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 征,張俊娟,賈 曼,李佳佳
(河南省人民醫院 河南省護理醫學重點實驗室 鄭州大學人民醫院 河南鄭州450000)
脊柱外科手術主要用于治療脊柱疾病,包括脊柱側彎、脊柱裂、脊柱骨折、神經根壓迫等[1-3]。患者多為青壯年,發病年齡較為集中。脊柱外科手術患者常規護理包括密切觀察患者病情變化、保持呼吸道通暢、協助患者進行康復訓練等[4]。術后患者可能發生肺部感染、尿路感染等并發癥,因此需要護理人員加強監測[5]。基于微信平臺信息傳遞是指通過微信這一社交媒體平臺,將信息傳遞給特定的用戶或者一組用戶[6]。微信提供了即時通訊、朋友圈、公眾號等多種形式的信息傳遞方式。在醫療健康領域中,基于微信平臺信息傳遞已經得到廣泛應用[7]。此外,部分診療機構還利用微信平臺為患者提供在線咨詢、預約掛號等服務。2022年3月1日~2023年3月1日,我們對脊柱外科手術患者護理中采用基于微信平臺信息傳遞,效果滿意。現報告如下。
1.1 臨床資料 選取我院收治的118例脊柱外科手術患者作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①均接受脊柱外科手術治療;②認知功能正常;③凝血功能正常;④年齡>18歲。排除標準:①術前具有血栓病史;②患有惡性腫瘤;③因病理性骨折而接受脊柱外科手術治療;④近1個月內服用過抗凝、抗血小板藥物。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59例。觀察組男29例、女30例,年齡38~72(61.45±2.85)歲;手術時間(104.56±12.58)min;手術部位:頸椎17例、胸椎15例、腰椎27例。對照組男31例、女28例,年齡39~72(61.53±2.77)歲;手術時間(104.68±12.52)min;手術部位:頸椎16例、胸椎14例、腰椎29例。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本研究符合《赫爾辛基宣言》相關倫理要求。
1.2 方法
1.2.1 對照組 采用常規護理措施。①病情觀察:術后12~24 h密切觀察患者病情變化,避免出現術后并發癥(感染、出血、休克等)。②疼痛管理:患者術后可能會出現不同程度的疼痛,需要根據患者個體情況使用相應的鎮痛藥物,有效減輕疼痛。③活動指導:指導患者術后早期進行康復鍛煉,避免長時間臥床,預防肺部感染、靜脈血栓等并發癥。④安全護理:術后患者可能會出現頭暈、惡心、乏力等不適,陪護人員應注意患者的安全。⑤營養支持:根據患者個體情況,及時進行營養干預,保證患者足夠的能量和營養攝入。⑥醫學評估:術后定期對患者進行醫學評估,包括溫度、血壓、呼吸、疼痛等,及時發現患者的生理狀態變化。⑦環境衛生:術后保持環境潔凈衛生,預防感染等并發癥的發生。
1.2.2 觀察組 在常規護理基礎上實施基于微信平臺信息傳遞干預。①建立微信平臺:成立微信護理干預小組,住院期間指導患者添加微信公眾號。護理人員每日在微信平臺推送有關脊柱外科手術的文章、圖片,向患者提供脊柱外科手術相關知識和注意事項,幫助患者做好術前準備。微信平臺內容經過嚴格審核,確保其真實性和準確性。②術后指導:告知患者術后正確擺放體位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向患者推送術后疼痛的相關內容,通過微信向患者發送用藥注意事項及疼痛評估量表等信息,幫助患者準確掌握用藥和控制疼痛的方法。指導患者通過聽音樂等方式轉移注意力,緩解疼痛,如果患者疼痛無法耐受,則需要及時告知護理人員,遵醫囑給予鎮痛藥物干預。③定期回訪:患者出院后通過微信進行定期回訪,了解患者康復情況,及時調整護理方案。
1.3 觀察指標 ①靜脈血栓:比較兩組肢體疼痛腫脹、發硬、皮膚青紫、皮溫降低、腓腸肌壓痛等情況,下肢彩色多普勒超聲或靜脈造影顯示血栓形成改變為發生靜脈血栓,包括小腿深靜脈、股靜脈、髂股靜脈。②術后疼痛:比較兩組術后疼痛持續時間;術后24、48、72 h采用視覺模擬評分法(VAS)評定患者疼痛程度,VAS評分范圍0~10分,0分表示無疼痛,10分表示嚴重疼痛。③術后功能障礙:術前、術后1周、術后1個月、術后3個月采用Oswestry功能障礙指數(ODI)[8]評估患者功能障礙程度,內容包括疼痛、單項功能、個人綜合功能3個方面,評分越高代表功能障礙越嚴重。④遵醫囑行為:術后 3個月進行遵醫行為調查,包括戒煙酒、按時復診、功能鍛煉、合理飲食、合理運動5個項目。

2.1 兩組靜脈血栓發生情況比較 見表1。

表1 兩組靜脈血栓發生情況比較(例)
2.2 兩組術后不同時間VAS評分及疼痛持續時間比較 見表2。

表2 兩組術后不同時間VAS評分及疼痛持續時間比較
2.3 兩組手術前后ODI評分比較 見表3。

表3 兩組手術前后ODI評分比較(分,
2.4 兩組遵醫囑行為情況比較 見表4。

表4 兩組遵醫囑行為情況比較[例(%)]
脊柱外科手術會對患者生活產生影響,術后需要休息,避免劇烈運動等,促進身體恢復[9]。目前脊柱外科手術包括傳統開放性手術和微創手術等多種技術。術前醫生需要對患者進行詳細的檢查和評估,選擇最適合患者的手術方法。脊柱外科手術患者的常規護理包括密切觀察患者病情變化,保持呼吸道通暢、協助患者進行康復訓練等[10-11]。對于脊柱外科手術患者,手術前后醫生可以利用微信平臺向患者傳遞手術相關知識,包括注意事項、飲食禁忌等。醫生可以通過微信平臺與患者保持聯系,隨時了解患者術后康復情況并給予指導。
基于微信平臺信息傳遞具有多項優勢,可以幫助醫生和患者之間實現信息的快速傳遞和交流,提高醫療服務質量,對于脊柱外科手術患者更是一種方便快捷的服務方式。基于微信平臺信息傳遞沒有時間和空間限制,患者可以隨時隨地獲取最新的醫療信息和指導,無需長時間等待或者到醫院[12-14]。通過微信平臺,醫護人員可以根據患者的個體差異,為他們提供個性化、定制化的服務和支持。患者可以通過微信與醫護人員進行即時溝通和交流,快速獲得幫助和支持,避免因時間和空間受限而造成的痛苦和不適感。基于微信平臺信息傳遞是一種安全可靠的服務方式,保護了患者的隱私和個人信息[15-16]。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靜脈血栓發生率低于對照組(P<0.01)。說明基于微信平臺信息傳遞可有效降低患者靜脈血栓發生率。分析原因:基于微信平臺信息傳遞可通過定時提醒患者進行下肢肌肉鍛煉和早期下床活動,并提供相關的抗凝治療指導,從而降低脊柱外科手術患者的靜脈血栓發生率。觀察組術后疼痛持續時間短于對照組(P<0.01),術后24、48、72 h VAS評分均低于對照組(P<0.01)。術后1周、1個月、3個月,觀察組ODI評分低于對照組(P<0.01)。提示基于微信平臺信息傳遞可緩解患者術后疼痛和改善功能障礙。分析原因:基于微信平臺信息傳遞可以為患者提供詳細的術后疼痛管理方案、疼痛預防措施和處理方法,幫助患者合理管理疼痛,避免嚴重的疼痛感受,從而降低術后疼痛發生率和疼痛持續時間。通過微信平臺向患者提供術后康復指導、按摩、運動等方面的建議,隨時回答患者的問題與疑慮,提高患者對康復的重視程度,從而有利于腰椎功能的恢復。觀察組戒煙酒、按時復診、功能鍛煉、合理飲食及合理運動占比高于對照組(P<0.05)。微信平臺可以通過多種信息傳遞形式(文字、圖片、語音等)向患者提供更加詳細、準確、個性化的醫療保健指導,同時也能夠實時監測患者的健康狀況和康復情況,提高遵醫囑行為,從而促進患者術后康復。
綜上所述,基于微信平臺信息傳遞應用于脊柱外科手術患者,有利于降低靜脈血栓發生風險,減輕疼痛程度,促進患者功能恢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