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蘭金忠
《義務教育道德與法治課程標準(2022 年版)》(以下簡稱《課程標準》)指出:課堂評價不僅要重視結果,同時還要增加對發展、變化及過程的關注,應做好形成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的有機融合,充分發揮評價的價值[1]。然而,反觀課堂教學情況可以發現,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評價中仍然存在著諸多問題或不足,對課堂教學評價價值發揮造成影響,甚至會影響學生的身心健康成長[2]。“雙減”政策要求,中小學教育活動應減輕學生負擔,提升教學效率。課堂評價作為影響課堂教學質量的重要因素,也應受到格外重視,需要教師不斷反思、改進。
“你真棒”“回答得非常好”等是常見的課堂評價語言。多數教師在課堂評價中本著鼓勵、激勵學生的原則,往往習慣于采用“好”“很棒”“非常不錯”等鼓勵性、肯定性語言,甚至對學生的錯誤回答也不否定,導致課堂上“好”聲一片。雖然《課程標準》強調課堂教學需要尊重學生的獨特體驗,但需要注意的是,學生的體驗、反應并非都正確、合理。給予學生鼓勵固然重要,但是無原則的肯定和表揚以及空洞的評價反而會影響課堂評價價值的發揮[3]。另外,從客觀角度分析,這樣籠統、單一的評價方式既缺乏針對性,也容易壓制學生的思維空間,甚至可能會給學生帶來思維認知的誤區,不利于學生的長遠發展。
學生之間的差異性是客觀存在的現實,但在具體教學及課堂評價中,大部分教師則未充分考慮學生的差異性,完全按照統一標準進行評估,這也就導致教師在開展課堂評價時容易出現“××比××的回答更加準確、更加完善”“××的回答最棒”等評價語。這種“甄別與選拔”的評價方式和“橫向比較”的評價原則,忽略了對學生差異性的考慮,雖然能夠起到鼓勵某些表現較好、回答較好的學生,但容易打擊其他學生回答問題的積極性,帶來的負面影響也是不容小覷的。
課堂評價的本質在于激勵。然而在實際課堂評價中,很多教師都存在“誤將激勵等同于表揚;誤將鼓勵等同于激勵”的現象,從而在進行課堂評價時一味地鼓勵、表揚學生[4]。因此,想要增強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評價的效果,教師就必須從評價觀念轉變入手,匡正對課堂評價的認識。但觀念的轉變需要教師在實際教學中不斷地分析、反思,通過反復實踐逐步樹立正確的評價觀。因此,教師評價觀的轉變需要從學校管理及教師自身兩個方面著手。
第一,學校方面。學校需要加強對教師培訓的重視,定時組織學校各學科教師開展有針對性的培訓工作,通過培訓學習“雙減”政策內容、經典案例、先進案例,組織學科教師開展教研活動,互相聽課評課等方式,提升教師對課堂評價重要性的認識,引導教師學習更多先進的評價方法、評價理念,促使教師觀念得以轉變。
第二,教師方面。理念的轉變在很大程度上受教師自身情況的影響,單純的培訓指導、理論學習并不能達到理想的效果,還需要教師自身主動揣摩所學內容,并自覺將所學付諸實踐,并在反復實踐中進行驗證、總結及改進,只有這樣才能真正達成目標。此外,教師還需要積極地面對教學問題,主動對學習到的評價知識、評價技能進行選擇和加工,并通過不斷實踐驗證構建起科學、合理的評價體系,為更好地開展課堂評價創造良好的條件。
肯定、表揚、鼓勵是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評價中常見的評價性語言,在提升學生學習信心方面有一定的積極作用,但這樣籠統、單一的評價方式存在明顯的針對性不足的問題。“真棒”“非常好”等詞匯適用于對各類教學情景的評價,甚至這些評語已經成為很多教師的口頭禪。為了避免打擊學生的學習信心,多數教師無論教學回答情況怎樣,都會不自覺地給出這樣的評價,這就容易讓學生對評價麻木,甚至覺得索然無味。所以,在展開課堂評價時,教師需要注重評價措辭的針對性、精準性。
例如,在教學統編道德與法治七年級(下冊)“我與集體共成長”這一章的內容時,針對教材內容及教學重點,教師可以為學生創設這樣的生活情景:“學校運動會上,擅長長跑的明明同學在運動會中取得了3000 米冠軍,擅長跳高的軒軒同學則在跳高比賽中獲得了亞軍的榮譽,而擅長組織活動的班長和學習委員,則合力組織班級中未參加比賽項目的學生做好后勤服務工作、啦啦隊工作等。在全班同學的共同努力下,該班在這次運動會中獲得了非常好的成績?!迸c此同時,教師就可以引導學生結合上述情景案例,說一說自己的感想。這樣的情景對于初中生來說非常熟悉,容易引起學生共鳴。針對學生的發言,教師需要注意評價的精準和到位。
學生1 說:“班級是一個集體,只有大家共同努力,才能獲得更好的成績?!贬槍@位學生的發言,教師可以給出這樣的評價:“從××同學的回答來看,他很認真地思考了案例的內容,并且體會到了案例闡釋的‘班級是一個有機整體’的道理,正如××同學所說,班級是一個大集體,班級的發展離不開大家的共同努力。所以,在日常的學習生活中,同學們也需要做到團結互助,共同進步?!?/p>
學生2 說:“每個人的優勢不一樣,有的人擅長跑步,有的人擅長跳高,有的人擅長組織活動,在集體中各自發揮自己的優勢,然后相互之間做好配合才能獲得更好的成績?!贬槍@位學生的回答,教師可以給出這樣的評價:“××同學的回答也體現了他對案例內容的深入理解,而且對事物的認知較為客觀,能夠認識到尺有所短,寸有所長。在集體活動中,我們就要像××同學所說的,各盡所長,團結互助,共同進步?!边@樣的評價方式既肯定了學生在學習活動中的積極表現,又提升了評價的精準性,在無形中實現了對學生的教育引導,有利于學生身心健康成長。
在以往的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上,多數教師習慣于用“你真聰明”“你的回答最棒”等評價性語言。但是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看,“你真聰明”等評價語讓學生走入思維誤區,將成功歸因于先天智力,而忽視后天努力的重要性,不利于學生的長遠發展。此外,“你的回答最棒”“××比××的回答更準確、更完善”等比較性評價,容易忽略學生間的差異性,甚至會影響學生信心。
1.給不同認知的學生不同的評價
每個學生都是獨立的個體,它們自身的認知能力、領悟能力、知識接受能力不可避免地會存在一定差異,對道德與法治知識的理解,對案例的分析解讀、時事評論也會存在差異性。因此,在開展教學評價時,教師不僅要注重評價用語措辭,還需要關注學生的差異性,了解學生學情,給出公正、客觀的評價,從而切實提升課堂評價的合理性、針對性。
例如,在學習統編道德與法治七年級(下冊)“生活需要法律”時,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方式為學生呈現“西漢的《尚書大傳》中有‘夏刑三千條’的說法”這一相關案例,然后引導學生根據案例內容說一說自己的看法和感想。有的學生說:“古代刑法過于嚴苛,但嚴苛的刑法可以更好地約束人的行為,減少犯罪?!庇械膶W生說:“古代的刑法內容太多,肯定沒有辦法全部執行,那么刑法設置就沒有實質意義了。”從學生的回答來看,他們對案例內容的看法不同、考慮的角度也不同。此時,教師就需要根據學生的情況,因人而異地展開評價,尋找學生看法及觀點中的正確之處,并給予肯定,對學生回答的不足之處進行補充完善,并為學生展示正確的解釋及理論。這樣的方式能幫助學生肯定自己學習中獲得的成就,并認識到學習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從而達到查漏補缺、揚長避短的效果。
2.給不同個性的學生不同的評價
學生的個性并沒有好壞之分。因此,教師應從不同層面、不同角度來審視每個學生,除了要關注學生問題回答情況,還需要關注學生的個性特點,針對學生不同的個性特點給予不同的評價。
例如,有的學生就上述案例給出了這樣的回答:“夏朝的刑法內容雖然多,而且比較殘酷,但是也是統治者管理國家的重要手段,沒有刑法作為約束,國家就會陷入混亂?!边@名學生的回答準確且客觀,但是因性格較為內向,所以回答問題時態度膽怯,聲音小。針對這樣的學生,教師就可以給出這樣的評價:“你講得非常好,對于案例的認知也很客觀、準確,你再響亮地給大家講一遍好嗎?”這樣的評價既肯定了學生的回答,又具有針對性,能夠委婉地幫助學生認識自己的不足,并為學生提供機會進行糾正改進,通過肯定、鼓勵來增強學生的信心。而對于性格外向者,則可以給予他們“你很勇敢,能夠積極發現、大膽發表自己的看法和見解”等評價;對于性格外向、喜歡創新的學生,在評價時則可肯定他們的想法,并對他們的創新精神給予肯定和鼓勵。給予學生有針對性的評價,能夠使所有學生都能從課堂評價中獲得激勵,從而揚長避短,共同提升。
3.給不同基礎的學生不同的評價
不同學生在道德與法治課程學習能力、學習基礎方面也會存在一定差異。面對不同基礎的學生,教師在開展課堂評價時不僅要關注學生對問題的回答情況,還需要加強對學生學習態度、學習過程、性格特點、行為表現等各方面情況的關注,從而給予學生有針對性、具有激勵作用的評價,促使不同基礎的學生都能通過課堂學習及評價獲得學習信心,形成積極的學習態度。在具體評價時,教師應做到下述三個方面。
(1)啟迪學優生。學優生的學習基礎好,學習能力強,對于該類學生的評價不能簡單地停留在教材知識層面,而是要從學習方法、學習方式、思維方法等視角來展開,啟迪學生思維,促使學生針對所學內容展開深度思考,獲得能力的進一步提升。
(2)欣賞中等生。贊美和鼓勵能夠促使個體更好地發揮潛能。中等生在班級中的占比最大,對于該層次的學生,教師需要多鼓勵,多表揚,多欣賞,盡可能激發他們的學習潛能。同時,教師需要多給予學生表現的機會。例如,在“生活需要法律”“我與集體共成長”等章節的教學中,在引導學生結合案例進行思考、發言時,教師還要鼓勵中等生積極發言,尋找他發言中的閃光點,從而給予精準評價,讓學生在切合自身實際情況的評價中激發學習熱情。
(3)激勵學困生。對于學困生,在評價時更應把握語言的精準性、內容的貼合性。從實際情況來看,學困生多存在缺乏信心的特點,所以,在課堂評價時,教師需要多從他們身上的閃光點、優點出發,展開準確評價,幫助他們樹立學習信心。
但需要注意的是,學生處于動態發展之中,因此教學評價也需緊密結合學生具體學習情況,隨著學生學習層次的變化來調整評價方式,以提升評價的合理性、準確性。
總而言之,課堂評價作為教學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已經受到越來越多人的關注。初中德道與法治教師要充分了解課堂評價的價值,學習并掌握課堂評價的有效方式,不斷提升自我,為教學質量提高創造良好條件,并以精準性、差異性評價來增強課堂評價效果,促使全體學生共同獲得提升與發展,真正實現給學生減負、給課堂教學增效的教育教學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