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世杰
近日啟動的“經典香港電影修復計劃”,計劃將100部香港老電影修復至4K版本。
電影修復流程繁雜瑣碎。過去,一位經驗豐富的修復師需要1個月的時間,才可以修復完成一部影片,而這次修復百部香港老片將使用深度學習等人工智能技術,這將極大地提升電影修復效率,同時進一步優化影片的畫質,為觀眾帶來超高清的觀影沉浸感。
提升影片的清晰度,須修復模糊的畫面。去模糊的難點在于,模糊的類型多種多樣。在拍攝、儲存、拷貝翻印、膠片數字化以及壓制導出的過程中,都可能產生模糊損傷,這導致模糊問題成因復雜,修復人員通常難以獲得精準的“模糊核”。
利用人工智能技術,可以從低質數據中抽取不同程度的模糊視頻,利用相關統計方法進行真實的“模糊核”估計,并通過主觀驗證進一步篩選“模糊核”的類型。同時,在自建的高清影視數據集上,生成“模糊—清晰”匹配數據對來訓練機器學習從低質到高清的潛在的映射關系。這樣就能快速分辨出不同影片、不同畫面模糊的原因,進而提升修復效率。
在老電影修復中,電影中的人像需要重點關注和優化。利用人工智能技術,使用基于生成式的人像修復模塊,在保持人像真實特征的前提下,可以進行高清五官重建。對低分辨率、多次壓縮損傷以及拍攝環境(如暗場景和拍攝過程抖動)等造成的模糊、失焦、噪聲、馬賽克等畫質損傷,都能有效解決。
利用人工智能技術還能提升老電影的流暢度。比如,一些武打片中,有很多人物快速運動的場景。當畫面幀與幀間運動較大,超過一定范圍時,光流就會估計不準確,容易產生拖影。利用智能插幀算法,通過對前后幀的內容進行光流估計,并根據光流信息將前后幀像素都轉換到中間幀,然后進行整合,生成中間幀,提升視頻幀率,這樣就可以減少觀眾觀看時的卡頓感。
(摘自《光明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