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邊柳
摩羅在《把敵人變成人》一文中,轉述了1944年蘇聯婦女們對待德國戰俘的一段場景:這些婦女都是戰爭的受害者,或是父親,或是丈夫,或是兄弟,或是兒子在戰爭中慘遭德軍殺害。
戰爭結束后,輸送德國戰俘時,蘇聯士兵和警察都竭盡全力地阻擋著她們,生怕她們控制不住自己的沖動,找這些戰俘報仇。然而,當一位老婦人把一塊黑面包塞到一個勉強站立的戰俘的衣袋里時,整個氣氛改變了,婦女們紛紛把手里的食物、香煙等物品塞給這些戰俘……
敘述這個故事的人叫葉夫圖申科,他說:“這些人已經不是敵人了,這些人已經是人了。”
這句話道出了人類在面對苦難時所表現出來的最善良、最偉大的生命關懷與慈悲,這種關懷與慈悲讓人們遠遠超越了仇恨的地獄。
所謂“冤仇宜解不宜結”,只有發自內心的慈悲,才能徹底解除冤結,這也是盡早脫離怨恨之獄的捷徑。
(摘自《思維與智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