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子香
摘 要:目的:分析整體護理對老年糖尿病患者的臨床應用效果。方法:選取2021年1月至2022年9月入院的92例老年糖尿病患者,依據隨機數字表將其劃分為2組,對照組46例患者采取常規護理,觀察組46例患者采取整體護理;對比2組血糖水平、生活質量、護理滿意度。結果:觀察組血糖水平(FBG、2hPG、HbA1C)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生活質量評分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護理滿意度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結論:對老年糖尿病患者進行整體護理可提升其血糖控制效果,改善其生活質量。
關鍵詞:整體護理;糖尿病;血糖水平;生活質量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clinical application effect of holistic care on elderly patients with diabetes mellitus. Method: 92 cases of elderly diabetic patients admitted to the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21 to September 2022 were selected and divided into 2 groups based on the randomized numerical table, 46 patie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adopted conventional care, and 46 patien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adopted holistic care; blood glucose level, quality of life, and care satisfaction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2 groups. Result: The blood glucose level (FBG, 2hPG, HbA1C)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P<0.05); the quality of life scor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P<0.05); and the care satisfaction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P<0.05). Conclusion: Holistic care for elderly patients with diabetes mellitus can enhance their glycemic control and improve their quality of life.
Keywords: holistic care; diabetes mellitus; blood glucose levels; quality of life
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是臨床上常見的慢性代謝性疾病[1]。DM發生后需終身治療,且預后較差、并發癥較多、治療費用較高,因而在疾病治療期間,容易增加患者精神、心理及經濟負擔;再加上老年DM患者自身年齡大、合并基礎疾病多,且疾病認知不足,更會加重其患病后的抑郁、焦慮程度,甚至影響患者遵醫性,不利于疾病治療與預后[2]。整體護理則是當前臨床廣泛實施的新型護理模式,其與常規護理存在一定區別,可將“以疾病為中心”的護理原則轉變為“以患者為中心”的治療方式,進而結合患者實際病情與身心需求為其制定護理措施,幫助其更好地配合疾病治療,改善預后[3]。對此,本次研究主要以92例老年DM患者為例,分析整體護理的臨床價值。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21年1月至2022年9月入院的92例老年DM患者。納入標準:與《中國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7年版)》[4]中關于T2DM的診斷標準一致;年齡≥65歲;患者及家屬對研究知情。排除標準:合并其他臟器衰竭;肝腎功能不全;合并惡性腫瘤。
依據隨機數字表將92例老年DM患者劃分為2組,各46例。對照組男女比為24/22;年齡區間為65~81歲,均值為(73.26±3.25)歲。觀察組男女比為25/21;年齡區間為65~83歲,均值為(73.41±3.38)歲。對2組患者基礎資料進行統計未見顯著差異(P>0.05),可比。此次研究項目得到醫學倫理核準后確立。
1.2 方法
對照組常規護理:定時對患者血糖水平進行監測,予以飲食及運動指導;遵醫囑指導患者正確用藥,并為其講解日常生活中需要注意的事項,鼓勵患者適度運動,以提升血糖控制效果,延緩疾病進展。觀察組整體護理,包含宣教、心理干預、飲食指導等方面。
(1)宣教。收治患者后,責任護士需積極了解其心理狀態與病情,結合患者疾病認知、生活習慣、理解能力等實際情況,制定針對性的護理措施與宣教方案。通過口頭講解、視頻錄制、印刷圖文宣教資料、專家講座、組織病友交流及建立微信群定期上傳資料等多元化形式進行疾病相關知識講解,重點講解疾病誘因、治療方法、用藥、注意事項、飲食控制等,盡可能提升患者自我認知水平,鼓勵其積極配合治療,提升患者配合度。
(2)心理干預。為患者提供針對性心理疏導,對其積極配合治療的行為予以鼓勵與肯定,并主動與患者溝通,拉近護患關系。對患者病情及身體狀態、家庭情況、生活習慣等情況進行了解,對患者心理狀態進行綜合評估,結合其實際心理狀態予以相應疏導安慰,指導患者正確釋放壓力,確保其以積極樂觀的心態配合治療。
(3)飲食指導。患者自身年齡較大、合并基礎疾病較多、消化系統功能有所減弱,飲食對其血糖水平存在較大影響,因此需要結合患者實際病情、血糖值及機體營養狀態做好飲食及營養指導。在飲食方案制定中,需制定嚴格的熱量攝入方案,嚴禁食用含糖量高的食物,盡可能戒煙酒,并適當增加綠色蔬菜、粗糧攝入量。
(4)運動指導。結合患者病情、機體耐受度等實際情況,指導患者合理選擇適宜的運動項目,如打太極、慢跑、散步、慢走等。這一過程中需充分考慮老年患者自身素質較差的特點,在運動方案制定中需緊密結合患者實際機體狀態控制運動量與運動時間,堅持循序漸進的原則,量力而行,以確保輔助常規治療,改善患者代謝狀態。
(5)并發癥防范。老年患者自身免疫力、抵抗力均較弱,一旦血糖控制不佳極易引發多種并發癥,如低血糖、感染、酮癥酸中毒等,因而在護理中需采取有效措施,積極防范。在低血糖預防中,需結合患者實際用藥類別進行防控,及時遵醫囑靜注葡萄糖溶液。在感染預防中,需定期幫助患者進行口腔及皮膚清潔,預防口腔感染及皮膚感染發生。在酮癥酸中毒預防中,一旦發現患者出現極度口渴、尿量增多、嘔吐等癥狀,就需予以高度重視,遵醫囑為其輸注胰島素或補液干預。
1.3 觀察指標
1.3.1 血糖水平
護理前后測定FBG、餐后2 h血糖(2hPG)、糖化血紅蛋白(HbA1C)指標。
1.3.2 生活質量
護理前后,以糖尿病患者生存質量特異性量表(Diabetes Specific Quality of Life Scale,DSQL)評價患者的生活質量,內容涉及社會關系、治療、心理、生理等4部分,評分越高對應的生活質量越差。
1.3.3 護理滿意度
在患者離院時發放科室自制護理滿意度問卷,問卷內容涉及醫護人員態度、護理技能、護患關系、溝通技巧等,總計100分,分為4個評分區間。評分<60為不滿意、60≤評分≤80為一般、80<評分≤90為滿意、評分>90為十分滿意,總滿意度為十分滿意、滿意、一般病例數占總病例數百分比。
1.4 統計學方法
數據采用SPSS 25.0分析,(x±s)描述計量數據、[n(%)]描述計數數據,分別采用t、χ2檢驗,P<0.05表示統計差異顯著。
2 結果與分析
2.1 血糖水平
如表1所示,FBG、2hPG、HbA1C水平護理前無顯著差異(P>0.05),護理后觀察組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
2.2 生活質量
如表2所示,護理前DSQL評分無顯著差異(P>0.05),護理后觀察組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
2.3 護理滿意度
如表3所示,觀察組的護理滿意度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
3 結論
DM是多發于中老年群體的常見慢性進展性疾病,在當前人口老齡化程度不斷加劇及人們生活習慣、飲食結構不斷轉變的情況下,老年DM發生率不斷升高,已成為當前威脅中老年人生命健康的重要疾病之一[5]。在老年DM發生后,若未能有效控制血糖水平,控制病情進展,極易引發多系統、多器官損傷,進而危及患者生命健康,故疾病發生后需盡早診斷、治療[6]。目前,臨床針對老年DM的治療以控制血糖為主要措施,但DM病程相對較長,現階段尚無根治措施,患者病發后需要終身治療,而很多老年DM患者對自身疾病認知有限,其在血糖處于穩定狀態下易出現自行停藥、不控制飲食等行為,進而導致血糖水平再度出現較大波動,影響治療效果及預后。因而在老年DM患者治療中,配合科學的護理干預,強化患者遵醫性,提升其自我管理能力十分關鍵。
結合本次研究結果可見,實施整體護理的觀察組患者護理后血糖水平顯著低于實施常規護理的對照組(P<0.05);同時,觀察組患者生活質量、護理滿意度均優于對照組(P<0.05)。提示采取整體護理能夠幫助老年DM患者更好地控制血糖水平,提高生活質量。相較于常規護理,整體護理能以患者為護理中心,圍繞患者實際病情、臨床特點、年齡特征、身心狀態、護理需求等多個方面展開分析評價,進而結合患者實際護理需要為其制定全方面、系統性的護理措施,保障護理質量與效果。在實際護理中,通過宣教與心理干預,可幫助患者更好地掌握疾病相關知識,糾正其錯誤認知,從而減輕患者不良心理,使其更好地配合治療;通過飲食及運動指導可幫助患者更好地輔助藥物治療,提升機體免疫力,強化血糖控制效果,避免血糖過度波動影響療效;通過并發癥防范有助于防范相關并發癥發生,進一步延緩疾病進展,控制病情,改善患者生活質量。此外,整體護理也可幫助老年DM患者進一步提升自護能力,指導其養成積極的生活習慣,以更好改善機體健康狀態,提升生活質量。
參考文獻
[1]王玉香,朱濱.整體護理對老年糖尿病患者的應用效果及餐后2小時血糖水平影響分析[J].心理月刊,2020,15(7):99-99.
[2]葉銀燭,呂偉垣,陳寶嫦,等.整體護理對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焦慮抑郁障礙及生活質量的影響效果觀察[J].中國實用醫藥,2020,15(18):161-164.
[3]楊爽.整體護理對老年糖尿病患者生存質量的影響[J].中國城鄉企業衛生,2020,35(11):117-118.
[4]孫芳芳.整體護理干預對老年糖尿病患者的效果觀察及生活質量的作用[J].糖尿病新世界,2020,23(23):116-118.
[5]趙云.整體護理對老年糖尿病患者生存質量和自我管理能力的影響分析[J].臨床研究,2021,29(10):170-171.
[6]單晶芳.整體護理干預對老年糖尿病患者的效果觀察[J].中國城鄉企業衛生,2021,36(10):93-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