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 茹,王欣欣,盧 恒
(河南省中醫院 河南中醫藥大學第二附屬醫院 河南鄭州450002)
不育癥是目前常見的生育障礙之一,患者承受巨大心理壓力和困擾,常出現焦慮、抑郁等不良情緒,同時也會影響患者的自我效能感和心理彈性,限制其積極應對疾病的能力和身體康復[1-3]。在不育癥患者治療過程中,護理干預非常重要,可以緩解患者焦慮情緒,幫助患者建立健康生活方式,提高治療成功的概率。問題式學習健康教育是一種以問題為導向的健康教育形式,其目的是讓患者更深入地了解疾病情況和治療方案,提高健康素養和自我管理能力[4]。有研究表明,問題式學習健康教育可以改善不育癥患者的治療依從性,緩解負性情緒,提高生育成功率[5]。本研究旨在探究問題式學習健康教育對男性不育癥患者心理彈性及自我效能感的影響。現報告如下。
1.1 臨床資料 選取2019年7月1日~2022年11月30日我院收治的100例男性不育癥患者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①符合《世界衛生組織男性不育標準化檢查與診療手冊》[6]中診斷標準,夫妻婚后存在正常性生活>1年,且未采取避孕措施,男方因素導致的女方不孕,精子常規分析>2次,快速前向運動(a級)精子低于25%,或前向運動(a+b級)精子未10%~50%,精子密度(5~10)×106ml;②年齡25~45歲;③近期(15 d內)未接受相關治療;④患者及家屬均知情同意并簽署承諾書。排除標準:①精神疾病、肝腎功能不全者;②染色體異常者;③生殖系統器質性異常者。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將患者分為研究組和對照組各50例。研究組年齡(38.64±4.21)歲;體質量指數(BMI)(23.03±2.21);受教育程度:高中及以下23例,大學及以上2例;病程(2.15±0.50)年。對照組年齡(39.84±5.15)歲;BMI(23.15±2.25);受教育程度:高中及以下21例,大學及以上29例;病程(2.34±0.52)年。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本研究方案經醫院倫理委員會審查批準。
1.2 方法
1.2.1 對照組 給予常規健康教育。①保持身體健康:身體健康是讓女方成功懷孕的先決條件,因此不育癥患者需要注意均衡飲食、適當運動、保持充足睡眠等。②糾正不良習慣:吸煙、飲酒等不良習慣會嚴重影響生殖系統的健康,不育癥患者需要戒煙酒。③緩解壓力:心理壓力是導致不育癥的重要原因之一,不育癥患者需要積極尋求支持與幫助,調整心態,緩解緊張情緒。④規律生活:保持規律的生活作息對于患者健康有重要作用,患者需要保持規律的作息習慣,如早睡早起、定時進食等。⑤盡早治療基礎疾病:糖尿病、甲狀腺疾病等基礎疾病會嚴重影響患者生殖功能,需要盡早治療基礎疾病,以確保身體健康。⑥注意個人衛生:避免細菌感染或泌尿道感染,否則會影響生殖系統的功能,因此不育癥患者需要注意個人衛生。
1.2.2 研究組 給予問題式學習健康教育。①定義問題:患者需要明確問題,明確生殖器官功能異常、身體健康狀況等。②查找信息:患者通過多種渠道查找相關健康教育信息,如咨詢醫生、查閱書籍、搜索互聯網等。③評估信息:患者需要分析、評估收集到的信息,確定其可信度和適用性,并逐一排除不適用的信息。④解決問題:根據收集到的信息制訂合理的解決方案,如治療方法、生活習慣等。⑤持續跟進:患者定期關注自身健康狀況,及時調整健康管理計劃,保持良好心態;同時持續學習健康知識,提高健康意識和自我保健能力。
1.3 觀察指標 ①比較兩組干預前、干預1個月、干預3個月心理彈性量表(CD-RISC)評分。CD-RISC包括堅韌、自強和樂觀3個方面,分值0~100分,分值越高表示患者心理彈性水平越高。②比較兩組干預前、干預1個月、干預3個月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評分。GSES包括10個項目,每項1~4分,分值越高表示患者自我效能越高。③比較兩組干預前、干預3個月簡明健康狀況調查問卷(SF-36)評分。SF-36包括生理功能、生理職能、社會功能、情感職能、軀體疼痛、精神狀況、精力活力、總體健康8個方面,各個方面按照選項權重獨立進行評分,分數越高表示患者生活質量越好。

2.1 兩組干預前后CD-RISC評分比較 見表1。

表1 兩組干預前后CD-RISC評分比較(分,
2.2 兩組干預前后GSES評分比較 見表2。

表2 兩組干預前后GSES評分比較(分,
2.3 兩組干預前后SF-36評分比較 見表3。

表3 兩組干預前后SF-36評分比較(分,
不育癥是現代醫學領域中較常見的生育障礙之一,給患者造成巨大壓力,甚至影響夫妻感情[7-8]。據統計,目前全球的不育人群超過8000萬人[9],我國不育癥人群占所有育齡夫婦的15%~20%。男性不育癥患者因暫時或長時間無生育能力,影響夫妻感情,還有來自社會各方的壓力,加重患者的心理負擔,產生不良情緒[10-11]。此外,長期吸煙、過度飲酒、藥物濫用、疾病等因素也可能增加不育癥發生率。在不育癥患者治療過程中,護理干預非常重要。常規護理對于不同情況的不育癥患者缺少個性化護理方案,對患者心理狀態沒有充分關注和支持,對復雜的治療程序缺少詳細指導和幫助[12-13]。問題式學習健康教育與常規護理比較可以根據患者的情況制訂針對性教育計劃,滿足個性化需求,可以激發患者的積極性,促進交流和合作。注重解決問題,使患者能夠從中獲得實用性知識和技能,提高自我管理能力。
問題式學習健康教育是一種基于問題的教學方式,能夠提高患者參與度和自主性,使患者在解決問題過程中積極學習和獲取知識。醫院可以組織專家講解不育癥的具體原因和治療方法,引導患者提出問題并給予專業解答,使其更好地了解病情和治療方案。不育癥患者往往存在沮喪、焦慮和疲勞情況,問題式學習健康教育可以幫助患者了解應對策略,如心理疏導、放松訓練等,提高患者的心理韌性和自我調節的能力。同時可以通過小組討論等方式促進患者交流和互助支持,增強患者的社會支持網絡,降低不育癥對心理健康的負面影響。問題式學習健康教育還可以為不育癥患者提供康復鍛煉和康復飲食方案,引導患者積極參與康復活動,以達到治療疾病和提高生活質量的效果。
GSES是一種衡量個體自我效能感的量表,反映了個體在面對挑戰時的信心和能力。CD-RISC是一種測量個體逆境應對能力的工具,反映個體在面臨壓力和困難時的情感反應,以及他們對負性情境的應對方式和自我調節能力。在不育癥治療過程中,患者面臨挑戰和困難,如果能夠擁有較好的逆境應對能力,就能更從容地應對困難,在心理上保持穩定和健康。以上2個量表都能夠反映不育癥患者的心理彈性水平,可以為醫生和健康教育工作者提供重要的參考依據。本研究結果顯示,兩組干預1、3個月CD-RISC、GSES評分與干預前相比均升高(P<0.05),且干預3個月CD-RISC、GSES評分高于干預1個月(P<0.05),研究組干預1、3個月CD-RISC、GSES評分高于對照組(P<0.05)。提示問題式學習健康教育干預可以顯著改善男性不育癥患者的心理彈性,提高自我效能。分析原因:問題式學習健康教育可以向不育癥患者提供更準確、全面的信息和知識,幫助他們理解、應對疾病,緩解焦慮、緊張情緒;問題式學習健康教育注重互動和合作,可以讓患者更加積極地參與到治療過程中,提高他們的信心和自我效能感,從而增強心理彈性;問題式學習健康教育可以幫助不育癥患者調整消極思維方式,培養積極的態度和信念,提高心理彈性和自我效能;問題式學習健康教育可以促進患者與醫護人員進行交流合作,建立良好的互動模式,幫助患者之間建立社交支持網絡,分享經驗和情感,減輕心理負擔。提高不育癥患者的自我效能感和心理彈性,使其更加自信、堅定地面對不育癥帶來的困難和挑戰。問題式學習健康教育可以使不育癥患者更了解自身情況和應對策略,增強心理韌性和社會支持網絡,提高生活質量。本研究結果顯示,研究組干預3個月SF-36評分高于對照組(P<0.01),也印證了這一結論。
綜上所述,問題式學習健康教育可有效改善男性不育癥患者的心理彈性,提高自我效能和生活質量,值得臨床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