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雨 馬長峰
【摘要】近年來大宗商品價格和匯率等的波動風險加劇使得企業套期保值愈發普遍。隨之而來的是套期保值業務的會計處理問題,2017年套期會計準則的發布使得這一問題有章可循,但是實務中仍然存在較多難點。文章以建材貿易商基差投機買入期貨套保業務為例,研究其套期會計準則的適用性,詳細列示套期會計運用的全過程,并且,文章通過與不使用套期會計時的會計處理進行對比,表明使用套期會計準則能平滑企業賬面上的損益波動,真實反映業務實質。以期對相關企業套期保值業務的會計處理選擇和實際應用提供參考與借鑒。
【關鍵詞】套期保值;現金流量套期;套期會計準則
【中圖分類號】F274
★ 基金項目:上海市社科規劃一般課題(2018BGL013);上海市教育委員會“人工智能時代會計碩士教育創新項目(2019);教育部人文社科項目(21YJA790008)。
一、引言
近年來,地緣政治沖突加劇,貿易保護主義卷土重來,新冠疫情肆虐,大宗商品和匯率等的價格波動加劇,種種風險因素疊加對企業生產經營產生不利影響,企業選擇通過套期保值操作進行風險管理愈發普遍。由于套保業務多涉及金融衍生工具的利用,其公允價值波動明顯,根據金融工具會計處理一般原則直接計入金融衍生工具容易對企業賬面利潤等造成較大影響,如何對套期保值業務進行會計處理成為不少企業面臨的難題。
2017年4月6日,財政部發布的《企業會計準則第24號——套期會計》,對企業套期保值業務會計處理提供了規范指引。滿足套保會計應用條件的企業可以選擇采用套期會計準則進行會計處理,延后確認套期保值業務相關活動引起的損益,以真實反映套保業務實質。
然而,現實中企業對是否采用套期會計準則進行會計處理存在諸多疑慮。首先對于是否適用套期會計準則還存在判斷上的困難,準則具有復雜性,部分企業對如何正確使用套期會計準則還不夠清晰,為滿足準則要求的相關文檔編制等也需要企業付出一定成本,這些因素使得套期會計在實務中的適用率較低,并且也容易出現信息披露不規范問題。
本文以建材貿易商A公司的基差投機買入套期保值業務為例,深入分析其套期會計的適用性,并對比采用和不采用套期會計準則對損益表的影響,以期為類似業務的會計處理選擇提供參考。
二、案例描述
A公司是一家建筑行業成材(主要為鋼材)貿易服務商,業務覆蓋國內外。2021年11月初,地產端新開工持續走弱,市場預期悲觀,成材期貨及現貨價格大幅下跌。成材期貨價格遠低于成材現貨價格,此時的國內現貨熱卷基差最大接近500元,處于歷史高位。由于海外現貨價格下跌相對較慢,出口接單價格略高于同時段國內遠期預售價格,出口具備優勢。
因此,A公司大力擴展出口業務,鑒于出口訂單需提前備貨生產,交貨期較直接現貨銷售更長,原材料鋼材的價格波動對公司的備貨采購成本有較大的影響,簽署訂單后就直接采購現貨鋼材對A公司來說并不是最佳選擇。
A公司判斷此時國內現貨熱卷基差已經處于高位,隨著時間臨近交割月份,期現價格將收斂,基差將縮窄,因此,此時可采用買入套期保值策略進行反向基差套利。具體而言,A公司在2021年11月簽訂2022年1月份履約的出口遠期銷售合同后,在熱卷期貨HC2201合約盤面做多單。2022年1月份,A公司在現貨市場買入鋼材現貨,為出口訂單做準備。同時,平倉結算期貨合約,套保活動結束。
通過此策略,公司將鋼材現貨變動的絕對價格風險轉變為基差風險,其在期貨市場和現貨市場的收益或損失可以相互抵銷。更進一步,由于基差縮窄,現貨市場損失程度小于期貨市場獲利程度,企業在規避未來鋼材原料購入價格風險的同時,能獲得期貨市場超額收益。
三、套期保值業務情況
(一)業務操作
1.如圖1所示,2021年11月1日,A公司與客戶簽訂2022年1月底前交貨的鋼材出口遠期銷售合同,出口訂單遠期銷售含稅價格4600元/噸,同時在對應的期貨熱卷主力合約HC2201開多單,HC2201期貨開倉價格在4340元,期貨保證金10%,交易手續費和傭金等約0.04%。開倉時基差為260元。在數量方面,由于出口訂單合同預估未來將購進50 000噸鋼材,為了使套保能對沖價格風險敞口,綜合考慮購買期貸合約的各項成本支出,公司決定購買4425手HC2201作為套期工具。
2.2021年12月初,現貨含稅價格上漲到4680元/噸左右,對應期貨盤面價格4550元,基差收斂至130元。
3.2022年1月3日,現貨含稅價格為4685元/噸,HC2201期貨價格4620元/噸。基差收斂至65元。
4.2022年1月13日,現貨含稅價格為4700元/噸,對應期貨盤面價格4650元/噸,基差收斂至50元。A公司陸續按照現貨價格向鋼廠下訂單買入現貨鋼材,并同時在盤面4650元左右平HC2201多單,最終現貨虧損100元/噸,期貨盈利310元/噸,期現綜合來看,盈利210元/噸,扣除稅費和其他費用后盈利184.17元/噸。
5.2022年1月29日出口合同履約完成,確認營業收入及成本。
(二)收益情況
如圖2所示,現貨價格的波動為100元(4700-4600),如果不采取買入套保策略,這會使公司成本上升100元/噸。使用套期保值后,公司面臨的價格風險轉化為基差波動風險,而由于期現價格在臨近交割日期收斂,基差的波動為公司在期貨市場帶來盈利(4650-4340-100)210元/噸。考慮增值稅、交易手續費等因素下,公司最終實現總盈利9 208 500元。
綜合期現兩市場情況,在現貨價格上漲的局面下,雖然公司在現貨市場發生了虧損,但是期貨市場熱卷價格上升獲利已彌補了現貨市場的損失,企業不僅完成了保值目標,還獲得了額外的收益。
四、套期保值會計處理
根據財政部發布的《企業會計準則第22號——金融工具確認和計量》《企業會計準則第24號——套期會計》《企業會計準則第37號——金融工具列報》等相關規定和指南,公司套保業務如果滿足套期會計的運用條件,公司可選擇采用套期會計方法進行會計處理。套期會計方法是指企業將套期工具和被套期項目產生的利得或損失在相同會計期間計入當期損益(或其他綜合收益)以反映風險管理活動影響的方法。
企業應用套期會計的基本思路如下:首先應根據企業風險管理目標,觀察其風險是否屬于可使用套期會計的情形;其次,在合并報表層面指定套期工具和被套期項目并對套期關系進行評估,判斷其是否符合套期會計使用條件,如果屬于套期的三種類型之一,則選擇相應的套期會計處理方法;在套期保值期間,需要持續評估套期關系是否發生變化,并進行套期關系再平衡;最后,如果出現套期會計應終止的情形,需終止應用套期會計,相關科目不留余額。
(一)風險管理目標
風險管理目標建立在單個套期關系的層面上,應明確指定一項特定的套期工具以對特定被套期項目進行套期。套期會計準則要求企業必須直接在套期書面記錄中加入其風險管理策略的描述。而且,無論會計主體是否在其風險管理活動中使用正式的書面政策文件,均需對其風險管理策略進行披露。
本案例中,公司的風險管理目標即規避未來鋼材采購的價格風險,并假定其風險管理策略已完整真實披露。
(二)運用套期會計的條件及套期有效性分析
根據CAS24號準則的第15條,公允價值套期、現金流量套期或境外經營凈投資套期同時滿足下列條件的,才能運用該準則規定的套期會計方法進行會計處理:
(1)套期關系僅由符合條件的套期工具和被套期項目組成。在本案例中,A公司2022年1月份簽訂了出口銷售訂單,因此需要在1月初在現貨市場購入50 000噸鋼材現貨,為出口訂單備貨。訂單不存在明顯偏離企業日常交易特點的反常,購買鋼材為出口訂單備貨屬于極可能發生的預期交易,可以指定為被套期項目,管理其價格風險。
企業在確定被套期項目時,應注意作為被套期項目,應當會使企業面臨公允價值或現金流量變動風險,在本期或未來期間會影響企業的損益或其他綜合收益。本案例中,公司所面臨的套期風險為原料價格波動風險,即鋼材采購價格風險。因為如果鋼材價格上漲,由于企業出口訂單價格已定,鋼材采購成本上升將壓縮企業利潤空間,甚至導致企業在此項交易中面臨虧損。
套期工具方面,A公司選取熱卷期貨HC2201作為套期工具,屬于符合要求的衍生金融工具。
(2)在套期開始時,企業需正式指定套期工具和被套期項目,并準備了關于套期關系和企業從事套期的風險管理策略和風險管理目標的書面文件。
假定案例中A公司已經做好上述準備工作,相關文件披露信息全面真實,流程規范合理。
(3)套期關系應符合套期有效性要求。準則第16條對套期有效性的判定做出了解釋,當同時滿足以下三個條件時,套期有效。
首先,被套期項目和套期工具之間的經濟關系應使得套期工具和被套期項目的價值因面臨相同的被套期風險而發生方向相反的變動。本案例中,現貨鋼材和熱卷期貨價格存在明顯相關關系。現貨鋼材和熱卷期貨價格的相關關系使得被套期項目價值和套期工具價值相反方向變動,所以本案例的套期關系滿足上述有效性要求。
其次,被套期項目和套期工具經濟關系產生的價值變動中,信用風險的影響不占主導地位。本例中,鋼材現貨價格由市場上各買賣雙方競價決定,信用風險不占主導地位。期貨交易由交易所擔保履約而幾乎沒有信用風險,因此本例中被套期項目和套期工具符合上述要求。
此外,套期關系的套期比率,應當等于企業實際套期的被套期項目數量與對其進行套期的套期工具實際數量之比。作為一般原則,套期關系的套期比率應當與從風險管理角度而設定的套期比率相同,被套期項目的關鍵條款應與套期工具的關鍵條款相匹配。然而在實務中,由于多種原因,實際套期比率可能并非1∶1。如果企業對某一項目不足100%的風險敞口(例如,85%)進行套期,則其用來指定套期關系的套期比率應當與上述85%的風險敞口以及企業用于對上述85%的風險敞口進行套期的套期工具實際數量所形成的套期比率相一致,多余部分應當轉出。
A公司使用標準熱卷期貨合同對未來鋼材采購進行套期,套期時現貨鋼材含稅價4600元/噸,使用4425手HC2201期貨合同(每份期貨合同的標準數量為10噸,4425手HC2201期貨合約對應于44 250噸熱卷)對50 000噸的熱卷采購進行套期。公司選擇4425手期貨合約,套期比率1.13,盡可能實現風險敞口的全覆蓋,不會產生套期無效需轉出部分,不會發生與套期會計目標不一致的會計結果。A公司的套期比率反映了套期的實際數量,符合套期有效性要求。
綜上,A公司滿足使用套期會計的條件,可以選擇使用套期會計。
(三)確定套期分類
在套期會計中,套期分為公允價值套期、現金流量套期和境外經營凈投資套期。
由于鋼材現貨價格存在波動,A公司未來采購鋼材現貨應支付的現金流量不固定,面臨未來極有可能發生的預期交易中的現金流量變動風險,符合現金流量套期情形,會計處理時應選擇現金流量套期這一分類。
(四)套期關系的終止
CAS24準則規定對于套期關系終止與否的判斷采用未來適用法,自不再滿足套期會計條件或風險管理目標之日起終止運用套期會計。在本案例中,A公司于2022年1月13日在期貨市場上將其持有的4425手熱卷HC2201多單合約平倉,套期工具被出售,符合終止運用套期會計第二種情形:套期工具已到期、被出售、合同終止或已行使。因此A公司在2022年1月13日將終止運用套期會計。
(五)套期會計處理
假定期貨交易保證金10%,交易相關手續費0.04%。
1.開立期貨賬戶,存入賬戶資金50 000 000元:
借:其他貨幣資金——存出投資款50 000 000
貸:銀行存款 50 000 000
2.2021年11月1日,公司以公允價值4340元/噸的價格買入4425手期貨合約HC2201,保證金占用4340×10×10%×4425=19 204 500元,并支付手續費4340×10×0.04%×4425=76 818元。
借:套期工具——期貨合約 19 204 500
投資收益——手續費 76 818
貸:其他貨幣資金——存出投資款19 281 318
3.2021年12月1日,期貨價格上漲至4550元/噸,確認期貨公允價值變動(4550-4340)×10×4425=9 292 500元,計入“其他綜合收益——套期儲備”科目:
借:套期工具——期貨合約 9 292 500
貸:其他綜合收益——套期儲備9 292 500
4.2022年1月3日,期貨價格上漲至4620元/噸,確認期貨公允價值變動(4620-4550)×10×4425=3 097 500元,參照上月會計處理,計入“其他綜合收益——套期儲備”科目:
借:套期工具——期貨合約 3 097 500
貸:其他綜合收益——套期儲備3 097 500
5.2022年1月13日,期貨價格上漲至4650元/噸,確認期貨公允價值變動(4650-4620)×10×4425=1 327 500元,參照上月會計處理,計入“其他綜合收益——套期儲備”科目:
借:套期工具——期貨合約 1 327 500
貸:其他綜合收益——套期儲備1 327 500
平倉結算期貨合約,其中保證金占用轉回“其他貨幣資金——存出投資款” 4650×10×10%×4425=20 576 250元,手續費扣除4650×10×0.04%×4425=82 305元:
借:其他貨幣資金——存出投資款20 576 250
貸:套期工具——期貨合約 20 576 250
借:投資收益——手續費 82 305
貸:其他貨幣資金——存出投資款82 305
履行預期交易,按照現貨市場鋼材價格4700元/噸買入50 000噸鋼材,計入“庫存商品——鋼材”科目4700×50 000=235 000 000元:
借:庫存商品——鋼材 235 000 000
貸:銀行存款 235 000 000
終止使用套期會計將已確認的現金流量套期儲備(9 292 500+3 097 500+1 327 500=13 717 500元)全部轉出,調整庫存商品鋼材的成本:
借:其他綜合收益——套期儲備13 717 500
貸:庫存商品——鋼材 13 717 500
6.2022年1月29日,出口訂單履約完成,確認銷售收入4600×50 000=230 000 000元,并結轉成本(4700×50 000)-13 717 500=221 282 500元
借:銀行存款 230 000 000
貸:主營業務收入 230 000 000
借:主營業務成本 221 282 500
貸:庫存商品——鋼材 221 282 500
總體來看,應用套期會計準則延后確認了套期工具期貨合約(HC2201)在持有期間(2021.11.01- 2022.01.13)的公允價值變動,將其計入其他綜合收益,從而減少了對當期利潤表的影響,待到買入現貨鋼材這筆預期交易實際完成,形成真實資產后,再將套保損益轉入該資產的初始成本中,在未來出售時再體現到當期損益中。
五、按金融工具準則進行會計處理
若A公司選擇不使用套期會計,則應根據《企業會計準則第22號——金融工具確認和計量》(CAS22)規定,將購入的期貨合約(套期工具)作為以公允價值計量且其變動計入當期損益的金融資產,并通過“衍生工具”科目進行會計處理。假定期貨交易保證金10%,交易相關手續費0.04%,不考慮稅費時:
(一)開立期貨賬戶,存入賬戶資金50 000 000元:
借:其他貨幣資金——存出投資款50 000 000
貸:銀行存款 50 000 000
(二)2021年11月1日,買入期貨HC2201合約4425手。根據金融工具列報準則,企業取得衍生工具時,企業應當按其公允價值借記“衍生工具”科目,其中,發生的交易費用借記“投資收益”科目,再按實際支付的金額貸記“其他貨幣資金”科目。因此,剛取得期貨合約時,繳納交易保證金4340×10×4425×10%=19 204 500元貸記“其他貨幣資金”科目,交易手續費等4340×10×0.04%×4425= 76 818元計入“投資收益”借方:
借:衍生工具——期貨合約 19 204 500
投資收益——手續費 76 818
貸:其他貨幣資金——存出投資款19 281 318
(三)2021年12月1日確認期貨公允價值變動(4550-4340)×10×4425=9 292 500元,計入“公允價值變動損益”科目:
借:衍生工具——期貨合約 9 292 500
貸:公允價值變動損益 9 292 500
(四)2022年1月3日確認期貨公允價值變動(4620-4550)×10×4425=3 097 500元,計入“公允價值變動損益”科目:
借:衍生工具——期貨合約 3 097 500
貸:公允價值變動損益 3 097 500
(五)2022年1月13日確認期貨公允價值變動(4650-4620)×10×4425=1 327 500元,同樣計入“公允價值變動損益”科目:
借:衍生工具——期貨合約 1 327 500
貸:公允價值變動損益 1 327 500
平倉結算期貨合約,衍生工具終止確認,比照“交易性金融資產”科目的相關規定進行處理。平倉手續費4650×10×0.04%×4425=82 305元記入投資收益借方:
借:其他貨幣資金——存出投資款20 493 945
投資收益——手續費 82 305
貸:衍生工具——期貨合約 20 576 250
將之前確認的持倉盈虧(9 292 500+3 097 500+ 1 327 500=13 717 500元)全部轉入投資收益科目,期貨市場收益實現:
借:公允價值變動損益 13 717 500
貸:投資收益 13 717 500
同時,A公司以4700元/噸價格買入現貨鋼材50 000噸,計入“庫存商品——鋼材”科目4700×50 000=235 000 000元:
借:庫存商品——鋼材 235 000 000
貸:銀行存款 235 000 000
(六)2022年1月29日出口合同履約完成,確認銷售收入4600×50 000=230 000 000元,結轉銷售成本4700×50 000=235 000 000元:
借:銀行存款 230 000 000
貸:主營業務收入 230 000 000
借:主營業務成本 235 000 000
貸:庫存商品——鋼材 235 000 000
總體而言,如果企業選擇不使用套期會計,將套期工具HC2201期貨合約作為交易性金融資產進行處理,則期貨合約每期的公允價值變動直接計入企業投資收益,企業購入現貨鋼材的成本根據實際成交價格確認,本例中現貨鋼材購買成本的增加也直接反映到當期損益表中,進而會使得企業利潤減少,毛利率降低。
六、結果對比
如表1和圖3所示,如果企業選擇不使用套期會計,而依據金融工具準則(CAS22)將套期工具HC2201期貨合約作為交易性金融資產進行處理,則企業投資收益合計增加13 717 500元。并且由于每期期貨公允價值變動計入公允價值變動損益,公司損益表將產生較大波動。企業購入現貨鋼材的成本為4700元/噸,相較于期初鋼材現貨價格4600元/噸,鋼材采購成本增加了100元/噸,A公司最終確認主營業務成本235 000 000元,成本增加也使得企業賬面上利潤減少,毛利率降低。
如果企業選擇使用套期會計,在這一現金流量套期中,企業延后確認了套期工具HC2201在持有期間的公允價值變動對利潤表的影響,待到預期交易的資產實際形成后(即鋼材現貨采購完成,形成庫存商品),將套保損益轉入該資產的初始成本中,在未來出售或處置時再體現到當期損益中。本案例中A公司最終確認主營業務成本221 282 500元,該筆期貨套期保值業務獲利9 208 500元。
七、總 結
使用套期會計后,企業損益表現不會隨套期工具公允價值的波動而同等波動,真正體現出套保業務實質,準確反映出企業的風險管理活動。但是,實施套期會計的成本也值得注意。首先企業要建立完善的內控管理制度,套期保值業務具有專業性,業務審批和執行要嚴格依規展開;企業還要依準則要求按時披露套期文檔,確保套期業務和套期會計處理有章可循;套期開始后,企業還應當持續地對套期關系的套期有效性進行評估,以確保套期業務和套期會計符合企業風險管理預期,滿足套期會計使用要求。
總體來看,企業應用套期會計準則在實務中存在難度和成本,但這遠小于套期會計帶來的好處,如果企業能夠根據業務實質,有效地利用套期會計準則,對企業將大有裨益。并且,會計準則委員會如能更加貼近實務中的需求,在套保會計準則應用上給予更多的指引或培訓,減少企業應用套保會計的疑難,將促進這一準則進一步推廣,惠及更多參與套期保值的企業。
主要參考文獻:
[1]田雪彥.解碼套期保值會計[J].中國外匯,2019(06): 44-46.
[2]李愛民.套期會計準則在我國應用現狀、問題及對策探討[J].財會通訊,2017(31):123-126.
[3]李永臣,戰馨雨.關于套期會計改革的思考[J].財會通訊,2020(23):70-72+82.
[4]郭怡彤.新準則下的套期保值會計處理[J].財會學習,2017(21):12-13.
責編:楊雪