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竊藏品數量令人極為震驚”——隨著大英博物館理事會主席奧斯本8月26日證實,該博物館大約有2000件藏品“失蹤”,這一自本月中旬起持續發酵的事件被推至高潮,無論是國際媒體還是分析人士都發出震驚的慨嘆,將其稱為“博物館史上最大丑聞”,英國《泰晤士報》甚至以“國家恥辱”來形容此案。在大英博物館擔任館長7年時間的德國人菲舍爾已在近日宣布辭職,聲稱自己要為在2021年收到相關警示后未作出全面應對而負責。只是,他的所謂“擔責”根本無法平息質疑聲,從“內部作案的可能性”到松散的編目制度,外界難以想象這一切會發生在“久負盛名”的大英博物館身上。該博物館暴露出的管理和安全漏洞更是讓其所謂“可信賴的文物保管人”名號遭受沉重打擊,希臘表示,此事更強化了該國政府堅持英方必須永久歸還帕特農神廟雕塑的正義訴求。尼日利亞官員也將在數周之內致信大英博物館和英國政府,再次要求歸還貝寧青銅器。
奧斯本8月26日承認,大英博物館的聲譽受到損害,“這是一個我們需要清理的爛攤子”。英國廣播公司(BBC)稱,自本月中旬公布部分藏品“失蹤、被盜或損壞”以來,大英博物館一直面臨輿論壓力。丟失的藏品是在今年以前被偷走的,偷盜時間跨度“相當長”,其中一些在線上拍賣和購物網站eBay上以遠低于實際估價的價格出售,比如一件價值達5萬英鎊的文物僅以40英鎊的價格出售。大英博物館此前表示,所涉及的藏品包括黃金珠寶、玻璃器物等,這些可追溯至公元前15世紀至19世紀的藏品主要用于學術和研究目的。BBC介紹稱,成立于1753年的大英博物館總共有約800萬件藏品,但截至2019年,僅8萬件左右公開展出過。
大英博物館已經解雇一名工作人員并報警。英國《泰晤士報》披露稱,此人是在博物館工作了30年的希臘藏品策展人希格斯,但他否認自己存在不當行為。據BBC報道,被解雇的員工沒有被確定為盜竊案的嫌疑人。倫敦警方要求博物館不要對外透露更多細節。奧斯本26日接受BBC采訪時稱,他并不認為有人“故意掩蓋”盜竊行為,但調查后可能會得出這樣的結論。在這名英國前財政大臣看來,博物館管理層或許存在一些“潛在的群體思維”,即他們不敢相信內部人員在偷東西。
“大英博物館失竊案的國際關注度之所以指向要求英方歸還被掠奪文物,正是因為該博物館在很大程度上是英國殖民歷史的象征。”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歐洲研究所所長崔洪建27日對記者說。隨著各國文物保護意識都在增強,許多國家的技術條件成熟,有關大英博物館能提供更好的文物保護條件的說法將很難成立,今后其受到的批評、面臨的壓力也會越來越大。
(據光明網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