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婷 葉淑貞
摘 要:我國飲料行業規模巨大,為了使飲料行業健康發展,國家相繼出臺了多個飲料相關標準和公告嚴格控制飲料產品質量,除了必要的安全指標,飲料標簽要求成為各標準中重要的組成部分。飲料廠商對標準要求理解不透徹,導致飲料標簽常出現不合格的問題,未來需要加強對飲料企業的培訓,加大飲料標簽監督檢查力度,提高飲料企業的專業水平和飲料標簽的質量。
關鍵詞:飲料;飲料標簽;不合格問題
Abstract: The scale of the beverage industry in China is huge, in order to make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the beverage industry, China has introduced a number of beverage related standards and announcements to strictly control the quality of beverage products, in addition to the necessary safety indicators, beverage label requirements become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standards. Beverage manufacturers do not fully understand the standard requirements, resulting in beverage labels often unqualified problems, the future needs to strengthen the training of beverage enterprises, strengthen the supervision and inspection of beverage labels, improve the professional level of beverage enterprises and the quality of beverage labels.
Keywords: beverage; beverage label; unqualified problem
我國飲料行業起步較晚,20世紀80年代可口可樂進入中國市場真正開啟了飲料時代[1]。國內飲料行業發展迅速,每年的飲料產量不斷增加,2019年產量達16 538萬t。近幾年,為了推動飲料行業的快速發展,出臺了多個政策,《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2019年本)》鼓勵“熱帶果汁、漿果果汁、谷物飲料、本草飲料、茶濃縮液、茶粉和植物蛋白飲料等高附加值植物飲料的開發與加工原料基地建設,果渣、茶渣等的綜合開發與利用”等[2]。隨著飲料市場的不斷擴大,飲料行業的競爭越發激烈,廣告戰、價格戰不斷上演,不同類型飲料以及同一類型飲料的品牌之間競爭激烈。飲料標簽代表產品品牌的第一形象,飲料廠家往往花費很多精力,對飲料標簽設計傾注人力和物力。但是,由于企業沒有及時了解飲料最新標簽要求、對標準條款理解不到位、想要尋求新意吸引消費者等,飲料標簽往往存在較多的不合格問題。
1 飲料標簽常見不合格問題
1.1 含果汁的飲料中果汁含量標示不規范
國家標準對含果汁的飲料中果汁含量的要求較高,《果蔬汁類及其飲料》(GB/T 31121—2014)[3]對果汁和果汁飲料給出了明確的定義,規定以純水果為原料、少量加入食糖或酸味劑的產品稱為果汁,其余產品只能稱為果汁飲料。該標準對果汁飲料中果汁的含量有明確要求,果汁含量必須≥10%,而水果飲料中果汁含量在5%~10%。《果蔬汁類及其飲料》(GB/T 31121—2014)8.1、《碳酸飲料(汽水)》(GB/T 10792—2008)8.1[4]、《茶飲料》(GB/T 21733—2008)8.1[5]等標準條款均對果汁含量的標簽標示有明確要求,只要產品類型被劃分為果汁飲料,至少需要在標簽上醒目位置標示果汁含量。
實際審核過程中發現不規范問題主要有4個。①果汁型碳酸飲料和果汁型茶飲料未標示果汁含量。②執行《果蔬汁類及其飲料》GB/T 31121—2014的果汁飲料,果汁含量不滿足≥10%的要求,或果汁標示位置不滿足在營養成分表或產品名稱同一展示版面的要求。③執行《果蔬汁類及其飲料》GB/T 31121—2014的果汁與果汁飲料概念混淆,100%果汁含量不代表純果汁,更多產品實際是濃縮果汁復原后的果汁飲料,也就是俗稱的復原果汁[6]。④執行《果蔬汁類及其飲料》GB/T 31121—2014的果汁飲料,添加了果粒、纖維、囊胞等成分,未按照標準要求將果汁標示為“果汁≥XX%(其中果粒XX%)”。
1.2 固體飲料特殊要求標示不規范
固體飲料指用食品原輔料、食品添加劑等加工制成的粉末狀、顆粒狀或塊狀等供沖調或沖泡飲用的固態制品[7]。據統計,近年來固體飲料發展規模不斷擴大,我國到2024年固體飲料市場規模將在1 000億以上[8]。隨著固體飲料規模的不斷擴大,固體飲料市場出現亂象,部分固體飲料通過包裝和標簽的設計把產品偽裝成為特殊食品或保健品。為了加強對固體飲料的管理,《固體飲料》(GB/T 29602—2013)規定了固體飲料的標簽要求。2021年,為了進一步加強固體飲料質量管理,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發布了《關于加強固體飲料質量安全監管的公告》,公告中特別對固體飲料的標簽作出了2個規定:①產品名稱必須包含真實屬性——固體飲料,且固體飲料的字號不得小于同一版面的其他字號;②標簽上必須標示警示用語“本產品不能代替特殊醫學用途配方食品、嬰幼兒配方食品、保健食品等特殊食品”作為警示信息,且所占面積不應小于其所在版面的20%[9]。
實際審核過程中發現的主要不規范問題有3個。①復合蛋白固體飲料未標示不同蛋白來源的比例。只有不同蛋白來源的固體飲料需要標示,如植物蛋白和動物蛋白復合固體飲料。②復合果蔬汁固體飲料,未標示不同果汁和蔬菜汁的比例。③產品名稱未包含真實屬性——固體飲料,或固體飲料的字號明顯小于同一版面其他文字的字號[10]。④未標示警示用語或警示用語面積不足同一版面的20%。
1.3 乳酸菌飲料特殊要求標示不規范
乳酸菌飲料《含乳飲料》(GB/T 21732—2008)中的定義為含有乳酸菌或乳酸菌發酵液的飲料,產品類型分為活菌型和滅菌型[11]。與被替代的標準《乳酸菌飲料》(QB/T 1554—1992)中乳酸菌飲料的定義不同,《含乳飲料》(GB/T 21732—2008)增加了乳酸菌飲料的范圍,不僅由乳酸菌發酵的飲料稱之為乳酸菌飲料,只要含有乳酸菌或其發酵液的飲料就可以稱之為乳酸菌飲料[12]。這個定義對于乳酸菌飲料在執行標簽要求時至關重要,被定義為乳酸菌飲料的產品,必須在標簽上標示產品類型——滅菌型或活菌型。如果為活菌型,還應標示乳酸菌的含量。
實際審核過程中發現主要的不規范問題主要有3個。①乳酸菌飲料未標示滅菌型或活菌型。②活菌型乳酸菌飲料未標示乳酸菌的含量。根據《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飲料》(GB/T 7101—2022)中的規定,乳酸菌含量的單位必須為CFU·g(mL)-1[13]。③乳酸菌的名稱未按照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最新發布的關于《可用于食品的菌種名單》和《可用于嬰幼兒食品的菌種名單》更新的公告標示,如植物乳桿菌應標示為植物乳植桿菌,干酪乳桿菌應標示為干酪乳酪桿菌[14]。
1.4 功能性飲料營養聲稱標示不規范
據統計,中國功能飲料市場近年來發展迅速,2017年已經達到近600億的規模,成為飲料中增長速度最快的子品類。功能飲料主要分為運動飲料、營養素飲料、能量飲料、電解質飲料及其他特殊用途飲料幾大類[15]。功能性飲料常常涉及營養聲稱,如“含維生素C、含多種礦物質、含鉀等”。根據《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預包裝食品營養標簽通則》(GB 28050—2011)5.2[16],當某營養成分含量標示值符合附表C1和附表C3中規定的含量要求時,可以對相應的營養素進行含量聲稱、比較聲稱或者功能聲稱。
實際審核過程中發現的不規范問題主要包括以下4方面。①聲稱含有某種營養素,但未在營養成分表中標示其含量,例如某營養聲稱含有維生素C,但其營養成分表中標示的每100 g中維生素C達不到≥15%NRV要求,這樣就構成維生素C聲稱不合格[17]。②聲稱含有某種營養素,但其含量不符合《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預包裝食品營養標簽通則》(GB 28050—2011)附表C1或者附表C3的含量要求。③聲稱的用語字號未按照標準規定的小于同一版面的產品名稱和商標的字號。④比較聲稱的參考食品不符合要求,《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預包裝食品營養標簽通則》(GB 28050—2011)問答第67條明確規定了參考食品與被比較食品是同組食品、是大眾熟悉的且營養成分沒有被認為改變的食品[18]。
2 建議
2.1 飲料企業配備專業人員,提高整體專業水平
飲料企業應配備專業人員,建立法律法規標準新體系,定期對相關的法律法規及標準查新,更新的標準應及時通知研發、檢測、品控等相關人員。定期請外部專業的第三方檢測機構對企業技術人員進行培訓,及時了解飲料標簽的最新要求,幫助企業的技術人員更好地理解相關標準的要求。成立專門的標簽設計小組,對飲料標簽進行外觀、合規性的審核,通過多人審核,避免飲料標簽瑕疵等問題的出現。
2.2 飲料企業應加強與第三方檢測機構等專業機構的溝通
飲料生產企業應該每年至少將標簽送檢1次,專業的第三方檢測機構審核經驗豐富,遇到和處理的標簽問題很多,審核標簽的角度比企業的人員更全面、更嚴謹,尤其是沒有配備專業標簽審核人員的企業更應該確保每個標簽都送檢。對于爭議內容,多與第三方檢測機構等專業機構溝通,多聽取專業意見,盡量避免標簽風險。
2.3 市場監管部門應加大飲料標簽監管力度
市場監管部門應加大飲料標簽監管力度。對于標簽瑕疵問題,要積極教育飲料生產企業,倡導其多尋求專業人員的幫助。對于涉及食品安全問題的標簽,要嚴罰、重罰,增加企業違法成本,加強企業對飲料標簽的重視程度,避免標簽出現食品安全問題。
3 結語
隨著現代媒體的快速發展,人們對食品安全的關注度日益增加,飲料作為現代人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一種食品,其受到的關注度居高不下。在現代媒體的宣傳關注下,很多人有了一定的標簽知識,對飲料標簽的重視程度開始加強,這要求企業在做飲料標簽時更嚴謹、更仔細。通過企業的努力、政府部門的監管及人們的監督,飲料標簽未來會更加規范。
參考文獻
[1]張東偉.我國軟飲料產業發展研究[D].北京:首都經濟貿易大學,2011.
[2]石丹,李洲.我國飲料產業發展現狀與趨勢[J].食品與發酵科技,2020,56(4):69-74.
[3]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中國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果蔬汁類及其飲料:GB/T 31121—2014[S].北京:中國標準出版社,2014.
[4]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中國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碳酸飲料(汽水):GB/T 10792—2008[S].北京:中國標準出版社,2008.
[5]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中國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茶飲料:GB/T 21733—2008[S].北京:中國標準出版社,2008.
[6]佚名.飲料標簽混亂:100%果汁≠原榨果汁[J].福建輕紡,2016(6):15.
[7]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中國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固體飲料:GB/T 29602—2013[J].北京:中國標準出版社,2013.
[8]張春野,張爽,王洪成.國內外固體飲料發展現狀及前景研究[J].華東科技:綜合,2019(7):475.
[9]姚倩.新規正式實施固體飲料市場將更加規范化[J].中國食品,2022(12):62-63.
[10]王宇雯.食品標簽的常見問題解析[J].食品工業,2022,43(9):277-279.
[11]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中國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含乳飲料:GB/T 21732—2008[S].北京:中國標準出版社,2008.
[12]中華人民共和國輕工業部.乳酸菌飲料:QB/T 1554—1992[S].北京:中國輕工業出版社,1992.
[13]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飲料:GB 7101 --2022[S].北京:中國標準出版社,2022.
[14]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解讀關于《可用于食品的菌種名單》和《可用于嬰幼兒食品的菌種名單》更新的公告(2022年第4號)[J].飲料工業,2022,25(5):3-4.
[15]師雯,李洲.中國功能飲料市場現狀及發展趨勢分析[J].食品與發酵科技,2020,56(5):97-104.
[16]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預包裝食品營養標簽通則:GB 28050—2011[S].北京:中國標準出版社,2011.
[17]劉丁,葛宇.《GB 28050—2011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預包裝食品營養標簽通則》解讀及食品營養標簽常見問題解析[J].食品工業科技,2013(18):24-27.
[18]楊滔.GB 28050—2011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預包裝食品營養標簽通則使用過程中常見問題淺析[J].食品與發酵科技,2017,53(6):99-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