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 麗
□安徽省淮北市濉溪縣第一實驗學校
如今越來越多的人關注到核心素養,教師也更加重視將核心素養的理念融入教學實踐中,創新教學模式,將“以人為本”的理念以及方法更好地貫穿于教學實踐中,為學生綜合素養的發展奠定更為堅實的基礎,讓學生的想象能力、鑒賞能力、實踐能力得到培養。本文分析核心素養下構建小學美術創新課堂的重要性、意義、出現的問題,提出核心素養下構建小學美術創新課堂的有效策略,以期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提高自身的藝術素養。
基于素質教育的全面實施,教學模式的創新浪潮涌現了出來,為美術教學的順利實施提供了強有力的基礎,并且基于新課程改革的背景,國家更加重視學生文化素質的提升。此時,以美術為核心的能力培養類課程對提升學生藝術素養而言至關重要。在具體的教學環節中,教師需引入新型的教學模式,深入思考在常態化的課堂活動當中開展美術素質教育的重要性。
核心素養主要分為九大要素,審美情趣就是其中之一。美術作為一門藝術類的課程,采用良好的方法展開教學,有助于學生的藝術素養、審美鑒賞能力得到有效培養。因此,在具體的教學環節中,要想學生對此門學科的魅力獲取到更深層次的感受,教師需要組織學生對其文化內涵展開了解,促進學生的良好思維習慣得以養成。
基于核心素養的小學美術課堂教學,教師需確保學生能夠獲得更加豐富的審美體驗,需從學生的實際興趣愛好、感知美術的能力等方面著手,使學生的情感體驗更加豐富,知識技能得到擴充,使其在基于個性化學習之上培養創新實踐能力、審美鑒賞能力。
教師需在小學美術課程教學中促進學生思維空間的拓寬,培養學生創造美、發現美的能力,提升其綜合素養。為了整體提升課堂教學成效,教師需從學生的實際需求以及學習能力等方面入手,基于課外拓展、課堂實踐,激發學生對美術鑒賞的興趣,并且在教學中更好地將生活內容與美術教學緊密結合。這樣的美術教學價值才能在最大限度體現出來,從而更好地促進學生審美素養的提升。
小學時期是學生吸收知識和培養思維能力的初始階段。因此,在小學美術教學中,教師需貫徹核心素養培育要求,創新課堂教學,更好地提高學生對美術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引導學生能夠更加積極主動地參與到美術課堂活動當中,為促進學生審美能力的提升奠定重要基礎。同時,好奇心強也是小學階段學生的一大特點。借助創新型的課堂,教師可以在美術教學中融入學生的實際生活經驗,使其在好奇心的驅使下順利地參與到課堂的學習中,使其對美術的魅力獲得更深層次的感受?;诖朔N方式下,學生的學習興趣會得到激發,知識視野會變得更加開闊。不僅如此,學生還能夠做到對實際生活展開細致入微的觀察,為提升核心素養筑牢基礎。
美術是一門藝術類的學科,有助于學生想象力的激發。因此,在具體的教學中,教師應該以培養學生創新思維為目標,為學生構建一個創新性的美術課堂,讓學生在良好的課堂環境中培養創造性思維,為學生個性化的發展提供重要的條件。所以,在教學實踐中,教師應發揮學生的想象力,將其想象力向創新能力進行轉化,提升其創新思維。
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呈現更多的美術作品,既可以是國內的作品,也可以是國外的作品,引導學生對其展開欣賞,促使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在欣賞完畢過后,學生還可以將自身腦海當中想象的內容以直觀形象的形式呈現出來,通過自主創作的形式促進自身思維能力的更好發展。
目前很多教師深受應試教育的影響,往往采用單一的形式展開課堂教學活動,學科教學地位未被重視,再加之教師自身未進行創新,導致培育學生美術素養的教育目標難以實現。在當前社會發展的背景下,學生生活和學習的環境產生了巨大變化,興趣各有不同,傳統的教學模式難以滿足現階段學生的實際需求,但是很多教師所采用的教學模式比較傳統,導致教學活動未得到順利的開展。具體而言,教師往往采用口頭的形式將文本知識傳授給學生,很少帶領學生參與實踐活動,難以發揮美術課程的教育作用,不利于學生審美能力的提升。
在小學美術教學時,由于多數美術教師受應試教育的影響,導致課堂教學很難達到創新。然而,多數學校在培養師資力量方面,總是對教師的繪畫技術予以關注,而不重視教師的教學創新能力,導致教師自身的美術造詣很高,卻難以采取合適的方法傳授給學生這些知識。因此,學校需要對教師專業素養的提升加以重視?;诋斍暗恼n堂教學現狀來看,多數教師未將創新性的教學手段融入課堂教學中,并且也很少與學生的實際情況相結合,總是根據自身的教學經驗來開展教學且重視技能教學,忽視道德素養的培養,這不利于培養學生的美術素養。在創新課堂教學形式時,教師也僅注重培養學生的繪畫技巧,而對美育有所忽視,導致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及其審美品位難以得到有效的培養和提升。
在整個小學美術創新課堂中,教師需重視改善師生之間的關系,不斷地優化和創新課堂教學方式,構建“教師主導、學生主體”的教學模式,給予學生更多的時間進行積極主動地探究,促使學生結合自身的理解展開針對性的思考。等到學生探討完畢過后,教師還需給予學生針對性指導,幫助學生解決實際生活中遇到的問題,使其能夠更加深刻地理解所學知識,增強求知欲望,提升自學能力。
例如,在“色彩的明度”教學時,首先,教師可以要求學生自行對教材內容展開閱讀,結合文本中所呈現出來的作品加深自身的理解。其次,教師可以預留一部分課堂時間給到學生,要求學生親自對色彩的深淺變化展開調配,有助于學生對色彩的不同明度所表達出來的感覺產生更深層次的體會。再次,等到學生在學習完畢過后,教師可以引出一些問題,以此檢驗學生的自主學習效果。比如,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投放一張藍天照片,提出問題:“同學們,大家看到的一般是白色的云彩吧,現在請大家觀看多媒體上的照片,并說出照片上的云彩顏色是否相同。”最后,針對在課堂上積極回答和思考的學生,教師應該及時對這部分學生給予贊揚,使學生能夠在一個良好的環境氛圍中進行學習,提高學生的學習信心和學習積極性。
基于新課程改革,教師應該對學生課堂的主體地位引起高度重視,選取的教學內容以及方法都要與學生的實際需求相符,因材施教,給予及時評價,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進而提升課堂教學質效。
將多媒體技術引入小學美術教學中,有助于豐富教學內容,激發學生美術學習興趣,以多樣化的形式呈現美術作品,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課堂學習中。因此,教師可以采用多媒體技術展開教學,創設相應的教學情境,延伸美術教學,以圖片放映的形式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促進學生保持良好學習狀態。
例如,在“艷麗的大公雞”教學時,首先,教師可以提出問題:“同學們,你們知道今年是什么年嗎?你們都屬什么?”在問題的驅使下,促使學生對文本內容展開思考。其次,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從生肖雞著手,利用膠水、彩泥、剪刀、卡紙等工具將這一生肖以彩泥的形式塑造出來,提升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因此,基于核心素養背景,教師需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從多個角度出發構建高效課堂,以視頻、音頻資源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提升學生的學習理解能力,拓寬知識視野。
核心素養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文化自信,培養文化自信有助于學生深刻理解美術知識。在小學美術教學時,教師需深入挖掘教材內容,站在文化的視角展現民族文化藝術,讓學生感受到文化藝術的魅力,并產生更加深刻的感悟,培養傳統文化素養。然而,基于以往單一化的教學模式來看,滲透傳統文化素養比較困難。因此,教師可以創設傳統文化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實現文化育人教育目標。
例如,在“人民藝術家——齊白石”教學時,由于學生對齊白石缺乏了解,因此在展開具體的教學之前,教師可以搜集齊白石的著作,并將其引入課堂教學中,以多媒體播放的形式呈現到學生的眼前,如《墨蝦》《牧牛圖》《蛙聲十里出山泉》等。教師還可以配上相應的背景音樂,帶領學生對其著作展開欣賞,增進學生對齊白石的了解,提升民族自信心。同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從“蝦”角度出發進行繪畫,打破現實與傳統文化之間的差距,促使學生的文化視野更加開闊。因此,教師需要將優秀的傳統文化滲透到小學美術課堂教學中,促使學生形成良好的思想認知,擴充美術知識儲備。
開展多樣化的美術活動和參觀藝術展覽等方式,可以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和審美能力。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美術創作、欣賞名畫、學習藝術史等活動,引導學生觀察、感受和思考藝術作品,提升學生對美的理解和欣賞能力。
例如,在“會動的小紙人”教學時,首先,教師可以給學生呈現一些小紙人的圖片,讓學生猜測并描述小紙人的特點和可能的動作,以此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興趣,培養其對美術的審美情趣。其次,在學習繪畫和手工制作的基本技巧后,如線條、色彩、形狀和構圖等,引導學生分析小紙人的藝術元素,如用線勾勒、用色渲染和用形狀塑造等,使其能夠理解藝術創作的方法和技巧,并能夠運用到自己的創作中。學生可以根據小紙人的描述和自身想象,在課堂中手工制作小紙人。教師可以提供材料,如彩紙、剪刀、膠水等,給予學生簡單的制作步驟指導,引導學生根據自身的審美情趣選擇不同的顏色和形狀設計小紙人,以此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和創造力。最后,在學生制作好小紙人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嘗試制作小紙人動畫。具體而言,先拍攝一連串的小紙人形象變化照片,再在電腦或平板上將這些照片連起來,將其制作為一個小紙人動畫。這樣,學生不僅能夠提升美術技能,還能培養創造力和審美情趣,從動態的角度感受藝術魅力,能夠在多樣化的美術活動中培養審美情趣和審美能力。
這些活動可以激發學生的藝術探索和創造力,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藝術元素和手工制作的技巧,培養學生的審美意識和審美能力。

教師可以提供多樣化的材料和工具,引導學生進行自由創作,鼓勵學生發揮創造性思維和表達能力,完成開放性的美術任務,讓學生自由發揮想象力和創意,通過繪畫、雕塑、手工等形式表達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培養學生的創造力和表達能力。
例如,在“太空里的植物”教學時,教師可以為學生提供豐富的美術材料和工具,如彩紙、顏料、筆刷、剪刀、膠水等,以及不同形狀和材質的輔助工具,要求學生根據自己的創意和想法選擇合適的材料和工具,用于繪畫、剪貼、拼貼等創作活動,鼓勵學生在美術創作中運用自己的創造性思維。教師可以給學生提供一些啟發性的問題,如“如果你是植物,你會如何在太空中生長?”或者“你可以創造一個全新的植物,它有什么特點?”通過這些問題的引導,鼓勵學生展開想象和探索,激發他們的創造力。學生可以根據課文“太空里的植物”中的描述,進行繪畫和手工制作活動。比如,教師可以讓學生用彩紙和顏料繪制自己想象中的植物形象,或者制作太空站模型和植物生長環境。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可以運用多樣化的材料和工具,表達自己對植物和太空冒險的理解和想象,并在完成創作后進行作品展示和交流分享,互相欣賞和評論彼此的作品,分享自己的創作思路和心得體會。
通過展示和交流分享的方式,學生能夠相互啟發和借鑒,培養自信心和表達能力,并在多樣化的美術活動中培養創造性思維和表達能力,更好地理解課文的內容和主題,并將其與自己的創作相結合,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和體驗。
綜上所述,核心素養背景下,為了構建小學美術創新課堂,教師應該深入了解什么是核心素養以及美術學科與核心素養之間存在的關聯性,以創新性的理念為學生創設更加豐富多樣的教學形式,提升學生的欣賞能力,形成健康審美價值取向,為學生今后的學習以及生活奠定更為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