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芳 (安徽農業大學人文社科學院)
“以學生為本”的教育理念已經深入人心。學生的求學過程不僅僅是知識積累的過程,同時也是塑造精神世界的過程。關注學生的體驗就是以學生為本,尊重他們的主體地位,最大限度地避免因教育教學的措施不當而對學生產生消極的影響。
學生體驗作為一個重要理念在新一輪教育改革中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在國外,學生體驗和滿意度已成為高等教育質量保證的核心原則。[1]學習體驗評價是基于學生的體驗和感受來評價教學效果,能更好地接近教學事實。[2]這種過程性評價范式被認為是課程評價改革的未來方向。[3]本文從學生體驗的角度進行專業學習評價研究,通過對學生評價的量化處理,可以直觀地看出學生的體驗結果,從而得出一些啟示去指導教學,能更好地調整教學設計和教學措施,彌補先前教育中存在的不足之處,對改進教學現狀以及提升學生體驗質量有一定的實踐意義和現實價值。
專業學習這個概念是“專業”“學習”兩個概念的結合。[4]專業,這一概念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的“專業”是指人類社會生活生產實踐中,某一人群某一階段長期進行的某種業務或作業的規范要求;狹義的“專業”是高等學校或中等專業學校在國家建設的總體規劃和社會分工的具體需要調配下設置建立的學業類別。為了實現每個專業的培養目標和培養要求,每個學業類別都有相應的教學計劃。“學習”這一概念也有廣義與狹義兩種解釋,廣義的學習可理解為個體由于練習或經驗而產生的行為或行為潛能的相對持久的變化[5];狹義的學習主要指學校里學生的學習活動,一般有教師的指導,并且有目的性、計劃性和組織性的特點,是系統地接受前人積累的文化經驗以發展個人的知識技能,形成符合社會期望的道德品質的過程。
本研究中的專業學習可理解為高等學校的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按照一定的專業教學計劃,學習某一特定領域的相關課程,積累專業知識提升專業技能,達到該專業的培養目標的過程。
體驗,既是一種活動,也是活動的結果。即主體經歷某件事并進行反思(活動);并在經歷和反思中獲得認識和情感(活動的結果),[6]學習體驗被認為是學生在學校學習過程中的經歷和感受。[7]專業學習體驗是學生在某個學業類別學習過程中的體驗,是在專業課程學習過程中的經歷和感受。崔彥群等認為學習體驗具有親歷性、主觀性、情感性、整體性和生成性的特點。[8]
基于學生學習體驗的評價以學生的經歷和感受為主,重在學生自己的習得與收獲,而不是教師的行為,為高校發現教學問題、改進教學質量提供了一個新的視角。本研究運用語義分析法,基于學生視角設計了評價專業學習的語義區分量表,考查學生對專業學習體驗的理解和態度。
語義分析法,是由美國心理學家奧斯古德(Osgood)和他的同事在1957 年提出的。這種方法是以紙筆形式填寫語義區分量表,可以用來評價事物的意義。
語義區分量表是由若干七點等級的評價維度組成,每個等級序列的兩端通常是意義相反的形容詞。為了了解某事物或概念在各被評價維度上的意義和強度,評價者需要在每個項目的七個等級上對該事物或概念進行評價。[9]語義分析法可以用于了解人們的態度以及對事物的不同理解,在心理學各研究領域得到了較為廣泛的應用。
應用心理學專業本科學生,在入學的第2 學期和第6 學期分別進行量表測查,第一次有效問卷65 份,第二次有效問卷63 份,其中54 份問卷可配對。
通過兩組檢測診斷,對腕關節不穩定情況、關節面壓縮坍塌、關節面分離、關節面骨塊3塊以上、骨折伴下尺橈半脫位、橈骨縮短、尺偏角改變等項目進行診斷,兩組放射診斷結果差異顯著(P<0.05),見附表。
第一步,根據研究目的確定“專業學習”作為被評價的事物。第二步,確定評價維度、性質維度,選擇“好——不好”“不重要——重要”“喜歡——憎惡”;力量維度,選擇“弱——強”“空虛——充實”“無價值——有價值”;活動維度選擇,“活潑——呆板”“緊張——輕松”“愉快——痛苦”。第三步,具體編制語義區分量表,將意義相反的形容詞列于等級序列的兩邊,中間留出代表七個等級的線段供評價者選擇。
集體實測,研究者把事先印制好的紙質量表發放給學生,并說明量表的含義和填寫方法,要求被試當場填寫完成并回收量表。并對部分學生進行事后訪談,進一步了解他們的真實想法。
將量表的九對反義詞積極的一端計為7分,消極的一端計為1分,中間值計為4分進行計算,得分越高說明對專業學習的評價越積極,數據全部輸入spss統計軟件進行分析。
量表第一次測試的克隆巴赫 Alpha 系數是0.766,信度良好。題總相關系數均達到極其顯著水平,說明量表具有一定的效度(如表1)。

表1 第一次測試每一題項與總分的相關系數(n=65)
由表2 得知,兩次測試各題項平均值均大于4(一共7 個等級,4 為中間值),總均分均大于5,表明被測學生的專業學習評價都比較積極,學習體驗偏于正向。第一次測試在“無價值——價值”題項評分最高,“呆板——活潑”題項評分最低;第二次測試在“不重要——重要”題項評分最高,在“呆板——活潑”題項評分最低。

表2 各項平均數與標準差
兩次測試總分進行對比,第二次較第一次最低分和最高分有明顯提高,平均值基本不變,標準差變大,見表3。

表3 兩次測試總分比對
對兩次測試的有效配對樣本54 名學生的測試結果進行配對樣本t 檢驗,結果如表4:

表4 兩次測試學生配對樣本T 檢驗(n=54)
表4 顯示,兩次測試評分差異不顯著,說明學生對專業學習的評價沒有明顯變化。
在語義區分量表九個維度的評價中,每項得分均超過4 分,說明應用心理學專業本科生認為專業學習是讓人感到愉快的、強的、活潑的、重要的、喜歡的、充實的、好的、有價值的和輕松的,這個結果表明,應用心理學專業本科生對專業學習的體驗是積極正向的。其中在重要的、喜歡的、好的、有價值的四項的得分均超過5 分,尤其是在有價值和重要這兩項的評分都達到5.5 分以上,說明學生認為專業學習是非常有意義的。“呆板-活潑”這一項的評分在九個題項里得分最低,兩次測試都是剛剛超過4 分,說明專業學習的活潑性有待加強。
心理學是研究心理現象及其規律的科學。[10]應用心理學專業是普通高等學校心理學類的本科專業,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適應國家社會經濟發展和建設需要,具有心理學基本理論和基本技能,在教育、經濟、文化衛生和社會工作等領域的行業里有所作為的應用型復合人才。
近年來,心理學在社會生活各個領域都體現出了應用價值,為保障人民群眾的幸福生活做出了重要貢獻,大眾對心理學的認識也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社會對心理學人才的需求與日俱增。心理學專業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成為許多學生向往學習的專業。
對54 名應用心理學專業本科生第2 學期和第6 學期的兩次測查結果進行比較,發現兩次差異不顯著,學生的學習體驗變化不明顯,學習體驗評價都比較積極。
應用心理學專業的本科生前兩個學期的學習重在專業基礎知識掌握,了解心理學的歷史發展和各領域前沿動態,系統掌握心理學的基礎知識和基本理論,注重基本概念和主要理論之間的融會貫通和意義建構。第三到第六學期注重專業能力和專業技能培養,具備心理學學術研究或實踐應用的主要技能,能夠初步開展心理學科學研究或者相關的實踐性工作。心理咨詢與輔導方向:掌握個體咨詢和團體輔導等的基本技能,較熟練掌握至少一種心理咨詢技術;畢生發展與教育方向:掌握學校心理輔導等基本技能,能夠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教學和發展指導等工作;社會心理與管理方向:掌握員工招聘、員工培訓、生涯規劃與管理等技能,能夠勝任人力資源管理等工作。
本校應用心理學專業本科生的培養有系統性和連續性,學生學習體驗保持良好,所以評價結果沒有明顯變化。
本研究得出如下結論:應用心理學專業本科生對專業學習的態度是積極的,尤其對專業學習的價值和重要性非常認可,對專業學習的活潑性有更高的期待。學生在第二學期的和第六學期的評價差異不顯著,專業學習的體驗比較穩定。
為了優化應用心理專業本科生的專業學習體驗,有必要提升應用心理學專業學習的活潑性,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建議:
專業培養理念要以學生的發展需求為出發點,避免整齊劃一的培養模式,構建個性化的人才培養方案,提升學生的社會競爭力。個性化人才培養模式應該以多樣化、可選擇為基本的出發點,重視多元資源的靈活搭配,滿足應用心理學專業人才培養要求。[11]細化應用心理學專業人才培養細節,增加個性化人才培養模式中的特色元素,引導學生展開探究和思考,全面提升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互聯網 + ”時代背景下,市場對于專業人才的需求越來越多樣化,必須把握專業發展動態,整合各種資源,不斷優化基礎設施建設。[12]專業知識的學習涉及大量的理論和專業概念,如果缺乏形象的素材和直觀的案例,學習容易枯燥,產生學習倦怠。教師必須結合現代技術來優化教育活動,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效果。要開發和應用線上平臺,打造集線上線下于一體的全新教學模式,指導學生學習和及時答疑,提高人才培養效率。
應用心理學專業具有實踐性和應用性的特點,要充分發揮專業優勢,加大專業教學中的實踐環節,及時轉化應用價值,通過實際應用促進理論深化。構建多元化的應用心理學專業實踐體系,學校還要做好統籌規劃,為學生構建多樣化的實踐平臺,將線上演練和線下實操相結合,現場實踐和實驗室實踐相結合,校內實踐和校外實踐相結合。以豐富多彩的課內課外活動和科學合理的實踐教學設計提升學生對應用心理學專業的認同度,增強積極體驗。
創新教學方法,采用案例分析、情境模擬、角色扮演等方式,還可以利用線上優秀的教學資源開展混合式教學,通過靈活的教學形式讓學生增強專業學習的興趣。
改變對學生的評價方式和評價內容。增加過程性評價的比重,加大對學生日常表現和實操情況的評價和考核,將學業評價方式與社會要求統一起來,引導學生在掌握專業知識和技能的同時提高創新創業的能力。[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