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孫丹青

書名:新聞節目與播音主持
作者:李延召
出版社: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
出版時間:2022年3月
定價:39.00元
融媒體技術拓展了信息傳播的渠道,對傳統媒體造成沖擊的同時也對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電視新聞節目如何抓住融媒體時代的機遇守正創新,為公眾傳遞更具時效性、豐富性的新聞信息,已是擺在電視新聞行業面前一個重要的課題。當前,新聞節目與播音主持領域在實踐中面臨著受眾選擇多樣化帶來的壓力,新媒體沖擊造成受眾嚴重流失的情況。為此,探索融媒體時代電視新聞節目內容與播音主持技術的實踐創新,推動行業發展具有現實必要性。
由李延召主編的《新聞節目與播音主持》一書是研究新聞節目與播音主持領域的重要書籍。本書共分八個章節,分別論述了中央與地方臺新聞節目概況、新聞播報的內容和要求、新聞評述的要領與訓練、新聞讀報及連線與演播室對話、《主播說聯播》及《主持人大賽》的文稿訓練、新聞節目主持人的形象與體態塑造等內容。整體來看,本書結合融媒體時代的社會背景,對新聞節目與播音主持領域的相關內容進行了深入研究,為讀者了解新聞與播音主持實踐提供了翔實的參考。本書不僅是高校新聞與播音主持專業的有效參考教材,還為創新新聞與播音主持實踐提供了有益啟迪。
新聞與播音主持實踐創新的積極意義。融媒體時代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為新聞行業帶來了難得的機遇,由此創新新聞與播音主持實踐具有現實必然性。本書分析了新聞與播音主持實踐創新的積極意義。第一,有利于拓寬信息傳播渠道,受眾可以通過智能終端獲取新聞信息,并通過點贊、轉發、評論實現新聞與受眾之間的雙向信息互動,這種方式提高了新聞信息的傳遞效率和傳播質量。為滿足受眾信息需求提供有效服務。第二,有利于推動新聞與播音主持行業的長遠發展。書中指出,新聞與播音主持是新聞行業發展的重要內容,融媒體技術為新聞與播音主持行業注入了新的時代元素,可以推動新聞內容的多樣化和前沿性,促進新聞行業與播音主持藝術的轉型升級。第三,有利于塑造良好的社會風氣。融媒體時代新聞與播音主持的效用得到了更大發揮,通過正確價值觀的引導,在全社會營造一種和諧積極的社會文化環境,能夠提升整個社會的精神面貌。
新聞與播音主持面臨的實踐問題。創新新聞與播音主持實踐需要在明確當前發展中的現實問題基礎上,有針對性地解決新聞與播音主持的發展困境,為創新路徑的探索提供堅實基礎。本書對當前新聞與播音主持的實踐發展現狀進行了詳細剖析并指出了存在的主要問題。第一,受眾選擇的多樣化為新聞節目帶來了壓力。傳統電視新聞在傳播內容和形式上較為單一,而當前受眾的需求日益多元化,需求與供給之間的不對稱,使傳統電視新聞的受眾開始流失。第二,新聞節目與播音主持的個性化不足。新媒體信息傳播內容更具幽默性、互動性,更容易獲得大眾的青睞。傳統新聞節目與播音主持在節目的語言表達和主持風格上較為刻板嚴肅,容易使受眾產生一種距離感從而難以引起受眾的持續關注。第三,新聞話語權發生了轉變。傳統媒體時代新聞播報者發揮著對社會輿論的引導作用,代表著官方話語權。而在融媒體時代受眾不再作為被動接受新聞的客體,其接受獲取信息的方式增多,對傳播信息的參與度大大提升,從而對傳統的新聞播報模式和主持表達方式的接受度也大大降低。
新聞與播音主持實踐創新的有效路徑。新聞與播音主持實踐的創新需要采取有效的策略,本書為新聞與播音主持創新發展提供了有效參考。第一,以受眾需求為導向轉變新聞播報方式。書中指出融媒體時代下的電視新聞可以通過大數據技術分析了解受眾的真實需求,在堅守新聞原則的基礎上以受眾青睞的方式進行新聞播報,可利用網絡流行語言進行信息傳遞從而使新聞信息更加貼近受眾生活。第二,提高新聞與播音主持專業素養,轉變主持風格。融媒體時代新聞與播音主持的專業素養是獲得公眾認可的核心競爭力,新聞與播音主持從業人員應加強專業知識技能,貼近公眾生活,更多地站在受眾的角度思考問題,按照新聞信息的不同類型選擇不同的語言播報風格。第三,主動學習并掌握多樣化的信息傳播方式。新聞與播音主持從業者除了要增強自身的專業技能之外還需緊跟時代發展步伐,可借助現代技術豐富電視新聞內容,注重與社會公眾的信息交流與互動,幫助受眾更加高效地理解新聞背后的故事,拉近新聞與受眾之間的距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