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麗萍,江貴玲,叢樹亮
(巨野縣人民醫院 山東巨野274900)
快速康復外科(ERAS)理念作為一種有效的外科治療理念,在促進患者康復方面有重要意義[1]。胸腔鏡肺結節切除術是臨床常見手術類型之一,此術式具有創傷小、術后恢復快、成功率高等優勢,但手術為侵入性操作,對患者身心應激反應會產生一定影響[2]。隨著醫護一體化護理在臨床中廣泛開展,護理工作更加科學化、規范化,提高臨床護理質量的同時更為患者預后奠定了良好基礎[3]。此外,醫護一體化作為ERAS理念實施過程中的重要方法,充分調動醫護人員主觀能動性,加強醫護患三方聯動性,能夠提高康復護理有效性[4]。基于此,本研究將基于ERAS理念的醫護一體化護理模式應用于胸腔鏡肺結節切除術患者中,取得滿意效果?,F報告如下。
1.1 臨床資料 將2020年3月1日~2022年3月31日擬行胸腔鏡肺結節切除術患者作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①符合肺部結節診斷標準[5],且性質不明確;②內科治療效果不佳;③無手術治療禁忌證;④臨床資料完整。排除標準:①伴有心臟病、糖尿病等其他嚴重疾病;②已進展為肺癌;③白細胞水平和血小板水平低下;④中途失聯失訪;⑤同時參與其他研究;⑥心肺功能較差,不能耐受手術治療。將入選的56例患者按照電腦盲選法分為對照組和研究組各28例。對照組男22例、女6例,年齡(48.96±5.41)歲;體質量指數(BMI)(21.05±0.78);病程(2.25±1.34)個月;病變部位:右肺上葉4例,右肺中葉8例,右肺下葉3例,左肺上葉4例,左肺下葉9例;受教育程度:初中及以下10例,高中及中專9例,大專及以上9例。研究組男20例、女8例,年齡(49.20±5.55)歲;BMI(20.97±0.73);病程(2.17±1.36)個月;病變部位:右肺上葉5例,右肺中葉9例,右肺下葉3例,左肺上葉3例,左肺下葉8例;受教育程度:初中及以下8例,高中及中專10例,大專及以上10例。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患者及家屬均知情同意,本項研究已獲得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
1.2 方法
1.2.1 對照組 實施常規護理。入院時對患者及家屬開展常規指導和健康教育;術前做好充分準備工作,囑患者術前12 h禁飲食;術后做好病情觀察;給予生活護理,結合患者實際恢復情況選擇適宜時機拔除導尿管。
1.2.2 研究組 實施基于ERAS理念的醫護一體化護理。①成立小組:由胸外科主治醫師、科室護士長和相關護理人員共同組建一體化管理小組。其中醫生負責患者治療及圍術期病情管理;護士長作為小組組長,根據每位組員的特點進行工作分配和考核;組員細化本職工作,遇到疑問及時反饋。通過集體宣講的方式幫助組員鞏固相關護理知識,掌握最新護理技能要求,熟悉相關器械設備使用方法,負責圍術期護理工作。②醫護合作流程:對工作中出現的疑難病例共同商討,加強醫護雙方溝通協作,及時討論評估可能出現的情況,并共同制訂合理應對措施。③醫護查房:每周一上午8點醫護共同查房,由責任護士匯報患者當前病情進展及護理情況;與患者充分溝通后,醫護雙方共同為患者制訂個體化治護方案。④術前醫護一體化健康教育:主治醫師負責疾病知識講解;責任護士負責說明護理方法和要點,完善術前準備,如無需禁飲食,術前1 d行流質飲食,適量靜脈補液,術前2 h適量口服10%葡萄糖溶液。⑤術后醫護一體化管理:常規監測患者生命體征,限制每天補液量2000 ml左右;責任護士每3 h評估1次患者疼痛程度,醫生根據情況給予患者鎮痛藥物;術后6 h飲水,術后12~24 h拔除引流管,術后24 h內拔除導尿管,術后24~48 h行流質飲食;待患者清醒后鼓勵并指導其活動四肢,每3 h翻身1次,術后6 h即可鼓勵患者下床活動;患者術后仍有殘余麻醉效果,可指導其自主完成簡單呼吸訓練,包括腹式縮唇呼吸、深呼吸練習、有效咳嗽訓練,48 h后逐漸增加訓練量。
1.3 觀察指標 ①比較兩組術后恢復情況,包括手術時長、拔除氣管導管時間、胸腔引流管拔除時間、下床活動時間、住院時間。②比較兩組術后疼痛程度,采用視覺模擬評分法(VAS)[6]于術后蘇醒即刻和術后24 h、72 h評價,分值0~10分,得分越高表示痛感越強烈。③統計兩組并發癥發生率,常見包括胸腔積液、肺部感染、切口感染、漏氣。④肺功能指標:分別于術前和術后30 d由小組成員采用相同型號的肺功能儀記錄患者第一秒用力呼氣容積(FEV1)和用力肺活量(FVC)、最大通氣量(MVV)、最大呼氣量(VC)。⑤術前和術后30 d,小組成員通過電話隨訪的方式評估患者生活質量,包括社會質量、角色質量、心理質量、生理質量4個維度,各維度得分為所含條目得分總和,得分越高說明生活質量越好[7]。
1.4 質量控制 組建質控小組,負責研究的環節質量與終末質量控制;避免干擾:參與本研究的患者之間無相互影響的風險。每季度核查干預實施情況,隨訪率≥85%。

2.1 兩組術后恢復時間比較 見表1。

表1 兩組術后恢復時間比較
2.2 兩組并發癥發生率比較 見表2。

表2 兩組并發癥發生率比較[例(%)]
2.3 兩組術后疼痛評分比較 見表3。

表3 兩組術后疼痛評分比較(分,
2.4 兩組手術前后肺功能指標水平比較 見表4。

表4 兩組手術前后肺功能指標水平比較
2.5 兩組手術前后生活質量評分比較 見表5。

表5 兩組手術前后生活質量評分比較(分,
目前,臨床普遍認為體液、細胞免疫功能紊亂是肺部結節的主要發病機制[8]?;颊叨啾憩F為咳嗽、胸悶、咯血等癥狀,對患者健康構成極大威脅,因此及時給予有效治療護理對改善患者預后十分重要[9]。目前,手術是肺結節患者首選治療方式,以胸腔鏡肺結節切除術較為常見,但手術治療作為一種有創性治療方式,不可避免會對患者造成一定應激損傷,影響患者預后[10-11]。因此,在圍術期通過合理干預方式促進患者術后康復是臨床始終關注的課題。
ERAS理念是結合多學科協作和最佳循證依據的干預措施,在減少手術患者應激反應和術后并發癥方面效果顯著[12]。醫護一體化護理是通過結合醫護雙方的專業技能,以合作模式展開治療護理工作,為患者提供全面整體且科學的醫療服務[13]。陳紅等[14]將醫護一體化結合ERAS應用于腦動脈瘤介入栓塞治療中,有效降低了患者生理及心理應激狀態和并發癥發生率,促進了患者恢復,并改善預后。王迎春等[15]對腹腔鏡胃癌根治術后患者實施基于FTS理念的醫護一體化護理干預后,認為該模式對患者術后短期恢復具有積極影響。本研究結果顯示,研究組拔除氣管導管時間、拔除胸腔引流管時間、下床活動時間及住院時間均短于對照組(P<0.05),術后并發癥發生率低于對照組(P<0.05),術后VAS評分均低于對照組(P<0.05);由此可見,基于ERAS理念的醫護一體化護理模式可加速術后康復進程,減少并發癥,有效保障患者機體各項機能恢復。分析原因,常規護理管理模式在實施過程中缺乏針對性,而醫護一體化護理模式不僅通過培訓和考核調動護理人員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保障了護理工作的規范化和科學化,還可以細化護理流程,確保各項護理工作條理清晰,有效提高護理工作效率[16]。ERAS理念指導下的醫護一體化護理模式更加注重以患者為中心,時刻關注患者病情變化,避免發生不良事件,保障患者安全;術前遵醫囑給予靜脈補液、術前1 d行流質飲食可有效提高患者手術耐受性,避免因饑餓、口渴引發脫水和電解質紊亂的現象,待患者術后腸鳴音恢復后給予促排氣湯汁,術后6 h即可飲水,更有利患者腸道功能恢復[17]。本研究結果還顯示,術后30 d,研究組肺功能指標優于對照組(P<0.05),生活質量評分高于對照組(P<0.05);由此可見,基于ERAS理念的醫護一體化護理模式可在短期內改善患者肺功能,提高生活質量。分析原因,主要是ERAS理念強調術后早期康復訓練,尤其重視患者呼吸鍛煉,增加通氣量及肺活量,最大程度擴張胸廓,改善了肺功能,進而提高了生活質量。
綜上所述,對胸腔鏡肺結節切除術患者實施基于ERAS理念的醫護一體化護理模式,不僅能加速術后康復進程,減少術后并發癥發生,還能改善患者肺功能,提高生活質量,值得臨床上推廣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