曾這樣評價“漫瀚調”:這是內蒙古遼闊的大地產生的極為獨特的歌唱,是世界上極為少聞的音色。
2008年,漫瀚調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2011年,準格爾旗也再次被國家文化部重評為“中國民間藝術‘漫瀚調之鄉”。
二
行走于摩肩接踵的人流之間,引領著記者前行的王水泉突然眼前一亮,走上前與一個人熱烈握起手來。原來是他遇到了魏家峁鎮黨委副書記、鎮長提名人選越超,越超正在查看“趕交流”的情況。得知記者老家是山東的,越超告訴記者:“趕交流”在你們老家應該叫“趕集”,河套人叫“趕交流”,就是到物質文化交流大會進行買賣或交流的意思,期間也有大型馬戲、雜技、雜耍,以及烏蘭牧騎和民間《二人臺》的演出,應有盡有,各類商品也琳瑯滿目,晉、陜、內蒙古、冀以及旗內外的各路商家也都會云集而來。越超雖到魏家峁任職不久,但他對當地情況已是了如指掌。他告訴記者,2018年中央一號文件《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意見》強調,“鄉風文明是鄉村振興的保障,必須堅持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提升農民精神風貌,培育文明鄉風、良好家風、淳樸民風,不斷提高鄉村社會文明程度”。突出魏家峁鎮鄉村文化特色,豐富全鎮人民群眾的精神和文化生活,魏家峁每年都要舉辦物資交流大會,今天您趕得巧,是今年物資交流大會的第一天。據他介紹,旗里的“烏蘭牧騎”也時常到魏家峁、到各基層鄉鎮來演出,豐富人民群眾的精神文化需求,以多種活動形式將黨和國家的聲音和關懷及時送到基層來。
在越超的介紹中,魏家峁鎮是一個煤炭資源豐富、全旗的一個工業重鎮。工業發展優勢巨大的同時,致力于將其打造成為能源集聚、農旅融合、生態宜居、人民幸福的特色小鎮。魏家峁鎮近年來積極按照旗委部署,凸顯人文底蘊,著力打造文化建設示范村,突出“中國傳統村落”品牌,彰顯獨特文化魅力。以杜家峁村村內的中國傳統村落崔家寨、漂流、崖壁秋千、晚間宿峽谷雅宿、頭枕黃河波濤等旅游項目,正助力將魏家峁打造成一個歷史文化知名鄉鎮。下一步,魏家峁鎮將繼續開展形式多樣的群眾性文化活動,努力滿足人民群眾的精神文化需求,讓文明之花開遍鄉村的每一個角落,譜寫魏家峁鎮高質量發展新篇章。
“趕交流”,一個“趕”字,透著百姓們的盼望和希望;“趕交流”,對于百姓最重要的一個目的就是看戲。是戲,就會有結局,該斬的,必斬;該賞的,定賞。一出戲的結局,往往會與臺下觀眾的盼望相一致。劇終音樂起,戲臺帷幕落,快意恩仇江湖事,樂得逍遙渡浮生。四鄰八鄉的村民,在夜色中一路說笑著,乘興而去,且待明日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