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雨軒
我國是海洋大國,有效開發和保護海水資源是實現綠色環保、節能減排,構建資源節約型社會、環境友好型社會,加強循環經濟建設的現實選擇。國家和政府應在合理開發和保護海水資源思想的指導下,確立科學的海洋開發戰略規劃,因地制宜發展海水循環經濟,合理開發和保護海水資源,建設綠色的海洋生態環境。
《 我國海水資源開發、利用和保護的法律制度研究》一書對現階段我國海水資源開發利用的相關法律進行了深入研究。全書分為六章:第一章介紹了我國水資源現狀,并在此基礎上分析了海水資源開發和利用狀況,提出利用和開發海水資源的預期目標;第二章從法制角度分析了中國海水資源開發和利用的相關法制體系、法制現狀、法制評價及中國香港特別行政區海水資源利用法律制度;第三章闡述了《聯合國海洋法公約》對海水資源開發的規定,以及聯合國專門機構、相關國際組織等在海水資源利用方面的政策和實踐;第四章對比了美洲、歐洲、亞洲及非洲的海水資源開發利用法律制度;第五章具體分析了海水淡化市場現狀及制度規范;第六章針對中國海水資源開發利用法制建設提出了相關建議,包括指導思想、建議方案及行動方案三部分內容。
參閱全書可知,我國針對海水資源開發、利用和保護的法律法規還存在一些問題,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一是針對海水資源開發、利用和保護的法律體系不完善。現階段,我國海洋產業發展勢頭良好,需進一步健全相關法律體系,然而當前專門針對海水開發、利用和保護的法律法規較為欠缺,現有法律規定缺乏系統化、規范化的設計和考量。二是鼓勵海水利用和開發的法律法規較為欠缺。海水利用和開發屬于新型產業,需要出臺激勵性的法律法規來扶持其發展。然而,我國現行針對海水資源開發利用的法律法規中大部分法律條文只是籠統提及海水淡化,未制定具體的法律制度和規定,缺乏實質性內容。三是海水淡化市場準入制度缺乏。所謂市場準入制度,即資金、市場主體、貨物等基本要素進入市場的制度規范,要想實現海水利用產業的進一步發展,就必須建立合理的市場準入制度。現階段,海水資源利用最常見的形式就是海水淡化,當前仍未制定具體可操作的海水淡化市場準入制度,影響了海水資源利用效率和質量。此外,尚未制定完善的海水利用技術標準,現階段常用的為指導性標準或推薦性標準。
我國十分重視發展海洋經濟,強調要全面搞好海水的開發和利用,實現海水資源可持續發展。貫徹海洋可持續發展戰略的關鍵環節就是通過法律規范海水利用和保護行為,具體可做好以下三點。
第一,健全海水資源利用和開發法律體系。針對我國現有關于海水資源利用的法律規范未成體系的問題,相關主體有必要通過地方法規、規范性文件等將海水資源利用的法律法規落在實處,構建一套完備的法律體系,促使海水資源開發和保護產業走上可持續、健康發展道路。首先,政府要進一步明確海水淡化企業、海水直接利用企業以及海水化學資源綜合利用企業等應享受的各項優惠政策。其次,對海水淡化等新興產業提供貸款、補貼等扶持政策。
第二,完善海水開發和利用標準體系。首先,地方政府要積極開展有關海水淡化材料、裝置、藥劑等產品標準的研究工作,加強對海水水質的檢測和調查,明確海水資源保護基本標準,進一步健全現有標準,提高工作實效,加快制定法律法規和管理規范。其次,加快制定對海水利用安全、衛生、環保等強制性標準,依照國家要求,相關企業要對海水生產設備、產品運輸、包裝及使用等工作制定強制性標準;建立健全有關海水資源產品的相關技術和設備的認證制度,進一步促進海水利用和保護的規范化。
第三,確立和完善針對海水資源利用和保護的激勵性法律法規。從不同層次和角度健全有關海水資源利用和保護的激勵性措施,具體可從稅收、財政、信貸等方面入手,對符合要求的項目予以財政補貼,適當減少或免除稅費。同時,政府要加大支持和引導力度,制定有關淡化海水、海水利用與保護的補貼和資助政策以及配套法律法規,給予海水利用企業多方面的支持,加大技術開發資金投入,規范海水資源利用的相關制度,以市場為導向,構建海水資源利用和保護的新局面。同時,企業要以激勵性法律法規出臺為契機,調動海水利用積極性,吸引各方資本,加強對海水利用和保護技術的研究。
綜上所述,海水資源的開發、利用和保護是新時期經濟建設和發展的重要領域。現階段針對該領域的法律法規較為欠缺,對此,相關主體要深入研究我國海水資源開發利用和保護現狀,完善相關法律法規,為我國海水利用產業的可持續發展提供法律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