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尚榮
“為了兒童閱讀這件事,我們走到了一起,我們是一個團隊,更是一個學習共同體。這里沒有‘權威話語,沒有‘唯我獨尊,我們需要擁抱異質,保持多元活力,然后長成你自己……我們愿意—點亮一盞盞讓人長大、使人優秀的燈;我們篤信—我們的樣子,就是這個國家、這個民族未來的樣子。”
這是江蘇省語文特級教師張學青“兒童閱讀·名師工作室”的宣言。這樣的宣言,既是工作室成員對工作室價值、功能及運行方式的闡釋,也是他們理想和信念的凝練。我深以為,所有的名師工作室抑或名校長工作室,都應該有自己的宣言,以表達對價值愿景的不懈追求,對核心理念的堅守,對各種關系的厘清,對工作規劃的確立。這應是工作室的首要任務,是工作室的先在預設,是“第一法則”。
由此帶來的問題是,名師、名校長工作室的宣言應該宣示什么?毋庸置疑,工作室要旗幟鮮明、堅定不移地回應國家對建設教育強國的戰略要求。這絕對不是一句大話,更不是一句空話,而是我們義不容辭的重任,這樣工作室才會有大格局、大視野、大氣象。值得注意的是,建設教育強國,推動教育高質量發展,要聚焦一個重大主題:提高未來人才培養質量。從落實人才強國戰略看,提高未來人才培養質量,需要對拔尖創新人才的成長進行早期培養探索。這樣的探索一定要基于中小學教育的性質和特點,以創新素養培養為導向,重在打好共同基礎,將今天坐在課堂里、活躍在校園里的學生當作未來人才對待。無論是名師工作室還是名校長工作室,都應自覺以此為重任進行創造性工作,探索規律,總結經驗,作出示范。
值得注意的還有,名師工作室具有學科特點,名校長工作室也有學校治理和建設的專業命題,所以工作室的探索一定要落實在課程和教學改革中,將教育部近期在《基礎教育課程教學改革深化行動方案》中提出的“五項行動”作為首要任務,從中選擇具體問題作為課題扎扎實實地開展研究。一如“兒童閱讀·名師工作室”提出的那樣:“我們理解—閱讀力是兒童成長的‘黃金軟實力;我們希望—用自己的熱情去感染、影響我們身邊的人。”切口小,很具體,卻能映射教育高質量發展這一首要任務。假若所有工作室都將重點工作置于這樣的大背景下,以小見大,進行系列化改革,形成育人合力,那么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一定會得到落實。此外,工作室是個學習、研究、發展共同體,其中有許多關系要處理好。前述的宣言中“沒有‘權威話語,沒有‘唯我獨尊”,正是對關系這一核心理念的生動表達,我也由此想起幾句話,不妨將它們當作工作室的座右銘。
第一句話:人是一支隊伍。這是黎巴嫩詩人紀伯倫的詩句:人是一支隊伍,但有的人總要走到隊伍前面去,然后再回到隊伍里來。我的理解是,人是不能孤立的,只有在隊伍里行走才會有集體感、安全感、歸屬感,也才會獲得溫暖,擁有力量,在行走中創新。走到隊伍前面去就成了領跑者,帶領整個隊伍走向遠方,去追逐那閃著理想之光的地平線—盡管永遠夠不著,到達不了。但日子長了,他還要再次回到隊伍里來,汲取集體的智慧,生長新的力量。工作室的主持人正是這樣的歸去來兮者—永遠在前方引領,又永遠不離開隊伍。
第二句話:一個人也是一支隊伍。人是一支隊伍可以理解,但是一個人怎么能成為一支隊伍呢?其實理解起來也不難,因為一個人可以召喚一批人,凝聚一批人,影響一批人,帶領一批人,大家共同成長,共同奔赴。這樣看起來雖是一個人,卻已經形成了一支隊伍。要做到這一點,關鍵是這“一個人”的胸懷見識和格局,他應該是道德領導者,又兼具學術領導力。用美國管理學家薩喬萬尼的話說,這時校長或名師已經有了自己的“替身”,眾多“替身”就形成了一支隊伍。
第三句話:眾多合唱聲中,要有領唱者的旋律。工作室主持人應當是領唱者,他有獨特的旋律和風格;工作室的伙伴也應形成自己的風格,但又要和主旋律保持一致。合唱隊需要領唱者,否則合唱隊只會是“散亂的活躍”,也會走向平庸;領唱者也絕不能離開合唱隊,否則他還有存在的價值嗎?還能誕生壯麗的合唱嗎?此外,合唱隊里還要有不同聲部、不同色彩,如此才會構成一支優秀的合唱隊。
以上是三句箴言。我想,當宣言與箴言相遇,當它們能夠真正融入工作室成員的一言一行,那么無論是名師工作室還是名校長工作室,誕生杰出“領唱者”、形成高水平的“合唱隊”就指日可待。
(編輯 王淑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